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战略下江苏特色小镇建设研究

2017-06-23王慧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江苏

王慧

摘要:特色小镇建设已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战略选择。本文分析了特色小镇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关系,阐述了江苏特色小镇建设现状,列举了特色小镇建设中易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江苏建设特色小镇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江苏;特色小镇建设

1.新型城镇化战略与特色小镇的内在联系

1.1相互促进

特色小镇的建设与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创新创业” 、“產业转型升级”、“农民市民化”等大战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这些战略可以通过“特色小镇”等策略去实现,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和发展模式。另一方面,“特色小镇”的建设有新型城镇化大战略的“保驾护航”和指导。

特色小镇建设得好,新型城镇化战略就容易实现。反之,如果建设得不好,新型城镇化战略就难以实现。因为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的载体和“试验田”。通过对特色小镇的培育,可以将部分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为当地老百姓提供就业机会,让他们在家乡就能安居乐业,不必跑到大城市做农民工。特色小镇的发展还能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可将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化为服务业从业人员,增加他们的收入。

1.2特色小镇是城镇化的新载体

中国特色小镇的提出,为城市化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径。由于大城市发展过快,产生了许多特别严重的问题,如交通拥堵、房价过高、雾霾泛滥以及各种基础设施的供给问题,使得在大城市生活的人们面临巨大压力。我国城市承载人口太多,房价上涨太明显。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不堪承受经营成本持续上涨的压力,纷纷从一线城市撤离。小城镇由于房价低、劳动力成本低,形成“成本洼地”,可吸引企业入驻。世界新兴产业的发展,在近几十年也不都是在特大城市中出现的。比如微软是在小镇,美国格林尼治小镇集中了500 多家对冲基金。这些小镇在创业的时候成本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2.江苏特色小镇的建设现状

江苏特色小镇数量多,发展势头好。总的说来,特色小镇分为两类,一类是建制镇。另一类是模仿浙江的“非镇非区”的“双创平台”。

2.1已有7个中国特色小镇

国家级特色小镇都是建制镇,需要各地申报。经过激烈的竞争和全面的考量,江苏有7个镇入选住建部公布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它们分别是被授予中国首个“国际慢城”称号的南京市高淳区桠溪镇、紫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无锡市宜兴市丁蜀镇、有“五金之乡”之称的徐州市邳州市碾庄镇、打造高端模具装备的江南水乡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中国蚕丝之乡”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千年古镇”盐城市东台市安丰镇、有“康养旅游小镇”之称的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它们将受到中国城镇化促进会的直接指导,在发展策划、特色塑造、产业植入、运营管理等8个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2.2已有25家省级特色小镇

经过地方政府申报、省政府考察、“授牌”等程序,江苏省发改委正式公布了首批25家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主要聚焦于高端制造(如汽车小镇)、新一代信息技术(如石墨烯小镇)、创意创业(如电商小镇)等江苏最有基础、最具潜力、最能成长的特色优势产业。这些小镇都是非镇非区的。今后它们将在发展理念、产业技术、运营机制、投融资模式这四个方面不断创新和突破,发改委还将加强金融支持、项目对接,探索建设共享小镇、开放小镇新模式。

3.特色小镇建设中易出现的问题

3.1小镇特色不明显,规划不到位

由于部分小镇为享政策受扶持而进行申报,积极“戴帽争牌”,但对何要建、如何去建、怎样建成特色小镇研究不深。特色小镇建设的关键点与突破口是找准特色、放大优势,小镇只有注入特色元素、彰显特色内涵方可吸引人。部分小镇因盲目借鉴、简单模仿,未能挖掘本地资源而致缺乏引人入胜的亮点。

部分小镇规划中出现人为拼凑痕迹重、核心区块不明确、边缘界限不清晰等现象。例如,有的小镇简单地将核心建设区等同于镇内重点项目工程的主体建设区;有的小镇建设缺乏相对独立的物理空间,与已有园区、开发区的边界不明;部分小镇将已有相关功能区进行简单叠加或者机械分割,个别小镇还存在将已有的相关园区规划、景区规划、乡镇规划等替代小镇规划的做法。这些做法严重阻碍了小镇的进一步发展。

3.2小镇功能缺乏融合

产业、文化、旅游、社区是小镇的四个功能。只有四个功能充分融合,小镇才能焕发活力。然而在实践中经常出现某些小镇的产业功能与其他三个功能融合不充分。如海南瑞溪小镇就是一个餐饮业未能与文化、旅游、社区充分融合导致失败的案例。还有一些小镇不注重对历史、文化元素的挖掘,小镇居民虽然住在小镇,但只把它作为暂时的集聚地,归属感不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社区承载功能弱,小镇在企业、人才入驻的同时未能同时注重社区的教育、保障、管理、服务、安全等基本功能。

3.3引资、引才困难

浙江省的实践经验显示,民间资本投资小镇的建设意愿不强、特色产业有效投资不足。在城市不堪重负之时,相对具有良好生态的农村和小镇却不受待见,原因主要是经济不够发达,生活不够便利。有人笑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却挣不到钱。”此外还有以下两大困难:

高端企业引进不易。由于大城市拥有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密集人才资源、良好交往空间以及随之而来激情碰撞的创新火花,这些优质资源足以冲抵高房价及其他方面的高商务成本,因此高端企业愿意留在大城市而不愿入驻小镇。小镇难以从“传统制造”蜕变“时尚智造”。事实上,部分工业园区转型发展的时尚小镇尽管纷纷建立了创业孵化器、科创中心、众创空间等双创平台,但是苦于缺乏大企业、高端企业的示范带动,致使平台闲置,传统制造模式依旧。

