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天,到有机农场滚一身泥巴

2017-06-24廖素冰撰文摄影

环境与生活 2017年6期
关键词:刘红周先生通州区

◎本刊记者 廖素冰 撰文/摄影

夏天,到有机农场滚一身泥巴

◎本刊记者 廖素冰 撰文/摄影

对热爱田园、追求健康果蔬饮食的城里人而言,选一家理念相合的有机农场,带孩子来一次亲子劳动之旅,不失为郊区短途游的上佳方案。在北京通州有一家绿蜻蜓农场就深受会员们喜爱,给人一种来到乡下外婆家的感觉。

寻找一家心仪农场

旅游爱好者从名山大川归来,在居住地城市的郊区选一家合适的农场,是否很容易呢?家住北京东四环的周先生一家向《环境与生活》杂志记者讲述了寻找心仪农场的经历。

2013年,周先生在郊区顺义向私人农场租了一块30平方米的菜地,农场种植和管理理念符合心意,但农场离家太远,开车需一个多小时,还经常堵车,无法每周坚持打理,只能放弃。

2014年,周先生在离家5公里的私人农场又租了一块30平方米的菜地,距离够近,开车仅需10分钟,可是农场管理不到位,经营者无严格的有机理念,又放弃。

2015年,在邻居推荐下,周先生在通州的一家农场租下菜地,从见到农场的第一天就发现,这正是他寻找多时的“正确”农场。

周先生看中的是位于通州区漷县镇吴营村的绿蜻蜓有机农场,结合了距离较近、交通方便、理念吻合和管理优秀等优点,是性价比最优之选。

从北京东四环四方桥往东走京哈高速,一路飞奔二十多公里,漷县出口一下来,转个弯没多远就到了绿蜻蜓农场(全称:北京绿蜻蜓特色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全程半小时。《环境与生活》杂志记者在周先生指引下一路寻来。

农场是孩子们的天然乐园

吴营村有北方乡镇常见的凌乱嘈杂,然而一转弯,闹中取静的一片桃源之地就在眼前打开。两边灌木和盛开的月季夹道欢迎,整齐的办公区、鸡鸭鹅养殖区、冬季大棚和分隔整齐的私人菜地依次展开。刷成彩色的栅栏跳跃着欢快的色彩,一块块被分隔成30平方米或45平方米的私人菜地种上了各种蔬菜,地头的牌子生动展示了菜地所有者的个人趣味,比如漫漫菜园、糖果家的长工……

当天农场正在举办开锄节,会员们纷至沓来,农场人员摆起了大长桌,端上了热腾腾的饺子和凉菜,孩子们闹哄哄地参加手工制作,现场洋溢着热闹的节日气氛。

周先生的周末生活

周先生的周日一般是这样过的:吃过早饭后,带上水、点心、水果,一家人驱车半小时来到农场,大人去工具房取铲子、铁锹等农具或者去办公室取种子,然后到自己的45平方米菜地上劳动,浇水、撒种、移苗、拔草、摘菜,和其他地主聊天,到别人地里参观、评价。孩子浇完水后就跟其他孩子挖土玩沙子去,田间地头满场子跑,偶尔逮住几条大青虫拿去喂鸡鸭鹅。要是妈妈呼唤,还能跑去大棚里请农场伯伯帮移菜苗,或者报告妈妈,农场又培育了什么新苗。农场师傅路过,看到周先生种的方式不对,急忙上手教,临走时再嘲笑他一番。赶上天气晴好,约上几个朋友到农场烧烤,一边干活,一边吃串喝酒。不知不觉几小时过去,带上新摘的蔬菜、黄瓜、西红柿,大家一身泥土地唱歌回家了。虽然没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么遗世独立,却有又见炊烟起、丰年足鸡豚的满足、实在。

这样的生活,周先生一家已经过了3年,一点没腻味,只有对土地越来越深的眷恋,甚至改变了对生活和人生的理解。他们不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大大减少了到市场买菜的频率,增加了回家吃饭的机会。孩子还学会了很多自然知识,能辨认蔬菜的品种、了解节气的意义以及什么季节种什么菜……

执著农场主引来靠谱会员

那么,在北京众多农场中,会员们为何对绿蜻蜓情有独钟?据了解,通州地区叫得上名字的生态农场就有十几家,从薰衣草庄园到蕃茄王国再到各类亲子主题乐园,占地大投资多主题炫,绿蜻蜓似乎无法与大农场抗衡。但在农场许多会员看来,绿蜻蜓最大的吸引力不是物质条件,而是人。从执著于有机理念并践行不辍的农场主刘红,到追随农场发展脚步、奉行节气理念的优质会员们,大家遵守共同的种植原则,形成和谐的人群氛围。会员们多是几年来一路陪伴农场成长的老朋友,极少有人主动离开,对农场的忠诚度是在其他农场中少见的。

而农场主刘红正是吸引力的核心,她的性格、人品,以及她坚守的底线。东北姑娘刘红性格豪爽,又温柔细腻,当初建立农场只是为了让儿子吃上健康菜,然而从几亩、40亩到600亩,再到外地的1000亩生产基地,她迈的步子有点大,一不小心还成了政府树立的优秀典型,2015年被北京市旅游委和人社局评为先进集体和个人。

