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全国航天特色学校“领证”
2017-06-22薛滔
□ 本刊记者 薛滔
第二批全国航天特色学校“领证”
□ 本刊记者 薛滔
4月23日,在第二个“中国航天日”到来前夕,在中国科技馆挑战与未来展厅的太空秀场,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探索太空、逐梦航天——中国航天日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第二批全国航天特色学校证书授予仪式”。中国科协、中国宇航学会、中国科技馆的相关领导以及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山东等省区市的71位校长、科技教师和部分学生代表参加了活动。活动特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为第二批全国航天特色学校颁发证书。
全国航天特色学校是中国宇航学会在中国科协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指导下,面向全国中小学开展的一项工作,于2016年第一个“中国航天日”时正式启动。今年,申请加入全国航天特色学校的数量达上百家,覆盖全国21个省区,经中国宇航学会组织专家评审,共有29所学校入选第二批全国航天特色学校。目前全国航天特色学校已经发展到41家,受到全国各地中小学校的关注。
证书授予仪式结束后,部分师生代表参加了“STEM漫步火星——制作火星车”活动。活动由国家天文台的郑永春博士指导,学生们根据给定的材料,在STEM教育理念指导下,综合考虑预算、结构、性能等因素,分组进行了火星车制作及在模拟线路上进行试车比赛。郑永春博士作为现场导师,亲自参与了学生们的制作过程,并在发现问题或学生需要帮助时给予了专业的指导,还对各组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精彩的点评,使同学们受益匪浅。
同时,在“中科馆大讲堂”,来自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载人航天总体部的果琳丽研究员,为广大航天爱好者带来了一场题为《人类登陆地外天体》的航天科普讲座。人类在茫茫的宇宙中是不是孤单存在的?为什么我们要寻找地外宜居星球?“阿波罗”计划中美国航天员登陆月球后究竟发现了什么?人类在登陆月球、火星的过程中会遭遇到什么样的风险和困难?如何建设一个适宜人类长期生存的地外家园?人类终究会不会成为太空旅客移居到地外天体呢?……果琳丽研究员用生动风趣、通俗易懂的语言逐一为现场的近千名听众进行了解答,为大家揭开了地外天体的神秘面纱,带领现场听众一起探究人类登陆地外天体的奥秘。
附:第二批全国航天特色学校名单
北京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
北京市东高地第二小学
北京市团结湖小学
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
北京十二中钱学森学校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第一中学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锡林南路小学
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蒙古族小学
甘肃省兰州市第八十一中学
安徽省太和县第三中学
宁夏银川市西夏区第五小学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中学
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
海南省文昌中学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齐齐哈尔中学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第一小学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太行山路小学
辽宁省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大连金石滩实验学校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高级中学
辽宁省绥中县利伟高级中学
湖南省岳阳市东升小学
山西省榆次第一中学
上海市闵行区七宝第二中学
天津市河北区光明小学
天津市第九中学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九中学
天津市第十四中学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民族中学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