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育人 不忘初心
2017-06-22王业生
王业生
1903年,清朝废私塾、兴学堂,创办了陈州府中学堂。1951年,在学堂的基础上,建成了淮阳县第一中学。2003年,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我们创办了民办公助的淮阳县一中分校,2007年正式定名为淮阳第一高级中学,逐渐发展成为一所规模宏大的民办高中。
一高现位于淮阳西城新区,有教学班200多个,在校学生近两万人。学校先后被评为清华大学“新百年计划”优质生源基地、“全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先进单位”、中国科技大学“创新实验班”资格推荐学校等。
我们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坚持“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特色强校”战略。2008年以来,一高共有48名学生考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等名校,数以千计的优秀学子升入高等学府。
我们办学的理念和路子很明确,就是要质量、要品牌、要文化
1.打造一流教师队伍
学校制定了《教师忌语二十条》、“三要九不准”等制度,开设了名师工作室,定期举办名师论坛,每年评选“感动校园人物”“十佳青年教师”“年度名师”等,每年举办一期“成长、发展、卓越”管理团队培训活动,还有研究生课程培训等。
我们坚持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根本目标,以“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效益在课堂、教师成长在课堂”为活动宗旨,扎实有序地开展教师全员赛课活动,切实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培养一批能讲、会讲的名师。对于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学校以比赛的形式调动其积极性,如书法比赛、课件制作比赛、演讲比赛等。
2.凸显办学特色
我们追求的“一教一位一品”,即每位教师和每个级段、每个班级都要找准一个定位,发展一项特长,形成一种特色,铸就一个品牌。学校先后成立了紫藤书社、陈家沟太极拳协会淮阳分会、跆拳道、搏击操、爱心艺术团等13个大型社团组织。举办了“心怀大爱、立徳励品”书画展,淮阳一高建校10周年书画展,周口市“孝行天下”书画展,与淮阳县教体局联合举办了“弦歌新声淮阳教育书画展”等。
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全面提升了师生的综合素养和学校的文化品位。学生苏万宣利用课余时间自主研发混凝土螺旋输送机,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3.彰显办学品位
学校每周一条校长寄语和管理箴言,对教师进行思想引领,先后编印书籍《足迹——我当代表这五年》《沉醉与飞扬》《下水集》《沉思与呐喊》《亲情杂感》《弦歌文苑》《荷叶红莲》《高效课堂反思》等40多本。
一高的学生大多为住宿生,因此,学校十分重视打造宜人的教学环境和生活环境,行走在校园中,处处花木扶疏、静谧典雅。学校图书馆藏书24万多册,各类运动设施齐全。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与校园环境相得益彰,一高的文化理念已深入人心。
创办学校需要魄力,发展一所学校则需要耐心、智慧和长远的思考。
虽然这些年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存在的问题也需要冷静面对
民办学校的发展有效弥补了政府教育资源的不足,特别是满足了农村留守儿童的上学需求,带动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也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为教育自身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目前,淮阳县民办学校在校生人数占城区在校中小学生人数的80%,但据了解,各民办学校仍面临诸多问题,制约着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1.民办中小学的基本办学资金保障机制还不完善
从政府层面看,《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明确提出了政府对民办基础教育的经济扶持责任,而在实际执行中,受传统教育观念和公共教育经费紧张的现实影响,民办学校几乎难以获得公共财政的适度支持。
从学校层面看,民办学校筹资渠道不够畅通,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尚需拓展。随着办学成本不断增长,加之民办学校收费标准较低,而银行利息又不断增高,不少学校收不抵支,偿贷压力较大。
2.社会对民办教育理解支持不够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人片面地认为“民办教育就是为了赚钱”,并未将它看成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性要求,忽视了民办教育在提高学生素质、推进教育事业发展方面已经并将继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形成不利于民办教育发展的社会舆论环境。
3.教师队伍不稳定
民办学校教师流动性大,现任在编公办教师“合则留,不合则走”,一些新聘教师考入特岗、招教入编后立即走人,还有借调教师工资工作关系未办理、借调教师绩效工资原单位不发放等情况都普遍存在。
据社会统计,近几年,淮阳县几所民办学校流失教师近300人。这些都是学校自聘教师,在民办学校得到培养锻炼,却难以稳定。这成为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
民办学校的诉求是现实而迫切的
1.合理扶持发展
地方政府要依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出台有关促进全县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文件,认真落实国家给予民办学校的系列优惠政策,促使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2.正确引导舆论
建议加大对民办教育的宣传力度,通过媒体的广泛传播,帮助大家对民办教育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发展民办教育的意义和作用都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逐步改变社会对民办教育的偏见和歧视,营造有利于民办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3.细化管理工作
民辦学校所在地可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民办教育管理办法;按照当年办学的合同、协议,为民办学校配备配齐教师,对于借调教师,抓紧时间完善手续、理顺关系;设立民办教育专项奖补资金,健全政府补贴,实施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成立专门的民办教育管理机构,负责管理民办学校教师的工资、社会保险、职称评定等,让民办学校及教师有归属感。
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的区别仅是投资主体的不同,但承担的都是培养人才的使命。从创办之初的摸着石头过河,到身负教育责任和信念,民办学校的发展可谓一路艰辛、一路收获。当然,正是群众的信任和社会的认可,使得我们怀揣梦想,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