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球伤病特征及影响因素

2017-06-22王雪强黎涌明

体育科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伤病网球发生率

李 博,王雪强,黎涌明,2

LI Bo1,WANG Xue-qiang1,LI Yong-ming1,2

网球伤病特征及影响因素

李 博1,王雪强1,黎涌明1,2

LI Bo1,WANG Xue-qiang1,LI Yong-ming1,2

1 前言

现代网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广泛参与,截止2013年,有超过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在从事这项运动,参与人群从3岁儿童至90岁老人,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的参与者都在享受网球运动带来的乐趣[25]。现代网球还是一项职业化程度非常高的运动项目,2016年全年,男子职业网球比赛共持续47周,共计71项赛事,女子职业网球比赛持续44周,共计66项赛事,其中,美国网球公开赛的赛事奖金最高,总额高达4 630万美元[38]。巨额的奖金吸引着职业网球运动员激烈竞争。已有研究证明,经常参与网球运动可以提高参与者的有氧能力,降低基础心率和血压,增加骨密度,增强力量和柔韧性,减少患慢性病的风险等[34,42]。但不论是专业运动员还是业余参与者,在参与网球运动中都要面临一定的伤病风险,许多职业运动员甚至会因为伤病而退赛,也有大量的参与者因伤病到医院寻求医疗帮助。目前关于网球伤病的研究并不多,且现有不同研究在网球伤病的定义、研究对象、数据收集方式和收集频率方面有较大较异,因此,有必要对网球伤病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对国内外有关网球运动员(包括职业运动员和业余网球参与者)在参与网球运动过程中遭受的骨骼和肌肉系统的损伤,以及身体其他系统的疾病的文献进行综述,旨在对网球伤病发生率、伤病部位、伤病程度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和分析,帮助教练员和医务人员加深对网球伤病问题的认识,为减少和预防网球运动员伤病提供参考。

2 网球运动员伤病发生率

不同文献报道中关于网球运动员的伤病发生率差别较大。有研究者按照每100名网球运动员损伤发生人次计算,网球运动员损伤发生率在21.1%~52.9%[24,26]。不同研究统计的时间长度不同,所以,很难对不同研究进行对比。也有研究按照年度损伤次数来统计,损伤比例在0.05~2.9人次/年[7,37,44,46]。但是不同网球运动员参与网球运动的时间差别较大,该统计方法并不能有效地反映伤病发生率。相比之下,按照网球运动员每参与网球运动1 000 h或1 000场比赛或训练的损伤发生人次进行统计就显得更为科学,也更容易进行相互之间的比较,因此,更多的研究者采用此单位进行统计[31,53,54],Pluim等[43]综述了116篇关于网球伤病的研究文献,认为网球损伤的发生率在0.04~3人次/1 000 h。

不同研究文献统计的网球运动员伤病发生率的巨大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研究对象差异或研究方法不同造成的。网球既是一项职业化的运动,又是一项大众化的运动,不同参与者之间的运动水平、身体素质、年龄跨度以及参与时间差别都非常大,不同研究文献之间很难进行对比。有的研究者采用比赛官方医疗服务或队医记录的数据[30,33,35,47],有的研究者通过调取医院病历[17,49],有的研究者则采用问卷调查[22,23,52],其中,问卷调查得到的伤病发生率最高。除了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差异外,最重要的是对网球伤病的定义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Steinbr等[50]的研究中将损伤定义为网球运动员在网球运动过程中出现的需要到医院接受治疗的疼痛或不适;Sallis等[46]和Baxterjones等[7]的研究将损伤定义为网球运动员需要医疗帮助的急性损伤,或因为损伤导致的网球参与时间减少或中断。这些定义方法虽然精确,但是在实际中有许多网球运动员会在忍受慢性损伤的情况下持续进行网球运动,采用上述方法容易低估网球运动员的实际伤病率[6,41]。所以,有相当一部分研究将网球伤病(Medical Condition)定义为:网球运动员在参与网球运动过程中出现的任何身体或心理上的不适,包括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且不论是否需要医疗帮助,都可以称之为网球伤病[24,26,43,44,53,54]。上述定义方法不仅包括了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还包括了运动员在网球运动中遭受到的疾病,此定义方法统计到的伤病发生率最高,采用上述对网球伤病的定义似乎是一种了解网球运动员伤病特征相对全面的方法。

