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学习之内涵及特征
2017-06-23王富英吴立宝朱远平黄诚
王富英+吴立宝++朱远平++黄诚
摘 要 多元学习是根据“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并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而建构的学习方式。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一个中心,两个需要、三个发展、四个维度、五个整合”几个方面。它具有自然性、主体性、选择性和整合性等特征。
关键词 多元学习 内涵 特征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学生的学习仍然是以同一目标下“听讲-记忆-练习”的单一学习方式为主要形式。这种学习方式的教学中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智能的发展需求,缺乏对话与交流、探索与创新、个性的舒展与弘扬,从而阻碍和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克服这种教学的弊端,伴随着教育信息化、多样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近年来,注重学生个体差异与多种智能发展的多元学习应运而生。
一、多元学习的内涵
目前,学术界对多元学习的界定还未达成共识。已有研究中只有少数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其他文献只是对多元学习概念进行了说明。如,朱远平,叶昭(2012)认为:“多元学习是学生在教师多元化教学法的引导下,在学习过程中有机整合多种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的学习活动”[1]。这一定义是以提高学习效率为目的,在教师多元化教学方式下侧重整合多种学习方式。刘学兵,史亮(2014)认为:“多元学习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内容(课程)、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等要素组成的多元建构过程,通过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进而达成优效学习目标的学习策略”[2]。该定义强调由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学习方式,把多元学习定位为一种学习策略。甘喜武(2008)指出“多元学习不仅指学习内容的多元化,同时也指学习目标、学习形式、学习方式、学习方法以及学习评价的多元化”[3]。陈月花,金美芳(2005)认为,“多元学习不仅指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同时也指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和教学途径的多元化”[4]。已有文[1]、文[2]给出多元学习的明确定义,文[3]、文[4]是从概念的外延对多元学习概念进行的说明。
综合各家的研究,我们认为:多元学习是指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课程),整合各种资源与方式以促進学生多种智能全面发展的学习方式。
这里多元学习的概念,是根据“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而提出的。它着眼于学生多种智能和身心的全面发展而不只是某种单一智能的发展,关注的是每一个学生而不是个别优生,实施的关键是多种学习方式的选择与整合而不是单一的“死记硬背,大运动量练习”。因此,多元学习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一个中心,两个需要、三个发展、四个维度、五个整合”几个方面,简称为“多元学习12345”。
一个中心,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学校是专门育人的场所,其主要任务就是育人,因此,学校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促进学生发展这个中心任务而展开的。所以,在多元学习中,一切教与学的活动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进行。也就是说,多元学习是围绕学生发展确定学习内容(课程),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式和组织学习活动。
两个需要,是指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的自身发展需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兴趣爱好发展的需要。由于学生的社会背景不同、个性特点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所形成的兴趣爱好也就不同,由此确定的自身发展的需要也不同。因此,学校课程设置既要考虑学生的共同需要而开设公共课程,又要考虑不同学生的个别需要而开设不同类型的选修课程(如采取走班制由学生进行自主选择)。二是学生的个性特点的需要。这主要体现在不同的认知风格和思维特征方面[5]。不同认知风格和思维特征的学生,学习的速度、方式也不相同,因而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得到的指导和帮助也不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培养的必须是会学习而不是只会记忆和考试的人。而“学习是与客观世界的相遇与对话,是与同伴的相遇与对话,是与自己的相遇与对话”[6]。而对话是在合作交流中进行的。同时,面对众多的信息还需要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信息与知识。因此,会学习的人必需是会选择、会阅读、会思考、会表达、会合作的人。这,正是多元学习的培养目标。
三个发展,指身体健康发展、心理健康发展和多种智能的全面发展。《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行为调查》显示,我国学校儿童的体质普遍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学校为追求升学率,忽略学生的身体健康。新一轮课改中,虽然对于只关注书本知识、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普遍的批判,但在急功近利,片面追求升学率为典型特征的“应试教育”下,各种摧残学生身体,违背教育规律的“反教育行为”仍大量存在。
在只追求升学率的功利主义思想指导下,学校不仅忽略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也忽略学生的心理健康,伤害和摧残学生心理的事件时有发生。如,考试后将学生的成绩排名在全班张榜公布,对考试成绩差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训斥和挖苦、讽刺,等等。
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处于不成熟和发展时期,学校的教育就是要促进其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而不是阻碍其发展。这就要求学校课程的设置,目标的确定和教与学方式的选择都要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以消除只关注书本知识的学习而忽略甚至摧残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一个人的智能水平可分: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语言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几个方面[7]。“人的这些智能因素是多维度相对独立地表现出来的,而不是以整合方式表现出来的,但也不是孤立存在于个体中,它们是相互促进相互关联的”[8],即以多元化方式存在的。而且,任何一种智能的发展都会带动其他智能的发展。多元学习的目的就是要促进人的各种智能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单一的某项智能的发展,这正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归宿。
四个维度,是指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课程)、学习方式和学习评价。由于学校教学要面对各种不同需要的学生。这里的“不同需要的学生”是指:学优生、学困生、艺体生、文科生和理科生;中职学校的学生和普教类学校的学生,等等。这些学生由于遗传和各种社会因素影响使得其认知风格、个性与思维特征、智能水平与行为习惯存在不同差异,进而导致他们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有着不同需要。面对这些不同需要的学生,就要求确定设置多元化的课程资源,制定多元化的课程目标,采用多元化的教与学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与学活动。
