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中医体质关系的研究探讨※
2017-06-24廖蔚茜许秀芬李桂云林春阳
廖蔚茜 许秀芬 李桂云 林春阳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内科,广东 深圳 518001)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中医体质关系的研究探讨※
廖蔚茜 许秀芬 李桂云 林春阳1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内科,广东 深圳 518001)
目的 研究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BPV)与中医体质分类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门诊患者(以下简称高血压门诊组)150例,住院患者(以下简称高血压住院组)200例,并在社区居民及门诊患者中筛选血压正常者50例。高血压门诊组患者及血压正常者均以1年为观察期,随访平时血压共3次,统计长时BPV[包括收缩压变异性(SBPV)及舒张压变异性(DBPV)]情况。高血压住院组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每日记录3次血压,共观察1周,统计患者第1 d及1周的短时BPV情况。同时对住院患者不同证型间进行分析,比较不同证型之间的BPV(包括SBPV及DBPV)。入组后检测各组血液指标水平,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尿酸(UA)。结果 血压正常平和质者与高血压门诊组平和质患者的SBPV、DBPV及T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住院组痰湿质患者与其他体质之间仅1周DBP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住院组痰浊上蒙型及痰瘀互结型患者与其他证型之间仅1周DBP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平和质患者BPV水平较血压正常平和质者大,短时DBPV与痰湿质有相关性,血瘀亦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的DBPV。
高血压病;血压;体质学说
原发性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而且是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1]。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是指随着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人体血压水平也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现象。最新研究发现,BPV是独立于血压水平、心脏结构与功能异常之外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最新预测因素,参与了由高血压引起的多脏器损害的形成,因此以BPV作为研究靶点具有重要意义[2-4]。原发性高血压不是一种均匀同质性疾病,不同患者之间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尽相同,这正吻合中医体质学说理论。因此,我们拟从中医体质与BPV的角度出发,探讨二者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内科原发性高血压门诊患者(以下简称高血压门诊组)150例,住院患者(以下简称高血压住院组)200例,并在附近社区居民及我院门诊患者中筛选血压正常者50例。
1.2 对象选择
1.2.1 疾病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未服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Hg,且在非药物状态下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多次重复血压测定所得的平均值均达到上述标准[5]。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目前正服用抗高血压药物,即使血压已低于140/90 mmHg,仍应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
1.2.2 中医体质分类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的标准,分为9种体质类型:即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血瘀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和特禀质[6]。
1.2.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原发性高血压的证候诊断标准[7]。
1.2.4 纳入标准 病例纳入标准:①符合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②年龄在18~80岁之间;③自愿参加本研究并按照研究方案的要求进行问卷调查和接受评估。血压正常者纳入标准:①年龄在18~80岁之间;②收缩压<140 mmHg及舒张压<90 mmHg;③患有其他心脑血管疾病者排除。
1.2.5 排除标准 ①继发性高血压患者;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本研究前3个月参加过其他临床试验者;④凡不符合纳入标准或资料不全等影响判断者。
1.3 观察指标
