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师盈利预测偏差对审计意见购买的影响

2017-06-23尤克清张昊晨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17年6期
关键词:审计师盈余盈利

尤克清 张昊晨

分析师盈利预测偏差对审计意见购买的影响

尤克清 张昊晨

本文以2012-2014年沪深两市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分析师盈利预测偏差对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的影响及其在不同产权性质上市公司中的影响差异。实证结果显示,分析师盈利预测偏差越大,对上市公司施加的业绩导向压力越大,企业有更强的动机进行审计意见购买从而获得更清洁的审计意见。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具有更强的政治晋升动机,承担的经营业绩压力相对较小,分析师盈利预测偏差对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的影响更弱。

分析师盈利预测偏差 审计意见购买 产权性质

一、引言

注册会计师是我国社会经济监督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近年来国内外证券市场发生的一系列财务欺诈丑闻使独立审计的社会公信力受到破坏,从国内证券市场上发生的深圳原野不实验资、长城公司非法集资、银广夏虚构利润、麦科特欺诈上市等造假丑闻,到国际上安然、世通、施乐、帕玛拉特等巨型公司相继深陷财务丑闻,这些都使得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成为目前学术界和实务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审计意见购买是上市公司进行审计合谋的重要实现途径,事务所出具虚假审计意见,不仅降低审计质量,而且损害投资者利益,扰乱资本市场正常秩序(Simunic,1980;杨鹤和徐鹏,2004)。目前学术界关于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的经济后果、产生原因及实现方式上,少有学者探讨审计意见购买的影响因素。

本文以分析师的盈利预测为研究视角,研究分析师盈利预测偏差对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的影响。证券分析师作为资本市场上的中介机构,因其较高的独立性和专业分析能力,使其发布的盈利预测报告具有较高的信息含量和投资价值(朱红军、何贤杰和陶林,2017),不仅成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也被很多公司纳入企业业绩的衡量标准,成为公司业绩的风向标,一旦公司出现正向“盈余意外”(企业实际盈余超过分析师的盈利预测),会向资本市场传递经营良好的信号,从而吸引更多投资,提升自身股价。基于正向“盈余意外”的信号传递功能,在分析师盈利预测偏差引致的市场压力作用下,管理层更加关注自身的经营业绩及审计意见类型,对清洁的审计意见有更强的需求,因此有更强的动机购买审计意见。另一方面,基于产权理论视角,不同产权性质的公司高管表现出不同的晋升动机,国有控股公司高管具有更强的政治晋升动机,承受经营业绩的压力较小(杨瑞龙、王元和聂辉华,2013),而非国有控股公司更符合“经济人”假设,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对分析师盈利预测偏差所引致的公司业绩导向压力可能更为敏感。因此,分析师盈利预测偏差对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的影响及其在不同产权性质上市公司中的影响差异,需要进一步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分析师盈利预测偏差对审计意见购买的影响

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分析师盈利预测被许多上市公司视为经营业绩的标杆,管理层具有规避负向“盈余意外”的倾向,所以其决策往往会受制于分析师的盈利预测(刘春力,2014)。Degeorge, Patel和Zeckhauser (1999)首次发现企业在达到避免亏损的首要目标后,保持增长率达到预期成为紧要任务,管理层会迎合分析师预测进行盈余管理。此后,大量学者(Brown,2001;Bailk and Jiang,2006;晃楠,2009;文静,2012)的研究证明,分析师的盈利预测可以更好地代表资本市场对公司的盈余预期,管理层有规避负向“盈余意外”的动机,进而迎合分析师盈利预测来调增实际盈余。近期的研究中,有学者(Knyazeva,2007; Yu,2008;曹胜,2010)研究发现,分析师关注不仅具有改善公司治理的积极作用,在发挥“监督效应”的同时,还存在着“压力效应”,尤其是随着分析师关注程度的增加,其发布的盈利预测报告对市场的影响力越大,管理层面临的压力也越大,会更加关注企业的经营业绩及市场反应。

翟胜宝、张雯和曹源等(2016)的研究发现,分析师跟踪会强化公司的审计意见购买行为,完善了分析师跟踪“压力效应”假说的相关研究,但是缺乏分析师盈利预测对审计意见购买行为影响的内在机制探讨。由于我国目前处于弱式或半强式有效市场,资本市场普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一方面,不清洁的审计意见向资本市场传递经营不善的信号,其会计信息可信度受到质疑,容易引起股价的波动(杨坤和李晓慧,2016);另一方面,分析师盈利预测偏差引致的公司业绩导向压力会放大不清洁的审计意见对公司的不利影响,引发消极的市场反应(李琰和温菊英,2015)。根据行为金融学理论,公司管理层基于有限理性选择,很可能为了减少因达不到分析师盈利预测而产生的不利影响,从而调增实际盈余进行盈余管理。因此,分析师盈利预测偏差越大,对企业造成的公司业绩压力越强,管理层对清洁审计意见的需求越强,更有动机购买审计意见来隐藏盈余管理的行为。由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分析师盈利预测偏差强化审计意见购买行为。

