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的反思与改进
2017-06-23李进前
李进前
摘 要: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无论是新课程的实施还是学生的发展,都要靠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和提升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能力来实现。
关键词:生物教学;观念反思;过程反思;课后反思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应该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这种参与应以思维的参与为核心标准。课堂上看似热闹非凡,学生个个参与,而学生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参与,思维活动停留在浅层次上,这样的参与是低效或无效的,这样的课堂教学也不会是有效的。反之,有些课堂学生看似没有太多形式上的参与,但却是积极地在进行深层的思考,有其思维的参与,这样的教学却是高效的。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新课改的一个重头戏,课程改革强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究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应注重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方法,如讨论法、自学辅导法、探究法等百花齐放。这些教学方法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均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对探究性学习等的倡导,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通过合作讨论与参与的各种教学方法广泛出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这对教学的有效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适合,不断思考教学目的、教具准备、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并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教学过程的反思
新课标提倡“探究式学习”。体现在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的训练;加强了对学生收集信息能力的要求;知识总量减少并且少而精;增加了生物技术的内容。这种探究式学习模式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研究能力,有丰富的教学设计方案和知识储备,能随时调控学生的学习障碍,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确的评价。例如,在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内容时,教材中并没有指明细菌是如何转化的,转化的机制是什么。因此,教师备课时,在指明“该实验设计的原理,成功的关键之处”的基础上,应设计下列探究问题: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R型菌使被“杀死”的S型菌复活了,还是被“杀死”的S型菌中存在某种活性物质使得R型菌转变成S型菌呢?如果是后者,该活性物质又是什么呢?该活性物质又是如何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呢?教师在备课分析教材时,只有把这些探究问题设计出来,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运筹帷幄。
四、课后反思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课堂学习,还要通过课后学生作业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教学内容和习题,在考试时学生还是做不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知识的获得不是学生自己学会的,而是老师教会的,所以我们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重要。
五、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每种教学方法都是相对辩证的,它们都既有優点又有缺点;每种方法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但解决另一问题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会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些目的”。以探究活动为主的引导发现法,在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形成科学思想和方法等方面有优势,但难以保证学生在短时间获得最多的知识,而且对于陈述性的知识,也没有探究的必要;讨论法具有多向信息交流、针对性强、便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特点,但往往使知识缺少系统性;自学辅导法,有利于学生独立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但只适合于较简单的学习内容;而讲解法虽然具有信息量大、系统、逻辑性强的优点(这些优点是其他方法所不及的,对于知识接受为主要目标的课型,讲解法也是高效的),但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之,教学目标的多重性、教学系统本身的复杂性、教学客观条件的千差万别和千变万化,使得我们不可能找到适合于一切教学环境,符合每一特定教学情境的教学公式,一种方法的优点,可能恰恰是另一方法的不足所在。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必须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克服其劣势,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与组合,使方法结构协调、合理,各种方法优势互补,长短相济,立体结合。
六、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的加强和改进
新教材中实验或探究活动比较多,如果这些实验都能开设,对学生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将非常有效。虽然在新教材使用过程中,与新课程配套的有些实验设施不能到位,导致一些分组实验没有条件进行,但我们还是在已有的实验条件下,尽可能按照课程要求开设实验。
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品质。开放程度高的实验,更能有效地培养与发展学生重新组织与驾驭知识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首先应保证主干实验的有效开设,例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等等,改变过去讲透实验再进实验室的方法,增加实验的开放性。还要切实开展探究性实验,不要随意将探究性实验改为验证性实验。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的过程中,要引导其对设计的方案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与修正,并根据方案展开实验。在实验指导的过程中,应重视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能的训练,要特别强调如何控制变量,设计对照或重复,学会量的检测,数据的整理、分析及表示方式,以及书写实验报告等。
总之,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进行的积极、持续、周密、深入的自我调节性思考,是我们成长的重要途径。让我们在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的过程中,继续更新教学理念,汲取有益经验,开拓创新,为今天的教学改革尽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