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介环境下新闻学专业“开放—探究—互动”式作业观的构建
2017-06-22邵馨颖
邵馨颖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新媒介环境下新闻学专业“开放—探究—互动”式作业观的构建
邵馨颖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新媒介的快速发展对新闻学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它使得信息的获取更为便捷,教学的手段更加多样化,师生、生生的交流平台也从课堂上延伸到了课堂下。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为“开放—探究—互动”式的作业改革提供了可能性和可行性,新闻学专业作业观也要紧跟新闻业发展步伐,强调实践性、应用型和职业性。
新闻学;“双主”教学理论;开放;探究;互动
新闻学专业的作业以“加强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融合”为目的,强调“教与学的融合”。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介的产生及快速发展打破了原有传统媒介的格局,使得新闻学教育处在一个全新的现实环境当中,所以高校的作业观也要紧跟新闻业发展步伐,强调实践性、应用型和职业性。
目前高校新闻学专业的作业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作业较多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学生参与度不高,互动性不强;另一方面,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中未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究过程之中,教师布置作业的目标与结果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等等。结合新闻业发展的新的现状和专业作业体系的建构,我们认为可以在新媒介环境下构建新闻学专业“开放—探究—互动”式作业观来改善这些问题。
一、新媒介对新闻学专业构建“开放—探究—互动”式作业观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解决现有新闻学专业作业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一直都是处于主导地位,作业的选题、内容、提交形式以及批改等都由老师规定并完成,这种比较单向的方式使得学生没有选择的自由,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一些发散性思维创造性的作业,大大降低了学生做作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改革中我们提出将课堂交还给学生,不仅仅是课堂内,也应该包括课堂外,把作业的主动权和选择权也一并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内容及形式完成作业,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另外,传统式作业在内容上呈现出统一性的局限。大多作业选题都出自课本或课后练习,这类题一般比较重识记,很少结合最新的新闻形式和内容。但每堂课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是有区别的,有的停留在识记阶段,有的处在理解吸收阶段,还有的需要拓展视野和实践运用,而这种出自课后练习的统一性作业无法针对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训练,很难达到教师预期的效果。我们提出的开放式、探究式作业就是力争改变教师在传统作业中单向的、统一性的局限。
此外,由于传统作业本身的局限性,很多时候教师对作业的批改都是采用在学生作业本进行批注的方式,由于时间、工作量等原因很难做到详细批改,有些作业甚至还来不及写批改建议,只能给一个分数或等级。学生很难从分数和这些针对性不太强的批语中找出自己的问题。目前新媒体的交互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加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
现在很多新闻学院校都已经完成了多媒体的教学改革,将文字、图片、音频及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综合运用到教学中,丰富了教学形式和内容。但也存在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太恰当的问题,例如很多教师的多媒体课件的技术含量较低,仅仅将教材搬到了屏幕上,成为了课堂讲稿,教师对着屏幕念,学生在课本上划记号。学生听着枯燥乏味,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其实,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的日渐成熟,以及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的进一步普及,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从网络获取所需知识。所以,新媒体的发展已经远不止可以帮助我们在课堂上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还可以在课堂内外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目前,大多数新闻学教育的课程都参考了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实验课的设置结构,教学大都采用了课堂集中讲授的方式,而教学知识点的相似性,导致各个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没有太大区别。我们认为拉开学校与学校、学生与学生之间差异的很大部分原因就是“教与学的融合”程度,构建“开放—探究—互动”式的作业观便能够加强这一融合,培养出适应新媒体时代特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较高的调查研究和采访技能与表达能力,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对新闻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进步起到积极影响的新闻学学生。
二、“开放—探究—互动”式作业指导模式的基本
(一)理论基础:“双主”教学理论
双主教学设计就是“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模式(简称“双主”模式),是何克抗教授在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动机理论”“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相结合的新型教学系统设计模式[1]。
“双主”教学理论强调知识是主动建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该理论充分认识到教学的目的是让所教的内容与学生原有的知识建立关联,学习者经过自己的消化吸收,逐步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同时也强调了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导”的作用。例如选择教材、设计教学策略,引导学习者独立思考,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浪费时间与精力等等。此模式将“教为主”和“学为主”的两种教学设计模式有机结合,避免了在教学过程中单纯使用一种教学设计模式而产生的“填鸭式”或“盲目学”的现象,优化了教学过程。
“开放—探究—互动”式作业指导模式就是以这一理论为指导,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思考,激发自主创新力,完成知识的内化,通过作业指导模式将知识与个人经验结合,最终完成知识的迁移。
(二)“开放—探究—互动”式作业指导模式的特征