1.3.1 血压 测定血压采用标准化方法,测前1 h停止较强体力活动,30 min前停止吸烟和饮咖啡,安静坐位休息5 min,使用汞柱台式血压计,坐位测量右肱动脉压,分别取柯氏音(Korotkoff)第1音和第5音为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每个受检者连续测量3次,每次间隔2 min,取3次测量均值为血压值。每日血压计使用前均予校正。BPV采用血压变异系数(即血压平均值的标准差除以平均血压)来判断,分别计算收缩压变异性(SBPV)及舒张压变异性(DBPV)。高血压门诊组患者及血压正常者均以1年为观察期,随访平时血压共3次,统计长时BPV情况。高血压住院组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每日记录3次血压,共观察1周,统计患者第1 d及1周的短时BPV情况。同时对住院患者不同证型间进行分析,比较不同证型之间的BPV。
1.3.2 血液指标 检测指标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尿酸(UA),均于入组后第2 d清晨空腹采静脉血检测。
2 结 果
2.1 各组分类统计结果 高血压门诊组150例,体质类型分类阴虚质9例,气郁质5例,平和质112例,气虚质7例,阳虚质10例,血瘀质4例,痰湿质3例。血压正常组50例,体质类型分类阴虚质3例,气郁质1例,平和质39例,气虚质2例,阳虚质3例,血瘀质1例,痰湿质1例。高血压住院组200例,体质类型分类阴虚质16例,气郁质16例,平和质73例,气虚质24例,阳虚质20例,血瘀质22例,痰湿质29例;疾病证型分类肝肾阴虚型14例,肝虚阳亢型18例,气虚痰瘀型105例,气阴两虚、痰瘀互结型18例,痰瘀互结型17例,痰浊上蒙型28例。血压正常组与高血压门诊组除平和质外其余各体质类型因收集样本不足未予以统计比较;高血压住院组部分患者第1 d 24 h动态血压监测有脱落或数据缺失未进行统计,实际监测病例共103例。
2.2 血压正常组与高血压门诊组平和质者SBPV及DBPV水平比较 见表1。
由表1可见,高血压门诊组平和质者SBPV及DBPV水平均高于血压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 别nSBPVDBPV血压正常组390.03±0.010.05±0.025高血压门诊组1120.06±0.03*0.07±0.03*
与血压正常组比较,*P<0.05
2.3 血压正常组与高血压门诊组平和质者血液指标水平比较 见表2。
表2 血压正常组与高血压门诊组平和质者血液指标水平比较 ±s
与血压正常组比较,*P<0.05
由表2可见,高血压门诊组平和质者各血液指标水平均高于血压正常组,但只有T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高血压住院组不同体质间血液指标水平比较 见表3。
表3 高血压住院组不同体质间血液指标水平比较 ±s
由表3可见,高血压住院组不同体质间血液指标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予非参数检验秩均值比较发现,气虚质患者TC秩均值最高,阳虚质患者TG秩均值最高,血瘀质患者LDL-C及UA秩均值最高,阴虚质患者HDL-C秩均值最高,见表4。
表4 高血压住院组不同体质间血液 指标水平秩均值的比较
2.5 高血压住院组不同体质间1周SBPV及DBPV水平比较 见表5。
组 别nSBPVDBPV阴虚质160.08±0.250.11±0.02气郁质160.07±0.310.10±0.03平和质730.12±0.230.11±0.18气虚质240.07±0.020.15±0.29阳虚质200.09±0.020.08±0.03血瘀质220.07±0.030.13±0.05痰湿质290.08±0.020.19±0.05*
与其他体质类型比较,*P<0.05
由表5可见,高血压住院组不同体质间只有痰湿质患者DBPV水平变化明显高于其他体质患者(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6 高血压住院组不同体质间第1 d内SBPV及DBPV水平比较 见表6。
表6 高血压住院组不同体质间第1 d内SBPV及DBPV水平比较 ±s
由表6可见,高血压住院组不同体质间第1 d内SBPV及DBPV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予非参数检验秩均值比较发现,气郁质患者白天BPV、夜间SBPV及平均SBPV秩均值均为最高,痰湿质患者夜间DBPV及平均DBP最高,见表7。
表7 高血压住院组不同体质间第1 d内SBPV及DBPV水平秩均值比较
2.7 高血压住院组不同证型间1周SBPV及DBPV水平比较 见表8。
组 别nSBPVDBPV肝肾阴虚型140.09±0.020.11±0.17肝虚阳亢型180.08±0.020.10±0.03气虚痰瘀型1050.10±0.190.12±0.21气阴两虚、痰瘀互结型180.08±0.350.09±0.03痰瘀互结型170.06±0.020.18±0.04*痰浊上蒙型280.08±0.020.18±0.05*
与其他证型比较,*P<0.05
由表8可见,高血压住院组痰浊上蒙型及痰瘀互结型患者DBPV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证型患者(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8 高血压住院组不同证型间第1 d内SBPV及DBPV水平比较 见表9。
由表9可见,高血压住院组不同证型间第1 d内SBPV及DBPV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予非参数检验秩均值比较发现,痰瘀互结型患者夜间DBPV、平均SBPV及平均DBPV秩均值最高,肝虚阳亢型白天SBPV、白天DBPV及夜间SBPV秩均值最高,见表10。
表9 高血压住院组不同证型间第1 d内SBPV及DBPV水平比较 ±s
表10 高血压住院组不同证型间第1 d内SBPV及DBPV水平秩均值比较
2.9 高血压住院组不同证型间血液指标水平比较 见表11。
表11 高血压住院组不同证型间血脂、尿酸的比较 ±s
