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产业介入工业空间开发利用研究

2017-06-22冯晓露白莉莉

体育科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工业空间

冯晓露,仇 军,张 铮,白莉莉

FENG Xiao-lu1,QIU Jun1,ZHANG Zheng2,BAI Li-li1

体育产业介入工业空间开发利用研究

冯晓露1,仇 军1,张 铮2,白莉莉1

FENG Xiao-lu1,QIU Jun1,ZHANG Zheng2,BAI Li-li1

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是当前国家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对传统工业空间的处置也成为转型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环节。例如,钢铁曾经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现在普遍面临产能过剩、利润下滑的问题,钢铁企业或停产、或搬迁、或重组,出现了大量的工业空间遗存。如何开发和利用这些工业空间遗存,是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和企业自身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继续推动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并且强调在铁腕化解钢煤行业过剩产能的同时,要用市场、法制的办法实现相关行业的去产能工作[12]。

体育产业是国家积极倡导发展的第三产业,但场地资源短缺是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46号文件”)为体育产业规划了2025年实现5万亿的市场空间[28],同时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把体育产业发展纳入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指出要通过培育多元主体、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健身休闲设施建设运营的方式,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健身休闲示范区和产业带[29]。这就为体育产业发展和传统工业空间的再利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除了政策利好、两方结合点明确之外,体育本身兼具的市场属性、公共服务属性,更易于和工业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中的政策支持、资源调配、整体规划等方面相结合。本文就体育产业介入工业空间开发利用的可行性问题,梳理体育产业促进工业空间开发利用的相关理论,讨论设计体育产业促进工业空间开发利用模式,并对体育产业促进工业空间开发利用的未来做出展望。

1 工业空间利用的理论与实践

1.1 国外工业空间利用的理论与实践

工业空间(industrial space),是指工业集中布置的区域。英国新古典学派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把这种集中布置的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体量庞大的大工厂,一种是由专业化小工厂聚集而成的工业区。随着自动化机器生产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工业生产体系、人工数量、技术服务等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工业空间形态越来越不能满足新工业发展的需要,成为废置的空间[30]。如何将这些废置的空间转型以适应新的变化,工业空间利用的相关理论应运而生。

欧洲是现代工业化的先行者,也是最先面临工业化转型的地区。19世纪中期,法国开始关注工业废置区的环境治理和改造问题。位于巴黎的比特•邵蒙公园就来自于对城市内部废弃采石场和垃圾填埋场的改造,这种改造方式有效解决了对废置空间的利用,还通过对工业空间的景观建设使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21]。1965年,美国景观大师劳伦斯•哈普林(Lawrence Halprin)提出了著名的 “建筑再循环理论”, 认为旧建筑可以通过内部空间功能变更来实现更新和改造,而不是简单的修复。这种以建筑内部系统分析为基础,通过功能变更来实现建筑改造的方式逐渐延伸到对一般工业遗存空间的利用中[31]。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旧工业空间的改造和再利用进一步被重视。“功能置换”被应用到很多实践项目中,一些旧的工业遗址被改造成美术馆、博物馆、展览馆、商业写字楼等,不仅实现了对废置空间的利用,还促进了城市的绿色发展[33]。21世纪以来,生态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历史文脉理念得到认可与重视,这些理念影响了工业遗产空间的研究,一些学者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实践项目开发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德国著名景观设计师彼得•拉茨(Peter Latz),他提出“后工业景观”的设计思想,倡导景观设计中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倡导使用旧工业遗产中的材料和空间,开发适应当下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需求的项目[32]。彼得•拉茨还将这些理念应用到实践项目中,20世纪90年代建造的德国杜伊斯堡风情公园就是他的代表作。值得一提的是,在杜伊斯堡风情公园的项目设计中,体育的功能已经作为项目重要的环节很好地融合到了对各种废旧工业设施的综合利用上。

