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届~第12届全运会贵州省奖牌结构特征分析
2017-06-23范洪彬
范洪彬
(遵义医学院体育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0)
第9届~第12届全运会贵州省奖牌结构特征分析
范洪彬
(遵义医学院体育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0)
本研究运用文献法、专家咨询法、数理统计法,对第9届~第12届全运会贵州省奖牌获取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第9届~第12届全运会贵州省整体夺金、夺奖的实力系统性相对较弱,且其夺金、夺奖点相对较少,整体波动幅度较大,“阳盛阴衰”现象及协议(奥运)奖牌依赖较为严重;金牌比重较低,奖牌结构合理性较差;同时贵州省竞技体育夺奖设置项目体现一定的“水上”资源优势和小级别格斗对抗、表演性项目夺奖实力相对较强的特点。
全运会;贵州省;竞技体育;奖牌
“奥运金牌之战是实力之战”,通过竞技体育显示国家实力不容易引起国际社会的反感,竞技体育实力与国家的整个发展水平及社会、政治、科技、文化和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效应有很大关联。全运会作为国内最高水平的综合性运动会,在检验各省竞技体育水平以及选拔奥运人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贵州省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竞技体育实力相对较弱,发展较慢,但同样有其强烈的提升诉求。通过分析贵州省在第9届~第12届全运会的奖牌结构特征,能够相对清晰定位贵州省竞技体育在全国竞技体育实力格局中的地位及发展变化的特点,发掘贵州省竞技体育项目开设的内在特点及其优势项目,从而为其竞技体育的科学设项、充分利用西部政策和运动员人才交流管理政策与贵州省奖牌结构密切联系,为贵州省竞技体育竞争力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第9届~第12届全运会贵州省及相关平行单位奖牌获取情况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第9届~第12届全运会相关网站、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及相关省体育局竞体处档案室等资源,获取第9届~第12届全运会贵州省及相关平行单位的参赛成绩等数据。
1.2.2 专家咨询法 咨询业内相关专家,为奖牌数据的分析、解释提供有益支持。
1.2.3 数理统计法 采用百分率及比率的计算,对第9届~第12届全运会贵州省及相关平行单位金牌夺取率、奖牌夺取率及金牌比重进行了计算,软件采用Office 2010。
2 结果与分析
研究中采用金(奖)牌夺取率(各代表团金/奖牌数量所占赛会所有奖牌数量的百分比)、金牌比重(各代表团金牌数量所占自己单位奖牌数量的比值)对相关代表团的奖牌夺取情况进行分析,有助于把握其竞技实力及发展状况。
2.1 第9届~第12届全运会贵州省奖牌结构特点
2.1.1 第9届全运会贵州省奖牌结构特点分析 第9届全运会贵州省位列奖牌榜第29位,前8名、贵州省及各代表团“平均”的金牌夺取率、奖牌夺取率及金牌比重见表1。
表1 第9届全运会各参赛单位奖牌夺取情况
奖牌榜排名前8名集中了21.57%的金牌,57.72%的奖牌,奖牌表现出更大的集中状态;金牌夺取率第1名和第8名分别为5.72%和1.61%,除去第1名、第2名间表现出较大程度的“断崖式”下跌外,第2名~第8名表现出较为缓和的下降状态;奖牌夺取率第1名和第8名分别为13.92%和4.20%,第1名和第2名及第2~第8名奖牌夺取率变化状态与金牌夺取率类似;所以第1名~第8名的金牌夺取率和奖牌夺取率呈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优势现象;“平均”的金牌夺取率和奖牌夺取率分别为0.92%和2.70%,两者的数值分布状态与第2名~第8名金牌夺取率、奖牌夺取率变化状态较为接近;第1名~第8名及“平均”的金牌比重连线除第1名、第2名略高于0.40外,其余名次基本上位于0.30~0.40之间。
