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合并正念认知疗法对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
2017-06-23孙磊王莹陈清刚杨建立
孙磊,王莹,陈清刚,杨建立
·学术交流·
药物合并正念认知疗法对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
孙磊,王莹,陈清刚,杨建立
目的:探讨药物合并正念认知疗法对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83例抑郁症患者分为干预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干预组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同时给予正念认知疗法,对照组仅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于干预前和干预8周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和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进行评定,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干预后干预组HAMD-17、SF-36以及SDSS评分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药物合并正念认知疗法能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社会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正念认知疗法; 抑郁症; 生活质量; 社会功能
目前临床上大多数抑郁症患者采用以药物治疗为主的治疗方案。研究[1]表明药物在抑郁症治疗中仅起到67%的作用,残留症状的存在导致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合并心理治疗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正念认知疗法(MBCT)以其有效性和便捷性成为近年来西方颇受重视的心理疗法之一,被英国定为抑郁症治疗和预防的国家示范性心理疗法[2]。国内目前尚无有关MBCT对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研究。为此,本研究观察药物治疗合并MBCT对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自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门诊的抑郁症患者。入组标准:①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有关抑郁发作和复发性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②年龄18~60岁;③初中以上受教育程度;④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评分>17分;⑤2周内未使用过精神科药物;⑥在征得监护人的同意下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参加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脑器质性疾病、严重躯体疾病或药物过敏者、存在严重自杀倾向、合并精神发育迟滞、物质滥用或其他类型精神疾病患者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共有83例患者入组,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干预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干预组男18例,女24例;平均年龄(37.16±12.48)岁;受教育年限(13.32±5.86)年;病程(2.88±2.76)年。对照组男17例,女24例;平均年龄(36.95±11.83)岁;受教育年限(12.77±6.18)年;病程(2.73±2.49)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合并MBCT。MBCT参考Segal等[3]治疗方案并根据抑郁症患者特点进行调整。将干预组分为5个小组,每个小组8~10人,每周1次,每次120 min,共8次。各组按统一要求的环境和内容进行MBCT。每次治疗后会给患者布置家庭作业练习。参与研究的心理治疗师具有长期从事团体治疗的实践经验,并经过有关MBCT理论实践的统一培训和考核,确保各分组干预过程的一致性。
MBCT具体治疗分3个阶段:第1阶段(第1~2次) :介绍抑郁症的神经生理机制,强调持续治疗的重要性。进行正念进食葡萄干、躯体扫描练习。第2阶段(第3~4次) :进行正念散步、正念呼吸、3 min呼吸空间及正念觉察想法等练习。在练习中体会自己的想法、思维、冲动和情绪等内心活动过程,学习只是将它们视为内心的事件,不试图改变它们。第3阶段(第5~8次):按照MBCT训练方式学习客观地觉察事件、想法和感受之间的联系,识别自己习惯性反应模式,进而让患者学会打破消极的思维模式,接纳自己的任何想法和情绪,做当下应该做的事情。
在干预前后进行量表测评,由我院未参与心理干预的精神科临床医师在专门测查室内进行评定,在测评前进行统一培训,量表评定者内部一致性>0.85。采用HAMD-17评估抑郁症状。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 评估生活质量,SF-36共36个条目,分为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心理健康8个因子;各因子及总分分值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高。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估社会功能:共包括10个条目,主要用于评定精神障碍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按照SDSS评定分级标准,评分0~2分为良好,2~9分为尚好,≥9分为差。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评分差值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HAMD-17评分差值比较 干预前HAMD-17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HAMD-17评分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SF-36评分差值比较 干预前SF-36各因子及总体水平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SF-36各因子及总体水平差值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1。
2.3 两组SDSS评分差值比较 干预前SDS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SDSS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HAMD-17、SF-36及SDSS评分差值比较
3 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和疾病康复理念的转变,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目标不仅仅包括症状上得到改善,更加注重其生活质量的改善和社会功能的恢复。抑郁症使患者感到痛苦,并增加其医疗费用,更导致各项社会功能的缺陷,这种生活质量的下降绝不亚于慢性躯体疾病[4]。抑郁症患者维持社会角色能力下降,如工作时间明显减少或难以胜任,甚至脱离社会,因而其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对疾病的疗效和预后具有明显影响[5]。越来越多地专家学者认为对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甚至比治疗抑郁症状本身更为重要。因此,在改善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如何恢复其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值得深思。