刘红和绿蜻蜓秉持的理念,首先是追求食材的有机品质,不妥协不放弃。刘红最早租下的土地由于长期施化肥,板结得厉害,“铁锹翻地,土地硬得拍都拍不碎。”刘红说,种子不发芽,生长缓慢。他们种的果树因坚持不打药,生了很多病虫害,菜园有时候还“全军覆没”。于是,刘红雇佣大量劳动力进行手工除虫和土壤改良(如喷洒酵素)等工作,用最原始的方式种植。经过几年努力,土壤改良了,蔬果长势茂盛。但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因为果子无农药,鸟儿们更喜欢飞到绿蜻蜓来啄食。

“我只为小众服务”

选择会员他们有自己的标准,理念不合者、非我族类者被请出会员群体。“我的食材服务不了大众,只能服务小众,我没有产量,只有质量,我只吸引跟我同样理念的人。”拥有同样理念的会员就是刘红要服务的小众。农场对会员提出基本要求,比如使用农家肥、植物酵素、驱虫灯等有机方法种植,不使用化肥农药,节约不浪费等。

2014年,有一个会员种的菜长了虫,又不敢动手抓,多次申请要打药,刘红没有批准。她认为打药不是会员一个人的事,会有残留、污染周围菜地。最后,她取消了这名会员的资格,收回土地。被取消会员资格的,还有偷菜者,这是刘红严格管理农场的体现。“你种的菜没有你的允许,别人不能碰,这是底线。”

现在,绿蜻蜓的会员们多藏龙卧虎之辈,既有国企高管、外企精英,也有高级工程师、私人企业主,更有很多烘焙高手、艺术家,退休的爷爷奶奶们也不少,大家呼朋引伴,在农场会餐、玩手工、摸泥巴。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绿蜻蜓成长为通州发展前景良好的农场,刘红主动承担了带动周边农户齐发展的责任。2014年11月,北京绿蜻蜓农场牵头成立了北京绿蜻蜓特色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一开始就吸纳了十几家农户。合作社制订了章程,选出了理事长、理事会成员,采取CSA(社区支持农业)的经营模式。合作社让农户们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强,保证农户赚到可持续生产健康食材的利润,同时也让消费者放了心。

作为理事长的刘红为了丰富会员选择的品种,到全国各地寻找老工艺、老手艺人,陆续推出了云南碗碗红糖、三个老农稻花香大米、蜂蜜、菊花、鲜果采摘,以及米面粮油茶蛋等购买品种,让会员们在收获自种蔬菜的同时,还能带更多有机食材回家。

中国近些年来推动有机农业的发展,诞生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有机农场,尤其在大城市周边,一个经营良好的农场能带动周围产业和农户共同发展,具有忠诚度的会员群体又为农场的持续发展注入动力。农场所在的乡镇政府大多支持这类生态农业,给予各种政策、资金补贴优惠。绿蜻蜓就多次获得通州相关管理部门的政策、资金支持,完善了基础设施。

绿蜻蜓农场主刘红在黑龙江五常稻米基地收割水稻

农场开锄节会员大聚会

绿蜻蜓农场的产品——古方碗碗红糖

如今,周先生一家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绿蜻蜓:每周去农场菜地采摘自种蔬菜,隔一两个月买一次农场养的小黑猪肉,偶尔买点米面粮油蛋,赶上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还能参加农场组织的聚会,孩子交上了农场的大小朋友,开始惦记起农场某只狗的喜怒哀乐。作为忙晕了的上班族,周先生每天居然能不错过会员群发布的最新信息,遇到生活难题,他也会在群里请教。最近,听说农场的会员要求自己做豆腐,周先生决定以后再也不去市场买豆腐了。

绿蜻蜓简介

北京绿蜻蜓特色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位于通州区漷县镇吴营村,社员遍及通州区漷县镇、西集镇、于家务镇、昌平区、顺义区以及云南、黑龙江、江西、四川和山西等地。合作社组织农户从事蔬菜、果品、水稻和杂粮等种植生产及食品冷加工,注册有“绿蜻蜓”商标,拥有“三品一标”证书和食品经营许可证,在优倍商城、淘宝、微店及自建网站开设旗舰店及店铺。

2015年,绿蜻蜓被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评定为“首都旅游紫禁杯”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被北京市旅游委评定为“采摘篱园”;被通州区旅游委、通州区农委和通州区园林绿化局评定为“区级休闲旅游业态单位”;被通州区妇联评定为“妇女创业就业基地”;被通州区妇儿工委评定为“儿童之家”。

2016年成为北京农村商业银行通州支行合作伙伴;2017年北京市总工会授予“北京市总工会京卡·互助服务卡特约商户”资格。

猜你喜欢

刘红周先生通州区
产改进行时——通州区总工会打造全覆盖分层次的三级培训体系
最好的修行
Hometown of stars 遇见宁夏,星光灿烂
灾情就是命令 抢险就是责任——南通通州区“8·29”特大暴雨应对处置纪实
2018年北京市通州区居民吸烟现况调查
B3M4 Sandstorms in Asia Teaching Plan
戴着耳塞生活的人
The Analysis of Substitution and Ellipsis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
岁月如歌,师恩难忘—纪念周小燕先生一百周年诞辰
细腻不等于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