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017-06-23张彩霞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电子商务

张彩霞

摘要:从概念上理解电子商务主要是指通过电子工具的使用达到从事商务活动的目的,技术内容包括网络技术和电子设备,活动内容则是指电子交易市场以及电子货币交换。高职院校关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注重实践性与应用性,要求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为目的,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对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内容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电子商务是通过企业内部网、互联网和增值网等网络平台,进行广泛的地区性的商业贸易活动,贸易双方在开放的网络技术环境下不需要面对面交易,而是通过电子货币支付和网络购物等手段完成在线交易。电子商务的构成要素是消费者、商品、商城和物流等,其关联对象是平台经营者和交易平台,这种现代化的商业运营服务模式与不同的金融活动、交易活动、商务活动和网络活动密切相关,电子商务环境下衍生的网络营销也是值得研究与关注的话题。

一、电子商务内容简介

电子商务是在传统的商业活动模式上的一种创新,主要是利用网络通信技术与微电脑技术完成一系列的商业活动,由于开放的网络环境能够不限时间、空间的实现买房与卖方的沟通交流,因而交易活动更加自由。电子商务的发展实现现代经济发展模式和商业运营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在网络技术和电子设备的支持下,电子商务内涵不仅包括购物交易等内容,同时也涵盖了其他附属性内容,包括电子货币、网络金融和物流配送等。电子商务中的供应链管理、电子交易市场、电子货币交换、电子数据交换、网络营销、存货管理、在线事务处理和自动数据收集等均需要在商务活动开展过程中做好数据分析,其中主要应用的技术类型则包括外联网、互联网、数据库、电子邮件、移动电话和电子目录等。电子商务由四大要素构成,包括消费者、商品、商城和物流等,消费者通过各大网络平台获得质优价廉的商品,买方吸引的消费者越多,则商城入驻的商家也越多,电子商务活动进行过程中会与物流公司建立起一定的合作关系,使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获得足够的利益保障,这一点也属于电商运行中的一项重要硬性条件。

电子商务最主要的经济价值就是能够让消费者在网络支付和网上购物的过程中节省了个人与企业的空间与时间,促使交易效率的提高。普通消费者尤其是上班族由于休息时间有限,难以抽出大量时间与精力逛街选购商品,通过电子商务,消费者可以直接网络购物,节省时间。现代社会是信息多元化的社会,网络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在研究中不断得到发展我,网络渠道的拓宽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休闲和购物活动,消费者足不出户,不用于卖家面对面即可选购商品,常见的购物平台淘宝、天猫、百度微淘等均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大量的商品信息,消费者购物需求满足的同时也获得一定的购物乐趣。

二、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设置问题

高职院校在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学中需要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的办法,提高人才素质和技能。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因而在专业教学中需要充分应用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和经济管理知识,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在实践中发现,大多高职院校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容易侧重于某一个点或某一个方面的教学,课程设置上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这就导致人才培养的知识面窄、综合水平不高。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量较大,高职院校作为主要的人才培养和输送中心,在课程教育中不注重综合类知识的教学,过于强调学生某一专业方向的学习,导致学生对电子商务运营总体技巧与内容认识不足,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学生的就业。

(二)人才定位问题

电子商务的发展体现了现代经济运行和商业交易模式的发展,高职院校在设立电子商务专业后需要做好市场就业分析,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但是从目前来看,一些高职院校由于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不够明确,对电子商务就业动向把握不足,导致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难以发挥自身优势,影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种对学生课本理论知识的教学,知识应用拓展部分存在不足,同时关于学生的专业实践与实际的市场活动关联性不大,这就导致學生的专业学习缺乏指导性和目的性。高职院校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注重人才定位,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不完善,对行业发展确实和市场人才就业形势把握不足,导致专业教学水平和人才质量水平不高。

三、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一)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行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一定合作关系,实现企业社会资源与学校教育资源的充分应用,从而达到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提高的目的。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老师在教学中既要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集中讲解和分析,又要为学生安排、提供充足的专业实习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实行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学生在学习阶段,学校可以根据课程要求,安排学生进企实习,使学生在岗位操作中认识到自己以后的学习方向和就业方向,同时运用课本中的知识去解决实际中的工作问题;其二是学生在理论学习完成阶段,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岗位实习,使企业与学校实现人才对接,企业对学生予以工作指导,学生获得工作经验和基本技能,企业也节约人才培养资本,可直接签订学生为岗位员工,同步解决学校学生就业问题和企业人才招聘问题。

(二)“订单”模式

高职院校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需要根据市场动态,了解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趋势以及社会人才供求情况,针对学校人才教育和培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积极调整课程方案。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培养实践型和应用型的技术人才可以实行“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主要是建立在校企合作模式基础上完成的,企业与学校签订合作协议后,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一定的要求和标准,从而为学生的专业教学和课程安排提供借鉴。不同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采取的发展方法和经营模式均不同,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是企业将自己的人才招募标准和基本要求提供给学校,使学校能够根据这些标准性条件采取有效办法实行针对性教学,使学校人才培养更加适应企业发展需求,保证学生专业学习的适用性。

(三)“2+1”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从教学时间安排和教学周期上来说的,高职院校在专业教学中一般是采用三年制教学制度,基于学生专业培养要求,需要合理划分教学时间段。由于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以技能教学为主,学生不能局限与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通过实践锻炼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实行“2+1”教学模式是指专业教学的前两年以学校理论教育为主,老师主要是通过课本知识讲解和案例分析,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而在学生专业学习的最后一年,则是以社会教育为主,通过校企合作或是学生自行安排,通过进入企业定岗实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专业学习内容,提高专业实践应用能力。“2+1”教学模式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使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学習相结合的过程中正确地认识到电子商务行业运营内容,明确工作方向。

结语

现代经济的发展不断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在多个不同领域需求量较大,因而关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手段与模式也需要不断创新与发展。现代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带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针对社会人才培养需求,高职院校在专业教育中均有设立电子商务专业,在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方法、改进手段,促进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相适应。

参考文献:

[1]俞国.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电子商务,2014,04:59-60.

[2]廖卫红.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电子商务,2014,04:61+73.

[3]关井春.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职教通讯,2014,20:17-20.

[4]沈娟.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4:68-70.

[5]庞学媛.关于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如何能够更好促进天津市电子商务发展的研究[J].电子商务,2015,08:66-67+69.

[6]赵巧.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亚太教育,2015,33:250-251.

[7]万文静,姚洁.创新创业导向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中外企业家,2016,36:161.

猜你喜欢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子商务
高校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新时期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如何打造工程咨询业需要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