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三点做法

2017-06-23邹翠宣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口诀乘法探究

邹翠宣

【摘要】本文论述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从变式教学开始,不断变换教学形式,从而使学生感到常学常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愿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变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0A-0077-01

新课改实施以来,小学数学课堂已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以教师主导课堂,学生围着教师转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因此,教师要主动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授课方式,采用开门见山的授课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主探究,关注学习过程,真正让数学课堂变得新鲜、有趣,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变层层铺垫为开门见山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降低学习难度,教师普遍喜欢采取层层铺垫的教学方法,这样教学,虽然可以帮助学生扫清学习障碍,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学生的学习缺乏挑战性,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发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逐渐改变层层铺垫式的教学模式,采用开门见山的授课方式,让学生直面问题,这样教学指向明确,能够真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升和毫升》这部分内容时,多数教师在教学时都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在学生对升和毫升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再展开新知的学习,这种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很难激起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教学时笔者采取了直面问题的教学方法:教学一开始,笔者就把下面这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发现。

在这种形象直观的示意图展示中,学生发现两个杯子里装的水是不一样多的,同样的,各个瓶子里装的液体的多少也是不一样的。此时,教师再从毫升的认识与升的认识展开教学。在这种直观具体的教学中,学生对于升与毫升的认识的学习劲头也会更足,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变指令操作为自主探究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完成自己预期中的教学目标与任务,总是一个指令接着一个指令对学生提出各种学习要求,在这一连串的教学指令下,学生根本没有时间深入思考,完全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要想改变这种学习现状,教师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

如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这部分知识时,有些教师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的推导时生怕学生不知道该如何操作,总是爱用指挥棒的形式引导学生推导,即教师说一步,学生做一步,最后,学生虽然完成了乘法口诀的推导,但是这个操作过程更多的是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了学习任务,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时,笔者充分放手给学生,让他们自主探索5的乘法口诀的推导。由于学生已经有了4的乘法口诀的推导经验,教师再让学生自主探索5的乘法口诀,有助于学生触类旁通,自主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建构。

三、变关注结果为关注过程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关注教學结果,重视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某种知识,学会计算方法,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和情感的关注,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呆板、无趣。针对这种现状,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把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放在重要位置,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如在教学《小学数学加法》这部分内容时,某些教师为了节省教学时间,或者是害怕学生把计算方法弄错了,在课堂教学时往往爱采取传统的下定义的方法进行教学,然后再按照加法的计算步骤让学生计算。这种重视学习结果的教学方式很容易制约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按照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然后再把计算过程说一说。这样教学,课堂氛围轻松愉悦,学生兴致高涨,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也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这种把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作为重点教学目标来展开教学,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也就不再停留在机械的、生硬的、生搬硬套的认识上,而是真正地有了自己的思想与真切认知,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之,教师要善于翻新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宽松、愉悦的探究氛围中习得新知、健康成长!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口诀乘法探究
算乘法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口诀与加法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口诀中的规律
把加法变成乘法
怎样熟记口诀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