正念(mindfulness)是从佛教禅修演变的一种自我内心调节的方法。1979年Jon Kabat-Zinn博士在亲身体验佛教禅修后创立了正念减压训练(MBSR),是第一种有关正念思想的心理疗法[6]。研究显示MBSR能有效减轻慢性疾病导致的压力,缓解疼痛触发的负面情绪,提升患者对慢性疾病和疼痛的适应能力,改善慢性患病人群生活质量[7]。1995年Segal,Williams和Teasdale等将MBSR中正念训练技术和认知疗法相结合,即本研究采用的MBCT。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干预组HAMD-17评分前后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药物合并MBCT可以促进患者形成一种包容、接纳的态度来面对出现的各种想法与情绪,避免陷入对抑郁情绪和负性认知的反复思考,摆脱抑郁情绪的困扰[3];较单一药物治疗效果更好,与既往研究一致[8]。干预后干预组SF-36评分中各个因子及总体水平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表明MBCT中正念训练技术可以培养患者开放包容的心态,增加个体的正性情感体验,提升患者主观幸福感,同时促进患者的新陈代谢、调节自主神经和提高免疫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9]。干预后干预组SDSS评分前后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MBCT中心理教育和认知治疗成分引导患者把与自我相关的负性体验当成某种心理现象去观察[10],即“想法只是想法”,并非“事实”。这样患者就会不再进行过多的思考和分析,把更多的注意力逐渐投向现实层面,从而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
随着心理学本土化热潮兴起,人们愈发重视中国特色文化元素在精神心理疾病发展和治疗中的作用,MBCT作为一种融入了东方佛学思想的心理治疗方法,更加容易被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国人所接受。由于本研究样本量不大、观察时间偏短,未来还需通过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期来进一步验证MBCT的治疗效果。
[1]陈银娣,汪作为,张少平.抑郁症残留症状及对疾病结局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0,20(2):76-78.
[2]Gonzalez B,Jacobsen P.Depression:Management of depress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care[M].National Collaborating Centre for Mental Health (NCCMH),2004:23.
[3]Segal ZV,Williams JM,Teasdale JD.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 for depression,2nd edn[M].New York:The Guilford Press,2012.
[4]Balestrieri M,Bisoffi G,Tansella M,et al.Identification of depression by medical and surgical general hospital physicians[J].General Hospital Psychiatry,2002,24(1):4-11.
[5]马莎,张旭,李竺君,等.首发与复发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6,26(1):19-22.
[6]王淑霞,郑睿敏,吴久玲,等.正念减压疗法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2(5):947-950.
[7]Niazi AK,Niazi SK.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a non- pharmacological approach for chronic illness[J].North American Journal Medical Science,2011,3(1):20- 23.
[8]Chiesa A,Castagner V,Andrisano C,et al.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 vs psycho-education for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on who did not achieve remission following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 [J].Psychiatry Res,2015,226(2-3):474-483.
[9]曹海涛,张婉.正念行为训练对老年髋部骨折固定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0):2374-2377.
[10]彭彦琴,居敏珠.正念机制的核心:注意还是态度?[J].心理科学,2013,36(4):1009-1013.
The effect of drug combined with 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 on life quality and social function of depressive patients.
SUNLei,WANGYing,CHENQing-gang,YANGJian-li.
TianjinAndingHospital,Tianjin300222,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rug combined with 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 (MBCT) on quality of life and social function of depressive patients. Method:A total of 83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42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41 cases);patients in intervention group
escitalopram treatment and MBCT,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received escitalopram treatment.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17),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 (SF-36) and 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 (SDSS) were administered to all subjects before and 8 weeks after treatment. Results:After intervention,HAMD-17,SF-36 and SDSS score difference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in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0.05,orP<0.01). Conclusion: Drug combined with MBC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depression symptoms,life quality and social function of depressive patients.
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 depression; life quality; social function
300222 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孙磊,杨建立);天津市安定医院(孙磊,王莹,陈清刚,杨建立)
杨建立,E-Mail:13920338557@126.com
R749.4
A
1005-3220(2017)03-0197-03
2016-07-17
2017-0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