1.2 我国工业空间利用的理论与实践

我国对工业空间的研究大约开始于20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初期以对西方相关案例的介绍和分析为主。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的经济转型和工业升级,工业空间利用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研究的主题涉及到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城市发展与景观规划、工业空间遗产与旅游业的结合等领域[17]。研究内容和实践项目涉及从保护和利用的视角提出工业空间“保护中再利用”和“以再利用形式进行保护”的生存策略等[1]。对空间改造策略的研究也是其中一个方向,如有研究通过对北京市城区的工业厂房遗址的调研,从空间尺度、材料、物理环境等方面探讨如何进行单层厂房的改造[3]。此外,空间细分领域的研究也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例如,在沈阳化工厂的转型过程中,有研究者通过对化工厂典型设备的分类,分析工业设备空间的改造和利用方式[22],以期更好地利用。近年来,在国家倡导体育产业发展背景下,国内开始关注工业空间改造与体育相结合的问题,如有研究分析了旧厂房改造成体育设施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并探讨了旧厂房改造成体育设施经营模式的利弊[26]。在实践过程中产生了一些较为成功的将传统工业空间与文创园区、艺术生产、商品交易等进行结合的工业空间利用案例,如南京晨光1865产业园,前身为清末洋务运动期间两江总督李鸿章于1865年创建的金陵机器制造局,现在已经成功地改造为以文创为主题的产业集聚区。同样是具有悠久的历史,新中国“一五”期间建设的“北京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几经演变,在艺术家群体的雪球效应下,发展成为现在名闻遐迩的北京798艺术区。此外,北京知名的双安商场、官园批发市场分别是由原来的手表厂和印刷厂改造而成[8]。在上海、浙江一带也开始出现将废旧厂房改造为体育活动空间的案例,但是还处于民间资本小额投资阶段,整体规模较小,模式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大型企业中,以首钢集团为代表的国有企业开始探索多样化的体育产业发展模式,综合利用自身的工业空间优势,将体育产业作为自身城市综合服务商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将其打造为新的北京城市名片。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工业升级的加快,我国对传统工业空间开发和利用的深度与广度不断延伸,正在与更多的新兴产业产生结合。

2 我国工业转型与体育产业发展机遇

2.1 我国原材料工业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在产业分类中,第二产业是指对自然界的生产物或产品进行再加工的过程[2]。根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官方的统计分类,原材料工业、装备工业、消费品工业组成了现代工业,这些行业大部分可以归入第二产业。其中,原材料工业主要包含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领域,是经济体量大、国有企业分布多的行业,也是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行业。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数据,近年来,钢铁、有色金属工业、建材行业的生产、营收、投资情况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相关指标及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中国主要原材料工业2015年行业运行情况Table1 Industrial Operation of China’s Major Raw Material Industry in 2015

到目前为止,虽然钢铁、有色金属工业、建材行业依然保持着较大产量,但是都不同程度放缓了增速,利润也出现大幅下降,甚至由盈转亏;投资总量基本呈现负增长。建材领域虽然拥有6%的增幅,但主要是依靠低能耗加工制品业的增速,以2015年为转折点,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投资开始下降。总体上看,我国原材料工业处于行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去产能、加快行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原材料工业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数据显示,早在1995年全国的工业企业数量就高达7 341 517家,光是国有工业企业数量高达118 000家[5],可见全国工业企业的空间存量之大。去产能和转型升级后,由工业用地、工业建筑等构成的巨大空间存量如何处置,是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2.2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空间需求与机遇

发展体育产业是改善民生、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途径,所涵盖的范围涉及体育管理活动、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健身休闲、体育场馆服务、体育中介、体育培训、体育传媒、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等领域。欧美国家不仅具有庞大的体育人口,其体育产业规模在国民生产总值中也占有重要地位,由此形成了可观的消费群体。和欧美国家不同的是,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面临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体育活动空间资源短缺。这从根本上限制了参与人群的活动,进而制约相关产业的发展。

国务院“46号文件”为国家体育产业发展做出规划,在2025年实现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经常锻炼人数达到5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 m2。根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目前全国体育活动空间并不乐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46 m2,人均体育建筑面积为0.19 m2,人均体育用地面积为2.93 m2[4]。其中,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足美国(16 m2)、日本(19 m2)的1/10[7]。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按照统计口径进一步推测,现实中可用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要远低于这个数据。

图1 全国体育场地面积分布Figure1. Distribution of Sports Area in China

根据全国分单位类型体育场地状况统计数据,事业单位在全国体育场地、建筑、用地面积中均占有较高比例,事业单位中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但是这些机构的体育场地很少对外开放。在社会体育场地资源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大型竞技体育场地,这些资源由于各种原因在大赛之后也处于长期闲置的状态。这些现实情况导致在现有的体育场地资源中,面向市场经营的场地面积、建筑面积等较少。

图2 全国分体育场地投入投资分布Figure 2. Investment of Sports Area in China

从投资情况来看(图2),除企业之外,国家财政拨款是各种单位类型体育场地的主要来源,即在目前体育产业的发展模式下,如果想提高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政府需要持续增加更多的财政投入。显然,这种方式不仅使政府增加更大的财政负担,也不利于体育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因此,提高人均体育场地可以从3个方面作为突破口:一是促进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现有体育场地的开放,进而实行市场化运营;二是创新经营管理方式,提高现有大型体育场地的利用率;三是探索和开发新的体育场地资源。从目前的管理制度、教育资源分配、校园安全等现实情况来看,第一种方式并不能在短期内实现。对于大型竞技性体育场地资源,虽然已经有一些运营方通过承接大型文艺、商业活动提高场地利用率,但是由于其最初的功能定位和设计是服务大型赛事,这种场地利用方式很难在体育相关领域得到延伸。因此,传统工业企业产业转型,去产能后有待开发的庞大工业空间存量和体育产业空间增量,可以形成良好结合点,蕴藏着极富想象的体育市场空间和产业转型升级探索。

