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2017-06-22樊慧娟
樊慧娟
一个孩子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可谓一生中重要的一步。迈入小学,他们将面临各种变化,比如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等方面都和幼儿园有很大的不同,孩子将如何面对?作为幼儿园和家长,如果只是一味关注“学习”,那么势必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因此,幼儿园、幼儿教师、幼儿家长应形成合力,共同为幼儿顺利实现幼小衔接打好基础。
一、幼儿园应把幼兒身心健康发展摆在工作的第一位
幼儿园应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在保教活动中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有效地掌握幼儿教育不同阶段的教育目标和适宜的教育方法,以游戏活动体验学习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寓教育于游戏之中,不能片面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幼儿园管理者应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设置环境,明确幼儿读物的投放数量、活动区角的设立数量、桌椅的摆放方式、一日活动安排等,有计划地与小学保持沟通联系,方便幼小衔接工作的实际开展。
同时,要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切实把宣传月的各项活动组织好、实施好。幼儿园应把宣传月活动纳入常规工作,围绕学前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围绕科学保教的先进典型和成功案例,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宣传实效。通过整个幼教行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切实把科学保教的先进理念、成功做法和成熟经验变成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把尊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要求落实到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之中。
二、教师应严格遵循幼教规律
幼儿教师应懂得,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要引导幼儿掌握初步接触社会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比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培养非智力因素等。
幼儿学习的特点必须是亲身体验和经历的。要用“行动”来思考,靠“感官”来学习,而不应是教师“教”出来的。因此,课程设置要以最大限度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出发点,促进幼儿主动发展为宗旨,注重体现“课程统筹化”“教材生动化”“教学活动化”的特点。
孩子的能力是在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所以在上小学之前,培养孩子学会玩很重要。对于一个小朋友来说,单脚跳和做数学题一样快乐,画画和写字各有乐趣,都是不同年龄段自然而然发展出的能力。当然,这需要教师为孩子准备合适的环境,提供适当的材料及帮助。幼儿教师必须遵循幼教发展规律,帮助幼儿形成终身受益的行为习惯和人格特征。
三、家长要做好启蒙老师
幼儿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当好这个启蒙者,就要主动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家长要参与幼儿园举行的家长学校活动,多听幼儿园组织的家长讲座,掌握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提高科学育儿水平。家长应理智地看待幼儿教育,主动和幼儿园保持教育理念的一致,引导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增强孩子的独立性。
总之,在幼儿入学准备期,幼儿园、幼儿教师与家长必须多方行动,形成幼教合力,从根源上预防和杜绝“小学化”倾向,让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相处。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顺利地开始小学生活,成长得更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