由表11可见,高血压住院组不同证型间血液指标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予非参数检验秩均值比较发现,痰浊上蒙型患者TC及HDL-C秩均值,肝肾阴虚型患者TG秩均值,气阴两虚、痰瘀互结型患者LDL及UA秩均值最高,见表12。
表12 高血压住院组不同证型间血液指标平
3 讨 论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对其发病特点进行研究有助于减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研究发现,中医体质与疾病具有相关性[8],故本研究对中医体质与原发性高血压BPV的相关性进行探讨。
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的长时BPV,我们主要是从门诊患者入手,通过1年内随机记录患者3次血压情况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门诊组平和质者SBPV、DBPV及TC水平与血压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平和质患者的BPV水平较血压正常者要大,且TC水平较血压正常者要高。其他体质者因门诊收集样本不足,未能进行相关比较。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的短时BPV,我们主要是观察住院患者第1 d及1周的血压变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住院组痰湿质患者与其他体质之间1周DBPV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痰湿质患者1周DBPV较大;不同体质间第1 d BPV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予非参数检验秩均值比较则发现白天SBPV、白天DBPV、夜间SBPV及平均SBPV秩均值气郁质患者均为最高,夜间DBPV及平均DBPV则是痰湿质患者最高。高血压住院组不同证型比较主要针对中医证型与BPV的关系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周内只有痰浊上蒙型及痰瘀互结型DBPV水平与其他证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 dBPV水平比较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予非参数检验秩均值比较则发现夜间DBPV、平均SBPV及平均DBPV秩均值痰瘀互结型患者均为最高,白天SBPV、白天DBPV及夜间SBPV秩均值肝虚阳亢型患者均为最高。
从本研究结果来看,短时DBPV与痰湿质有明显相关性,对中医证型与BPV的相关性研究也发现痰浊、血瘀与BPV明显相关,这一结果与朱燕波等[9]认为痰湿质是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体质影响因素相吻合。隋代医家巢元方认为:“诸痰者,此由血脉壅塞,饮水积聚而不消散,故成痰也。”现代研究也发现,原发性高血压痰湿质患者存在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变化,血液处于浓、黏、聚、凝状态[10-11],本研究相关血液指标也可证实,故痰湿质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减小明显,血压负荷增大[12],这或许能解释为何痰湿质患者短时DBPV较大的原因。但高血压住院组1 d内DBPV无显著差异,考虑因部分患者未能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获得的数据有限,因此未能获得阳性结果,参考性较低。至于血瘀的病理机制亦是以浓、聚、凝为主,与痰湿相类似,故其与BPV亦有一定相关性,朱成朔等[13]研究也证实,老年高血压患者瘀血阻络型BPV较高。因此,本研究结果似乎提示实证患者的BPV较虚证或虚实夹杂证患者高,而这一结果与孙航成等[14]的研究结果相反,该研究认为BPV随实证到虚证是逐渐增大的;也与马丽等[15]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其研究发现老年肝虚阳亢证的BPV最高。综合分析差异的原因,考虑本研究得出的结果主要基于1周的BPV,而后两者是1 d的BPV,这提示我们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周及1 d的短时血压变异性的体质变化进行研究。
另外,理论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BPV应高于血压正常者,但本研究中长时变异仅观察得出高血压门诊平和质患者BPV与血压正常平和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因门诊患者病情多较轻且稳定,且属平和质者的居多,其他偏颇体质的纳入观察例数相对较少,故未能得出阳性结果。
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短时DBPV与痰湿质有相关性,血瘀亦可能参与了DBPV。但本研究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由于研究时间短及医院条件所限,致使收集的样本量不够大,使部分偏颇体质不能得出信服结果;同时由于部分患者依从性不高,未能及时准确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故影响了1 d短时BPV的研究及结果判断等。因此,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BPV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扩大样本量,以期得出更为客观的结果。
[1] 申登俊.原发性高血压门诊患者防治经验[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14):88.