任何运动项目均存在伤病风险,不同运动项目之间的伤病特征差异较大。 Engebretsen等[14]对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所有参赛队员伤病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发现,网球运动员伤病发生率为13.6%(损伤11.4%,疾病2.2%),低于所有项目的平均水平20.1%(损伤12.9%,疾病7.2%),与乒乓球伤病率相近(损伤6.3%,疾病6.9%),略低于羽毛球(损伤15.9%,疾病3.0%),但是高于同属隔网项目的排球(损伤6.9%,疾病2.8%),总体上低于团体球类项目[足球(损伤35.2%,疾病11.2%)、手球(损伤21.8%,疾病4.9%)]。Lanese等[31]对比了大学生中经常参与篮球、击剑、体操、跑步、游泳、排球、网球7个运动项目的损伤发生率,发现网球运动损伤发生率远低于篮球、体操,稍低于排球,与跑步、击剑损伤率相近,略低于所有项目的平均水平。Backx等[5]对比美国1 818名经常参与运动的青少年(含网球在内的19个运动项目),结果显示,网球运动参与人数排所有运动项目中第2,但是损伤发生率排19个项目中第12名,远低于篮球、足球,略低于乒乓球,损伤率低于平均水平。目前,对不同网球运动员伤病发生率的问题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网球运动员伤病发生率低于团体球类项目,与持拍类项目损伤发生率相似,略低于所有运动项目的平均水平。

3 网球运动员伤病特征

3.1 网球运动员损伤部位

网球作为持拍类项目,长期上肢挥拍和单侧持拍发力造成了其损伤部位的特殊性[29]。四大满贯赛事是最为重要的网球赛事,参赛运动员较多,赛事安排紧密,且有专门的医疗服务组织,对比赛中运动员伤病的记录较为全面。Sell等[47]和Mccurdie等[35]分别对1994—2009年美国网球公开赛和2003—2012年温布尔顿网球公开赛中运动员的伤病部位的记录发现(图1),运动员不同部位损伤发生率不同,但是损伤高发部位均集中在肩、腕、下背部、膝、踝、足(约10%)。Kovacs等[30]对美国青少年网球协会网球运动员(12~17岁,男运动员356人,女运动员476人)损伤的问卷调查(回收率97%)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网球运动员上肢损伤比例从36%下降至24%,而下肢损伤却从39%上升至56%,主要损伤部位从上肢转移到下肢。青少年运动员肩部与下背部损伤明显高于成年网球运动员,这可能是由于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灵活性较好而力量稍差造成的[45]。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力量训练比例逐渐增加,肩部力量、核心力量、下肢力量日趋完善,从而减轻了上肢的负担[13]。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运动员跑动速度逐渐加快,移动能力逐渐增强,增加了下肢受损伤的风险,从而造成上肢损伤比例下降而下肢损伤比例上升的现象。Gaw等[17]从美国国家伤害检测系统中调取所有网球运动员的病例,对损伤部位进行统计发现,下肢损伤比例最高(42.1%),其次是上肢(26.7%)、头颈部(19.6%)和躯干(9.2%)。网球运动员损伤多发生在下肢(33%~59%)、其次是上肢(24%~38%)、最后是躯干(8%~25%),膝关节和肩关节是最容易损伤的部位。

图1 网球大满贯赛事中高水平运动员损伤部位统计图[35,47]Figure1. Statistics on the Injuries of High Level Athletes in Tennis Grand Slam

3.2 网球运动员损伤类型

网球击球速度较快,运动员多次重复的上肢快速挥拍造成了非常多的因过度使用造成的慢性损伤,运动员快速完成多方向的加速与制动是急性损伤的主要原因。网球急性损伤可以定义为,运动员在网球运动过程中遭受明确或特定的突发事件,造成身体某一部位严重的疼痛(运动能力下降)[24,40];慢性损伤可以定义为,在一段时间内身体某一部位逐渐出现疼痛(或运动能力下降),同时没有明确的导致疼痛(或运动能力下降)的事件[24,40];复发性损伤定义为,在同一部位发生的相同损伤,且是在上一次损伤完全治愈一年内发生的损伤[16]。不同文献研究中对于损伤类型定义方法差别并不大,但是分类方法存在较大差异。有文献对网球常见损伤名称进行分类,Hutchinson等[24]对美国青少年网球锦标赛中运动员损伤的研究中将损伤分类为扭伤、拉伤、擦伤、撕裂伤、关节脱位、炎症和其他9大类(图2),其中,急性损伤的共143例,复发性损伤有161例,所有损伤中扭伤比例最高,占所有损伤的58.6%,其中,扭伤、挫伤、擦伤多来源于下肢,拉伤和炎症多来源于上肢和躯干。和这种分类方法相似的研究文献较多,Silva等[49]在对巴西网球运动员的研究中将损伤分类为踝关节扭伤、肌肉痉挛、肌肉拉伤、疲劳、网球肘等11个分类。吴君丽等[2]在对我国高水平网球运动员损伤的调查中将网球伤病分类为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网球肘等。叶松[3]对我国高水平网球运动员损伤的调查中将网球运动员损伤分类为关节韧带损伤、肌肉损伤、骨膜炎、软组织挫伤、腱鞘炎、滑囊炎、关节脱臼、骨折和其他9个分类。陈燕[1]在对陕西省网球队损伤的研究中将损伤分类为骨膜炎、关节脱位、骨折、韧带损伤、肌肉拉伤、软组织挫伤、软骨损伤、肌腱损伤、皮肤擦伤9个分类。上述分类方法虽然精确,但是网球损伤种类繁多,不同国家和地区损伤名称不同,不同研究之间很难进行比较,很难对网球运动员损伤类型有全面的了解。

