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解世界载人航天发展史(十四)

2017-06-22邸乃庸

太空探索 2017年6期
关键词:双子星左图舱门

□ 邸乃庸

图解世界载人航天发展史(十四)

□ 邸乃庸

技术实验载人航天器“上升”号飞船

“上升”号飞船是苏联第二代载人飞船,是以“东方”号飞船为基础改进而成的,长约5米,最大直径2.4米,质量5.32吨,乘员舱内空间1.6立方米。它具有两种状态,一种是乘坐3人状态(左图),另一种是进行舱外活动状态(右图,尚未安装过渡舱)。

为了实现航天员舱外活动,“上升”号飞船在其两个圆形舱门中的一个舱门外侧安装了一个过渡舱。当航天员进行舱外活动时,航天员从座舱进入过渡舱,然后关闭过渡舱与座舱之间的舱门,当过渡舱气压降低至零时,开启过渡舱通往太空的舱门,航天员出过渡舱进行舱外活动。左图是正在吊装过渡舱;右图是安装好过渡舱的“上升”号飞船。

“上升”号飞船只进行过2次发射,但2次都创造了世界纪录。第一次是1964年10月12日,科马洛夫、弗科蒂斯托夫和耶格罗夫3位航天员(左图)乘坐“上升”1号飞船进入太空,由于座舱空间太过狭小,进入座舱的3名航天员都没有穿航天服,所幸的是这次飞行没有出现任何意外。飞船在轨道上飞行了24小时17分钟,绕地球17圈,10月13日安全返回。这是世界上第一次3名航天员同时进入太空。

第二次是1965 年3月 18日,列昂诺夫和别利亚耶夫2名航天员乘坐“上升”2号飞船进入太空,其间,列昂诺夫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太空行走,他通过过渡舱进入太空,靠一根5米长的绳子与飞船连在一起,在舱外停留了24分钟。飞船飞行时间26小时2分钟。图为列昂诺夫进行太空行走示意图。

“上升”号飞船乘员舱内因多名航天员乘坐,所以没有了弹射座椅(左图),着陆方式改为乘员舱整体着陆,主伞由两具面积为574平方米的伞组成。乘员舱增加了着陆缓冲器,当乘员舱距地面1米时,由触杆式触地开关控制位于下部的缓冲发动机点火,实现软着陆。右图是航天员在乘员舱内训练。

技术实验载人航天器“双子星座”号飞船

“双子星座”号飞船是美国第二代载人飞船,乘坐2名航天员,形状与“水星”号飞船相似,呈圆锥状,全长5.7米,底部最大直径3.05米,质量约3~3.9吨,返回舱内空间2.55立方米,舱内空气为34千帕的纯氧。左图是博物馆内的“双子星座”号飞船;右图是2位航天员在“双子星座”号飞船内进行训练。

“双子星座”号飞船完成了多种航天技术突破,进行了美国第一次舱外活动和2个航天器的交会对接飞行试验,共进行了10次载人飞行,为后来的“阿波罗”号飞船登月积累了广泛的经验。左图是“双子星座”4号飞船航天员进行舱外活动;右图是“双子星座”8号飞船准备与“阿金娜”目标飞行器进行交会对接。

“双子星座”号飞船由“大力神”2LV-4运载火箭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场发射。该“大力神”火箭为两级火箭,全长33.22米,最大直径3.05米,起飞质量148.31吨,起飞推进力1921.7千牛,推进剂为四氧化二氮和混肼50。左图是航天员在飞船内等待起飞;右图是“大力神”火箭携带“双子星座”号飞船起飞。

“双子星座”号飞船从太空返回后,以降落伞溅落于海上,由海军直升机和军舰进行救援航天员与回收飞船返回舱。左图是“双子星座”11号飞船溅落于海上后,返回舱由漂浮带保持舱门朝上的漂浮状态,一名航天员正在出舱,另一个舱门尚未开启;右图是救援人员正在将返回舱回收至军舰甲板上。

猜你喜欢

双子星左图舱门
图画捉迷藏
纯电公交侧舱门设计
一种自锁式舱门的结构设计与分析
飞机舱门失效乘客减载计算方法的探讨
双子星
双子星
双子星
基于虚拟铰链打开机构的舱门提升机构研究
找图形
找一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