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因子分析的陕西省各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评价

2017-06-22尚萌

时代金融 2017年15期
关键词:因子分析法经济发展

尚萌

【摘要】本文利用多元统计的分析方法,对陕西省各城市2014年的12项统计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出陕西省各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排名,真实、客观地反映了陕西省各城市综合经济实力,从而为陕西省的城市经济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因子分析法 综合经济实力 经济发展

一、引言

作为中国西北部的一个大省,陕西省近几年来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经济发展水平相较于其他发达省份仍具有一定的差距,其各市区之间的发展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如何正确、客观的评价陕西省各个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找出各城市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为陕西省在“一带一路”战略下更全面的发展布局提供指导,进而有针对性的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对促进陕西省经济协调与飞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所选取的陕西省11个市区2014年的12项经济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根据2014年各城市的综合得分进行排名,分析各个城市的综合经济水平,对陕西省的城市经济建设提供相关参考。

二、陕西省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

(一)因子分析法

因子分析是指利用降维的方法从一组具有复杂关系的原始变量出发,将原始变量分解为公共因素与特殊因素两种因子,之后公共因子与特殊因子对数据加以解读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1]。因子分析的分析步骤为:①根据所要探析的问题选取出相关指标与数据;②用KMO方法检验原始变量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③构造因子变量,建立因子模型,求解初始因子载荷矩阵;④对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正交旋转变换,得到理想的因子载荷矩阵;⑤计算因子得分。

(二)指标体系的建立

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是指城市所拥有的全部实力、潜力及其在国内外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根据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所提出的这一概念,为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出陕西省各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依据合理性、科学性与全面性的指标遴选原则,兼顾统计年鉴中所能提供的统计数据,本文选取出了12项经济指标建立指标体系,它们分别是:X1国内生产总值(GDP)(亿元)、X2人均GDP(元/人)、X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X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万元)、X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X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X7进出口总值(万美元)、X8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亿元)、X9实际外商投资(万美元)、X1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亿元)、X11公路里程(公里)、X12公共图书馆(个)。这12项指标分别从宏观经济总量、固定资产状况、人民生活水平、國际贸易、财政收入与精神文化等方面反映了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各项指标的统计数据均来源于《陕西统计年鉴》(2015)[2]。

(三)因子分析的结果

根据陕西省各城市2014年的12项指标的实际数据,遵循因子分析法的步骤,得出了检验变量间偏相关性的KMO统计值,为0.698,表明适合做因子分析。前三个主因子的累计贡献率已达94.202%,因此本文将选取三个主因子进行分析。

以各因子的贡献率对累计贡献率比值作为权重,计算出各城市的综合测评得分,公式为:

F(x)=0.6288F1+0.2234F2+0.1476F3

综合得分分值越高,表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高,综合经济实力强。根据2014年陕西省11个城市的各项经济指标对其进行综合评分,得出2014年11个城市的综合经济水平排名。由综合得分与排名可以看出,西安市作为陕西省的省会城市,其综合得分位列榜首,由此可以看出西安市是陕西省各城市中综合经济水平最高的城市,其经济实力最强。榆林市、咸阳市与宝鸡市的综合得分较高,表明这三所城市的综合经济水平较高,经济实力较强,但其均与西安市的综合得分相差较大,表明这三所城市的经济水平相较于西安市还有很大的差距。最后,铜川市、杨凌示范区的综合得分低,反映出这两座城市的综合经济水平相对较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

三、推动陕西省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扩大西安市的辐射能力

西安市作为陕西省的省会中心,加之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使其综合经济发展水平名列榜首。西安市的经济实力雄厚,可以对周边城市甚至整个陕西省起到经济辐射的作用。为促进陕西省整体的经济水平得以进一步的发展提升,应将西安市作为陕西省政治中心、金融中心与商业中心所带来的经济发展优势加以扩散,使其可以辐射全省。此外,西安市第三产业的发展迅速,对整个陕西省的经济发展有着较强的影响力,作为经济中心,西安市要利用经济发展的扩散效应先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再进一步发挥经济辐射作用,进而带动全省各个城市的发展,提高全陕西省的综合经济实力。

(二)精准定位,充分发挥各个城市的优势

从表4可以看出,位于关中地区的城市综合得分较高,陕北地区次之,陕南地区的城市综合得分最低。这与城市分布的区位因素有很大的关系。为促使全省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各个城市应结合自身的区位因素与优势,深入分析,精准定位。首先,关中地区地势平坦,人口密度大,加上西安市对周边城市的经济扩散效应,使得关中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因此,地处关中地区的城市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以推动经济的发展。其次,位于陕北的延安市与榆林市地处高原地带,贸易发展程度不高,但其煤矿资源与石油资源丰富,陕北地区可以以强大资源优势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格局的形成。陕南地区的第二、三产业发展优势不明显,这也是其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直接原因,陕南地区若能加大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大力支持旅游业的发展,其经济将得以进一步的发展。

(三)加大科技投入与传统技术改造

陕西省的第二产业产值占比虽大,但其资源利用率却不高,造成了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的浪费,究其原因,在于生产设备与生产技术的落后。因此,在追求工业化高度发展的同时应摆脱资源依靠型的发展方式,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与传统技术改造,引进高技术、高效率的生产线,以第二产业的高速发展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得经济发展实现由依赖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的转变。

参考文献

[1]王学民.应用多元分析[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2]陕西省统计年鉴[M].陕西省统计局,2015.

猜你喜欢

因子分析法经济发展
基于因子分析对乡村旅游者乡愁感知的研究
建筑业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
快递服务配送环节的顾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