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省级媒体在解决社会突出问题中的作为
——以江苏广电总台《“263”在行动》报道为例

2017-06-24季建南

视听界 2017年3期
关键词:舆论监督江苏监督

季建南

节目风向

融媒体时代省级媒体在解决社会突出问题中的作为
——以江苏广电总台《“263”在行动》报道为例

季建南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政治传播的媒介环境已发生颠覆性的变化。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政治现象:政府、媒体、公众,三者互动的模式更加复杂。官方媒体的话语权垄断被打破,信息集权被削弱。而新型媒体的发展,也为党委政府了解网络时代的舆情带来了新的契机。笔者认为,在社会突出问题频发且公共意见趋于分裂的语境下,省级媒体的整合能力及其社会影响,是培养政府与民间对话、完善社会治理、促成和谐社会的一种可选路径。本文以江苏广电总台主档时政新闻栏目《江苏新时空》近期推出的《“263”在行动》报道为例,来作具体论证。

融媒体 ;政治传播 ;省级媒体 ;舆论监督

传媒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力量,能够对国家生活、社会舆论和群众情绪产生重要影响。[1]省级新闻媒体作为党、政府、人民的“喉舌”,作为沟通中央和地方的桥梁,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成为解决民主政治进程中各类社会问题的“助推器”,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推动社会民主政治进程。伴随着多个舆论场的兴起,省级媒体如何凝聚各方力量,融合多种平台,做优“助推器”?本文以江苏广电总台新近组建的融媒体新闻中心近一阶段推出的环保监督类专栏《“263”在行动》为例,观察当下省级媒体在推动形成党政、社会多方合力,解决社会突出问题中的作用,以期为推进社会治理进程凝聚更多的合力提供发展思路。

一、找准舆情落点,省级媒体主动作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认知已成为中国新时期重要的发展理念之一。2016年,中央第三环境保护督查组对江苏省开展了环境保护督查,认为江苏省的环境保护工作虽然总体走在全国前列,但仍有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未实现、长江保护中断面水质明显恶化等突出问题,环境风险问题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违法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区域性生态问题如大气污染、太湖流域畜禽养殖污染、洪泽湖及骆马湖非法采砂屡禁不止等。[2]

面对依然突出的环境问题,江苏省从 2016 年底开始实施“两减六治三提升”行动(简称“263”行动),并在 12 月底成立“263”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力求用 2-3年时间解决一批影响环境质量的突出问题。省委省政府的环保决心,计划实施的“党政同责、督查倒逼”的态度,成为江苏省环保事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也成为一个阶段的施政核心。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如何及时发现问题和整改问题,了解百姓的切实需求,发现问题后如何督促违规企业及当地政府加快整改落实,最终确保“263”行动取得实效,切实控制环境污染行为,成为政策、行动实施过程中的难点。

在此契机下,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在环保部门支持下,率先在主档时政新闻栏目《江苏新时空》中推出监督类专栏《“263”在行动》,由记者跟随“263”专项行动督察小组,赴全省各地暗访“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落实情况,曝光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回访被曝光地区的整改落实情况。一方面,聚焦江苏面临的环境问题,回应政府和百姓关切,使舆论监督落点精准;另一方面,将党政一把手的环保问责、督查小组的整改要求与观众网友的投诉需求及时上传下达,提供精准的舆情报告,体现了媒体的主动作为,更为媒体促进政府与民间对话、完善社会治理探索了一条有效路径。

二、发挥融合优势,拓展舆论监督功能

(一)“飞行式”暗访,延伸政府监督视角

在各类政府治理的难题、问题面前,相对于政府督察小组的明察暗访,媒体的专业暗访往往更能发现真实的情况,了解社会真实的需求,抓住问题的症结。此次江苏台的报道,所有的检查暗访,事先不知会当地政府、主管部门,记者直接奔赴现场;不预设拍摄内容,发现问题即拍摄问题;不用政府或电视台专用车辆,在当地租车以防止各利益主体发现端倪;现场拍摄第一手画面,现场采访涉事企业、部门、督查组专家,当即发出报道,抢时效不拖拉……每期曝光节目中,记者以触目惊心的环境违法现场画面、清晰直白的版式字幕等列出查到的问题,强化曝光力度,引发全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紧迫性的关注和反思。节目开播第一个月,集中曝光了省内 13起环境违法问题。这种“飞行式”的抽检暗访,以媒体独有的调查手法、思考问题的角度、发现问题的方式、采访问责的锐度,发现问题、曝光问题、反馈问题。第一天曝光,第二天再次前往当地,报道整改情况,倒逼各地积极作为,有效延伸了政府监督视角。