贵州省金牌夺取率、奖牌夺取率和金牌比重分别为0.12%、0.70%和17.65%,远小于奖牌榜前8名及“平均”三者的最低水平;金牌夺取率、奖牌夺取率远低于前八名及“平均”水平,夺金、夺奖的实力相对较弱;其中金牌比重较小,表明奖牌结构亦不够合理。
2.1.2 第10届全运会贵州省奖牌结构特点分析 第10届全运会奖牌榜贵州省排名第31位,前8名、贵州省及各代表团“平均”金牌夺取率、奖牌夺取率及金牌比重见表2。
表2 第10届全运会各参赛单位奖牌夺取情况
表3 第11届全运会各参赛单位奖牌夺取情况
表4 第12届全运会各参赛单位奖牌夺取情况
奖牌榜排名前8名集中了22.38%的金牌,60.99%的奖牌,奖牌表现出更大的集中状态;金牌夺取率第1名和第8名分别为4.10%和1.90%,第1名~第8名连线表现出较为缓和的下降状态;奖牌夺取率第1名和第8名分别为9.95%和8.67%,第1名~第8名奖牌夺取率变化状态与金牌夺取率类似;“平均”的金牌夺取率和奖牌夺取率分别为0.93%和2.63%,两者的数值分布状态奖牌榜前八名金牌夺取率、奖牌夺取率变化状态较为接近;第1名~第8名及“平均”的金牌比重连线除第6名高于0.45、第8名低于0.25外,其余名次基本上位于0.30与0.45之间。
贵州省金牌夺取率、奖牌夺取率和金牌比重分别为0.07%、0.37%和20.00%,远小于奖牌榜前8名及“平均”三者的最低水平;金牌夺取率、奖牌夺取率远低于前8名及“平均”水平,夺金、夺奖的实力相对较弱;其中金牌比重数值相对较低,表明奖牌结构亦不够合理。
2.1.3 第11届全运会贵州省奖牌结构特点分析 第11届全运会奖牌榜贵州省排名第24位,前8名、贵州省及各代表团“平均”金牌夺取率、奖牌夺取率及金牌比重见表3。
奖牌榜排名前8名集中了22.37%的金牌,59.45%的奖牌,奖牌表现出更大的集中状态;金牌夺取率第1名和第8名分别为4.05%和1.51%第1名~第8名连线表现出较为缓和的下降状态;奖牌夺取率第1名和第8名分别为9.83%和4.18%,第1名~第8名奖牌夺取率变化状态与金牌夺取率类似;“平均”的金牌夺取率和奖牌夺取率分别为0.98%和2.78%,两者的数值分布状态与奖牌榜前8名金牌夺取率、奖牌夺取率变化状态较为接近;第1名~第8名及“平均”的金牌比重连线位于0.30与0.45之间。
贵州省金牌夺取率、奖牌夺取率和金牌比重分别为0.19%、0.71%和27.27%,远小于奖牌榜前8名及“平均”三者的最低水平;贵州的金牌夺取率、奖牌夺取率远低于前8名及“平均”水平,夺金、夺奖的实力相对较弱;其中金牌比重数值表明其奖牌结构亦不够合理。
2.1.4 第12届全运会贵州省奖牌结构特点分析 第12届全运会贵州省位列奖牌榜第31位,前8名、贵州省及各代表团“平均”的金牌夺取率、奖牌夺取率及金牌比重见表4。
奖牌榜排名前8名集中了22.66%的金牌,58.56%的奖牌,奖牌表现出更大的集中状态;金牌夺取率第1名和第8名分别为3.93%和2.00%,第1名~第8名连线表现出较为缓和的下降状态;奖牌夺取率第1名和第8名分别为9.41%和5.20%,第1名~第8名奖牌夺取率变化状态与金牌夺取率类似;“平均”的金牌夺取率和奖牌夺取率分别为0.97%和 2.78%,两者的数值分布状态与奖牌榜前八名金牌夺取率、奖牌夺取率变化状态较为接近;第1名~第8名及“平均”的金牌比重连线位于0.30~0.45之间。
贵州省金牌夺取率、奖牌夺取率和金牌比重分别为0.06%、0.67%和9.09%,远小于奖牌榜前8名及“平均”三者的最低水平;贵州的金牌夺取率、奖牌夺取率远低于前8及“平均”水平,夺金、夺奖的实力相对较弱;其中金牌比重数值表明其奖牌结构亦不够合理。
2.2 第9届~第12届全运会贵州省奖牌结构发展态势分析
2.2.1 金牌夺取率 第9届~第12届全运会奖牌榜前8名的累计金牌夺取率分为21.57%、22.38%、22.37%、22.66%,占奖牌总数的绝大多数,呈现出一定的“马太效应”。所有获得奖牌单位金牌夺取率平均值分别为0.93%、0.93%、0.98%、0.97%。4届全运会贵州省金牌夺取率分别为0.12%、0.07%,0.19%、0.06%。
图1 第9届~第12届全运会贵州省金牌夺取率走势