1.开放性作业——加强师生交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开放性作业是让学生利用新媒体,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在一个相对开放的条件和环境中自主完成非统一性和标准性的作业,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积极探究新闻学的基本规律,自主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
(1)思想的开放
封闭式思想指导下的作业,学生往往只能按照备选答案或者教师所设想的答案来作答,作业往往具有统一性和标准性。但在开放式作业中我们发现,尽管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是一样的,但学生在最终的作业提交中却有着不一样的理解和运用,有些学生的观点甚至与老师的观点也不尽相同。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难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都是结合了自己原有的经验,与其他学生、教师等交流、协作,通过自主查阅相关讯息,结合自己的实践而获得。教学中知识的传递一定是一个从全体到个体的过程,而学生的学习也有一个认知—理解—运用—领悟的过程,学生可以主动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就需要师生具有一种开放式的思想,让作业非统一化和非标准化,让学生大胆假设、大胆推理、大胆实践,让作业成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交流思想的殿堂。
(2)形式和平台的开放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掌上电脑以及各种便携电子设备越来越普及。《CNNIC:2015年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上半年,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中国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长达25.6小时[3]。这一系列的数据说明互联网让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必然带动学生的思维方式、获取信息的方式以及传播模式等发生变化。这对我们的新闻学教育来讲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便利:信息的获取较以前更为便捷,教学的手段可以更加多样化,师生、生生的交流平台也从课堂上延伸到了课堂下。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为“开放-探究-互动”式的作业改革提供了可能性和可行性,作业形式可以不再局限于纸质作业,还可以采用制作和讲解PPT、电子阅读笔记、图片、广播、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借助微博、微信、QQ等多种平台交流作业;作业探究结果的呈现方式也可以别具一格,除了常见的交流会、报告会,还可以将成果通过微博、优酷、QQ、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传送到网络上供大家共享观看,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讨论中。
(3)内容的开放
首先是向实践开放。新闻学专业实践性较强,不能闭门造车,必须与时俱进,不能仅仅停留在对理论知识的识记和理解阶段,必须通过实践对知识进行理解和运用,转化为能力。课后,学生可以利用自己及校园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实践新闻的采、写、编、评等知识与技能,实践成果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平台来呈现。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对具体的新闻内容或新闻任务进行实践,将课堂理论与实践操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增强学生新闻从业者的体验感,也让知识变得更有直观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向社会开放。新闻强调一个“新”,报道的是社会变动的“新进程”。所以新闻具有社会性的属性,新闻本身所反映的内容包罗社会万象,新闻学教育也应该强调新闻自身的包罗性和开放性特征。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使得信息的传递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接触新闻、接触社会更为方便,从而让新闻学的教学工作更具开放性和便捷性。在新闻学作业改革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不仅关注课本和校园,还可以通过新媒体来扩大视野,关注整个社会。笔者在《中外新闻作品评析》课程的作业中就非常重视这一点,要求学生关注时事新闻,提前准备一则较有时效性的时事新闻,在课前五分钟以PPT的形式对该新闻进行分析和讨论。这样学生运用之前的理论结合具体案例把问题阐述得更加透彻,也使得学生积极关注社会焦点问题,关心整个社会动态。
2.探究性作业——培养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能力
什么是探究?《牛津英语词典》将探究定义为“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寻、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4]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明确地提出:“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做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5]
传统作业是接受型学习的产物,探究式作业则强调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作业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收集、调查、分析、检验等一系列“探究性”的活动,构建出新的认知和理解,增强创新实践能力,以此让学生养成通过“探究性”思维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习惯。对此,我们认为探究式作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根据问题确定探究类型
问题是探究式作业的动力,一个好的问题能让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有一定的研究方向,不至于茫然;一个好的问题能够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加深对概念、应用和规律的理解;一个好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探究答案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最终要以结论的形式来完成作业,所以,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方式找寻证据来进行论证,从而得出结论。
图1 新闻学专业探究式作业探究过程的两种类型
如图1所示,新闻学专业探究式作业的探究过程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实验的方式来完成,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来得出结论;一种是以收集、分析、并整理资料的方式来完成。论证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实验法、观察法、资料法等各种方法和手段,当然也可以借助网络收集相关资料,学会如何获得资料,并学会处理资料的方法和技术。
(2)围绕问题开展探究活动