2.3 从体育产业投资现状看体育空间运营前景

2014年以来,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作用下,资本市场开始进入体育产业,体育产业的投资纪录被不断刷新。2015年9月,中超赛事版权费卖出5年80亿元,平均每年16亿元,和之前每年8 000万元相比,激增了近20倍。资本市场对体育行业的投资在2013—2015年间表现出高的增长态势(图3)。

图3 2013—2015年我国体育行业投融资金额Figure3. Amount of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in Sports Industry from 2013 to 2015

2015年,体育行业整体获投资金额超 65 亿元,比 2013年翻了164倍[27]。而在2015年9月—2016年9月,短短一年国内就有220家体育创业公司获得投资,金额超过200亿元,半数以上企业融资过千万[9]。在众多的体育产业投资中,对场馆的投资占较大比重,也是单笔投资最大的重点和方向。2015年9月,乐视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北京)有限公司与北京鸟巢文化创意交流有限责任公司成立约50亿元规模的鸟巢乐视体育文化产业基金,此后,一些企业纷纷联合成立大型体育产业基金(表2)。

表2 2015—2016年中国部分体育基金项目Table2 Some Sports Fund Project in China from 2015 to 2016

通过对这些投资基金的分析可以发现,体育产业基金的发起方主要集中在互联网、投资机构、房地产、家装、体育场馆以及个人团队,其中,体育场馆是其重要方向,表明体育场馆运营的市场潜力被资本市场普遍看好。政策的支持和资本的进入带来了体育产业总产出和增加值的再次上升。2016年12月27日,国家体育总局、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5年国家体育产业规模及增加值数据的公告》,公布了体育产业相关领域总量和结构数据(表3)。

表3 2015年国家体育产业总产出和增加值Table3 Output and Added Value of Sports Industry in China in 2015

从统计数据来看,2015年国家体育产业的总产出和增加值较之前都有大幅增长,产业总规模依然较小,产业结构的不平衡现象依然突出。体育用品和相关产品制造业总产出和增加值在产业类别中占比最大,体育服务行业占比依然较小。国家战略层面,“优化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业及相关产业结构,着力提升体育服务业比重”已经被明确写入国务院“46号文件”。无论是国家政策调控方向,还是市场经济发展趋势,体育服务业都会成为未来中国体育产业重要的增长点。而体育服务业的核心产业包括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健身休闲、体育培训教育等,这些产业都对体育空间有较大的依赖性,是发展体育产业的基础。

3 体育产业介入工业空间开发利用的模式设计

3.1 工业空间置换为体育空间

3.1.1 由工业空间到体育活动空间

工业空间可以根据自身结构特征,通过功能置换改造成室内体育活动空间和户外运动空间,国外已经有相对成熟的案例。对于较大规模的工业建筑,虽然外观上形色各异,但是在内部空间、基础设施容量等方面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大致可以分为单层、多层两种形态[11]。一般情况下,单层建筑由于其跨度大、层高高、通风采光好等特点,更适合改造成多种功能的体育运动场馆。始建于1944年的美国纽约市立沥青厂于1968年停产,该建筑单层高达27 m,形如抛物面,曾是纽约地标性的工业建筑。1976年后被再利用为艺术和体育中心,内部增加为3层,下面3层为大厅、办公室、健身房、教室、小剧院等。第4层的高度占据整个建筑的一半,充分利用了建筑空间高大和抛物线形状的特点,在中间设立了篮球场,并且围绕场地做了夹层,形成了一个室内高架跑道(图4、图5)[34]。小型工业建筑的改造则更易于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如比利时布鲁日的一家罐头厂就成功地被改造成了集游泳池、健身房、台球室、酒吧、电视娱乐室的生活空间[13]。

