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修饰的边界:翻糖蛋糕VS裸蛋糕

2017-06-24栾轶玫

视听界 2017年3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蛋糕话语

新闻修饰的边界:翻糖蛋糕VS裸蛋糕

随着新技术不断进入媒体应用,给新闻报道提供了整合、组接与体验的新可能,新闻变得越来越炫目、越来越夺人眼球。人人拥有麦克风的今天是一个“后真相”时代,人们对于真相的追寻不似以往,感兴趣的不再是客观事实,而是自己的主观感受。新技术提供了新闻修饰的多种可能,受众为新闻修饰提供了广大的市场,在大众“后真相”心理的驱使下,在新技术与受众取向的共同作用下,媒体的新闻报道越来越充满了主观修饰甚而过度修饰的意味。

一则新闻报道的诞生经历了事实、话语、意义三个阶段,媒体在其间分别承担着发现事实、形成话语、建构意义三个任务。最早关于新闻的定义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的生命线即事实,但随着消费时代的来临,无娱乐不新闻,无社交不媒体,以本来面目呈现的新闻报道在媒介丰盛与受众焦躁的时代很难脱颖而出,于是越来越多的或经由新技术修饰、或经由报道话语修饰、或经由媒介立场修饰的新闻事实占据了媒体报道的重要版面。

新闻可不可以修饰?到底要不要修饰?新闻修饰的边界是什么?这个问题像翻糖蛋糕与裸蛋糕的关系。翻糖蛋糕是源自英国的艺术蛋糕,延展性极佳的翻糖可以塑造出各式各样的造型,高超的装饰手法将蛋糕的个性与艺术性完美呈现。而裸蛋糕崇尚自然主义、原样重现,蛋糕外层没有奶油,蛋糕层次中的材料完全裸露,也没有任何修饰用品——染色剂与添加剂,原始、本真、去装饰是裸蛋糕的追求。

本文谈的“新闻修饰”是一种主观修饰。新闻报道的每一环节都经历着主客观修饰。一则新闻从事实出发,经历了若干个“修饰旅程”才最终抵达受众的视野:第一层的修饰来自新闻器材对新闻事实的修饰。不同的新闻器材对新闻有着不同的修饰效果,比如说传统相机与VR全景相机对同一新闻现场的采摄与呈现效果不会相同。第二层的修饰来自记者对新闻事实的修饰。不同的记者因其背景、偏好、擅长等因素,对新闻事实的发现能力与选取角度呈现差异。第三层的修饰来自编辑对新闻报道的再创造。一些编辑将记者采写的若干报道进行“封面文章”的集体写作、二度加工,一些网媒对新闻报道的集纳编辑、重新编排、整合发布等,都形成了新闻修饰的第三个层面。

新闻无法完全避免修饰,从新闻事实到形成话语,本身就经历着修饰;而从新闻话语到建构意义,则又要经历一个系统的修饰过程。

新闻修饰得当与否应根据具体报道情境判断,不能一概而论。修饰过后的新闻如同翻糖蛋糕,主题更明确、新闻点更突出、报道意图更鲜明、引导舆论更直接、给受众提供的体验更丰富。比如VR全景相机在报道体育新闻时可以提供多元视角,丰富受众的受传体验 ;在报道产品新闻时,360 度全景相机全方位呈现有助于受众清晰地了解产品,从而提升传播效果;若将其用在一般的会议场景中,这种多视角并不能提升传播效果反而会形成传播噪音,此时,强修饰的翻糖蛋糕就不如原样呈现的裸蛋糕效果好,未经修饰的报道反而让新闻显得质朴、可信。

新闻修饰的边界是什么?新闻修饰意味着新闻主体对新闻事实的取舍、削弱或强化,意味着对新闻事实切入点与视角的选择,意味着对新闻事实呈现方式、厚度、频度的选择,而支持新闻主体做出合理选择的依据应是其背后的新闻价值。传统的新闻价值有五要素,分别是新鲜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和趣味性,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混合现实情境下的新闻报道,又多了一个新的判断指标,即体验性,意指新闻给受众提供了何种体验、受众对新闻有何感受的标准。

新闻修饰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客观存在,但一个健康的媒介生态中,新闻修饰应是一种有规可循的主观选择,它取决于具体的新闻情境与报道需要,遵循新闻价值的“六性”,最为重要的是它一定是以事实为起点、以事实为准则的话语旅程。这如同,之于蛋糕爱好者而言,无论是翻糖蛋糕还是裸蛋糕,它始终必须是可以食用的、对人有益的美食美味。

栾轶玫,毕业于清华大学,传播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新媒体专家,知名博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蛋糕话语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
创意蛋糕
切蛋糕
做蛋糕之前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