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芙蓉工匠”新生代
——湖南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观察
2017-06-23陈文静
本刊记者︳陈文静
孵化“芙蓉工匠”新生代
——湖南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观察
本刊记者︳陈文静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与宝马、北京汽车等六大整车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基地
从启动示范特色专业群、卓越职业院校等省级重点职教项目建设到全面落实高职院校生均经费制度,从构建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体系到着力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从建立高职学生专业技能、毕业设计抽查制度到屡次刷新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成绩……日前,记者伴随“湖南省职业教育宣传活动周”走访了多所职业院校,深切地感受到湖南职业教育始终关注的是人的全面发展,聚焦的是人才质量的全面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抽查合格率、毕业设计抽查合格率、入学率、就业率、对口就业率、雇主满意度屡创新高的大数据背后,是湖南人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和期待。
人才兴则产业兴。“中国制造2025”、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需要大批“芙蓉工匠”新生代。随着湖南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人才“红利”不断释放,一批批“芙蓉工匠”新生代正从湖南各大职业院校走出来,服务湖南,走向全国。
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
12年前,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原株洲职业技术学院)还是一所株洲市属职业中专,一无行业背景,二无专业背景。今天,它成为了湖南省首批卓越高职学院、湖南省示范性高职学院。
说起学校的发展,该院党委书记颜莉芝说,学校之所以成功转型,主要得益于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把专业牢牢建立在产业链上。
2005年3月,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株洲第一职业中专学校、株洲市交通技工学校、重汽集团株洲职工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株洲职业技术学院(后更名为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建院之初的株洲职业技术学院,尽管涉及汽车、机械、电子、信息、现代服务等众多产业领域的专业设置,但与其他职业院校同质化明显。
正在学院发展遇到瓶颈时,北汽集团要在株洲建立南方生产基地的消息让大家为之精神一振,何不抓住这个机遇转型呢?经过与北汽集团多次协商,学院主动承担了北汽集团南方生产基地的人才招聘工作,为北汽集团从上万份报名信息中挑选出300多名员工进行培训,解了企业人力资源紧缺的燃眉之急。在这次合作的基础上,北汽集团将学院确定为南方员工培训基地。
“从这次与北汽集团的合作开始,职院就以‘立足汽车行业、服务汽车产业、培养汽车人才、打造汽车品牌’的办学思路,先后实施了四次‘专业改造工程’,不断推进专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院长邓志革告诉记者,目前学校专业全面对接汽车产业链,培育“覆盖前后市场、兼顾新旧能源”的汽车专业群。一方面,以汽车电子技术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为龙头,将汽车制造与装配、汽车智能技术、汽车新能源技术、模具、数控等专业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着力培育对接汽车前市场的汽车制造类专业群;另一方面,以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为龙头,以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定损与评估、汽车整形技术等专业为主体,着力培育对接汽车后市场的汽车服务类专业群。
目前,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以2个省示范性特色专业为引领,对接汽车前后市场,错位发展、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汽车专业群业已形成,全院汽车及相关专业达16个,学生规模达4500余人,分别占学校专业数和学生总数的60%以上,专业集群效应凸现。
更值得一提的是,为尽量满足汽车专业学生多样化的成才需要,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还打破了原有的专业界线,在汽车人才培养体系上突出“六横六纵”。在纵向方面,学院与上海通用、宝马、保时捷、北京汽车、上海大众、长安福特等六大整车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实行订单培养,引进或联合开发了以品牌技术为主线的“六大纵向拓展培养体系”。在横向方面,以学院牵头的湖南汽车职教集团为平台,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博世汽车、南车时代电动汽车、汽车营销创新联盟等汽车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了以“汽车装配调试、故障检修、售后服务、整车营销、汽车智能、新能源汽车”为主要方向的“六大横向拓展培养体系”。“六纵六横”的培养体系使学院汽车专业群课程体系具有“整合面宽、针对性强、培养起点高”等特征,大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岗位适应与迁移能力。
“一条产业链涉及成百上千的企业,要把专业建立在产业链上,靠一对一的‘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必须搭建一个校企合作的更广平台,职业教育集团就是这样一个载体。”说起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株洲市工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严建国深有感触。为此,株洲市工业中等专业学校依托株洲芦淞服饰产业群,重点培育了以国家骨干、省级精品专业——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为龙头的服装工艺美术专业群,牵头成立了株洲服装职业教育集团。湖南省职业技能鉴定服装专业委员会,全国纺织人才培训基地——芦淞服饰产业园培训基地也同时在学校挂牌。正因为如此,该校服装专业学生连续4年在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竞赛中蝉联金牌,取得国赛“四连冠”,创造了湖南省参加国赛的最好成绩。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该院党委书记姚和芳更有话说。她告诉记者,早在2009年3月,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就牵头组建湖南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集团拥有80家单位,横跨2个行业协会,覆盖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链的上、中、下游。