教师给出的问题分为两类,一类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有一个共同的、正确的结论。这种问题往往是在授课前提出,希望学生通过不同的探究方式来得到一个正确结论,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强调的是实践过程。例如我们在《新闻摄影》课程中讲授光圈与景深关系这堂课前布置的一次作业:请同学们用不同的光圈系数拍摄同一对象,找出光圈与景深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运用不同的光圈系数拍摄了同一对象,通过一组数据分析出光圈系数与景深之间成正比例关系,这样比教师直接告知答案的印象更为深刻。
另外一类问题是没有一个共同的、标准的答案,属于开放式的问题。这类问题可以让不同风格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这类作业大多安排在讲授完知识点之后,希望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综合运用,强调的是思维方式。以笔者在《中外新闻作品评析》课程中的一次作业为例:统计两家媒体在同一天的新闻报道的重合度,并选择其中一则新闻,分析两家报纸的报道角度有何不同。围绕这一问题,学生会借用新媒体,通过自己的探究和思考,在作业中所给出自己的答案。
(3)针对问题呈现探究结论
探究式作业的作答过程也是解释“是什么”和“为什么”的过程,它能够帮助学生回顾探究内容,反思探究思路和结论,检验、评价和修正自己的探究经验,将所获得的知识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构建出新的认知和理解。如果缺乏最终的解释,学生可能仅仅是参与了这一次实验或处理资料的过程,不一定能收获经验运用于今后的探索过程中。哪怕是一次失败的探索,至少也能让学生根据收集的证据、推理的过程及思路总结自己的失败经验。
3.互动性——培养协作精神并提高作业有效性
《Photoshop图片处理》课程是一门操作性特别强的课程。按照传统方式教学,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的作业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PS技巧掌握得非常好,有些对工具都不太熟练。如果按照学生的中等水平来授课,基础好的学生反映内容太过简单,要求扩展,基础差的学生反映跟不上。同样的课堂教学,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我们对学生进行调查和面谈之后发现,主要原因是由于上课时的知识点没有弄懂,学生的疑问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大大降低。面授指导虽然可以实现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效果也较为明显,但受时空因素的制约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绝大多数学生具备了上网条件,掌握基本的网络操作,这样也使得新闻学作业引入新媒体来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成为可能。我们借用超星、微课网等新媒体平台发布微课,将观看微课作为作业之一,学生可以在线学习,反复观看教师上传的微课,对难点、困惑点进行反复的学习和思考;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在这些平台相互讨论,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精神;教师也可以在线辅导学生学习,或者通过QQ、微信、微博与学生进行互动,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同时,新媒体的引入,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互性得到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较大的提高。此外,我们也可以利用新媒体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和总结,这样学生能更加明白自己的问题或收获,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三、“开放—探究—互动”式作业观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我们将其引入到新闻学专业的作业中,促进“开放—探究—互动”式作业观的构建,它强调的是一种以学生的探究过程为主线的作业模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进行知识的构建,完成作业,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构建这一作业观的优势显而易见,但真正落实有一定的差距,比如平台的搭建不够完善、教师在作业设计中的引导性不够、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参与探究的深度不够等。但实践出真知,既然找到了不足之处就只需有的放矢地去完善这一作业模式,就能构建一个高质量、高效率的作业模式。
[1]刘瑞儒,杨波.“双主”教学系统设计模式再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7(12):60-61.
[2]周鑫荣.用开放性作业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尝试[J].现代教育科学,2008(3):113-115.
[3]管琼.“互联网+”时代应用型高校新闻教育改革探析[J].新闻研究导论,2016(2):37-38.
[4]罗星凯,李萍昌.探究式学习:含义、特征及核心要素[J].教育研究,2001(12):52-56.
[5]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M].戢守志,等译.北京:科学和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Construction of“Open-Inquiry-Interactive”Assignment Concept of Journalism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SHAO Xin-ying
(Institute of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205)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brings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for journalism education,which makesthe information more convenient,teaching methodsmore diversified,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extended from the classroom to the Internet.The background provides possibility and feasibility to“Open-Inquiry-Interactive”assignment reform.The concept about the assignment for Journalism majors should follow the step of the development ofJournalism and put emphasison the practicability,application and professionalism.
Journalism;“double-subject”teaching theory;open;inquiry;interactive
G642.0
A
1674-831X(2017)02-0091-05
[责任编辑:葛春蕃]
2016-11-20
2015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媒介生态下新闻学专业开放型教学与探究性学习的探讨”(586);2014年湖南第一师范校级课题“新闻媒介环境下新闻学专业通过实践教学改革构建自主性学习模式的研究”(XYS14J23)
邵馨颖(1979-),女,湖南常德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新闻与传播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