图2 网球运动员损伤类型统计图[24]Figure2. Statistics on Injuries Type of Tennis Player

国际网球联合会(ITF)在2009年组织了11位在网球赛事组织和伤病领域相关专家就网球伤病相关问题进行会议讨论[40]。讨论中建议针对网球损伤类型分为主分组和次分组,主分组按照损伤所属的人体系统进行分类,次分组按照伤病名称进行分类,该分类相对于其他分类方法更加规范、全面、清晰(表1)。Sell等[48]在对美国网球公开赛损伤统计中将损伤按照此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同时将损伤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在长达15年的跟踪研究中共有1 219例损伤,急性损伤有701例,占全部损伤的57.5%,慢性损伤有495例,占全部损伤的42.5%;在所有损伤中,肌肉/肌腱损伤的比例最高,占全部损伤的84.3%,其中有57.6%的损伤是急性损伤;急性损伤多发于肌肉/肌腱、皮肤,占全部急性损伤的90%,慢性损伤多发生于肌肉/肌腱、关节/韧带,占全部慢性损伤的94.2%;肌肉损伤发生率略高于肌腱,肌肉撕裂/拉伤/痉挛多发生于腹部、腿部、肩部,而关节/韧带撕裂/病变/滑囊炎多发生于踝关节、膝关节和腕关节。对温布尔顿网球公开赛的研究发现,急性损伤占全部损伤的48%,而过度使用造成的慢性损伤占52%[35]。温网中急性损伤的比例略低于美网,这可能是场地类型不同造成的,硬地球场表面摩擦力较大,急性损伤的比例略高于其他类型的场地[33]。对温网和美网的研究还发现,女性运动员肌肉/肌腱损伤的比例要低于男性运动员,这可能是由于女性运动员移动速度要慢于男性运动员,同时在大满贯赛事中男性运动员赛制为五盘三胜制,而女性运动员为三盘两胜制,女性运动员比赛时间要明显短于男性运动员[35,48]。在其他类型的损伤中没有发现男、女运动员之间的差异。综上所述,网球损伤中约有50%的慢性损伤和复发性损伤,损伤多发生于上肢和躯干,下背痛、肩关节损伤、网球肘是较为常见的损伤类型;急性损伤多发生于下肢,膝、踝关节扭伤,腿部肌肉拉伤、痉挛,皮肤擦伤为常见急性损伤。

表1 网球运动损伤类型分类表[40]Table1 Classif i cation of Tennis Injuries Types

3.3 网球运动员疾病特征

网球运动员参与网球运动过程中不仅有肌肉骨骼系统明确的损伤,还有除骨骼肌肉系统外其他系统产生的疼痛,Pluim等[40]将网球运动员参与网球过程中发生在骨骼系统之外的疼痛称之为网球疾病。但是,一般关于损伤的研究较多而对疾病问题重视不够,网球运动员疾病也是影响运动表现的另一重大因素[47]。Sell等[47]对美国网球公开赛中职业运动员比赛中出现的疾病进行统计发现,网球运动员疾病发生率为36.73人次/1 000场(男性37.72人次/1 000场,女性35.75人次/1 000场)。略低于美网中损伤发生率48.10人次/1 000场(男性55.56人次/1 000场,女性40.64人次/1 000场)[48]。运动员常见疾病多发生在眼科/耳鼻喉科和皮肤科,分别占全部疾病的28.8%和23.6%,其中在肾脏/泌尿/妇科中女性患病概率明显高于男性(男性0.08人次/1 000场,女性1.26人次/1 000场),而在消化系统中男性患病概率明显高于女性(男性3.79人次/1 000场,女性1.89人次/1 000场),其他均无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47]。Pluim等[41]在对荷兰青少年高水平网球运动员(男44人,女29人)一个赛季伤病的调查中发现,损伤共有113次(急性损伤25次,慢性损伤88次),而疾病共有67次,疾病占全部伤病的35.8%。在所有疾病中,呼吸道感染发生的次数最多(59.7%),其他主要包括肠胃感染(9.0%)、过度疲劳(7.5%)、头痛(6.0%)、腹痛(4.5%)、病毒性感染(3.0%)、其他(9.0%),发生率均小于10%,其中,男、女之间并没有明显差异[41]。关于普通网球运动员在网球运动中的疾病发生情况尚未找到相关统计数据。网球疾病是影响网球运动员运动表现的另一重要因素,网球疾病发生率率略低于网球损伤发生率,但是目前关于网球疾病的相关研究较少。