目前,湖南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通过建立集团客户信息档案,有计划地加强集团与政府组织以及轨道交通产业链、区域产业集群中行业企业的沟通、交流与合作,有效推动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的改革创新。2013年7月,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在原有6个教学系基础上成立了5个二级学院,将原来集中于轨道交通系的轨道交通类专业拆分到新成立的二级学院,更好地推动和优化专业链对接产业链,赋予二级学院更大的办学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开展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经过多年的发展,全省共成立了34个省级职业教育集团,与企业共建各类联盟性质的二级院系40多个,其内容涵盖了人才培养合作、员工培训合作、技术开发合作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个平台开展校际合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院校与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突出专业特色,充分发挥群体优势和规模效应。
“多年来,为了办出特色、推动发展,许多职业院校都积极与企业合作,但是一些企业的积极性却始终没有调动起来,经常出现‘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省教育厅厅长肖国安说,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比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英国的“工学交替”模式、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等,虽然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企业全程参与办学,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我省也同样如此,凡是培养的学生受到社会欢迎、就业品质高的职业院校,一定是与产业对接紧密、校企合作密切的职业院校。
的确,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将校企合作的内容与形式从单一的劳务输出、就业推荐,发展到包括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师资培养、技术服务、实训基地建设等在内的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合作,是湖南职业教育壮大发展,孵化“芙蓉工匠”新生代的密码。
把工匠精神刻在学生心里
张峰嘉,广铁集团怀化机务段检修车间的一名普通工人。2012年,他从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铁道机车车辆专业毕业后,来到怀化机务段从事轴承检测工作。虚心好学的张峰嘉上手很快,比如拆装轴承通常需要几十分钟,而他仅需8秒。2015年,张峰嘉被选派参加全国机务系统技能大比武。六方公母套制作项目,六边配合间隙不能大于0.05mm,为了达标,他千万遍重复同一个动作,每一个0.01mm的跨越,都是挑战极限,战胜自我。凭借顽强的毅志和精益求精的追求,张峰嘉获得了“铁总个人全能第一名”。
从一名普通工人到技术能手,张峰嘉时刻用工匠精神要求自己。每天在地沟中行走几万步,平均三四个月就穿坏一双鞋子,手上磨出了层层老茧,这是张峰嘉的工作常态。为保机车平安,他舍弃了跟妻女朝夕相伴的日子,有时好几个月才能回家一趟。
经常有领导和同事这样夸张峰嘉:“这个小伙子,平时工作细致、认真,每天都能看到他在车间里苦练技术本领,工作精益求精,从未出过任何差错,入段仅仅5年,就已经成为车间的行家里手,非常了不起。”
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不出错。把每一件小事做到极致,把每一次极致积累成职业习惯——把工匠精神刻在学生心里,这是湖南职业教育孵化“芙蓉工匠”新生代的核心内涵。
在工匠精神的引领下,一批批“芙蓉工匠”新生代走向全国。龙文浩,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2017年获得青工技能大赛金奖并被授予全国工程建设系统青年技术能手称号;彭博,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毕业生,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员工,中央企业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周强,中南工业学校焊接专业毕业生,深圳地铁集团三号线运营分公司员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从一名普通工人到技术能手,张峰嘉时刻用工匠精神要求自己
“职业教育是一个开放的、跨界的教育类型,一头连着学校,一头连着行业企业。”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刘剑飞认为,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与生产、服务过程的各个环节密切相关,职业素养特别是工匠精神需要在真实的生产情境中逐步养成,更需要在老匠人的传帮带中传承。
为此,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对接企业任职资格要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体系与标准,共同制定学徒制管理制度,开展工学交替、分段培养,探索弹性学制和准员工制度。
不仅如此,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更注重“大师”的引进与培养。为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丁荣军发放聘书,设置“院士工作室”,请他担任专业群负责人和首席专家;聘请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机车车辆设计专家黄志辉等一批专家,组建“大师工作室”;聘请著名铁路机车车辆专家、西南交通大学李芾教授等一批名师,建立“名师工作室”;在广铁集团内选聘蒋继军、吴志勇等技艺精湛、品德高尚的能工巧匠组建“首席技师工作室”……
为了提升一线教师的专业水平,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还开展了“百名教师企业实践”工程,采用“青蓝对接”“校企结对”等传帮带措施,重点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双师素质;依托牵引动力与机电技术协同发展中心,吸纳教师进入相关工作室,开展技术协同创新,提升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通过选送出国培训和参与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扩大教师的国际化视野,提升教师的国际化能力。
“建设制造强省关键在人才,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这已经成为湖南职业教育人的共识。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10个教师流动工作站或教师工作室。近3年年均派出近100名专业教师到广州动车段、株洲机务段、珠海伟创力公司等集团成员企业挂职锻炼,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从事同样的工作,共同进行技术攻关。同时,学院还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专业带头人或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或授课。仅2013年,该校就聘请了企业的15位技术专家担任专业带头人,建立了4个技能大师工作室或企业大师访问工作站。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则引导教师主动掌握企业技术要求,按照费用包干原则,支持软件专业教师考取企业资格证书。该校软件学院45名专任教师都考取了多个由企业认证的资格证书,从只能胜任1个产品线教学,提高到能胜任4个产品线。该校也成为了全省唯一一所同时取得思科和H3C这两家知名软件企业认证课程授权的高职院校。
