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帆、牛畏予谈摄影

2017-06-22

中国摄影 2017年6期
关键词:黄镇画报摄影艺术

我和高帆工作都很忙,也不经常谈摄影。以前我们都要开很多会,很晚才回家。所以到了家也很少谈工作。我也不想评价他的照片,因为这些还是让别人去评价吧,如果一定要说,我和大家的看法一样,这些照片是珍贵的文献资料。

高帆这个人不吸烟、也不喜欢喝茶呀、跳舞呀这些事情,他就是喜欢逛书店,看一些有关文化历史的书,家里有很多他买回来的画谱、线装书。他还挺喜欢古董,虽然当时身上钱很少,但是他挺喜欢这些小玩意。他和一些画画的人比如黄胄、高泉是很要好的朋友,是那种淡如水的君子之交,因为在艺术方面他们很谈得来。还有原来家里的画报多得不得了,很多是国外的画报,碰到画报上有好的内容,好照片或者世界名画之类的,他就剪下来夹在本子里。他的爱好就是在文化艺术领域里,美术、雕塑、篆刻他都喜欢,我就说他是个杂家,战争年代刷个标语,到邯郸塑个雕像,他都能干。

摘自牛畏予《高帆印象》,刊于2004年8月《大众摄影》

一本画报所以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首先是因为它所选登的图片主题鲜明、形象生动、构图新颖、画面清晰。但是,如果忽略了图片的说明文字,也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一张好的图片,再有好的文字说明作配合,将会加深它的积极意义,增强它的艺术表现力。

好的图片说明,都不是一挥而就的,甚至也不是仅仅花费了一个人的劳动。它常常是记者和编辑共同努力、反复琢磨的结果,有时,还是编辑部人员集体研究的结果。作为一个编辑,必须根据原稿内容和当时的宣传方针政策,对每一组、每一张图片的说明都进行仔细研究,刻意推敲,反复加工。但是,编辑加工的基础仍在原稿,一切素材和感受,主要来自记者。因此,作为一个记者,不仅要拍好图片,充分发挥图片的形象效果,同时,又必须积累丰富的文字素材、资料,并尽可能地经过初步整理,一并提交编辑部。具体点说,既要求记者在提供每组或每张图片原稿时,必须同时提供文字材料,交待出图片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时间、地点、经过和结果,以及记者本人的感受和认识。这是编辑进一步加工并编写出生动、有力的图片说明的主要依据。

摘自高帆《图片的文字》,刊于1962年5月《摄影报道业务资料》

1943年夏,我们看到晋察冀根据地出版的《晋察冀画报》,虽然也是小8开画册,却全是照片。我们十分羡慕。当时,只有政治部主任蔡树藩有一架照相机,他把这架稀罕玩艺儿交给我保管。我一有机会就摆弄,拍了不少照片。经常是在老鄉窑洞里用被子把窗户蒙上,借两只大碗,装上显影液和定影液,就冲底片、印相片了。糟糕的是,遇上日本鬼子“扫荡”,马上就得转移,常常把照片、胶卷埋在大树下、野地里。很多宝贵的照片,就这样再也找不回来了。我们常以此为憾事。如果我们也能搞一本刊登照片的画报,那该有多好!

一天,黄镇把我叫去问道:“你看到晋察冀搞的画报了吧?”我说看到了。他说:“我们太行山也应该搞,虽然很困难,但是下定决心,向兄弟军区学习,多想些办法,还是可以搞得起来的。”随后交给我一个任务—到晋察冀去!

于是,我揣上一叠我们拍的照片和一颗手榴弹,就出发了。开始是一名武工队队员陪着走,后来是一位老乡(地下交通员)带着我走,走出山口后,试了三次,才在一个深夜爬过敌人严密封锁的正太路,终于到达《晋察冀画报》社所在地—阜平洞子沟。《晋察冀画报》社主任沙飞热情地接待了我。在那里,我学习了办画报的经验,在他们的帮助下,把我带去的照片制成铜版。秋末冬初,我用块布把铜版裹好,捆在腰上,迈开双腿,又回到王堡。黄镇见我平安回来,十分高兴,立即组织几个人(记得编写文字说明的人是他亲自点名的)动手编印起画报来。由于我们只有石印机,没法把铜版直接上机印成画报。经过工人们反复试验,最后把铜版上的照片用药纸复印下来,再上到石板上,终于印成了画报,也是小8开。我记得,这是《战场画报》的第12期,出版日期是1944年8月。这是129师(太行军区)政治部编印的第一份印有照片的《战场画报》。

这期画报,凝聚着黄镇的心血。从派我到晋察冀去学习,到后来组织人员,编辑、定稿、印刷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他以政治家和艺术家的眼光指点我们的。这期画报发到部队后,指战员们争相传阅,高兴地说:“我们终于看到照片了!”