3.4 网球运动员伤病程度

网球伤病给运动员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疼痛,其次是因为疼痛导致的关节活动度的限制[9],随着损伤程度加深,疼痛加剧,运动员被迫减少参与时间同时寻求医疗帮助[40],还有一部分伤病是必须经过手术治疗才可以缓解疼痛[28,39]。不同研究对于损伤程度的判定标准不同,有的研究将严重损伤定义为到医院寻求医疗帮助[24],或进行外科手术治疗[28]。目前,有较多研究参照Fuller等[16,22,23]对足球的研究中的分类方法,运动员因伤病而导致的参与专项训练或比赛时间的减少,伤病程度按减少的天数进行划分,持续时间在1~3天的为轻微、轻度(4~7天)、中度(8~28天)、重度(>28天)。但是,网球运动员一些严重的损伤恢复到正常运动所需的时间相比于足球更长,所以,Pluim等[40]在沿用足球对伤病程度分类的基础上将损伤等级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划分,非常轻微(<1天)、轻微(1~3天)、较小(4~7天)、中度(8~28天)、严重(29天~6个月)、非常严重(>6个月)6个等级。将足球的4个等级扩展为6个等级,将恢复到正常运动所需的最长时间从足球的>28天扩展为网球的>6个月。此方法在实践领域也有一定程度的应用[33]。

Hjelm等[23]对瑞士青少年网球俱乐部12~18岁运动员伤病情况进行了2年的跟踪研究,损伤程度分类方法依照Fuller等对足球的分类方法,损伤程度轻微的占9%(男性8.2%,女性11.1%)、轻度占17%(男性20.5%,女性7.4%)、中度损伤占31.0%(男性30.1%,女性33.3%)、重度占43.0%(男性41.1%,女性48.1%),性别与损伤程度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差异。Maquirriain等[33]对戴维斯杯中因损伤而退出比赛的网球运动员进行了8年的跟踪研究,损伤程度按照Pluim等人的划分方法,统计发现,有8%的损伤是轻微损伤,中度损伤占25%,严重损伤占50%,非常严重占17%,其中有一名运动员膝伤,进行手术后恢复了10个月之后重新回到赛场。网球比赛中途退赛本来就是一件相对低频的事件,因伤退赛多是因为运动员遭遇相对严重的损伤,所以在因伤退赛中严重损伤比例相对较高。Lynall等[32]在对美国大学生网球联赛损伤的研究中将参与时间减少超过3周以上定义为严重损伤,统计发现,大多数损伤(男性54.7%,女性58.6%)并不会造成网球参与时间减少,其中,男性严重损伤共有20人次,占全部损伤的11.0%,严重损伤高发部位为躯干,占严重损伤的20%,膝关节占严重损伤的20%,损伤原因多为肌肉拉伤(75%),其中有3例损伤需要进行外科手术;女性严重损伤共有13次,占全部损伤的5.7%,严重损伤高发部位为足,占严重损伤的30.8%,损伤原因多为应力性骨折,有1例损伤需要进行外科手术;男性发生严重损伤的概率是女性的2倍。Perkins等[39]综述了网球常见损伤和治疗办法,结果认为,网球运动员大部分损伤不通过手术即可治愈,大多数损伤通过保守治疗后可以恢复到之前的运动水平。Pluim等[43]综述了大量网球损伤的研究文献,结果认为,网球严重损伤的比例较少,只有极少一部分损伤需要通过手术治疗才能恢复。