……
成立名师、大师工作室,举办中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级研修班,启动职业院校教师培养计划……随着一批批技能大师来校收徒授业,一批批职校教师破茧成蝶,“芙蓉工匠”新生代已经吹响了集结号。
把创新意识融入教学过程
无菌车间,高端仪器,一瓶瓶防晒喷雾、保养面霜被装瓶打包投放市场……这不是在企业的生产车间,而是在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的“校中厂”,学生既是在工作,也是在学习。
“‘校中厂’既能让企业生产出产品,也能培养企业未来的员工,更重要的是能把创新意识融入教学过程。”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刘望很看好这种“校中厂”的合作方式,他告诉记者,学院和企业一起搭建了10多个“校中厂”。企业共建培养课程,并把专家请进校门,手把手地教会学生最先进的技术,还培养了不少创新创业者。目前,化妆品专业已经培育出5个团队,其中3个团队入驻了学校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创新创业,成为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嘴上最热的词——今年化妆品专业在读大二学生王志鹏与同学杨佳,在老师和学校的帮助下,创立了自己的美容化妆工作室——植萃堂芳疗体验馆。工作室日益火爆,团队已发展到了78人。王志鹏说:“未来,我还要建立自己的化妆品公司,努力研发好的化妆品,建立自己的化妆品品牌。”
在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不仅可参加创业课程,还有机会进入真正的创业公司实习,甚至可以合伙人身份体验创业。2016年4月20日,位于株洲职教科技园的“零创空间”与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合作协议,成立工业设计创新工作室,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基地。“零创空间”是株洲第一个众创空间,现已围绕无人机、3D打印、工业设计聚集了大批创业型团队。根据合作内容,双方将共同开发创新课程,孵化与开发智能项目,优秀学生将直接进入创业公司实习甚至就业成为创业合伙人。
株洲市工业中等专业学校服装专业学生连续四年在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竞赛中蝉联金牌
在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还有一个国家科技部认证的国家级众创空间。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对该空间的项目团队给予资金支持,并在开业登记、专利申请、生产技术、营销策略、申请贷款等方面为入驻的项目团队提供帮助和指导。其创新创业项目先后获得新型国家专利、国家级创新大赛奖项等多项荣誉。
数据显示,湖南2016届高职毕业生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比例为2.3%,与之相匹配的,是全省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稳步提升。在2016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上,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摘取最高奖,取得历史性突破。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应届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接近5%。
把创新意识融入教学过程,让学生带着创新的基因走上工作岗位,是湖南职业教育孵化“芙蓉工匠”新生代的另一个密码。
杨芳是中国兵器江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江南工业集团”)的一名女职工,湖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从机械加工行业的“门外汉”到江南工业集团的技术技能“领头雁”,创新精神始终指引着她的成长与蜕变:90年代初,江南工业集团引进了第一台数控铣加工设备。当时的杨芳对数控技术一无所知,但隐约觉得这个设备“高大上”。英语底子薄、电脑基础差,一切只能从零开始。带着困难,杨芳走进了湖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三年学习让她了解了数控。靠着那一股狠劲,她将世界上最前沿的加工手段创新性地结合在一起,一次次刷新了江南工业集团的“数控高度”。2012年公司接到国家某重点工程关键零部件的试制任务,这是全国首次试制,工作难度可想而知,但是杨芳主动“请缨”。经过一个多月废寝忘食的试制加工,该产品一次性试制成功。十多年里,她先后承担了50多项科研试制生产任务,获得了多项专利。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在高铁上参加“春运”社会实践(徐敏/摄)
从初级工到首席技师,她的每一次成长都刷新着技术创新的新高度。2013年,江南工业集团成立了以杨芳名字命名的首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室成立以来,完成重大型科研项目42项。
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时代大背景下,我省正加紧成立创意学院,举办黄炎培创新创业大赛,加大就业创业基地建设,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落实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一大批创新成果和创业典型在湖南职业教育的摇篮里孵化而出——
袁维,郴州综合职业中专学校毕业生,2011年创办深圳市铂纳特斯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年产值已超1亿人民币;
杨鹏,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广东省美容美发化妆品协会副会长,8家工贸公司的集团董事长,与母校合作开办化妆品学院;
李振江,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中国电子商务十大牛商、《创业者》杂志封面人物。
……
是的,湖南职业院校培养的不是简单的“工具人”,而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大国工匠”。
“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把工匠精神刻在学生心里,把创新意识融入教学过程,形成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相配套的‘芙蓉工匠’培养体系,是湖南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肖国安的话,正是湖南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精准阐述。我们期待,在这片芙蓉花开的热土上,“芙蓉工匠”这一技术技能人才品牌,以其独特的魅力夯实“湖南制造”的基石,进而开创“中国制造”的未来。
“深度报道”伴您溯向思想的更深处,延伸阅读请继续关注“湖南教育新闻网”。
网址:http://www.hnjyx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