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青年遇上公益,听听共青团的他们怎么说
2017-06-24贝尔
文|贝尔
当青年遇上公益,听听共青团的他们怎么说
文|贝尔
编者按:
我国的共青团系统一直是推动青年群体参与公益事业、助力社会创新的中坚力量,共青团与青年公益人之间也有着水乳交融般的密切联系。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至爱》杂志与在共青团系统内供职的两位青年干部进行了对话,让我们通过他们的声音,了解专事青年工作的团组织对青年公益人群体的思考与评价,领悟在党和政府领导下青年公益人的前行之路。
李子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社会工作部部长负责青年志愿服务、青年社会组织培育等工作
张桂馨北京市学生联合会执行主席曾在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大学部驻会工作
《至爱》:根据您多年来从事青年工作的经验,您如何评价当今社会日益崛起的“青年公益人”群体?李子:早在1993年,共青团中央就发起了“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那个时候就有了“青年志愿者”的说法,近年来“青年公益”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根据我和他们接触的经历,我发现青年公益人基本上都具有热爱生活、心怀感恩、务实创新、勇于挑战这些方面的特点。
张桂馨:青年公益人是伴随改革开放而诞生的社会群体,他们通过扩大社会参与、构筑社会良心、健全社会保护、丰富社会职业等方面,充分体现和发挥他们的社会价值。
《至爱》:当代青年人投身于公益慈善或志愿服务事业,最大的优势在哪里?
李子:当前,国家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社会建设的角度而言,社会领域进一步向青年公益人开放,他们有更多的空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张桂馨:青年公益人本身充满激情,具有慈善之心,他们积极投身社会服务和社会公益事业,带头深入基层,扎根弱势群体,这是他们自身最大的优势。
《至爱》:青年公益人群体可能面临的困难、问题和不利条件是什么?
李子:许多青年公益人在开展工作时,自身的经验、资质、专业化程度还有所欠缺。此外,青年公益人在处理家庭、事业、生活的平衡关系方面还需要逐步探索,公益应该成为人生的爱好和向往,而不是变成生活的负担,也就是说,做公益还是要量力而行。
张桂馨:很多青年人只是凭着自己的满腔热情和上进心投身公益慈善,但对于其真正的内涵还是缺乏专业、全面的了解。因此还是需要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只有这样,青年公益人才能更好地发扬志愿精神、推动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
《至爱》:您觉得当代青年公益人和共青团系统之间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李子:这两者之间应该是一种“引领”和“伙伴”的关系。共青团本身担负着引领青年人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引领青年人思想教育方面的责任;但在公益这个圈子里面大家又都是平等的,我们也可以是互相提供机会、互相学习的好伙伴。
张桂馨:青年公益人群体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共青团这样的“官方组织”联系青少年的唯一性。与此同时,青年社会组织具有地域性、自治性、扁平性、灵活性等特征,有效地吸引了大批青年群体参与其中,弥补了团组织覆盖方面的局限。
《至爱》:您认为青年公益人群体的未来发展之路应该是怎样的?
李子:我们常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只要他们在努力的时候是快乐的,这条路必然越走越宽广。我们也希望更多的青年公益人能够和共青团一起,共同把公益的事业做好。
张桂馨:青年公益人要走好未来之路,还需要健全和完善当代青年公益人的保障机制,依法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青年投身公益慈善不应该只是简单的、自发的短期行为,更应该成为一种长期的、持久的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