4 网球运动员伤病影响因素

影响网球运动员伤病的因素非常多,概括起来共有两大类,第一是运动员自身因素,年龄、性别、运动水平、运动负荷等;第二是环境因素,器材、环境、场地类型等。

4.1 自身因素

Mccurdie等[35]对参加温布尔顿网球公开赛运动员损伤的研究显示,女子运动员损伤率略高于男子运动员(男子17.7人次/1 000场,女子23.4人次/1 000场);Sell等[48]对参加美国网球公开赛的研究却发现,男、女运动员损伤率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男子37.7人次/1 000场,女子35.74人次/1 000场);Silva等[49]对巴西优秀网球运动员的损伤调查发现,男性运动员损伤略高于女性,但是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男子1.6人次/1 000 h,女子1.0人次/1 000 h);Hjelm等[22]对网球俱乐部等级的运动员长达2年的跟踪研究发现,男子运动员的损伤率明显高于女子(男子1.7人次/1 000 h,女子0.6人次/1 000 h)。针对已有研究文献的对比可以认为,对于高水平运动员来说,男性与女性损伤发生率相近,女性高于男性运动员,这可能是因为女性运动员力量素质较差造成的。但是对于业余网球运动员来说,女性损伤发生率要低于男性,这可能是由于女性参与网球运动总时间少且运动强度小于男性造成的,对于不同性别网球运动员的损伤机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一项在对荷兰业余网球运动员伤病的研究(伤病指网球运动员到医院接受治疗)发现,业余网球运动员伤病发生率从6~12岁的0.01人次/年上升至75岁以上0.5人次/年[51]。Kovacs等[30]对美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损伤的统计发现,青少年网球运动员12~16岁期间伤病发生率从11%上升到36%。Gaw等[17]对全美国运动伤害检测系统中网球参与者伤病率的调查发现(图3),网球伤病率在5~10岁时最低(7.9%),19~40岁之间达到最高水平(27.1%),40岁以后基本保持稳定(约20%)。对网球肘的研究发现,年龄越大的网球运动员患网球肘的风险就越高[12]。研究结果表明,在成年期前(<18岁)随着年龄的增长网球运动员伤病发生率逐渐增加,成年后达到最高水平,中年后(>40岁)随着年龄的增长略有下降。

不同文献对损伤发生率统计方法不同,所以网球运动损伤发生率与运动水平之间很难进行对比,目前查阅到的仅有1篇文献在不同运动水平网球运动员之间进行损伤率的比较,Jayanthi等[26]对比了在ITN(International Tennis Number,国际网球等级)等级在3~8之间的业余网球运动员,发现网球运动员损伤部位与伤病发生率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Hennig等[21]的研究表明,水平较高的运动员在挥拍击球时握拍力量较小,手腕,肘关节承受挥拍时的震动就较少,损伤风险相应减少[20]。但是,水平越高的运动员参与网球运动的时间就越长,所以,在总体损伤率上并不会表现出太大的差异[4]。

图3 美国不同年龄网球运动员的损伤发生率[17]Figure 3. The Incidence of Injury among Tennis Players of Different Ages in the American

运动水平与损伤之间不仅是技术上的差异,更与参与网球运动的时间有关,大部分研究均不建议一次性参与网球运动的时间过长。有研究表明,业余网球运动员单次打网球时间超过2 h,肘部疼痛的发生率明显增加[19],也有研究对比业余网球运动员每周打网球时间在<4 h、4~6 h与>6 h时,损伤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但是高水平网球运动员每周参与网球运动时间超过20 h[10,15],可见,这种观点并不适于高水平网球运动员。Jayanthi等[27]对美国网球协会运动员比赛进行研究发现,运动员前4场比赛损伤率只有12.7人次/1 000场,但是第5场比赛损伤的风险上升到26.3人次/1 000场,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运动员损伤风险明显增加。

4.2 环境因素

网球运动员伤病还与场地类型有一定的关系,Maquirriain等[33]在对戴维斯杯中出现损伤的网球运动员长达8年的跟踪研究中发现,硬地网球运动员损伤发生概率在2.9%,而红土场地仅有0.7%。对比美国网球公开赛与温布尔顿网球公开赛运动员损伤的研究,美国网球公开赛中运动员伤病发生率(男子37.73人次/1 000场,女子35.74人次/1 000场)明显高于温布尔顿网球公开赛中运动员伤病发生率(男子17.7人次/1 000场,女子23.4人次/1 000场)。Girard等[18]对比网球运动员在草地与红土场地发球时足底力的变化发现,红土与草地相比,脚接触地面的时间更长,平均反作用力较小,损伤风险就相应减少。综上所述,红土场地伤病风险最小,草地次之,硬地伤病风险最高。

现代科技的进步使得制作网球拍的材料更加轻盈且坚硬,拍弦材料能够承受更大拉力,挥拍速度变得更快,网球击球速度也越来越快,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增加了伤病发生率[36]。研究认为,拍弦张力越大,击球时传递到上肢的震动越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上肢慢性损伤的风险[36]。

