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主题”:丝绸设计新思路

2017-06-23曾玉蓉

关键词:桃花坞木刻银杏叶

曾玉蓉

“文化+主题”:丝绸设计新思路

曾玉蓉

丝绸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较高的原料成本和复杂的加工过程决定了丝绸价格比一般面料更高,昂贵的丝绸产品如何走进老百姓的生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设计思路的开拓,各种发展丝绸的策略和方法也在不断地被尝试。多年来我们一直认真探索、研究,并在实践中摸索出“文化+主题”的丝绸设计新思路。通过这一方法,嫁接起了丝绸、文化和大众消费之间的桥梁,把中国文化融进丝绸产品,从而使丝绸产品真正成为大众的消费品。

丝绸 文化 主题 产品

如果说丝绸和瓷器是中国文化的两张名片,那么,说丝绸代表中国文化一点也不为过。

丝绸在我国约有五千年可考的历史,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较高的原料成本和复杂的加工过程决定了丝绸价格比一般面料更高,所以中国传统丝绸产品较多应用于书画装裱和王公贵族的日常生活。近代,昂贵的丝绸产品也多用于国礼,并没有真正走进普通大众的生活。正如现代设计先驱、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艺术家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所说的:“精美的陈设不止囿于富人,还应当进入寻常百姓家。”他反复强调产品设计是为千千万万人服务的,而不是少数人的活动。

昂贵的丝绸产品如何发展?如何走进老百姓的生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设计思路的开拓,各种发展丝绸设计的策略和方法也在不断尝试。丝绸作为成衣化产品第一个贴近百姓生活的是法国的“爱马仕”品牌。上个世纪,“爱马仕”以丝巾的形式,让丝绸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大众的消费品。爱马仕的丝巾设计,承载的是欧洲的文化和“主题”设计方法,这种“主题”设计的方法,正是其研发的思路所在。

“主题”法以主题为先导,通过层层剖析主题资料得到启发,以此获得研究切入点,欧洲艺术设计院校普遍采用这一艺术设计研究方法。它显著的特征是:1、文化性、故事性;2、联系性、发散性;3、系列化。按照“主题”法研究出来的不是单件产品(作品),而是系列产品(作品),它们彼此之间是有联系的。文化性是指通过挖掘与主题相关的文化内涵展开研究,从而使产品附有文化意义。故事性是指赋予产品(作品)故事,可以是自己编撰的,也可以是历史存在的。联系性是指产品(作品)之间要有联系,这种联系可以是视觉上的,可以是文化上的,也可以是方法上的。发散性是指产品(作品)设计思路像大树的枝干一样,围绕着树干(主题思想)生长(发散)。“主题”的系列化是指同一个主题下派生出来的产品(作品)或造型不同、或色彩不同、或产品用途不同,不论有何种不同,它们之间都会存有某种联系,形成一定的系列。

为了使这一方法更好地为我所用,为当下社会需求服务,多年来我们一直认真学习、研究,并在实践中摸索出“文化+主题”的丝绸设计新思路。通过这一方法,我们嫁接起了丝绸、文化和大众消费之间的桥梁,把中国文化融进丝绸产品,从而使我们的丝绸产品成为大众的消费品。

项目一:家庭软装之“银杏叶”主题

项目是四层别墅楼梯的墙面设计和软装设计。按照主题法的研究流程,第一步先分析项目:业主是做紫砂壶的匠人,别墅装修整体呈现中式风格。通过交谈以及对业主作品的观察,无法深入了解他的个人喜好,这种“从无到有”的项目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就在多次交流无果,几乎陷入停滞中时,工作室的设计师无意中发现了满地的银杏叶子,金灿灿的一片。于是突发奇想,以银杏叶为主题、以丝绸为载体,进行产品开发。银杏叶是中国工笔画里常出现的元素,丝绸则是中国文化的缩影,两者结合可以很好地呈现中国文化的特色。加之丝绸本身就是高端产品,搭配中式风格的装修,可谓画龙点睛。因此,设计的定位是中国文化、高端低奢、不随大流。

银杏叶主题确定好以后,按照主题法的研究流程,第二步,查阅了相关的银杏资料(文字、绘画、摄影),并对实物仔细观察揣摩,在此基础上,结合别墅项目的硬装风格和设计定位,编写了主题故事。最后,根据主题研究的发散法和联系法设计了一系列产品:丝绸银杏叶墙布、丝绸银杏叶桌旗和丝绸银杏叶靠垫。楼梯的丝绸墙布设计了一堆银杏叶子从空中飘落下来的画面,业主一看到画面立刻就认可了。

咖啡色基调上的金黄色银杏叶子,不仅和硬装的整体色调协调统一,同时寓意着业主事业上的丰收。每一片银杏叶子以手绘的方式表达,强调了高端产品的艺术性。拿到实物小样后,总觉得还少了点什么。为了加强中国文化感,在每一片手绘叶子上增加了苏绣工艺。成品完成后,在大理石台阶和暖光的的映衬下,丝绸墙布珍珠般的光泽展现出了浓浓的低奢感和文化感(图1)。此外,丝绸是装饰装修材料中最环保的品种,不仅在使用中对人体无害,还具有呼吸功能,确保透气、防潮、防霉变,正适应江南的天气特征。

