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基础教育课程框架》(历史课程)评介
2017-06-23张利娟
摘 要 捷克的基础教育课程框架类似于我国的课程标准。本文对捷克基础教育阶段初中的历史课程框架内容及特点作出介绍,并指出捷克的历史课程框架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是历史课程的主要和首要目标,强调学生学习方法的学习,尊重不同国家、地区、种族之间的文化和差异,这些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 捷克 基础教育课程框架 历史课程 特点 启示
捷克是中东欧地区的一个内陆国家,其前身为捷克斯洛伐克。2006年,捷克被世界银行列入发达国家行列。2016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捷克进行国事访问。中方宣布“将把捷克作为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的一个支点来发展对捷关系”,加强两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在此背景下,我们更有必要了解捷克的教育情况。捷克的基础教育课程框架类似于我国的课程标准。我国学界对英美澳等国的历史课程标准都有研究,但是迄今为止,学界无一人对捷克的历史课程标准(课程框架)有所涉猎。本文将详细介绍捷克的历史课程框架内容、特点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由于资料来源有限,本文写作初衷为抛砖引玉,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一、捷克基础教育课程框架(历史课程)内容及特点
捷克的历史课程隶属于十大教育领域中的“人类与社会”板块,其中历史课程框架只有4.5页篇幅,只提及历史课程的总目标、学习的主题内容和学生能达到的预期成果。捷克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框架共计8个板块,34大主题,其具体分布如表1(见下页)所示[1]。
捷克的历史课程框架提出了历史课程的内容学习标准、学生要达到的总目标以及预期成果。分析捷克的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框架,可以看出其呈现出如下特点。
1.内容选择上注重欧洲,兼顾了美国,中国等亚非拉国家甚少提及
从板块数量设置看,八大板块中,有两大板块单独讲解欧洲,欧洲板块占了总板块的1/4。从主题设置上看,明确涉及到欧洲的主题有20余个,占据总主题的60%左右。捷克的历史课程框架除了重点关注欧洲外,对美国较为关注,在“社会近代化”板块特设“美国的建立”主题,在“现代”板块单设“美国在世界中的地位”主题。但是纵览捷克历史课程框架,没有明确看到一个中国的字眼,包括中国等亚非拉国家甚少提及。只有从“大小国家的民族运动”“殖民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欧洲以外的世界”等主题中推测应该有一些亚非拉的内容。
2.时序与主题相结合,且重点关注19世纪和20世纪的历史
捷克历史课程板块的设计遵循如下顺序:人类社会的开端→古代文明→中世纪→近代的开端→社会现代化→现代→当代(一个分裂和融合的世界),按照时间顺序,层层递进。19世纪和20世纪的历史包括当代文化的多样性、大国之间的冲突、殖民主义、两次世界大战、极权主义体系、冷战等十几个主题,占据了历史课程总主题的1/3多。
3.本国史与外国史合编,将捷克(捷克斯洛伐克)的历史融入到世界(欧洲)历史中
捷克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框架将本国历史融入到世界历史中。34大主题中,明确提到的捷克历史共有7个主题,占据总主题的近1/5。另有多个主题和捷克历史有紧密联系,如要求学生举例说明捷克境内的考古学文化、描述基督教在中世纪人民生活中的地位、描述捷克的地位、解释在捷克发生的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变迁、评价捷克斯洛伐克的地位及其内部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等。
4.关注地方史,将历史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着眼于解决现实问题
捷克历史课程框架关注地方史,尤为重要的是“学习那些从根本上影响了社会发展和对社会有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行为和现象”,如基督教、文艺复兴、工业化、两次世界大战等。要求学生对当前的全球性问题有基本的了解,主张从19世纪和20世紀的那段历史中找寻当今大多数社会现象的根源,由当前存在的问题回看过去并注重未来。另外强调联系身边的历史,深入学生的生活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历史。如能够举例说明捷克境内的考古学文化;给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最重要的遗迹类型命名等。
5.注重学生史学方法与史学基本素质的学习和培养。
《基础教育课程框架》历史部分单设一个板块“人类历史”,要求学生举例说明历史信息的来源,并指出其出处,举例说明掌握历史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时空观,明确提出发展学生的时空观是历史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单设“历史时间和空间”主题,要求通过本板块的学习,学生能够阅读时间轴和历史地图,按照时间顺序给主要的历史阶段排序,发展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时空观,注重学生史学基本素质能力的训练。
二、捷克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框架对我国的启示
1.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是历史课程的主要和首要目标
捷克历史教育界对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高度重视,将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作为历史课程的主要和首要目标。查理大学在2009-2011年开展了“捷克公众的历史意识的社会学研究”,研究显示历史意识有助于人们理解“我是谁,来自于何处,将去哪里”,有利于自我的身份认同和归属感的构建[2]。