(二)基于不同产权性质下分析师盈利预测偏差对审计意见购买的影响

分析师盈利预测偏差对审计意见购买的影响作用,在不同产权性质上市公司中的表现也有所不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所有权是国家,其与产权结构相关的决策和执行往往通过政府进行,实际上是政府在控制着公司。金宇超、靳庆鲁和宣扬(2016)认为国企高管身兼“经济人”和“政治人”两类身份,相比于非国企高管纯粹由经济动机驱动的代理行为,国有控股公司存在更为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师盈利预测偏差引致的公司业绩压力,主要表现在经济动机驱动下的行为选择,国有企业高管受政治晋升激励机制的影响较强,除了正常的经济利益考虑外,还多出一层政治因素的考量(程博、宣扬和潘飞,2017),可能会对分析师盈利预测偏差的“压力效应”不敏感。而非国有企业高管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以追求自身利益和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因此受分析师盈利预测偏差的约束作用更强。由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设2:

H2:相比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分析师盈利预测偏差强化审计意见购买的行为更明显。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的研究样本为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因审计意见数据库暂更新到2014年,故时间研究范围定为2012-2014年。根据Lennox(2000)提出的审计意见购买模型,选取了最容易被出具不清洁审计意见的前50%的样本,并对研究样本进行了如下筛选:剔除ST、PT类上市公司;剔除金融类、保险类行业数据;剔除IPO企业的数据;剔除财务数据缺失、未披露审计意见、产权性质的上市公司;采用1%的比例对样本进行缩尾处理。数据来源自CSMAR数据库,数据处理采用Stata12.0软件。

(二)模型设计与变量定义

借鉴Lennox(2000)构造的审计意见估计模型进行研究,公司i在t期获得的审计意见类型与t-1期获得的审计意见类型、本期审计师变更情况和本期的公司财务状况存在相关关系,因此可以根据上市公司在t-1期的财务状况及其对审计市场的估计构建如下Logistic模型

Lennox(2000)认为,公司只有在变更审计师的情况下获得非标审计意见的概率小于继续聘用现任审计师的情况下获得审计意见的概率,才具备变更审计师以改善审计意见的动机。因此,本文采用公司在变更与不变更审计师两种情况下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概率之差OP来衡量公司是否具备变更审计师的动机,即,然后运用(3)式和(4)式可以分别得到公司在变更与不变更审计师两种情况下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概率。

只有当OP<0时,公司变更审计师可以获得更为清洁的审计意见,因此构建Logistic模型(5),研究当年审计师变更与变更审计师获得非标审计意见概率OP之间的关系,如果<0,说明上市公司变更审计师后成功进行了审计意见购买。

为了验证假设H1,即分析师盈利预测偏差会强化审计意见购买行为,在模型(5)的基础上加入分析师盈利预测偏差CUR、分析师盈利预测偏差CUR与变更审计师获得非标审计意见概率OP的交乘项OP×CUR,其中分析师盈利预测偏差CUR通常用分析师盈利预测值FEPS减去企业实际盈余值EPS的差值与每股盈余实际值EPS绝对值的比值表示,计算方法如公式(6)所示,然后构建了Logistic模型(7),如果<0,说明分析师盈利预测偏差引致的公司业绩导向压力强化了上市公司审计意见购买的行为。同时,为了缓解模型的内生性和自选择性问题,采用t-1期的分析师盈利预测偏差检验其对t期审计师变更行为的影响。

为了验证假设H2,即不同产权性质下分析师盈利预测偏差对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的影响差异,在模型(6)的基础上,按照上市公司最终控制人类型将样本分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和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两个样本组,分别检验重视政治晋升的国有企业高管和追求经济业绩的非国有企业高管,在面临分析师盈利预测引致的业绩导向压力时,是否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上述内容所涉及的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定义

表2 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

表3 相关系数矩阵表

四、实证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

(二)相关性检验

表3对整体样本的各变量做了Person的相关性检验,可以看出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低于0.5,表明多重共线性问题并不严重,可以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由表3相关性检验可以初步看出,审计师变更与获得不清洁审计意见概率OP一定程度上显著负相关,需要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进一步检验。后续还需要加入交乘项OP×CUR检验分析师盈利预测偏差对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的影响。

