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解任务指令,两招打开成功大门

2017-06-23焦文林

求学·素材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指令材料作文

焦文林

任务指令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立意的出发点,考生必须着眼于这个出发点立意。如果把考场作文比喻为一次长跑比赛,那么所有考生必须站在“起跑线”上起跑,比赛成绩才有意义,任务指令便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起跑线”。

考生偏离任务指令写作,就会造成文章不符合题意。

【误例】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Ⅰ卷,要求考生就“小陈举报父亲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打电话”一事,写信表达自己的看法。一考生这样写:

老陈选择在高速公路上边开车,边打电话,小陈便选择在劝说无效之时,向交警举报。人生的道路上,少不了崎岖泥泞,也少不了决定胜负的选择。不同的选择,便造就了不同的人生格局。选择,用心灵去选择,为生命选择希望与光明!

秦时,苛政猛于虎,陈胜、吴广等人因暴雨骤下不能定期完成任务,按律当诛,生死攸关之时,陈胜选择了灭秦,他揭竿为旗,天下英雄并起灭秦。生与死之间,只有一线希望,陈胜一行人没有放弃,他们所希望的不过是能回乡过小日子,而任何阻挠他们梦想的,他们都可以视死如归地消灭。即使是粉身碎骨,那碎末随风飘回故土,也可得到一丝慰藉。选择权永远都在他们自己手中,无法掠夺。即使他们选择的是断崖,他们也会毅然纵身一跃,因为,那是他们选择的道路。

(2015年高考河南考生《选择,为生命着色》)

//解析//开头简洁地引述材料,由材料提出观点,然后进行论述。这明显是传统的材料作文的写法。这篇作文的两个任务指令,考生都没有完成。一是立意,试题要求考生表达对“小陈举报父亲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打电话”这件事的看法,诸如赞同小陈理性大孝,批评老陈的不守规则等,而考生却提出一个“用心灵选择,为生命选择希望与光明”的观点,与任务指令的要求相去甚远;二是要求考生写信,考生写的是一般议论文。

那么,任务驱动型作文怎样立意才能确保切合题意呢?

一、根据任务指令立意

任务驱动型作文,立意要根据任务指令,提出自己的看法。上面的误例,是由材料引出观点,不切合任务指令,也没有对材料中的事件表态。如根据指令,针对小陈举报父亲在高速公路上打电话的事情表态,立意为“举报父亲,理性选择”“关爱生命,选择大义”则是符合题意的。

【高考真题】(2016年高考全国课标Ⅱ卷)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立意指导】考生作文立意, 必须依据三条途径进行。三条途径可以都选,也可以“三选二”“三選一”,但不能另起炉灶;必须以阐述看法和理由为重点,把“为什么”“怎么做”等问题谈深谈透。三条途径都是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既无对错好坏之分,也无优劣高下之别,每位考生都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做出比较、选择、阐述,但须自圆其说。

【立意示例】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很高兴能在今天的会议上与大家分享我学习语文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我发言的题目是《坚持三结合,提升我素养》。

经常有同学问我:“学好语文有没有终南捷径?”“你写作文的秘诀是什么?”“你是怎样将语文成绩稳定在140分以上的?”每每面对这类问题的时候,我总会脸红上一阵子,心虚上一阵子。不是我小心眼儿,而是在学习语文方面我确实没有什么独家秘籍和家传秘方。如果非要进行总结的话,我觉得有三点,姑且称之为“三结合”吧……

第一是“内外结合”,就是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

第二是“读写结合”,就是边读边写、以读促写……

第三是“学用结合”,就是大胆地把学到的语文知识拿到社会生活实践中去运用……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黑龙江考生《坚持三结合,提升我素养》)

//解析//考生对试题中的三条途径进行了重新组合,并通过标题、开头等形式提出了“坚持三结合,提升我素养”的观点,立意针对的任务指令,观点十分明确;为了增强说服力和新鲜感,考生选取自身的做法与体会来做论据,因为独一无二,所以鲜活新颖。

二、针对事件性质表态

有的任务驱动型作文不直接给出不同的观点供考生选择,而是出示新闻类材料,让考生针对新闻事件、人物、网络意见等发表自己的看法。考生必须根据事件的性质,表明自己的看法、态度。

1.肯定型材料——概括人物精神品质,从赞扬的角度立意

肯定型材料,即材料人物、事件里蕴含有符合时代精神的正能量,命题人往往用肯定的语气叙述材料,情感倾向比较明显,即对其人、其理持赞扬的态度。考生写这类作文时,立意注意三个方面:材料里给出了人物品质关键词的,根据这类关键词立意;材料没有给出人物品质关键词的,从人物、事件里提炼人物思想品质关键词,然后依此立意;含有议论性语句或人物对话的,根据议论性语句或对话内容立意。