在江苏的某个特色小镇上,一个中外合资的高技术企业的总经理告诉笔者,每年他去高校招人时都遇到相当大的困难:尽管他们公司给应届毕业生的薪资比在南京工作的应届毕业生平均工资高20%,还解决住宿、吃饭的问题,可学生们一听公司在小镇上,就不愿投简历了,都想方设法到南京工作。最后好不容易招到两三个学生,在公司还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公司培养他们一段时间后,他们最终仍然跳到大城市去了。这家公司的遭遇不是个别现象,其他小镇上的企业也会受到冷遇。究其原因,大学毕业生们都觉得大城市是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信息中心,就业机会多。而小镇人口稀少,地理位置偏僻,虽然企业给的工资高一点,但在小镇上工作说出去没面子,娱乐、交通不便,年轻人找对象都不容易,将来孩子的教育也成问题。

4.江苏建设特色小镇的思路与建议

在学习和借鉴浙江及国外特色小镇建设经验基础上,对于特色小镇的建设我们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4.1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发端于浙江的特色小镇之所以能能风靡全国,是因为它们以产业为导向,因产业而兴旺。河南香河机器人小镇、河北的大厂影视小镇、 浙江云栖小镇等在发展特色产业方面都有成功经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方面,云南玉溪市的大营街特色小镇有较成功的经验:原有产业部门通过技术革新、管理改革,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通过积极引导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升级。

总之,产业是小城镇的生命力。特色是产业的竞争力。特色产业形式多种多样,最传统的是制造业,较新的有旅游休闲、教育培训、健康养生、商贸物流等,而面向新需求的新兴产业更有竞争力。要学习借鉴国际经验,如美国格林尼治小镇的产业特点是对冲基金、法国依云小镇的产业特点是文化旅游、美国佛罗里达州Spruce Creek航空小镇的产业特点是航空航天业。江苏此次创建的25家特色小镇都是立足于特色产业的小镇,如东海的水晶小镇、盐城的汽车小鎮、丹阳的眼镜风尚小镇等。

4.2注重文化塑造,彰显城镇独特魅力

历史是一个地区宝贵的文化财富,因此小镇建设中首先要要挖掘历史文化。小城镇文化品位集中体现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积淀上。有历史遗迹的小镇应加强保护遗迹,建成公园或博物馆,既可吸引游客来参观,又方便学者们做相关的研究;对文化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应结合民间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进行文化元素与自然元素的整合;民居、庭院、礼堂等建筑应展示民俗文化特色,结合历史风貌,融入时代特色,使小镇呈现多姿多彩的艺术文化,凸现优秀丰富的文化底蕴。

其次要塑造自然文化。有山有水的小镇应突出做好“山水”文章:建设布局应“显山露水”,景观设计应“借山用水”,空间组织应“依山亲水”。在建筑单体和建筑小品的规划设计中,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体现山区小镇的小而精、小而美的玲珑和神韵;滨水地区要利用和挖掘海岸线和河流及湿地资源优势,体现滨水小镇自然风貌。

4.3保障民生,共享发展成果

在德国小城镇的建设中,充分考虑和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基础设施与大都市实力相当。而且更重要的是,所有小城镇都是农业、林业、饲养业、手工业及服务业的集群地,中小企业众多。小镇的工作机会、社会保障、就医条件与大城市几乎无异,所以德国城镇人口中有70%在小城镇中安居乐业。

江苏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应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提升小镇居民的幸福指数。首先要完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和失业保险体系,让小镇居民生活有保障,无后顾之忧。还应优化公共资源配置。要高标准、严要求地加强城镇道路、水电、通信、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升特色小镇的社区功能。小镇公共交通体系也需优化。让小镇居民出门有车坐,购物、出游便利,学生上学方便。这样小镇居民的幸福指数才能上升,小镇也才能留得住人才。

4.4以PPP模式筹集资金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是三个英文字母的缩写形式,它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 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特色小镇的发展需要稳定持续的资金来源。PPP 融资模式能综合使用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来填补特色小镇资金缺口,丰富资金来源。因此江苏应积极探索引入PPP模式。

PPP 模式是一种新的融资方式,江苏是一个在创新、创业方面走在前列的省份,又是人才大省,因此推广PPP 模式是很有基础的。投资回报率是社会资本参与投资的首要考虑因素,因此它们参与到特色小镇PPP 融资项目时,政府应给予部分税收减免政策和土地优惠政策,以使社会资本有利可图。政府还需在金融体系方面大力支持,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是扩大商业银行的贷款力度。江苏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成立第三方专门机构负责并参与具体PPP 项目开发和实施。第三方机构还可以发挥政策咨询、技术支持等重要职能。龙游红木小镇、常山赏石小镇、嘉善巧克力甜蜜小镇等均采用了PPP模式,并取得初步成功。可以对这些PPP 融资模式在特色小镇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的典型案例推广、总结,不断探索建立符合江苏实情的实施流程。

参考文献:

[1]曾江,慈锋.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特色小镇建设[J].宏观经济管理,2016(12)

[2]苏斯彬,张旭亮.浙江特色小镇在新型城镇化中的实践模式探析[J].宏观经济管理,2016(10)

[3]闵学勤.德国名镇哥廷根的建设对中国特色小镇创建的启示[J].中国名城,2017(01)

[4]苏州市农村经济研究会.苏州“特色小镇”建设思考[J].上海农村经济,2016(11)

猜你喜欢

新型城镇化江苏
Changes in China in the eyes of a foreigner
数读江苏
江苏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江苏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