五个整合,指学习资源的整合、学习目标的整合、学习方式的整合、多种评价的整合与学习环境的整合。
二、多元学习的特征
1.自然性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提出了自然教育的思想。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强调对儿童的教育必须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反对成人不顾儿童的特点,按照传统与偏见强制儿童接受违反自然的所谓教育,干涉和限制儿童的自由发展[8]。多元学习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自然教育的思想,强调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自身发展的需要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课程),选取学习方法,因此,顺应了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不同需要的自然本性。
2.主体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内容、时间、方式都是由教师统一规定的,学生没有自主选择和安排的权利。多元学习十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多元学习中,我们要求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选择权还给学生。学生学习的内容、方式、时间都是由学生自主决定和自由安排。在教学中,教师“给予儿童充分的自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和自身需要选择学习内容(课程),确定学习目标,安排学习时间,“使成人、教师在教育中的中心位置让位于儿童的自主发展,儿童不再是被动接受,教师不再是主宰一切”[8]。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
3.选择性
多元学习把选择权还给学生,把自主权还给学生,学习的内容、学习方式学生有充分的选择权,因此,选择性是多元学习的一个显著特征。多元学习的选择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自主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课程),选取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二是教师引导学生对外界接触的事物审慎地加以选择。正如卢梭指出的:“教师的职责不在于交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种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儿童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环境中进行学习,同时必须十分审慎地对儿童接触的事物加以选择,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与合理的教益”[8]。所以,学校给学生提供学习内容(课程)时既要考虑学生的共同需要,又要考慮不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而开设不同类型的课程,采取走班制供学生进行自主选择。
4.整合性
多元学习的整合性体现在实施过程中将多种学习资源,多项学习目标,多种学习方式、多样评价方式与各种学习环境进行有机的整合,以综合发挥各自的功能以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益。
传统的学习活动,学习资源、目标、方式都比较单一,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多元学习的学习资源除了国家规定的课程资源外,学校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发一些地方课程资源、校本课程资源和网络课程资源,并将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利用。
多元学习中的学习目标不但要充分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还有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个体目标,并有机整合到教与学设计与评价中去。
多元学习中的学习方式是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和不同类型知识的学习,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有机整合,形成自主下的合作学习、自主下的探究学习、自主下的接受学习等多元学习方式。我们的研究[9]证明,有效的学习活动是多种学习方式的有机整合。
多元学习中的学习评价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而进行的。评价中既要注意学习结果的评价也要注意学习过程的评价;既要有知识技能的评价,也有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既要有量化评价也有质性评价;既有对学习的评价、为学习的评价,还要有学习内评价[10],将这些评价有机整合,以发挥评价的激励与调控、认知与促进发展等评价功能。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一种交互状态。有效的学习活动是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完成的。多元学习的学习环境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这种多元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浓郁的课堂学习氛围,良好的校园学习文化,和谐的家庭环境,有效的社区教育场所和健康丰富的网络世界,等等。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好这些环境以影响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有效提高其学习效率。教师要为学习者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其从自己的亲身体验感知世界,达到自我教育的最高境界。
由以上讨论可知,多元学习遵循的是自然教育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理论根据是多元智能理论,目标多元、课程多元、方式多元、环境多元和评价多元是其构成要素,它们共同组成了多元学习的结构体系。
————————
参考文献
[1] 朱远平,叶昭.基于高效课堂追求的多元学习[J].教育学科论坛,2012(4).
[2] 刘学兵,史亮.迈向多元学习时代[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4(12).
[3] 甘喜武.对新课程多元学习的理论探索与实践(一)[J].网络科技时代,2008(9).
[4] 陈月花,金美芳.多元智能下的多元学习[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
[5] 梅汝莉.多元智能与教学策略[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6] 佐藤学.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M].钟启权,陈静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7] 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8] 王天一,夏之莲,朱美玉.外国教育史(上)[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9] 王富英,王新民,朱远平.导学讲评式教学的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14(8).
[10] 王新民,王富英.学习内评价的含义及基本特征[J].教育科学论坛,2011(5).
[作者:王富英(1955-),男,四川平昌人,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吴立宝(1977-),男,山东莒县人,天津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朱远平(1962-),男,四川泸州人,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黄诚(1966-),男,四川三台人,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
【责任编辑 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