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杠杆要从改革金融供给方式着手
2017-06-23民盟湖南省副主委戴晓凤
◎ 民盟湖南省副主委 戴晓凤
去杠杆要从改革金融供给方式着手
◎ 民盟湖南省副主委 戴晓凤
经济活动中的杠杆率过高,从整体看,是指社会融资结构中的间接融资所占比重过大,从而造成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对信贷杠杆的高度依赖;从企业看,由于可获得的融资供给主要以债务融资方式为主,因而导致企业股权融资通道不畅,要么长期处于高负债经营状况,要么陷入融资困境。
我国经济社会杠杆率居高不下,其关键原因是金融制度的安排所致。一直以来,我国金融体系的制度设计始终是以商业银行为中心,金融改革始终没有能够改变银行业在整个融资体系中的绝对优势地位。即使在银行体系之外,存在一个庞大的非银行金融业,但这个行业里仍然以放贷为主的机构占了很大比重,如租赁、农村信用社、财务公司等,此外信托公司、保险公司则是固定收益市场上的主要投资人,也是债务融资的提供者。这种金融结构下,整个社会融资结构中的间接融资始终占主导地位。从人民银行公布的全国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看,2016年底全国社会融资存量总规模为155.99万亿元,其中由银行体系发放的各类贷款存量为131.23万亿元,占84.13%;而企业债券与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存量为23.69万亿元,仅占15.17%。与此相比,2011年的美国国内债券总额及股票市值合计42万亿美元,银行信贷总额为9.4万亿美元,直接融资规模是间接融资的近4.5倍。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融资体制是一个对信贷杠杆高度依赖型的体制。到地市一级,融资渠道更是单一,企业融资基本上局限于银行信贷与各类民间借贷。因此,高杠杆率是现有金融制度供给的结果。
中共中央、国务院部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去杠杆作为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降低经济对杠杆的依赖性,降低全社会融资结构中对债务融资的依赖程度。
但是,根据我们对各省出台的供给侧改革方案中有关去杠杆的措施分析,以及对一些地方供给侧改革推进中有关去杠杆实际情况的调查,发现各级政府对去杠杆的认识存在偏差。政府一般都把去杠杆认知为化解金融机构不良资产风险与降低政府债务利息成本,由此采取的措施集中在对辖区内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以及政府债务的置换。这种做法,不仅没有解决地方经济中杠杆率居高不下的情况,更是反映出各级政府在去杠杆上束手无策的一种境况。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去杠杆存在许多现实的难度。第一,地方融资渠道过于集中于债务融资,缺乏其他融资交易平台予以支撑与补充,相关的政策法律也没有跟进支持,使得利用金融政策去杠杆成为一席空谈。第二,地方经济主体主要由民营企业组成,很多民营企业长期处于高负债、短期债务融通性资金用于长期性资本运营状况,一进入经济低迷期,其债务链有如绷紧的发条,稍拧即断。在现有融资结构下,金融机构一旦收缩信贷,地方民营企业基本上就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困境。所以单纯地去杠杆,并没有解决地方经济的债务负担,反而直接恶化企业经营状况。第三,由于融资体制到地区一级,政府很难参与调控,缺乏平台,因此许多政策难以实施,也难有效果。结果是在去杠杆上,地方政府不得已只能就地方性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政府债务问题上做做小文章。
综上分析,要实现去杠杆的目标,关键是要从源头解决问题,要从改革金融供给方式着手。具体建议:
第一,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不仅要建立全国性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更重要的是要大力推进地方性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为企业打通资本通道。
目前对发展资本市场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只有交易所才是资本市场,只有IPO才是资本融资,导致股权投资扎堆定增与IPO或新三板项目,而市场急需的PE前的资本融资供给不足,从而导致这一层面的融资服务严重不足。完善的资本市场,能够为企业提供不同发展阶段下不同融资需求相匹配的资本供给,从天使、种子、VC到PE,为创新创业、转型升级提供不同层次的权益资本,这便是地方性资本市场的任务。资本市场的形成取决于信息的聚合对资本的引导,以及实现信息与资本聚合的市场规则。目前市场已经自发地形成了一些信息与资本的聚合形式,如各种创客空间、基金小镇等,但规模小,公信力不够,发展存在一定困难。因此,我们建议出台有关建立地方性资本市场的指导性文件,明确地方性资本市场的构建规则与监管体系。
第二,要制定国家新金融发展战略,从根本上改革目前以银行为中心、以债务融资为主的金融结构。要对银行业的经营模式进行改革,允许金融业间的并购重组,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
现代金融业在传统的银行、证券、保险三个业种基础上,已经发展为涵盖资产管理、财富管理与风险管理的六个业种,金融体系由以银行为中心向以市场为中心转变。因此,我们的金融改革,一方面要推动银行业的深化改革,激发银行业发展财富管理与风险管理业务的内在动力,推动金融业发展。另一方面,要从监管体系改革入手,理顺金融政策体系,制定出有效科学的金融市场规则,以提高金融市场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