(三)多元回归分析

模型(5)和模型(7)的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模型(5)中OP的估计系数为-0.761(P<0.05),说明样本范围中的上市公司的确存在着购买审计意见的行为,随着获得非标审计意见概率的减小,公司会倾向于选择变更审计师以改善审计意见;随着获得非标审计意见概率的增大,公司会继续聘任现任审计师,这一回归结果为后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从模型(7)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分析师预测偏差与获得非标审计意见概率的交乘项OP×CURi,t-1估计系数为-4.416(P<0.05),说明加入分析师盈利预测偏差后,强化了审计意见购买行为。当上市公司上年分析师作出的盈利预测值大于当年实际盈余时,呈现负向“盈余意外”,会向市场传递公司经营不善的消息,会被投资者认为公司经营成果未击败或达到分析师预期,容易造成股价波动,引发不良的市场反应,从而影响管理层的声誉和职业发展,因此对于上年分析师盈利预测偏差越大的公司来说,管理层承受的市场压力越大,向上调增盈余活动增多,对清洁审计意见的需求越大,具有更强的动机进行审计意见购买。该回归结果进一步证明,分析师盈利预测偏差会强化上市公司审计意见购买的行为,支持假设H1。

表4 分析师预测偏差对审计意见购买行为影响的回归结果

表5 不同产权性质下分析师盈利预测偏差对审计意见购买行为影响的回归结果

进一步分析不同产权性质下分析师盈利预测偏差对审计意见购买影响的差异,其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可以看出在国有企业样本组中,获得非标审计意见概率OP的估计系数显著为负,而加入分析师预测偏差的交乘项OP×CURi,t-1估计系数为负,但并不显著,说明样本研究范围中的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存在审计意见购买的现象,但是分析师盈利预测偏差并没有强化审计意见购买行为,证明国有企业高管更看重政治晋升动机,对分析师盈利预测偏差引致的业绩导向压力并不敏感。在样本研究范围中的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实证回归结果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组恰恰相反,交乘项OP×CURi,t-1的估计系数显著为负,与总体样本的回归结果一致,进一步完善了不同产权性质下公司管理层激励机制异质性的相关研究,说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受到较少的政府干预,其业绩导向性较为明显,分析师盈利预测偏差下的盈余意外表现会给非国有企业带来更大的市场压力,因此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分析师盈利预测偏差强化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的表现更明显,支持假设H2。

(四)稳健性检验

五、研究结论

本文借鉴Lennox(2000)构建的审计意见购买模型,以2012—201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Logisitic回归、稀有事件偏差检验等方法,结合不同产权性质上市公司高管的晋升动机,研究分析师盈利预测偏差对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分析师盈利预测具有业绩导向作用,当分析师发布的盈利预测值与企业实际盈余水平产生较大偏差时,会被投资者认为企业经营不善,从而造成股价波动,引发不良的市场反应,因此管理层向上调增盈余活动增多,更加关注审计意见类型,有更强的动机进行审计意见购买从而改善审计意见。而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管理层承受的政治晋升压力强于分析师盈利预测偏差引致的市场压力,因此分析师盈利预测偏差对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的影响在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更为明显。

本文研究一方面拓展了审计意见购买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范畴,另一方面丰富了分析师盈利预测偏差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有关分析师盈利预测偏差强化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的研究结论,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分析师跟踪的“压力效应”假说,而基于不同产权性质的影响检验也为研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的晋升动机提供一种研究思路,不仅有助于投资者充分认识分析师在资本市场中发挥的作用,而且对监管部门控制审计风险和制定审计计划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1.Simunic,D.The Pricing of Audit Services: Theory and Evidence [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0(18):161-190.

2.杨鹤,徐鹏.审计师更换对审计独立性影响的实证研究.审计研究,2004(1)

3.朱红军、何贤杰和陶林.中国的证券分析师能够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吗?——基于股价同步性和股价信息含量的经验证据.金融研究.2007(2)

4.杨瑞龙,王元,聂辉华.“准官员”的晋升机制:来自中国央企的证据.管理世界.2013(3)

5.刘春力. 中国证券分析师预测与盈余管理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14.

6.曹胜.国内分析师预测能否反映市场预期?——基于MBE的市场反映分析.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10(2)

7.翟胜宝,张雯,曹源,朴仁玉.分析师跟踪与审计意见购买.会计研究.2016(6).

8.杨坤,李晓慧.审计师变更与分析师关注的实证研究.中国注册会计师.2016(11)

9.李琰,温菊英.证券分析师预测偏差与审计质量.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5(03)

10.金宇超,靳庆鲁,宣扬.“不作为”或“急于表现”:企业投资中的政治动机 经济研究.2016(10)

11.程博,宣扬,潘飞.国有企业党组织治理的信号传递效应——基于审计师选择的分析. 财经研究,2017(03)

猜你喜欢

审计师盈余盈利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审计师轮换类别与审计结果
——基于“关系”的视角
农村电商怎么做才能盈利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关于经常项目盈余的思考
车市仅三成经销商盈利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13年首次盈利,京东做对了什么?
审计师变更对审计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