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痴心醉墨山水间——读田在武先生山水画有感

2017-06-22金罂粟

美术界 2017年3期
关键词:天净沙画院山水

金罂粟

中国人自古对山水有着根深蒂固的崇拜与敬畏,在人们心中,仿佛一切神灵皆隐于山水之中,或山高水远,或飞流瀑布,或松间明月,或幽谷听风,无不蕴涵着天体宇宙间那种喻物达世、生态万象的无限奥妙。这种情怀与感悟仅体现在我们传统的“智者乐山,仁者乐水”思想体系中,更被欧阳修一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点到精髓。

于是,山水画,便成为了艺术家们表达爱恨情仇和笔意的最富有的题材和对象。它不仅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之一,更是通过这山水之外的山水所表现出来的,人们有史以来“以山为德、以水为性”的内在修性。于是,那一草一木,那一石一峰,那一泉一涧,也便有了思想,有了精神,有了灵魂。这种意蕴和感悟,在田在武先生的作品中,便被表现得淋漓之至。

真正认识田先生,是从他的《天净沙》开始的。这是一幅色彩平实无华,用笔肃穆淡雅,空间充盈饱满又不乏空灵流韵之作。连绵的远山,或裸石林立,或横卧如丘,或曲径蜿蜒,山间、云雾几许,似飞若絮,近嵌山体,远接青天,给人以雨后初晴、天地一色、若尘若仙之美;眼前高树近枝,密而不乱,或横或斜,或单或丛,或青翠欲滴,或叶黄欲飞,与远山柔云遥相呼应;题跋笔体细小,片生片连,一若祥云高挂天边,又若鸿雁渐行渐远,与整幅画体浑然天成,可谓尽得其妙。顿时,“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那种清新和空灵自心中油然而生,这就恰好有意无意地诠释了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另一层含义,完成了吴西逸《天净沙·闲题》的完美切合。

中国书画之妙,妙于意境,中国书画之精,精于笔墨。虚至极,极至大空,静至极,极至真情。说到这里,这就不得不提到田先生的另一幅大作《印象红叶谷》。红叶谷是田先生家乡最自然、最纯真的天然美景。这里,没有人为的雕刻,没有虚幻的故事,有的只是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有的只是心灵与圣灵的对话。田先生将人们这种崇尚人与自然的共存共融,渴望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之思维随性而作,以梦为线,化幻为境,以心为色,洒墨为情,为我们呈现了一个艺术家高雅志趣和一腔真情。

该画画幅巨大,采用240cmx180cm竖幅版式。画风一扫一贯擅长的浅墨轻淡、实空相间之常态,取而代之以偏暖的红紫为基色,全幅全景,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故土那份眷恋,那份不舍,那份挚爱。全幅墨线密集,色相饱满,畅意处若行云流水,墨见五彩,柔情万种;狂放处枯意见骨,笔断意连。画山,绵绵不绝;画枝,质感入丝;画水,波光粼粼。山水亭榭,笔笔入心。静心若闻鸟语,细瞧明月有声,读者无不似有“人在墨中走,心在画中游”之感慨。若不是作者对那些凡尘世俗的杂念剔除身外,若不是作者对家乡的山水了熟于心,若没有作者对传统与现代技法的纳古出新,若没有作者对万物生灵的深刻透悟,这种画质的静美、这种内在的力量也只能是有意无力或是力不从心了。

我们从田先生的山水中,不仅能体味到具有老子思想的精神内涵,奇特、博大、詭谲,藏着道骨仙风的山,也能体味到梦幻中,飘渺幻化之意象,精神家园的梦中之山。田先生对整体实物完美掌控能力和笔墨色彩的灵活运用不仅得益于他二十余年来对传统与现代书画笔墨孜孜不倦的吸纳、比较与研究,更得益于他善意尽美的文学修养和内心深处的那份纯真与追求。

田先生是一个谦虚谨慎,不善多言,情感细腻,为人忠厚之人。如果说能埋头专攻于业、洁身自好,是促使他创作出优秀作品的基本来源,那热爱生活、淡泊名利便是促使他走向艺术巅峰的根本品性。

我们从他的画中,分明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山魂与灵气。也从他那一幅幅浓淡墨色转换间,感悟出了他那善美品格与至高境界。

济南人,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系美术专业。曾就读于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深造于山东艺术学院,后在中国国家画院高研班研修。现为中国国家画院黄格胜工作室画家。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山水画艺委会委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画院画师。

作品多次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美术展览及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举办的重要展览并获奖。

猜你喜欢

天净沙画院山水
空蒙山水间
《山水间》
4 0位老朋友的寄语
山水朋友
天净沙·春
天净沙·春思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与白朴《天净沙·秋》的同和异
意象并列的张力
画院画家,真成了“印钞机”?
建国以来官办画院情状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