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震撼”的背后
2017-06-23蒋李张晶
蒋李+张晶
核心提示:除借鉴他山之石外,荆门也开发了不少“专利”,其中最大的创新,便是重资产招商模式。
随着长丰猎豹、金泉新材料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顺利落地,2016年荆门市成为湖北乃至全国招商引资的典型。
紧随而来的,从天津到河北,从山东到安徽,从湖北省内的宜昌到仙桃、黄冈等地,来荆门学习招商引资经验的各地政府部门代表,更是络绎不绝。
“过去是我们学习其他地区的经验,现在是各地来我们这里考察。”荆门市招商局副局长张本华,自豪地对《支点》记者说。
张本华表示,项目落地后,便会形成固定资产投资。2016年,荆门固定资产投资1531亿元,同比增长18.9%,增幅全省第一;今年一季度377.4亿元,同比增长16.2%,增幅继续排名全省第一。
短短两年间,从市招商局尚未成立,到招来一批产业集群;从模仿他地到形成自己的独特模式……“荆门模式”让人感到震撼。
“一把手”带头抓招商
据《支点》记者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武汉、杭州、成都、西安等城市,都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湖北每个地市州也都提出了此类口号。
都是“一号工程”和“一把手工程”,为何荆门能脱颖而出?荆门市对招商引资的持续重视与经验积累,无疑是个重要因素。
在荆门市委书记别必雄眼中,扩大有效投资是稳增长的“定海神针”,而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则事关地区经济和长远发展。
2006-2010年,时任天门市委书记的别必雄,便多次强调“各项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以工业经济为中心,工业经济以招商引资为中心”。
彼时,别必雄还提出,“要重点围绕产业链、特色产业集群招商,注重通过商会招商,减少外出招商的盲目性”。
所谓产业链招商,是指围绕一个产业的主导产品,及与之配套的原材料、辅料、零部件和包装件等产品吸引投资。
2011年4月初,别必雄担任襄阳市市长。
作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过去在招商引资方面已积累了不少经验。2008年,襄阳便率先组建招商局统筹招商引资工作。
别必雄履任期间,襄阳陆续推出产业分局、重点项目服务秘书制等招商引资的体制机制创新。
2015年初,别必雄担任荆门市委书记后,要求加快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并提出市、县两级常委和副市(县)长中,除纪委书记、军队的常委、公安局长外,人人都有招商引资任务,个个都要奔跑在招商引资第一线。
不过,招商引资需要有部门统筹。与襄阳相比,荆门直到2015年初,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招商局,招商引资统筹功能一直放在市商务局。
2015年8月,荆门市商务局原局长周俊杰,被荆门市委、市政府委以重任,牵头组建市招商局。9月,《荆门市招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印发,“将市商务局全市招商引资管理、外资审批工作职责,划入市招商局”。
当时,适逢首届荆门爱飞客飞行大会、第二届楚商大会、鄂港粤经贸洽谈会等重大活动举办前夕,作为新组建的事业单位,招商局各项工作千头万绪。对此,荆门市委、市政府给予了极大支持,要人给人、要钱给钱,民政局无偿借出办公场所,让招商局边办公、边招商。直至近期《支点》记者赴荆门采访时,该市招商局仍在使用民政局的办公场所。
主攻产业链招商
与市招商局组建同步进行的,还有优秀招商引资经验的逐步落地。
过去,全国各地的招商局内设的招商科室,一般以地理区位划分,典型搭配是招商一科针对华东、华北、东北,二科针对华南、西南、西北,三科针对境外。
招商引资是为了发展产业,产业本质上是具有内在联系的企业群。如单纯以地理位置划分招商科室,不一定能有效地呼应地方产业发展需求。
从2011年开始,围绕产业链招商,襄阳组建多个产业招商分局,分别针对汽车、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医药化工等领域,实际效果不错。
如今,这一经验也在荆门落地生根并有所拓展。
目前,荆门市级层面成立了7个产业办、16个产业招商专班,突出引进产业龙头企业及核心配套企业。
“市招商局的主要任务是,担任全市各部门招商工作的服务员,协调市直部门落实招商任务及确立主攻方向。”张本华说。
从区位上看,荆门不在武汉、随州、襄阳、十堰的湖北“汽车产业走廊”上,缺乏汽车产业基础,但一直有着汽车产业梦。为此,荆门市招商局做了张“汽车产业链招商地图”,把产业链上全国排名前列的企业一一分析,筛选可能落户的企业。
汽车产业龙头,无疑是整车装配公司。为此,2015年荆门大力引进长丰猎豹公司。果不其然,猎豹落户后,相关配套企业的招商工作也势如破竹。
金泉新材料投资25亿元,打造华中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深圳金六环投资50亿元生产电池材料;格林美开展新能源汽車动力电池再生利用;北京同创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汽车部件生产项目落地京山,占地360亩,总投资8亿元。
依靠同样战略,荆门培育发展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七大产业。2016年,荆门共引进投资10亿元以上的产业龙头企业及领军企业79家,带动90家投资核心配套企业和300家关联企业落户,产业链项目占比95%。
荆门也参考了襄阳在行政审批方面的诸多经验。
2015年7月,全国地市级中首家市级行政审批局——襄阳市行政审批局成立,将过去由20个不同部门负责的1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集中办理。
一年后的2016年8月,荆门成立了湖北省第二家行政审批局,26个部门,102项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一枚印章审批”。
除此之外,荆门还推行了襄阳曾施行的“重点项目服务秘书制”。
简单说,“秘书制”就是指由政府选派去跟进项目的工作人员,对在谈项目、预签项目全程跟踪,协调解决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