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控制血糖护理对慢阻肺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2017-06-24韩玉娥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3期
关键词:病死率血糖糖尿病

韩玉娥

[摘要] 目的 探析控制血糖护理对慢阻肺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将该院于2015年5月—2016年9月收治的126例慢阻肺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展开分析,患者住院时长均≥5 d,根据患者住院时MBG(平均血糖值)的差异来对其实施分组,共分为3组(43例/组)。A组:MBG<7.8 mmol/L,B组:7.8 mmol/L≤MBG≤11.1 mmol/L,C组:MBG>11.1 mmol/L。将3组病例的血糖情况和预后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 相对于C组,A组与B组的无创呼吸机应用率、气管插管、下呼吸道感染率、住院时长更低,说明血糖较高时会使慢阻肺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预后不良事件的几率上升。将3组患者的病死率展开对比,发现B组的病死率(2.27%)最低,其与A(4.76%)、C(19.05%)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若对患者的血糖控制过度,将会使其病死率升高。 结论 慢阻肺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宜将血糖控制于7.8~11.1 mmol/L的范围内,从而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改善其预后,提升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 控制血糖护理;慢阻肺;2型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2(a)-0124-02

慢阻肺属于呼吸系统疾病,其在中老年男性中的发病率较高。糖尿病则属于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高血糖,且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致残率[1],给家庭造成较大的经济压力。慢阻肺合并2型糖尿病作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在治疗的过程中注重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控制,对患者而言意义重大。现阶段,我国临床对于将血糖控制到何种程度尚无定论,故给临床治疗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研究控制血糖护理对慢阻肺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影响,该院展开了此次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于2015年5月—2016年6月86例慢阻肺合并2型糖尿病作为观察对象。该次研究的入选病例均满足慢阻肺以及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所有病例住院时长均≥5 d,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该次研究排除重症全身性疾病者、血液系统性疾病者、神经系统疾病者、脑血管疾病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重度肝肾功能不全者。按照患者的平均血糖值的不同对其实施分组,A组MBG<7.8 mmol/L,B组7.8 mmol/L≤MBG≤11.1 mmol/L,C组MBG>11.1 mmol/L,每组43例。A组22例男,20例女;年龄范围为27~77岁,平均年龄为(40.54±3.55)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为(3.34±1.25)年。B组21例男,21例女;年龄范围为27~78岁,平均年龄为(40.50±3.42)岁;病程2~12年,平均病程为(3.44±1.27)年。C组23例男,19例女;年龄范围为26~78岁,平均年龄为(40.65±3.46)岁;病程2~11年,平均病程为(3.42±1.32)年。比较三组病例的基线资料,发现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如病史、各项检查结果等)展開回顾性分析,将患者的FEV1、FVC、 PaCO2、PaO2测定与记录,气管插管情况、无创呼吸机、下呼吸道感染等均为预后不良指标。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血糖监测的频率至少为4次/d。血糖控制方法为应用胰岛素实施静脉滴注或皮下注射,并结合患者的病情使用祛痰药物、抗感染药物、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

1.3 统计方法

借助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予以处理,以(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利用χ2检验;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将3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展开对比,发现相对于C组,A组与B组的无创呼吸机应用率、气管插管、下呼吸道感染率、住院时长更低,说明血糖升高会使慢阻肺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预后不良事件的几率上升。另外,将3组患者的病死率展开对比,发现B组的病死率最低,其与A、C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若对患者的血糖采取过于苛刻地控制,同样会使其病死率升高。见表1。