除此之外,在环境温度>35℃和相对湿度>50%的环境下进行网球运动更容易遭受因体温过高、体液和电解质流失造成的中暑等疾病[8,11]。

5 总结与建议

网球损伤的发病率低于团体球类项目,与持拍类项目类似,低于所有项目的平均水平。下肢是损伤发生率最高的部位(33%~59%)、其次是上肢(24%~38%)、最后是躯干(8%~25%);下肢多发生急性损伤,上肢和躯干多发生慢性损伤;网球疾病的发生率略低于损伤发生率,但是在研究较时容易被忽视。网球损伤程度可以按照减少的网球参与时间进行划分,其中严重损伤的比例不高。影响网球运动员损伤的因素较为复杂,基本可以确定的是随着年龄和参与时间的增加,损伤发生率逐渐增高,红土场地的伤病发生率低于其他类型的场地,运动员应尽量避免在过热的环境中参与网球运动。

建议对网球伤病的研究要明确网球伤病的定义和分类,统一伤病类型和损伤程度划分标准,建立统一的伤病记录方法,并扩大网球伤病的定义范围,进一步探究不同性别、年龄和运动水平网球运动员损伤机制和预防措施。

[1] 陈艳萍. 陕西省不同运动水平网球运动员常见运动损伤调查研究 [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6,(6):739-743.

[2] 吴丽君,张学军,郭新明,等. 对我国高水平男子网球运动员运动创伤状况的调查分析 [J]. 体育科学,2002,22(3):119-121.

[3] 叶松. 我国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 [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8(2):83-85.

[4] ABRAMS G D,RENSTROM P A,SAFRAN M R. Epidemiology of musculoskeletal injury in the tennis player [J]. Br J Sports Med,2012,46(7):492-498.

[5] BACKX F J,BEIJER H J,BOL E,et al. Injuries in high-risk persons and high-risk sports.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1818 school children [J]. Am J Sports Med,1991,19(2):124-130.

[6] BAHR R. No injuries,but plenty of pain? On the methodology for recording overuse symptoms in sports [J]. Br J Sports Med,2009,43(13):966-972.

[7] BAXTERJONES A,MAFFULLI N,HELMS P. Low injury rates in elite athletes [J]. Arch Dis Child,1993,68(1):130-132.

[8] BERGERON M F. Heat cramps:f l uid and electrolyte challenges during tennis in the heat [J]. J Sci Med Sport,2003,6(1):19-27.

[9] BYLAK J,HUTCHINSON M R. Common sports injuries in young tennis players [J]. Sports Med,1998,26(2):119-132.

[10] CRESPO M,MILEY D. ITF Advanced Coaches Manual [M]. International Tennis Federation,1998.

[11] SCHRANNER D,SCHRANNER L,LYNCH G P,et al. In-play cooling Interventions for simulated match-play tennis in hot/humid conditions [J]. Med Sci Sports Exerc,2016.

[12] DE-SMEDT T,DE-JONG A L,W,LIEVEN D,et al. Lateral epicondylitis in tennis:update on aetiology,biomechanics and treatment [J]. Br J Sports Med,2007,41(11):816-819.

[13] ELLENBECKER T S,PLUIM B,VIVIER S,et al. Common injuries in tennis players:Exercises to address muscular imbalances and reduce injury Risk [J]. Strength Cond J,2009,31(4):50-58.

[14] ENGEBRETSEN L,SOLIGARD T,STEFFEN K,et al. Sports injuries and illnesses during the London Summer Olympic Games 2012 [J]. Br J Sports Med,2013,47(7):407-414.

[15] FERNANDEZ-FERNANDEZ J,SANZ-RIVAS D,SARABIA J M,et al. Preseason training:the effects of a 17-day high-intensity shock microcycle in elite tennis players [J]. J Sports Sci Med,2015,14(4):783.

[16] FULLER C W,EKSTRAND J,JUNGE A,et al. Consensus statement on injury definitions and data collection procedures in studies of football (soccer) injuries [J]. Scand J Med Sci Sports,2006,16(2):83-92.

[17] GAW C E,CHOUNTHIRATH T,SMITH G A. Tennis-related injuries treated in United States emergency departments,1990 to 2011 [J]. Clin J Sport Med,2014,24(3):226-232.

[18] GIRARD O,EICHER F,FOURCHET F,et al. Effects of the playing surface on plantar pressures and potential injuries in tennis [J]. Br J Sports Med,2007,41(11):733–738.

[19] GRUCHOW H W,PELLETIER D. An epidemiologic study of tennis elbow. Incidence,recurrence,and effectiveness of prevention strategies [J]. Am J Sports Med,1979,7(7):234-238.

[20] HENNIG E M. Influence of racket properties on injuries and performance in tennis [J]. Exerc Sport Sci Rev,2007,35(2):62-66.