【仿真试题】

武汉江夏区武昌大道二道口公交车站是由“一根铁棍挂起一块铁皮”撑起了简易车站,无棚无座,然而这里是进出武昌、来往江夏的必经之地。因为没有凳子坐,加上不少公交车、中巴班次间隔时间长,不少人站着等车等累了就跑进店里找凳子坐。一年多来,附近副食店老板熊国平师傅坚持每天摆出十几只小凳供等车乘客歇脚,撑两把大伞供人遮阳。熊师傅的举动感动了乘客,被网友称赞为“最美板凳大爷”。你怎样看待“最美板凳大爷”的作为,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立意指导】熊国平是这则新闻故事的主角,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一个小商人抛弃经济利益、奉献人文关怀的高尚情操,同学可从献爱心、奉献的角度来写作。

【运用示例】

当乘客劳累时,你送来了小凳子;在烈日炎炎下,你撑起了遮阳伞;你虽是个路边店的小商人,却能够抛弃经济利益,为过路的乘客献上自己的爱心,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温暖;你平凡的举动,蕴含人文关怀,昭示着人性的美好!(刘好《为板凳大爷点赞》)

//解析//考生紧扣试题材料中熊国平“摆凳子”“撑伞”的善举立意,概括性地引述材料,深入思考分析,赞扬其抛弃经济利益,奉献人文关怀的高尚品格,语言流畅,感情真挚。

2.否定型材料——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引导的角度立意

否定型材料,即材料人物、事件里蕴含有不符合时代精神的负面思想,如进入各地模拟考试题里的复旦大学校庆宣传片涉嫌抄袭事件、娱乐名星贾玲在上海东方电视台表演恶搞民族英雄花木兰小品等,就与诚实守信、尊崇英雄的时代精神相违背。这类材料,命题人往往只对其进行客观叙述,考生需要站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对其进行审视,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抓住材料人物、事件的错误本质立意。

【仿真试题】

2015年11月9日云南网配发一则图片新闻:孙子要买手机,奶奶背着竹筐替孙子付钱。年迈的奶奶弯腰背着竹筐,看上去有些吃力,而正值年少的孙子却是两手空空,只顾前面带路,连搀扶奶奶的意思都沒有。你对这个青年的做法,有怎样的看法,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立意指导】材料的主角是那位要买手机的少年,从这件事里,反映出他不愿独立自主地生活,缺乏应有的感恩情怀,这些便是行文立意的着力点。当然.考生立意可以从正面切入,然后反面分析。

【运用示例】

乌鸟私情,以孝为先。“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长辈,是百善之始,很难想象,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放在心上的人,会做出有益于别人、有利于社会的善事。一篇《陈情表》被传颂几千年,承传的便是中华民族的孝文化。(杨林静《百善孝为先》)

考生认识到材料里的青年不理解奶奶、不知报答奶奶养育之恩的思想本质,然后正面立意,倡导“以孝为先”,用正能量抵销其负面效应,也易于学生接受。

3.否定型材料——有点哲学头脑,辩证思考立意

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审视这类材料的人物、事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不同地位、身份的人们,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命题人往往客观地叙述材料,并且允许考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角度,表达自己的看法,甚至相互对立的观点都会被认为是符合题意的。然而,对待此类材料,如果考生仅站在某一角度说理,可能都会过于绝对,因此,立意最好融入一点辩证思维。

【仿真试题】

在从达州到成都东的动车上,四川达州石桥八旬老人李某,准备到华西医院看病,因节后人多只买到达州到营山的座位,所以借座邻座。到南充后,老人被刚上车的年轻女大学生“请”起来,老人女儿恳请女大学生能否和老人挤一挤,被拒。一位中年男子见状便将自己的座位让给了老人。老人女儿说:“年轻人啊,应该多学学。”结果遭到女大学生反击:“我坐自己的位置,错了吗?!”感觉委屈的大学生流着泪,给朋友打电话讲遭遇……

这件事传到网上后,大家议论纷纷,意见不一,你对这次让座风波怎样看?请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

【立意指导】这是一则颇有争议的材料,允许考生发表与别人不同的看法。如,从大学生的角度看, 花钱买票,不让座无可厚非;从老人的女儿的角度看,孝敬老人从我做起;从网友议论的角度看,强迫让座是道德绑架;从辩证思考的角度看,权益诚可贵,美德价更高。

【运用示例】

女大学生的做法本无可厚非。在当今公民社会,既然支付了座位的费用,就理应有享用它的权利。然而,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假如车上的老人是自己的母亲,年世已高,且身患疾病,在列车上遇到这种事情,你的心里是怎样的一番滋味呢?所以,依情而定,依德而行,让一让,又何妨?权益诚可贵,美德价更高。(马晓月《权益诚可贵,美德价更高》)

考生先承认女大学生的做法无可厚非,然后,话锋一转要求换位思考,让出座位,追求美德,情理相融,说理辩证。

猜你喜欢

指令材料作文
一样,不一样
《单一形状固定循环指令G90车外圆仿真》教案设计
新机研制中总装装配指令策划研究
可爱的小瓢虫
材料
摇摇鹅
赠送折纸材料
太空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