桌旗和靠垫的设计原本不在业主要求的范围之内。按照主题设计思路,产品最好不要单件存在,因此为了避免墙布孤立存在,须配有系列化的产品设计,这样能让产品彼此之间形成呼应关系,从视觉上显得整体、大气而不孤立,从而提升整体审美品位。业主的桌子是中式的实木长方形茶桌,为了凸显茶具的主体地位,长方形真丝桌旗上只设计了三片银杏叶子,简单大方。色调和表现手法与墙布一致,使得产品之间既有一定的联系性,但又不影响墙布的主体地位(图2)。靠垫与桌旗之间也有主次,其目的是要提升座椅的层次感和文化感。因此,在设计时,靠垫的正面设计有一到两片银杏叶,既与墙布、桌旗起到呼应作用,又明确了自己的非主体地位。

项目二:丝巾设计之“桃花坞木刻年画”主题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是江南地区的民间木版年画,它和天津杨柳青年画并称为“北柳南桃”。之所以选桃花坞木刻年画为主题,是因为它与众不同的艺术特征:一是接近传统绘画形式,风格雅致,不少画面有诗句题咏。在早期画面的经营上,甚至可以看出宋代院体画、明代界画和文人画的痕迹;二是桃花坞木刻年画艺术既不是文人的“大雅”也不是农民的“大俗”,而是“雅俗共赏”;三是桃花坞木刻年画一方面继承了传统文人画及民间艺术的优秀形式,另一方面又受到西方艺术影响,在很多作品中,都能看出对西洋铜版画雕刻风格的模仿。这种中西结合的思路也是我们工作室产品研发理念之一。

本系列共有五款产品。产品一取材于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中的《岳武穆精忠报国图》。桃花坞木刻年画本身所具有的故事性与主题研究法要求产品需具备故事性不谋而合,因此,为了尊重了产品故事的历史性,我们保留了《岳武穆精忠报国图》中 “岳母刺字”、“直捣黄龙”等故事情节。在设计上保留了桃花坞木刻年画的艺术特征,构图上采用连环排列故事的手法,让每一则故事都很鲜明,从感情上期望与观者产生共鸣。色彩上,运用桃花坞木刻年画的代表色——粉绿色为基调,以玫红、黑色、鹅黄、大红等色点缀,黑色框边增加了时尚感。本产品的系列化呈现为一红一绿两个不同色调(图3、4)。

产品二《年画女性》,取材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多表达女性的市井生活。构图上采用现代感极强的错位排列方式,以解构重组的手法构成画面,结合线描人物手法来表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的碰撞。色彩上,以高纯度紫色、蓝色等色块和黑色构成基本色调,营造成熟女性的高贵气质。该设计于古风中透着现代感,体现出了民族文化气质。以雪纺薄纱长巾为载体,更侧重于表现女性妩媚的天性(图5)。

项目三:丝巾设计之“艺术家作品”主题

把艺术家作品与丝巾设计相结合,并不是简单地把作品直接挪用到产品上,而是尝试着寻找艺术与设计之间的衔接点,把艺术家作品作为元素,根据产品的定位、造型和材质要求重新设计。本主题两个系列的产品分别对应两位艺术家的作品,一位是西方后印象派三杰之一的梵高作品,另一位是借助后印象派的手法来表现中国文化的苏州艺术家吴建华。

表现中国文化的内涵并非一定要运用中国手法或是具体的某种中国元素, 设计师本身是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他必然带着中国文化的特征,其作品里也有极为自然的流露。因此尽管后印象派来自于西方,但当梵高的《星空》表现在中国的丝绸上时,自然就有了中国文化的感觉。在把艺术家作品转化为丝巾产品时,工作室的设计师给产品的故事定位是“丝绸遇上后印象派”,设计师把丝绸比喻成美丽的东方少女,后印象派就像才华横溢的西方少年,两人在东方丝绸之国相遇。

系列产品一以梵高的《星空》为题材进行设计。蓝色调的笔触铺满整个画面,暗喻着爱情浪漫又充满激情,同时形成了不同色调的系列化产品(图6、7)。

系列产品二以吴建华老师的作品为基础进行再设计,这幅作品以西方后印象派笔法来表现苏州的民居。简洁的褐色线条勾勒出民居的造型,暖红色调的点彩布满画面,暗喻着爱情的温馨、甜蜜(图8、9)。后印象派的点彩表现手法和丰富的色彩搭配中国丝绸的轻盈、透明、飘逸,犹如美丽的爱情故事。

做主题产品设计就像讲故事一样,每个主题都是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自己的文化、想要表达的思想和产品设计思路。中国文化如浩瀚大海,宽广无边,沧海一粟的某个主题都只是其组成部分。对于产品而言,中国不缺技术,不缺原材料,缺的是设计和想法,只有借鉴世界优秀文化(包括方法)才能发展自己,借助他山之石,攻己之玉,恢复丝绸文化往日的辉煌。

猜你喜欢

桃花坞木刻银杏叶
银杏叶
中流砥柱(黑白木刻)
《魂之跃》减版油套木刻
当浮世绘遇上桃花坞
木刻年画
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与银杏叶的约会
书的怀抱
桃花坞与梅花岭
寻梦桃花坞一晌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