[21] HENNIG E M,ROSENBAUM D,MILANI T L. Transfer of tennis racket vibrations onto the human forearm [J]. Med Sci Sports Exerc,1992,24(10):1134-1140.

[22] HJELM N,WERNER S,RENSTROM P. Injury profile in junior tennis players:a prospective two year study [J]. 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2010,18(6):845-850.

[23] HJELM N,WERNER S,RENSTROM P. Injury risk factors in junior tennis players:a prospective 2-year study [J]. Scand J Med Sci Sports,2012,22(1):40-48.

[24] HUTCHINSON M R,LAPRADE R F,BURNETT Q M,et al.Injury surveillance at the USTA Boys’ Tennis Championships:a 6-yr study [J]. Med Sci Sports Exerc,1995,27(6):826-830.

[25] ITF. History of the ITF[EB/OL]. http://www.itftennis.com/ about/organisation/history.aspx

[26] JAYANTHI N,SALLAY P I,HUNKER P,et al. Skill-level related injuries in recreational competition tennis players [J]. Med Sci Tennis,2005,10(1):12-15.

[27] JAYANTHI N A,O’BOYLE J,DURAZO-ARVIZU R A. Risk factors for medical withdrawals in United States Tennis Association Junior National tennis tournaments:a descriptive epidemiologic study [J]. Sports Health,2009,1(3):231-235.

[28] KÜHNE C,ZETTL R,NAST-KOLB D. Injuries-and frequency of complaints in competitive tennis-and leisure sports [J]. Sportverletz Sportschaden,2004,18(2):85-89.

[29] KIBLER W,SAFRAN M. Tennis injuries [J]. Med Sport Sci,2005,48:120-137.

[30] KOVACS M S,ELLENBECKER T S,KIBLER W B,et al. Injury trends in american competitive junior tennis players [J]. J Med Sci Tennis,2014,19(1):19-24.

[31] LANESE R R,STRAUSS R H,LEIZMAN D J,et al. Injury and disability in matched men’s and women’s intercollegiate sports [J]. Am J Public Health,1991,80(12):1459-1462.

[32] LYNALL R C,KERR Z Y,DJOKO A,et al. Epidemiology of 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 men’s and women’s tennis injuries,2009/2010-2014/2015 [J]. Br J Sports Med,2015,50(19):1211.

[33] MAQUIRRIAIN J,BAGLIONE R. Epidemiology of tennis injuries:An eight-year review of Davis Cup retirements [J]. Eur J Sport Sci,2015,16(2):1-5.

[34] MARKS B L. Health benefits for veteran (senior) tennis players [J]. Br J Sports Med,2006,40(5):469-476.

[35] MCCURDIE I,SMITH S,BELL P H,et al. Tennis injury data from The Championships,Wimbledon,from 2003 to 2012 [J]. Br J Sports Med,2016,51(7):607-611.

[36] MILLER S. Modern tennis rackets,balls,and surfaces [J]. Br J Sports Med,2006,40(5):401-405.

[37] OECHSLIN M. Sportmedizinisches prof i l des tischtennisspielers[J]. Dtsch Z Sportmed,1979,12:406-409.

[38] OPEN U. 2016 US Open Prize Money[EB/OL]. http://www. usopen.org/en_US/event_guide/prize_money.html.

[39] PERKINS R H,DAVIS D. Musculoskeletal injuries in tennis [J]. Phys Med Rehabil Clin N Am,2006,17(3):609-631.

[40] PLUIM B M,FULLER C W,BATT M E,et al. Consensus statement on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of medical conditions in tennis,April 2009 [J]. Br J Sports Med,2009,19(12):893-897.

[41] PLUIM B M,LOEFFEN F G J,CLARSEN B,et al. A one‐season prospective study of injuries and illness in elite junior tennis [J]. Scand J Med Sci Sports,2016,26(5):564-571.

[42] PLUIM B M,STAAL J B,MARKS B L,et al. Health benef i ts of tennis [J]. Br J Sports Med,2007,(41):760-768.

[43] PLUIM B M,STAAL J B,WINDLER G E,et al. Tennis injuries:occurrence,aetiology,and prevention [J]. Br J Sports Med,2006,40(5):415-423.

[44] REECE L A,FRICKER P A,MAGUIRE K F. Injuries of elite young tennis players at the Australian Institute of Sport [J]. Aust J Sci Med Sport,1986,18(4):11-15.

[45] ROETERT P,ELLENBECKER T S. Injury free for tennis [M] // ROETERT P ,Complete Conditioning for Tennis. United States United States Tennis Association 2007:183-204.

