APP下载

“黄龙精神”:一所农村学校的德育探索

2017-06-26刘利元

湖南教育 2017年21期
关键词:黄龙习惯德育

文︳刘利元

“黄龙精神”:一所农村学校的德育探索

文︳刘利元

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黄龙新村内,矗立着一所占地52亩、建筑面积约八千平方米的生态学校。这里,有气魄宏伟、都市风情的校园建筑;有诗情画意、陶冶情操的人文空间;有树木葱绿、芳草鲜美的自然野趣;有人心淳朴、学风浓厚的学园气息。她就是“湖南省农村窗口学校”“国家级绿色学校”——黄龙小学。

黄龙小学秉承“励志笃行,成人成器”的优良校训,发扬“追求卓越,永争第一”的“黄龙精神”,贯彻“以人为本、发展为先”的办学理念,不断更新德育理念,整合德育资源,开辟德育途径,德育教育焕发出勃勃生机。

一、特色活动,关怀学生终身成长

1.全员参与的小能手大赛。

两年一度的“庆六一小能手大赛”对孩子们来说,就像一场节日的盛会。大赛共设14个项目,全员参与。六一之前,许多家长提前几个月陪自己的孩子训练。每到比赛的这几天,学校装点一新,孩子们载歌载舞,人人展示才艺,个个比拼本领。在这个大舞台上,特长生往往会脱颖而出,他们会影响一大批孩子进行效仿。活动也给平时不起眼的孩子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这会给他们带来自信和力量。活动结束数月,家长、队员还念念不忘,那种幸福感与自豪感久久地在心中升腾。

2.撼人心魄的科技盛会。

黄龙小学科技节隔年一次。这天,校门口矗立着巨大的彩色拱门,校园里彩旗飘飘。走进校园,20多幅学生制作的大型彩色板画引人注目;科技展室里,陈列着孩子们创意十足的各种作品;科学报告会展厅,孩子们绘声绘色地介绍他们收集整理的趣味科学;科学故事会上,孩子们声情并茂地讲述发明创造的故事;运动场上,孩子们在进行航模、车模竞技表演;荣誉展览室里,陈列着近十年来的科技教育的证书、奖杯、奖品。

从2005年开始,学生在“三模”、科技发明创造、网络制作等大赛中频频获省级、国家级大奖,多个作品登上国家级专刊,师生代表多次荣登国家级领奖台,捧回了沉甸甸、金灿灿的奖杯和证书。科技辅导员陈忠杰老师被评为全国“优秀航模教练员”,并数次获奖。众多的荣誉使黄龙小学的“科技示范”牌匾熠熠生辉。

3.家校共走的“禁零”之路。

黄龙小学禁止学生带零食、零花钱进入校园的规定已近十年。它给学校、家庭特别是孩子带来了真正的实惠:不盲目攀比,不乱花钱,不吃伪劣食品、不乱丢纸屑。既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又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支持。尽管这个举动冲击了学校的收入,但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我们还是立场坚定地沿袭下来。

二、丰富课程,关注学生长远发展

1.环环相扣的德育课程体系。

2005年,我校对1000多名学生进行过一次全开放的问卷调查,要求学生依次写出在校最感幸福的10个理由,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丰富的文体活动活跃了课余生活,锻炼了自身素质。”自此,黄龙小学更加重视学生活动的开展,并渐渐将各类活动形成一系列的活动课程,将活动提升成为丰富多彩、鲜活新颖、体现个性、自主选择的校园文化系列。

在长期的实践和精心的研究下,黄龙小学致力于打造“五大活动课程”;我校还把自编的《三字经》《弟子规》《论语》作为德育课程主要教材,将德育课程体系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起来,使德育课程全程贯穿在学生成长过程中。

(1)升旗礼仪课程。升旗礼仪有升旗仪式、升旗手简介、国旗下的讲话、值日老师总结四部分。升旗手是班级推荐的优秀代表,国旗下的讲话则由另外的学生担当。(2)社会实践课程。包括体验农耕文化、植物园的拓展活动、走进大自然的乐园之旅、感受野外之趣的秋游春游等活动。假期则倡导学生进行社区活动、社会问卷调查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3)主题教育课程。这是黄龙小学常规活动的主体,近两年来各类主题教育丰富多彩,包括感恩主题班会、学雷锋活动、环保系列活动、参观联谊活动、各种赛事等。利用我国或国际某些专题性节日为契机开展活动,做到有选择、有组织、有反馈,让所有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参与方式,让所有的学生在活动体验中逐步成长。(4)“节日”课程。“植树节”,向学生介绍植树节的由来和植树的意义;“地球日”邀请都市学院的学生为学生授课;“世界读书日”倡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母亲节”“教师节”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六一儿童节对优秀队员进行表彰;科技节、儿童节和体育节,提供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5)学科活动课程。在每个学期,各个教研组都会根据自己学科特点,在学校统筹安排下开展学科活动。如演讲、征文、书法、数学赛等。各种形式的学科活动穿插在不同时段,为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呈上缤纷色彩。

2.关注习惯养成,提升教育品质。

习惯养成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必须有全体老师的积极参与和广大家长的理解支持。于是,我们开展了“洗脑工程”,通过会议、书信、问卷的方式,达成了“好习惯益终身”的共识。为了让家长、学生明白好习惯的范畴,我们认真摸索,建立了一整套涉及学习、卫生、文明礼仪、品德行为4个方面共48条好习惯的标准,印发给每个家庭、每个班、每位老师,组织全方位、全过程实施。家长、学生、老师心里有了谱,就有了努力的方向。但习惯养成是细工慢活,不能一蹴而就。我们提出“培养好习惯,课堂是主阵地,生活是大课堂,学生是小主人”的实施策略。老师们通过课堂渗透,重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日常生活中,重点帮助学生养成文明礼仪、卫生习惯。同时,我们认识到,学生既是被管理者,更是管理的参与者。让学生主动参与习惯养成的评价,通过自评、互评、老师家长共评,自我教育的意识被激发。“大手牵小手,结对共成长。”低年级孩子自主能力差,很多事不会做。于是,我们将五六年级的班级与一二年级的班级一一对应,形成联谊结对班级,让低年级同学到联谊班级观摩。

如果把办学比作一条没有止境的道路,那么农村学校如何量身打造自己的德育特色之路更是一条鲜花与荆棘并存的道路。今后,我们将不断探索,勇于超越,在“黄龙”这块孕育着希望的教育园地里,跟教育同仁一起共创教育美好的明天。

(作者单位:长沙县黄龙小学)

猜你喜欢

黄龙习惯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等价转化
上课好习惯
特约撰稿专家 黄龙光 编审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黄龙河川道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