(二)全媒体并用,放大社会监督公权力

舆论监督,其实不是媒体的监督,而是公众心理通过媒体的表达,是公民对民主权利的有效行使。[3]社会监督的公权力,应当被凝聚到推动各类社会问题的解决中。在这个过程中,全媒体报道模式起到了催化、助推作用。

在“263”报道中,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充分发挥融合传播优势,一方面充分整合江苏台旗下各频道、各新闻栏目资源,除在卫视频道的《江苏新时空》外,江苏公共新闻频道的《新闻360》《政风热线》等品牌栏目均结合各自栏目特点,在 “帮忙巴士”“记者调查”“263 再追踪”等板块针对曝光和群众反映的环境问题同步报道,形成合力,从而拓展报道广度和深度,形成浓厚的舆论监督氛围。

随后,神经内科护理人员访谈患者。了解到:患者多希望医护人员给予相关知识讲解、状况评估,以及详细的进食指导方案。

▲《江苏新时空》中的《“263”在行动》报道截图

另一方面,发挥新媒体优势,电视版《“263”在行动》推出的同时,“荔枝新闻”客户端也开设专题专区,将整合后的信息、报道在“荔枝新闻”、新闻中心“江苏新闻”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同步推送……收到了政府、企业、百姓、专家的众多点赞。江苏各市媒体也纷纷响应,开通监督专栏、监督热线,形成自上而下的媒体监督合力。截至4月中旬,《江苏新时空》累计播发的监督报道已近百条。“荔枝新闻”客户端共收录“263”专项行动相关稿件数百篇,内容涉及“督察暗访”“督察回访”“新闻短评”等方面,力求用全媒体的方式,让更多受众了解、关注、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让社会监督的公权力进一步强化。

全媒体并用的最终目的,是发动更多力量参与监督。随着《“263”在行动》专栏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在进一步挖掘报道的基础上,江苏台根据群众需求,向全省民众公布了热线电话,并在“江苏新闻”微博、微信公众号公布爆料方式,接受全省各地的环境问题举报线索,实现全方位的民众参与和线索汇聚。热线开通后,反馈信息量成倍增长,品牌监督类节目《政风热线》12345 热线投诉同步跟进,全省其他地市媒体也纷纷开设专栏、开通热线,形成了主流媒体自上而下的监督合力。截至4月中旬,仅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呼叫热线,就接到近 5000 条群众举报线索,投诉内容大到工业化工污染,小到家禽家畜、空气噪音污染等等,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热情高涨。江苏台一方面向政府反馈线索,另一方面公布经记者验证后的真实线索,做到保障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媒体监督与社会监督的合力作用体现明显,社会监督的公权力通过全媒体手段逐步放大。

▲《江苏新时空》中的《“263”在行动》报道截图

(三)多轮次回看,寻求舆论监督正面效果

舆论监督,作为媒体塑造自身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不能停留在制造舆论爆点的阶段,更不是为了揭政府、企业、部门的丑,而是为了督促全社会,动员各方力量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媒体的监督报道必须坚持帮忙不添乱的原则,发挥舆论监督的正面效应。正面效应一方面来自社会监督力的体现和放大,另一方面来自对政府行为的督促和倒逼。

《“263”在行动》专栏春节后进入第二个报道阶段,项目组不再以地域划分,而是针对前一阶段密集曝光的一系列环保问题,针对已报道过的整改情况,再度走访曾被曝光的地区或单位,集中力量“回头看”:一看整改的承诺是否兑现,整改的进展如何;二看群众对于相关部门的工作是否满意,满意度有多大。在回访报道中,节目直接将整改前后的画面进行双窗对比,以直观的画面体现整改的效果,如播发的《“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督查回访镇江:沿江部分企业管理疏漏 水源地污染风险仍在》,给政府以督促,给民众以交代,有效提升了报道的有效性和延续性,引导舆论导向,寻求舆论监督的正面效果。