[2] 苏定冯.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的治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9):863-865.
[3] 赵菁,方祝元.血压变异性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4,36(5):475-477.
[4] 贺大廷,龙玉兰.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异性特点及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研究进展[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3,25(5):728-729.
[5]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08.
[6] 柳璇,王琦.《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修改建议及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6(5):300-304.
[7]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85.
[8] 王琦.论中医体质研究的3个关键问题(下)[J].中医杂志,2006,47(5):329-332.
[9] 朱燕波,王琦,邓棋卫,等.中医体质类型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8(1):40-45.
[10] 方永奇,黄可儿,李小兵.痰证的血液循环特征初探[J].湖北中医杂志,1992,14(6):33-34.
[11] 蔡光先,朱克俭,韩育明,等.高血压病常见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观察[J].中医杂志,1999,40(8):492-493.
[12] 钱岳晟,张伟忠,周怀发,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表型与中医体质分类关系的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2):49-51.
[13] 朱成朔,李淑玲,刘国安,等.老年高血压中医证型与血压变异性临床探讨[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8(3):261-263.
[14] 孙航成,陆士元.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与中医证型的关系[J].辽宁中医杂志,1999,26(9):389-390.
[15] 马丽,尚玉红.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压变异性[J].中医学报,2014,29(2):265-266.
(本文编辑:石 康)
Correlation of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and constitu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tension
LIAOWeixi,XUXiufen,LIGuiyun,etal.
DepartmentofInternalMedicine,LuohuDistrict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ofShenzheninGuangdongProvince,Guangdong,Shenzhen518001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rrelation of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BPV) and constitu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tension.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inclusion criteria,we had collected 150 out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tension (outpatients gorup), 200 in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tension (inpatients group) and 50 normotensive in community (normal gorup). The observation cycle was 1 year in outpatient and normal groups, 3 times of routine blood pressure was deteced druing follow-up, the long-time BPV including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SBPV)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DBPV) were observed. The inpatients group
24 h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y, blood pressure was recorded 3 times per day for 1 weeks, and then the short-time BPV at the frist day and one week were observed. The SBPV and DBPV of differencet TCM constitutions were analyzed in inpatients. The serum total cholesterol (TC), triglyceride (TG), 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C),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HDL-C) and serum uric acid (UA) were detected in all groups. Results There wer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on SBPV,DBPV and TC in subjects with mild physical between normal and outpatients groups (P<0.05) . There wa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only on DBPV at one week between phlegm-dampness and other constitutions in inpatients group (P<0.05).There wer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only on DBPV at one week among phlegm turbidity syndrome, turbid phlegm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 and other syndrome in inpatients group (P<0.05). Conclusion Primay hypertension of mild physical constitution has greater BPV than nornal hypertnsion of mild physical constitution, and the short-time DBPV has correlation with phlegm-dampness constitution, and the blood stasis may be paly a role in DBPV in hypertension.
Hypertension; Blood pressure; Constitution of TCM
10.3969/j.issn.1002-2619.2017.05.006
※ 项目来源:深圳市罗湖区科技创新局2013年罗湖区卫生系统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编号:201303)
廖蔚茜(1973—),女,主任医师,硕士。从事中医心血管病、老年病的理论与临床研究。
R363.26;R544.1
A
1002-2619(2017)05-0663-06
2016-04-24)
1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骨科,广东 深圳 518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