图2 第9届~第12届全运会贵州省奖牌夺取率走势
将4届全运会奖牌榜前8名金牌累计夺取率、参赛获奖单位金牌平均夺取率及贵州省金牌夺取率分别标准化为其最大值的百分比并生成图1。4届全运会奖牌榜前八名金牌累计夺取率与参赛获奖单位金牌平均夺取率变化趋势非常稳定,其波动区间位于90%~100%之间,说明前8名金牌累计夺取率及参赛获奖单位金牌平均夺取率相对固定,其值随不同全运会届次变动不大;而4届全运会贵州省金牌夺取率波动区间在30%~100%之间,说明贵州省金牌夺取率不够稳定,其夺金能力在不同届次的全运会上变化较大。
第9届全运会中贵州省获得金牌项目为拳击、赛艇、游泳3个大项中的3个小项,获得的1.5枚金牌全部为协议金牌;第10届全运会获得金牌的项目为拳击1个大项中的1个小项,共1枚金牌;第11届全运会获得金牌的项目为拳击、皮划艇2个大项中的3个小项,共3枚金牌,其中1枚拳击比赛金牌,1枚拳击奥运金牌,1枚皮划艇协议金牌;第12届全运会仅获得拳击1枚奥运金牌。4届全运会贵州省获得金牌的项目有拳击、赛艇、游泳、皮划艇4个大项,其中拳击在4届全运会上均有金牌入账,表明拳击在贵州省竞技体育夺金项目中具有“标志性”地位,进而说明该项目最具有竞争力;其他项目虽有所不同,但具有共同的“水上”项目特点,这可能与贵州省相对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具有一定关系。此外,4届全运会贵州省金牌贡献完全来自于男性运动员,可见夺金实力的巨大性别失衡为贵州省竞技体育夺金的显著短板,与中国竞技体育“阴盛阳衰” 的性别结构截然相反,其中缘由值得深思。同时应当注意到,除去第11届全运会的1枚拳击金牌外,其余届次的金牌绝大多数为协议金牌。所以,贵州省的独立夺金能力缺乏有目共睹。
由于贵州省整体金牌夺取率较低,且其夺金点相对较少,不同届次全运会上其值的变化,较易引起整体的较大波动,“阳盛阴衰”、协议(奥运)奖牌依赖等问题并存。所以,有效保证上述几个项目竞技实力的有效发挥,对贵州省夺金能力会有重大影响。
2.2.2 奖牌夺取率 第9届~第12届全运会奖牌榜前8名的累计奖牌夺取率分别为57.73%、60.99%、59.45%、58.56%,占奖牌总数的一半以上,呈现明显的“马太效应”。所有获得奖牌单位的奖牌夺取率平均值分别为2.70%、2.63%、2.78%、2.78%。4届全运会贵州省分别获得奖牌8.5枚、5枚、11枚、11枚,奖牌夺取率分别为0.70%、0.37%,0.71%、0.67%。
图3 第9届~第12届全运会贵州省金牌比重走势
将4届全运会奖牌榜前8名奖牌累计夺取率、参赛获奖单位奖牌平均夺取率及贵州省奖牌夺取率分别标准化为其最大值的百分比并生成图2。4届全运会奖牌榜前八名奖牌累计夺取率与参赛获奖单位奖牌平均夺取率变化趋势非常平稳,其波动区间位于90%~100%之间,说明前8名奖牌累计夺取率及参赛第9届全运会获奖单位奖牌平均夺取率相对固定,其值随不同届次全运会变动不大;而4届全运会贵州省金牌夺取率波动区间在50~100%之间,其中主要为第10届全运会奖牌夺取率较低,第9届全运会、第10届全运会、第11届全运会奖牌夺取率均位于90%~100%之间;可见贵州省奖牌夺取率相对不够稳定,其夺奖能力在不同届次全运会上变化相对较大。
第9届全运会贵州省获得奖牌的项目为拳击、赛艇、游泳、射击、皮划艇和体操6个大项14个小项,按奖牌数量,其项目夺奖实力排名分别为拳击、游泳、赛艇、皮划艇、射击和体操;第10届全运会贵州省有拳击、皮划艇、体操3个大项5个小项获得奖牌,按奖牌数量,其项目实力排名分别为拳击、皮划艇、体操;第11届全运会贵州省拳击、皮划艇、帆船(帆板)、赛艇、跆拳道、体操和射击7个大项14个小项获得奖牌,按奖牌数量,其项目夺奖实力排名分别为皮划艇、拳击、帆船(帆板)、跆拳道、体操、赛艇和射击;第12届全运会运体操、拳击、皮划艇、田径、射击和跆拳道6个大项10个小项夺得奖牌,按奖牌数量,其项目实力排名为体操、拳击、皮划艇、田径、射击和跆拳道。
贵州省连续获得4届全运会奖牌的项目有拳击、皮划艇和体操;3届全运会获得奖牌的项目有射击;赛艇、跆拳道2届全运会获得奖牌;游泳、田径和帆船(帆板)1届全运会获得奖牌。按获得奖牌的届次,贵州省竞技项目的竞争力梯次相对明显;综合这些项目的竞技特征,发现小级别格斗、水上及技巧性项目成为贵州省夺奖的亮点所在;每届全运会贵州省获奖的小项中,女性获奖比例分别为21.43%、0.00%、28.57%和21.43%,“阳盛阴衰”的局面为其夺奖项目的显著缺陷;每届全运会贵州省获奖的小项中,协议获奖比例分别为78.57%、80.00%、50.00%和0.00%,除去第12届全运会外,其他3届全运会贵州省的奖牌半数以上为外省贡献,可见贵州省竞技体育独立夺奖能力严重不足。