(四)多媒体矩阵,助力政府管理实现“闭环”

传统媒体时代,国家治理模式是由政府主导调研,出台和实施契合当下的战略、规划、行动等,然后由各个职能部门、单位、机构、社区来执行和落实。后期,也会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搜集舆情反馈。由于各种因素的局限,国家治理多为单向度,由政府下达指令或者要求部门单位及社会公众来执行,可以说是一个“开环过程”。融媒体时代,新媒体的即时性、迅捷性、交互性,为政府及时掌握社情民意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从而完善了政府治国理政的反馈系统,颠覆了传统的治理模式,构建起“指令—执行—反馈—再执行”的“闭环过程”。(见下页图 1)

图 1 闭环示意图

节目播出后,被曝光地区均在第一时间启动整改行动。有的市还主动在当地媒体开设监督专栏,揭短亮丑,动员各方力量保护环境。《“263”在行动》让“263”专项行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更形成以“263”行动为主题的管理闭环,为行动提供了有力帮助。在国家和社会治理的过程中,融合媒体起到了强大的“反馈器”作用。

三、反思:凝聚多方合力,推动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进程

(一)明确媒体角色定位,促进各方良性互动

在江苏省的环境问题解决过程中,省级媒体通过舆论监督,拓展了自身的功能路径,凝聚起了党政问责、督查倒逼、社会监督和媒体监督的多方合力及良性互动。在多力角逐合力的过程中,媒体监督行为成为江苏省环保“263”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众参与、知情、监督的有效桥梁,是延伸政府监督、倒逼企业及利益部门作为的“助推器”,是政府收集舆情的“反馈器”,也是引导群众加强环保意识的宣传利器。在社会矛盾频发且公共意见趋于分裂的语境下,省级新型融合媒体的能动角色和社会影响力,可以看作是培养政府与社会公众对话、形成社会治理管理闭环、促进社会和谐的一种有效路径。通过媒体的主动作为,可以有效帮助社会管理者解决痼疾顽疾,推动地方政府啃自己不愿啃、啃不动的“硬骨头”。

(二)发挥媒体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作用,促进公民意识现代化

媒体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有学者说过,“媒介化的传播不仅提供给人们或好或坏的信息,还以感同身受抑或麻木不仁的立场,为人们提供了观察社会事件的多重角度。”[4]在国内,这种角度的定位不仅解决问题,而且防止问题的发生。《“263”在行动》在发动群众监督、归纳群众意见、回应群众关切、推动环境保护的同时,也在引导群众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唤醒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公民意识。

(三)党委政府“搭台撑腰”,促进了媒体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

舆论监督是媒体彰显影响力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监督类报道获得政府部门主动支持的并不多,近年来在屏幕呈现的高质量、有延续的批评报道不多。究其原因,很多时候是地方保护主义作祟,是政府施政策略的倾斜。党委政府的“撑腰搭台”,在江苏台的此次报道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江苏省省委书记多次明确肯定此次“263”专栏报道的重要性,支持媒体持续开展新闻曝光。江苏省省长、副省长也多次率队暗访。党委政府还专门下达了《关于做好江苏卫视“263”举报热线反映事项办理工作的通知》等红头文件。正是党委政府自上而下解决问题的决心,一份份为媒体撑腰的“红头文件”,强化了媒体在政府治理、在社会难点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能动性。

注释:

[1][3]骆正林 .媒介素养与政治传播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2 :202-204.

[2]中央第三环境保护督察组向江苏省反馈督察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网,[2016-11-15]. http://www. zhb.gov.cn/gkml/hbb/qt/201611/t20161115_367497.htm.

[4] W·兰斯·本奈特,罗伯特·M·恩特曼 .媒介化政治 :政治传播新论 .董关鹏,译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4.

(季建南: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舆论监督江苏监督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数读江苏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江苏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