1945年上党战役之后,《战场画报》准备改刊,成为晋冀鲁豫军区的《人民画报》。黄镇又派我到张家口搞照相器材,筹建画报印刷车间。

新画报极大地鼓舞了我八路军129师将士的抗战热情,进一步丰富了部队的精神生活。以致许多在太行山战斗过的老战士至今还常常回忆起当年见到这期画报的情景,也自然地追忆起黄镇这位工农红军的艺术家,对抗日文艺工作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摘自高帆《黄镇创办〈战场画报〉》,刊于1995年7月《摄影文史》

《开垦处女地》和其他优秀摄影作品,用事实向人们证明:摄影艺术要达到强烈逼人、激动人心的效果,所摄取的应当是生活激流中最富有概括和集中性的一个片断;是斗争浪花里最富有典型和代表意义的一个场景。这就要求摄影艺术作品在形象地反映生活的同时,还得深刻揭示生活的本质和美的特性。因此,我们在观赏每一幅摄影艺术作品的时候,自然就产生如下的发问:作者看到了什么?抓住了什么?是对斗争的歌颂还是对生活的赞美?是揭示生活的真理,还是展现大自然的美丽?……要使观众在作品欣赏中对这些问题得到满意的自我解答,就要求作者深入生活当中,对感受到的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和选择。做到看深、抓精、拍活,使一幅摄影艺术作品,真正达到事理明、气氛足、形象美的境地,产生共鸣和联想的艺术效果,以增强它的启发和教育作用。

摄影艺术的创作基础是建立在对现实生活的深入理解和准确反映上的,因而摄影家必须站在斗争生活的激流中,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对生活的洞察力,敏锐地守望事件的发展进程,关注生活高潮的形成和掀起,捕捉人物神态动势的表露和开展,来揭示斗争生活的积极意义,按照准确、鲜明、生动的要求,创作出真善美的优秀摄影作品。

摘自高帆《攝影艺术的真善美—第五届全国影展观后漫笔》,刊于1962年第一期《中国摄影》

我们说,摄影这个工作,一方面要有高度的思想性,另一方面要有熟练的摄影技巧,把真人真事真现场记录下来。这样的记录,才能真正做到感情真实,气氛强烈,动作豪放。作为部队的真实形象来说,就是要做到感情真,气氛足,动势强,威势壮。这就要在深入生活当中,对摄影对象做充分的了解,并掌握形象思维的规律,将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以快速、敏捷的动作在一瞬间把它记录下来。这样的照片现在看来也有,但也不很多。应该批判“四人帮”,“四人帮”把人公式化了,模式化了,一个模子下来,装模作样。我们说,三大革命运动当中涌现出来千千万万的英雄人物,都应该是别开生面的,各有性格特点,各有各的风度的。他们在各自的战斗岗位上,和各种环境中所表现的特定的行动也是各不相同的。本来任何一个熟练的劳动者在劳动中,经过长期的锻炼,都有各自的熟练的劳动姿态。如果我们反映出来的人物形象是鲜明生动的,那么这个典型人物形象必定是具有典型的性格特色的。比如战士操练,你人为地让他把眼睛睁得大大的,牙齿咬得紧紧的,你天天这样要求,能拍出真实的具有新鲜特点的照片吗?能真正地刻划典型人物的形象吗?因此你首先应该了解,战士们在操练中,头脑中没有敌情观念,眼睛里没有敌人,只有当他拿着枪,在操练演习当中以实战的要求真正地进入情况,这个时候你要是能眼明手快地照下来,那么那样的照片,典型性就强,政治性就强,人家看了这张照片,可学的东西就多。

摘自高帆《发扬革命摄影的优良作风—在全国影展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刊于1978年第二期《中国摄影》

建国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在调整中前进和人民生活的提高,摄影事业在迅速发展。摄影已从专业工作者的手中越出,为愈来愈多的工农兵、知识分子和干部所爱好。专业队伍也有了很大发展,业余队伍特别是青年摄影爱好者人数空前增加,至于欣赏摄影作品的人已日渐遍及全国,更非战争年代可同日而语了。摄影事业的广泛开展,实际上就是普及工作的开展,这个工作成效是显著的。面对着十亿人民这样的一个大国,摄影事业的普及工作有着广阔的前景,需要我们不断去大力开创。

但是,就摄影创作现状来说,我们要致力于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对摄影普及工作给予必要指导工作的同时,要呕心沥血,以十倍、百倍的精力去致力于摄影创作的提高。原因是广大群众的文化水平和艺术欣赏水平,比之建国初期大大提高,而且现代化的其他视觉艺术(如电影、电视、录相等),在急剧地发展。如果摄影创作固步自封,停滞不前,年年月月还是以“小放牛“一样的东西提供在群众面前,那么,人民群众是不会满意的。

摄影创作要提高,无疑首先要深入到群众中去,深入到生活中去,挖掘生活中最新最美的题材,发现生动的形象和生动的表现形式。同时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认真贯彻“双百“方针,不断扩大题材范围,并发展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流派。要勤奋学习,勇于探索,虚心吸取姐妹艺术的长处,虚心学习世界上先进摄影技术和经验,努力提高艺术修养和艺术表达能力。要不断解放思想,力求在题材上和表现形式上有所创新。为了更好地促进摄影创作的提高,有一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地探讨。

关于洋为中用问题。毫无疑问,我们应当学习外国的先进摄影技术和经验,但是,学习别人的长处,一定要为我所用,要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和广大人民的欣赏习惯,要与传统的继承结合起来。

关于学习摄影技法问题。随着时代向前发展,为使摄影作品具有丰富多彩、比较完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多用一些技法是必需的,但是,它必须与内容相结合,为内容服务。为技法而技法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因而也是不足取的。

关于探索和创新问题。要探索,要创新,难免会有失误。我们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利于继续前进。走了一段弯路,又回到正确道路上,是好事。我们应当始终鼓励创新精神。

摘自高帆《争取摄影事业的更大繁荣—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四十周年》 ,刊于1982年第三期《中国摄影》

猜你喜欢

黄镇画报摄影艺术
与幼儿画报一起读绘本
与幼儿画报一起读绘本
论摄影艺术
陕西画报航拍
林玲摄影艺术
中国驻美联络处主任任上的黄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