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匠心铸就航天梦

2017-06-23中国航天科工六院党委工作部

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2017年4期
关键词:航天事业钳工工装

匠心铸就航天梦

不忘入党初心、秉承工匠精神,脚踏实地、心怀感恩、一路向前,努力为国防事业、航天事业不断发展和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添砖加瓦

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年,中国航天科工六院359厂4分厂钳工组组长郑朝阳在方尺钳台旁一站就是29年,他先后获得全国技术能手、中国航天基金奖、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十大技能高手”、劳动模范、五保劳动竞赛先进个人等诸多荣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独具匠心引领创新

郑朝阳的工作是为生产导弹加工工艺装备。这些手工打造的工艺装备,是用来加工连自动化机床都无法满足精度要求的零部件,为导弹高、精、尖技术保驾护航的。在“九·三”阅兵导弹方阵中,有两种新型导弹在生产中使用了郑朝阳打造的工艺装备。

郑朝阳认为,创新是时代赋予“工匠精神”的新内涵。他时刻瞄准金牌标准,苦学实干,凭借练就的一双巧手,出色地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他使用P15丝锥改制成独特的菱形钻头,实现了某重点型号高强钢小孔精确加工,保证了型号定型批产;设计制作的联结套筒刻线工装,特别是某零件倒棱机的应用,使产品生产效率提高了5倍;设计制作的导线固定环工装,使某型号产品合格率由不足50%提升到100%;设计制作的电感固定环工艺装备,使某型号产品加工效率提高了10倍。这些成就,助力航天科工做好了“上天”文章,壮了国威,扬了军威。

在某重点型号部件投产时,郑朝阳研究创新刮研技术和装配定位方法,首次确保了装配间隙小于0.07的设计指标,解决了不同材料不同结构芯模装配间隙难题,为特殊材料芯模加工开辟了新的加工思路和方法,在后续各型号芯模生产中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并荣获内蒙古自治区职工经济技术创新重大成果奖;他带领团队参与了我国首台三维辊弯成型样机的研发装配工作。作为项目技能操作带头人,他堪称完美的工匠技艺发挥了关键作用,一个个在其他企业无法攻克的难题到他这里都能迎刃而解,且产品成功通过验收,实现了在钣金件滚压成型方面的国内首创,填补了国内生产空白。

郑朝阳29年如一日,默默地坚守在航天一线,带领班组人员创新了一个又一个方法,改造了一套又一套工艺装备,100多项革新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他的工作跨越了一个又一个台阶,他把工匠精神镌刻在一项又一项科研生产任务中。

中流砥柱勇挑重担

2016年,某型号产品缠绕成型后脱模出现问题,稍有不慎就会伤及产品,研发部门请郑朝阳帮忙解决这个棘手的难题。郑朝阳二话没说,立即进入攻关状态。连续4个昼夜的奋战,经过多次调整方案和实际尝试,他创新思路,自制多个特殊工装,在极其受限的空间里找到最合适的装夹位置,通过随时调整4个千斤顶的作用力,最终一点点地取出了模具,成功解决了这个棘手难题。

对某型号导线固定环的加工,要求体积小、精度高,加工起来费时费力还不挣工时,大家都不太乐意做。为此,郑朝阳设计了一套组合工装,使加工效率和合格率大大提高,让大家都不太乐意做的活变成了人人都乐意做的活儿。

一次,在生产某新型重点产品时卡壳,情况紧急,面对企业领导“能不能干,能不能在次日16时前干完”的询问,郑朝阳仔细查看了这一跨工种的难题,掷地有声地回答:“能干、能按时完成。”回到班组,郑朝阳排兵布阵,连夜赶制,提前1小时交付了合格产品,避免了产品报废。

还有一次,某型号地面设备装配任务重、时间紧,为了抢进度郑朝阳废寝忘食地工作,因为血糖高,等干完活直起腰,徒弟们才看见他已经累得脸色煞白、步伐不稳。徒弟们赶紧让他坐下来休息,看到师傅这么辛苦,几个徒弟心疼得眼眶都湿了,大家都被他这种精神感动着、鞭策着。

工匠精神代代传承

郑朝阳在为全区新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讲党课时讲到:“没有一往无前的拼搏精神,没有无私奉献,没有脚踏实地,没有在平凡岗位上的执着坚持,就没有今天我们航天事业的突出成就。”

他每天都很忙碌。除了干好钳工的活儿,很多时候,他要帮着解决各种“急、难、险、重、新”任务中的难题,别人眼中的“分外事”,在他这里都是“本职”。说到郑朝阳,大家评价最多的是他特别爱帮助别人。无论是班组的还是分厂的,甚至是兄弟单位遇到技术问题,只要找到他,他从不推脱,问题到了他这里总能迎刃而解。虽然经常“被打扰”,他却感到被需求的价值和快乐。

郑朝阳小名叫“锡阳”,口口相传,身边人一直这么叫着。“有困难,找锡阳”已成为企业职工解决难题的一句口头禅。分厂领导给他做过统计,2016年他有310天都在加班,正常加班要干到晚上八九点钟,赶上急活儿就得加班到后半夜。

在班组,他对班组里每一位组员的脾气秉性、工作能力、技术水平都了如指掌,他注重发挥每个组员的能力,要求全组人员“做到0.99还不够,要做到1.01”。对于自己身上的技艺,郑朝阳从来都不会吝啬,班组中每一个人向他请教,他都会毫无保留地悉心传授,遇到加工难题时,他都主动帮助分析加工方法、传授加工经验、设计制作工装,直至问题解决。郑朝阳把一套套加工方法和绝技绝活传授下来,带动了整个班组的创新创效氛围,推动了组员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制造、改进、完善加工方法和工艺装备在钳工组成为“时尚”,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

在郑朝阳模范作用和奉献精神的引领下,钳工组发生着可喜的变化,攻关创新氛围浓厚,技能人才层出不穷,工作业绩稳步上升。郑朝阳德艺双馨,分到钳工组的年轻人都争着做他的徒弟,他前前后后带过10个徒弟。现在,他的徒弟中有高级技师1名、技师2名、高级工5名,都是独当一面的生产骨干,创新成果屡屡获奖。钳工组在他的带领下被评为六院“青年文明号”班组。

2016年6月,郑朝阳登上了内蒙古自治区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的主席台作主题发言,他说:“我是一名钳工,一名航天人,在近30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不忘入党初心、秉承工匠精神,脚踏实地、心怀感恩、一路向前,努力为国防事业、航天事业不断发展和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添砖加瓦。”

时至今日,中国航天事业已经走过一个甲子,航天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代代传承。郑朝阳坚守岗位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保持本色,以匠心铸就航天梦,为成就中国航天事业、国防事业新高度作出了应有贡献。

(中国航天科工六院党委工作部供稿)

猜你喜欢

航天事业钳工工装
钳工机械操作的质量控制策略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某型轴承防错工装的设计
简析提高钳工操作技能的策略研究
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的推动者——孙家栋
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的推动者
——孙家栋
炫屹.未来家李赟 影院/智能、家装/工装,齐头并进
钳工的综合素质要求及培养对策
让我们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奋斗
一种取出塑件残余量的辅助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