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干预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事件发生率的效果分析
2017-06-24林雪红
林雪红
[摘要] 目的 分析饮食干预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事件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6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进行饮食干预。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平均餐后和空腹指尖血糖水平明显降低,和实施护理干预之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观察组、对照组平均餐后和空腹指尖血糖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住院期间出现1例低血糖事件,对照组出现8例(P<0.05)。 结论 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加强饮食干预,有利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合理控制,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次数,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饮食干预;老年糖尿病;低血糖事件;发生率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2(a)-0145-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etary intervention on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hypoglycemia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Methods 66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33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33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diet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Results After one week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average postprandial and fasting fingertip blood glucose level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P <0.05);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average postprandial And fasting blood glucose level of the fingertips was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 There was one case of hypoglycemi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eight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P <0.05). Conclusion Dietary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is beneficial to the reasonable control of blood glucose level and the times of hypoglycemia in elderly diabetic patients, which is worthy of further popularization.
[Key words] Dietary intervention; Elderly diabetes; Hypoglycemia events; Incidence
飲食干预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疗法之一,并且是所有治疗方法的重要前提,对于各型糖尿病患者均适用,尤其是对于一些肥胖和老年患者来说,饮食治疗是最为主要的治疗方法,到目前为止还有很多糖尿病患者缺少这方面的知识,严重影响了他们疾病的康复,削弱了治疗效果。为了分析饮食干预对降低低血糖发生率的重要作用,该次研究选择该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饮食干预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WHO糖尿病诊断标准选择该院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6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45例、21例,其年龄在65~8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5.4±4.7)岁,病程在2~13年不等。排除标准:心肺功能不全、心脑血管意外、记忆功能衰退、肠胃功能不正常及无自主行为能力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分成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等一般资料内容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利用三餐前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联合睡前皮下注射长效胰岛素的方式控制血糖。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其中包括一般的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及心理护理等方面内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强饮食干预,其中包括饮食知识培训、营养状况评估、血糖代谢指标检测等,具体方法如下:①糖尿病饮食知识培训:组织讲座,由糖尿病专科护士讲解糖尿病饮食知识和食物交换份使用方法。②膳食结构调整:个体化营养状况评估:测量并记录患者身高、体重,根据中国成人BMI标准评价患者营养状况,公式BMI=体重(kg)/身高2(m2)。判断标准BMI<18.5为营养不良,18.5~23.9为正常,24.0~28为超重,>28为肥胖。根据患者个体化营养状况评估结果指导患者饮食。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组、对照组住院前、护理后的平均餐后指尖血糖水平、平均空腹指尖血糖水平以及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低血糖诊断标准:患者随机血糖不超过3.9 mmol/L,测定指尖血糖水平与静脉血糖水平。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利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整理分析,计量数据利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利用百分数(%)表示,分别利用t和χ2进行检验,最后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平均餐后和空腹指尖血糖水平均明显降低,和实施护理干预之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观察组、对照组平均餐后和空腹指尖血糖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均发生了低血糖事件,其中,观察组出现1例,对照组出现8例,两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病史长,病情重,多数伴有肾功能不全、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且用药复杂,血糖波动较大。在治疗老年糖尿病的过程中,将患者的血糖控制在合理水平是主要治疗目标,只要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接近正常的范围内,糖尿病高糖血症引发的危害就会减少,但是往往患者血糖越接近正常就越容易出现低血糖事件[1-4]。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的一种急性并发症,很容易会出现烦躁、出汗及心悸等一系列症状,所以护理干预过程中应仔细观察患者各项反应,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5]。老年糖尿病患者其各项机体功能逐渐衰弱,还有一部分患者低血糖出现时比较隐秘,由于没有前驱症状很容易会被忽略,因此一旦发生低血糖事件,必须及时加以纠正,减轻低血糖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伤[6-7]。降糖治疗时要尽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减少血糖波动,科学的饮食指导具有重要作用。临床常见的加餐误区有:加餐高糖高脂食物(如果酱、巧克力等),量大(如一次性加餐1袋100 g方便面等),食物品种类丰富(如同时加餐饼干、 蔬菜、水果),均应尽量避免[8]。结合经验认为,应结合患者的机体营养评估结果对患者的饮食状况进行针对性指导。干预前后观察组、对照组平均餐后和空腹指尖血糖水平对比差异不明显。观察组在住院期间出现1例低血糖事件,对照组出现8例,两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加强饮食干预,有利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合理控制,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次数,提升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郑香华,周林斌,王俊. 低血糖指数糖尿病膳食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5,53(8):81-83,86.
[2] 梁超凤. 糖尿病肾病维持胰岛素治疗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原因分析和护理[J]. 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9):94-96.
[3] 宋琼霞,王棋红. 参麦降糖颗粒配合中医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 新中医,2015,47(11):244-246.
[4] 李萍. 老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治疗中低血糖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6):65-67.
[5] 楊存美,马燕兰,亢君,等.糖尿病住院患者低血糖发生时间段的调查及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3):303-307.
[6] 林小红,吕丽雪,叶雪萍,等.糖尿病眼病患者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8):18-20.
[7] 戎小焕,谢晓娜,李菲,等.老年性糖尿病合并低血糖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0(23):6832-6833.
[8] 邹晓莹,孙中华,韩晶,等.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6):690-693.
(收稿日期:2016-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