[46] SALLIS R E,JONES K,SUNSHINE S,et al. Comparing sports injuries in men and women [J]. Int J Sports Med,2001,22(6):420-423.

[47] SELL K,HAINLINE B,YORIO M,et al. Illness data from the US Open Tennis Championships from 1994 to 2009 [J]. Clin J Sport Med,2013,23(1):25-32.

[48] SELL K,HAINLINE B,YORIO M,et al. Injury trend analysis from the US Open Tennis Championships between 1994 and 2009 [J]. Br J Sports Med,2014,48(7):546-551.

[49] SILVA R T,TAKAHASHI R,BERRA B,et al. Medical assistance at the Brazilian juniors tennis circuit-a one-year prospective study [J]. J Sci Med Sport,2003,6(1):14-18.

[50] STEINBRÜCK K. Epidemiology of sports injuries--25-year-analysis of sports orthopedic-traumatologic ambulatory care[J]. Sportverletz Sportschaden,1999,13(2):38-52.

[51] SYSTEEM L I. Systeem 1999–2003 [R]. Amsterdam:Consument en Veiligheid,2004.

[52] VAN D S A,BRINK M S,PLUIM B,et al. Is risk-taking in talented junior tennis players related to overuse injuries? [J]. Scand J Med Sci Sports,2016.

[53] VRIEND I,KAMPEN B V,SCHMIKLI S L,et al. Ongevallen en Bewegen in Nederland 2000-2003:Ongevalsletsels en Sportblessures in Kaart Gebracht [R]. Amsterdam Stichting Consument En Veiligheid Scv P,2005:8-9.

[54] WINGE S,JØRGENSEN U,LASSEN N A. Epidemiology of injuries in Danish championship tennis [J]. Int J Sports Med,1989,10(10):368-371.

Characteristics and Inf l uencing Factors of Tennis Injury

目前,对网球运动员伤病问题的研究存在数量少、难度大、不同研究之间难以对比等问题。综述了国内外网球伤病相关研究文献,对网球运动员伤病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研究文献得到的网球伤病发生率有较大差异,但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网球运动员损伤高发部位在肩、腕、下背部、膝、踝、足;损伤类型中有较多的慢性损伤和复发性损伤,慢性损伤多发生于上肢和躯干,下背痛、肩关节损伤和网球肘是较为常见的损伤类型;急性损伤多发生于下肢。膝和踝关节扭伤、腿部肌肉拉伤、痉挛和皮肤擦伤为常见急性损伤;网球损伤中严重损伤的比例较低;网球疾病的发病率略低于损伤发生率,但是相关研究较少。网球运动员年龄、性别、运动水平、运动负荷以及环境等因素均会对伤病特征产生影响。未来研究应统一对网球伤病的定义和研究方法,针对不同人群进行长期的跟踪研究,以加深对网球伤病特征和机制的认识,帮助网球运动员更好地预防网球伤病。

网球;损伤;疾病;影响因素

At present,the study on problem of tennis players’ injuries is few,and diff i cult to compar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tennis related literature,and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nf l uencing factors of tennis injury.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incidence of tennis injury in different research literatures is quite different,but generally in a low level. The high incidence of injuries is in the shoulder,wrist,lower back,knee,ankle and foot. There are more chronic and recurrent injuries in the type of injuries. Chronic injuries occur in the upper limbs and trunk,lower back pain,shoulder joint injuries,tennis elbow is the more common type of injuries. Acute injuries occurred in the lower limbs,knee and ankle sprain,leg muscle strain and spasm,skin abrasions as common acute injuries. The proportion of serious injuries in tennis is at a low level. The incidence of tennis illness is slightly lower than injuries,but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were less. Tennis player age,sex,level,load,sports environment and other factors will impa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juries and illness. Future research should be unif i ed on the def i nition of tennis injuries and illness and study methods,for long-term follow-up study of different groups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nnis injuries,help tennis players to better participate in tennis.

tennis;injury;illness;inf l uence factor

G804.53

A

1000-677X(2017)06-0084-07

10. 16469/j. css. 201706009

2017-04-18;

2017-05-2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500963);上海体育学院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yjscx2016025)。

李博,男,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球的运动生物学特征,E-mail:412001625@qq.com。

1.上海体育学院,上海 200438;2.上海市人类运动能力开发与保障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438

1.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 200438,China;2.Shanghai Key Lab of Human Performance,Shanghai 200438,China.

猜你喜欢

伤病网球发生率
大牲畜闪伤病的中药疗法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射击运动员伤病的中医治疗方案探索
冰球运动员伤病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网球运动员肩袖损伤的生物力学分析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
童话里的网球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