3 讨论

慢阻肺合并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较高,慢阻肺属于不存在特异性的炎症反应,患者发病时有众多炎性细胞参与,炎症反应的程度与慢阻肺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联系。有研究表明,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与慢阻肺疾病相似,同样属于炎性反应。另外,研究显示两种疾病中的炎性因子增多时,两者的相似度较高,可见其联系的紧密性。慢阻肺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较为严重的原因如下。当患者的血糖水平较高时,血浆渗透压上升,白细胞被抑制,从而降低了粒细胞的吞噬能力[2]。特别是酮症酸中毒时,机体中的粒细胞动员受到阻碍,降低了吞噬功能,抗体随之变少。在酮体的影响下,乳酸的抗菌功能下降,人体的抵抗能力也随之降低。糖尿病影响了肝脏对维生素A的转换功能,导致粘膜细胞分泌受阻,使患者的抵抗力减弱。此外2型糖尿病也会对人体神经以及血管产生影响,使腺体分泌紊乱,减弱人们的正常生理反应,常见的有吞咽、喷嚏、咳嗽反射减退。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将3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展开对比,发现A组与B组的无创呼吸机应用率、气管插管、下呼吸道感染率、住院时长比C组低,表明血糖偏高会使慢阻肺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预后不良事件的几率上升。将3组患者的病死率展开对比,发现B组的病死率最低,其与A、C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若对患者的血糖采取过于严格地控制,同样会使其病死率上升。该次研究记录的数据表明,3组病例血糖上升的过程中,患者的 PaCO2也呈显著上升态势,但PaO2却呈显著降低态势,3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说明在糖尿病的前提之下,患者易产生相关的肺部疾病,即肺部并发症,从而影响患者预后。血糖较高的 C 组比血糖低的A、B组出现不良事件的几率更大, 主要是由于细胞中的糖负荷量会因患者血糖的升高而增加,进而增强了细胞氧化应激水平,造成器官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补体随之减少,引发细胞因子由于感染而产生的正常反应,从而使细菌增生的速度加快。并且导致全身性或者局部性感染,该次研究同样显示,下呼吸道感染率会随着血糖的上升而升高。当患者的血糖水平较高时,其体内2,3-DPG合成量明显降低,糖化血红蛋白上升,随着引起血红蛋白氧离曲线移动至左侧,从而对氧的释放产生削弱作用,PaO2随之降低[3]。在低氧状况下,患者的血清皮质醇升高,某些情况下,为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而应用血清皮质醇,汇导致患者血糖上升,使细菌生长速度加快,从而使慢阻肺症状严重化。在此情形下,肺毛细血管以及肺泡表层的活性物质出现明显平衡性失调,对肺功能造成了影响或产生障碍[4]。对慢阻肺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血糖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显示控制血糖能够使患者病死的概率下降,而现今血糖控制的措施与标准尚无统一的说法,因此无法予以借鉴。现阶段,美国对于需实施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标准进行如下定义,即为了实现良好的控制效果,避免出现低血糖,宜将血糖控制于7.8~11.1 mmol/L这一范围内,但现阶段尚无关于重症患者血糖控制的预测性研究[5]。鉴于此,胰岛素治疗符合标准之后,患者餐前的血糖水平应<7.8 mmol/L,随机血糖不应>10.0 mmol/L。如患者年龄较大或有多年的糖尿病病史,则宜保持<7.8 mmol/L的血糖,负荷后2 h内的血糖应低于11.1 mmol/L。患者血糖偏低或偏高均会使其病死率上升,故应将患者的血糖控制在适宜的区间内,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血糖的控制标准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与权衡,使其符合个体化的需求,减少预后不良事件的产生。

综上所述,控制血糖护理对慢梗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重要作用,关注患者的血糖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吸氧、祛痰等)予以控制,能有效减少预后不良事件的产生,从而提高预后效果,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 赵瑞,吴宇晗,邵玉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糖尿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2016,21(10):1900-1919.

[2] 曹亚英,孙可欣,项骁,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6,20(7):647-651.

[3] 王志达,朱宇,宋婷婷,等.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模式与血糖控制情况[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6,24(9):650-654.

[4] 张震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诊疗[J].当代医学,2015,20(1):119-120.

[5] 李步云.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8例临床治疗回顾性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7):118-120.

(收稿日期:2016-11-04)

猜你喜欢

病死率血糖糖尿病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