由于贵州省整体奖牌夺取率较低,且其夺奖项目相对较少,不同届次全运会上其值的变化较易引起较大波动,“阳盛阴衰”、协议(奥运)奖牌依赖等问题并存,所以,有效保证上述几个项目竞技实力的有效发挥,对贵州省夺奖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2.2.3 金牌比重 第9届~第12届全运会奖牌榜前8名累计金牌比重分别为37.38%、0.36.83%、0.37.62%、38.69%;参赛获奖单位累计金牌比重分别为33.88%、35.32%、0.35.41%、34.75%, 贵 州 省 获奖金牌比重分别为17.65%、20.00%、27.27%、9.09%,4届全运会3个比重变化见图3。如图3所示,奖牌榜前8名累计金牌比重、参赛单位累计金牌比重和贵州省获奖金牌比重具有清晰的分布和变化趋势。奖牌榜前8名累计金牌比重具有最高的金牌夺取率,表现出整体的金牌夺取集中优势;第9届~第12届全运会中,每届金牌比重均在0.35以上,连续4届的变化区间完全分布于0.35~0.40之间,波动幅度约为0.02,说明奖牌榜前8名金牌夺取竞争实力强而稳定。参赛单位累计金牌比重为每届全运会产生的金牌与产生的奖牌数量之比,受所设项目多少、奥运奖牌计分、协议计分、解放军计分等政策影响,但整体比值变化不大;4届全运会中,该值围绕0.35线上下分布,波动幅度约为0.02。
贵州省获奖金牌比重反映了每届全运会贵州省获取奖牌中的金牌份额,代表获奖竞技实力中的夺金能力构成;4届全运会中,贵州省金牌比重波动范围在0.05~0.30之间,波动幅度达到0.18。相对于奖牌榜前8名及“平均”的金牌比重,贵州省具有明显的金牌比重较低、波动幅度过大的较大劣势。可见,在“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马太效应”下,贵州省体现出较低的夺奖竞争力状况,且金牌比重的相对较低、持续夺金能力的缺乏稳定,将是制约其夺金、夺奖能力改善的系统性、结构性“瓶颈”。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3.1.1 第9届~第12届全运会中贵州省整体金牌夺取率、奖牌夺取率远低于奖牌榜前八名及“平均”水平,夺金、夺奖的实力系统性相对较弱,且其夺金、夺奖点相对较少,整体波动幅度较大,“阳盛阴衰”现象及协议奖牌、奥运奖牌依赖较为严重;金牌比重较低,奖牌结构合理性较差。
3.1.2 贵州省竞技体育夺奖设置项目体现一定的“水上”资源优势,小级别格斗对抗、表演性项目夺奖实力相对较强,皮划艇、赛艇、拳击、体操、跆拳道等项目为其夺奖支撑。
3.2 建 议
根据第9届~第12届全运会贵州省奖牌状况及其结构特点并结合项目分析,建议其在项目设置上考虑优先发展相关“水上”项目、重点发展小级别格斗对抗及体操等表演类项目,在此过程中注意平衡男女项目设置,有效利用协议资源,可在原有夺奖实力上进行巩固,有望在奖牌结构上合理提升。
[ 1 ]王桂欣,李思民,曲鲁平,等.第九、十届全运会奖牌榜前八名奖牌走向和项目分布特征研究[ 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3).
[ 2 ]张沛锋,程学庆.近三届全运会奖牌榜前八名奖牌统计分析及特征研究[ J ].浙江体育科学,2010(4).
G812.2
A
1674-151X(2017)03-001-04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5.001
投稿日期:2017-01-12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C-780)。
范洪彬(1976—),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竞技体育、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