历史意识近似于历史感,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是历史观、价值观,是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加强历史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加强文化认同,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激发探索与发现的学术动力,加深对现实社会活动的理解与把握[3]。历史意识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漫长过程。中国应该加深、拓宽对历史意识的研究,翻译、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借鉴国外研究经验。首先从历史意识的概念入手,继而对其特征、功能、培养途径与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将历史意识的培养明确纳入课程标准,推进历史意识的内容研究,并将其纳入历史教科书的编写中。从历史课程标准的制订到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再到历史课堂教学、考试评价等方面层层推进,力争在历史意识的研究上有所突破。
2.强调学习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具备终生学习、独立学习的能力
捷克基础教育的总目标要求帮助学生形成、塑造和逐步发展他们的六大关键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社会和个人能力、公民能力、工作能力。其中,学习能力排在了核心能力的第一位。课程框架明确提出学生要获得能独立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基本的学习策略。鼓励和刺激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作出决策和终生学习的能力[1]。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捷克的基础教育阶段,十大教育领域对此各有分工和侧重。欧洲委员会在《面向21世纪的欧洲历史教学建议》相关文件中规定历史教师要教会学生通过使用批判性的分析方法学习历史。鼓励学生开展个人研究,强调批判性反思。教师要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生成自己对历史的理解,而不仅仅是传输刻板的知识。为了预防未来的冲突,学生需要知道的不仅仅有历史事实,而且要知道这些事实是如何呈现的以及在过去是如何被误用的[4]。
《捷克基础教育课程框架》在历史课程部分单独设立一个板块“人类历史”,强调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何查找历史信息、史料来源何处、阅读时间轴和历史地图,这些无不强调学生学习方法的学习。中国可以借鉴捷克的做法,比如在历史课程标准中可以加入培养学生史学基本素养和方法的课程内容,使之单列成一个部分在课程内容中。初中历史教科书可以单设一节导言课,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学习方法入手编写教科书。
3.尊重不同国家、地区、种族之间的文化和差异,发展宽容、理解、信任等价值观
捷克历史课程框架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对社会中的少数族群要采取宽容的态度。提倡强调不同人们之间的互相理解和信任,促进不同国家、地区和观念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发展诸如相互宽容、理解、信任等价值观[5]。在制订课程大纲时,必须考虑到学生“欧洲意识”的渗透,学习有关欧洲历史的重大事件。在课程大纲中强调欧洲历史发展阶段过程中不同国家、地区和思想派别间的相互影响,以此消除各方的偏见和成见。欧洲委员会在《面向21世纪的欧洲历史教学建议》中提到增进学生对欧洲近代历史的了解有助于避免冲突的发生[4]。课程大纲中要包含不同的事实、意见和观点,学生要通过探究活动学习有争议的主题,并且规定要从本国处于不同文化的地位评价本国的历史,这是发展学生包容、同理心、批判性评判历史的前提[6]。
捷克的历史课程框架有值得中国学习、借鉴之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比如历史课程框架无具体的操作性意見,只是一些大的框架;无教学建议、教材编写指导意见、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说明。特别是在本国史、欧洲史和世界史的关系问题处理上,有待进一步商榷。捷克历史课程框架非常强调本国和欧洲的历史,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历史关注甚少。随着亚非拉民族意识的觉醒,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上升,诚如“捷克公众的历史意识的社会学研究”调查显示所言,部分捷克民众认为:“学生没有学习到足够多的世界史,尤其是现在相对重要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如中国、印度、中东穆斯林世界。”[2]未来的捷克历史课程框架应该加大中东、中国、印度等亚非拉国家的内容比例。世界需要了解捷克,捷克更需要走向世界。
————————
参考文献
[1] Framework Educational Programme for Basic Education.[DB/OL].http://www.msmt.cz/.
[2] ubrt Jií.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and the teaching of history in the Czech Republic[M]. Poland:Adam Mickiewicz University Press,2013.
[3] 徐兆仁. 历史意识的内涵、价值与形成途径[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1).
[4] Council of Europe Committee of Ministers.Recommendation Rec(2001) on history teaching in twenty-first-century. [DB/OL]. https://wcd.coe.int/ViewDoc.jsp?id=234237.
[5] Framework Education Programme for Secondary General Education-Grammar Schools 2007.
[6] Jaroslav Najbert. Historical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Democratic Transition: The Czech Case[M]. FILOZOFIJA I DRUTVO XXIII , 2012(3).
[作者:张利娟(1976-),女,重庆人,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捷克帕拉茨基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杨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