图4 纽约市立沥青厂外景Figure4. Exterior View of Municipal Asphalt Plan

图5 纽约市立沥青厂内景Figure5. Interior View of Municipal Asphalt Plan

占地面积较大的工业空间,功能置换的形式就更加丰富。由德国景观设计师彼得•拉茨设计的杜伊斯堡风情公园,在传统煤矿和钢铁工业设施的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的体育空间开发,创造了煤气储罐的“体育休闲活动模式”和料仓花园的“体育休闲活动、儿童娱乐、展览模式”[10]。煤气储罐位于厂区中心,工厂关闭后被废弃,后来通过人工注入2万m2水,被改造成欧洲最大的人工潜水中心(图6)。料仓是原来用于贮存焦炭的场所,其厚重的混凝土墙壁与攀岩运动形成了良好的结合,被改造成攀岩运动场所(图7)。彼得•拉茨还在传统工业设施基础上,设计了一系列供儿童娱乐的滑梯、绳索等活动设施。这些空间改造虽然都拥有不同程度的艺术加工,但在改造之后都不是一个单纯的只供观赏的艺术设计,而是结合了不同体育运动项目的空间需求,让更多人能够参与其中。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成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工业区的总体规划和资源整合,还积极推动多元化的市场运营策略,成就了潜水中心、攀岩运动场、儿童娱乐场等政府提出价值诉求、民间智慧共同创造的产业项目[14]。工业空间通过功能置换成体育活动空间,更好地融入了现代生活,服务大众的同时使闲置的遗存变废为宝,创造了一种新的运营路径,是节能、高效的一种空间开发和利用方式。

图6 改成潜水中心的煤气储罐内景Figure6. Interior View of the Gas Storage Tank

图7 由料仓改造成的攀岩运动场地Figure7. Climbing Site Reformed by Storage Bin

将工业空间改造成体育活动空间,在我国也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悄然兴起。通过体育产业的介入,越来越多的废置工业空间得到了利用(表4)[16,20,24]。

我国工业空间改造成体育项目大部分集中在2015年以后,且大部分厂房改造的投资是民间资本(自然人、民营企业)。2014年国务院发布“46号文件”后,社会开始关注体育产业的发展,民间资本大量涌入,体育产业成为继文化创意等产业之后,又一个有效利用工业空间改造的重要行业。

在废置的工业空间改造成体育活动空间的过程中也相继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是经营成本问题,这也是民营资本介入体育场馆运营首先碰到的问题。在上海青浦的纺织厂案例中,改造成室内体育公园后,即便是场地客源火爆,但由于被过分炒高的房租,财务报表仍显示亏损。面对民众尚未稳固的体育消费习惯,贸然提高场地价格,使企业陷入经营困境,极有可能妨碍这一新生事物的发展。其次是工业空间时限的稳定问题。由于拆迁、动迁等不确定因素使得工业空间改造后面临着这些风险,这些风险困扰着场地运营方。有报道,一位人士在投入场馆运营的12年中共经历了15次动迁,企业遭受损失的同时,民众建立起的运动习惯也被打破[26]。同时,与国外相比,我国大型工业空间以功能置换的方式改造为体育空间的案例依然罕见,但这方面所涉及的体量及其对促进大众体育活动所产生的价值都是十分可观的,发展前景广阔。也正是因为体量巨大,且大型工业空间多数归属国有企业,改造过程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更加需要政府层面的顶层设计。因此,在国家鼓励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的趋势下,空间改造不仅需要对民间项目的鼓励和配套政策保障,还需要来自顶层设计的资源整合和行动方案。

表4 我国部分工业空间改造案例Table4 Some Cases of Industrial Space Transformation in China

3.1.2 由工业空间到体育服务空间

与体育活动空间不同的是,体育服务空间不是直接以经营体育运动为主要盈利方式,其面对的对象主要是体育运动的相关服务方,如通过工业空间改造而形成的体育企业办公空间、体育文化交流(会展)空间、大型体育赛事举办前后相关服务空间、大型体育学术活动空间等。比较典型的是伦敦在获得第30届夏季奥运会主办权之后,将奥运园区选址在位于伦敦东区斯特拉特福的一片废弃工业区。这片区域曾经汇集了塑料、发电、煤气、化工、颜料等各式工业企业,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因为工厂废弃,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严重,成为伦敦难以治愈的一块“伤疤”。奥运园区的选址使得该工业区在建设过程中通过土壤净化、地下水修复等治理了工业污染,还在奥运经济的带动下让伦敦东区有了重生的机会[25]。在我国,随着各类体育运营活动日益增多,将给工业企业提供难得的机遇。首钢集团作为我国知名的钢铁生产企业,以北京举办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把老工业区中的西十筒仓改造成北京东奥组委的驻地(图8、图9)[23],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图8 筒仓改建成的冬奥组委办公地外景Figure 8. Outside of the Transformed Silo

图9 筒仓改建成的冬奥组委办公地内景Figure 9. Iutside of the Transformed Silo

传统工业企业在转型升级中面临两个重要问题:一是转型后释放的众多工业空间如何有效利用,二是如何通过加速企业转型升级步伐降低自身损耗。对此,首钢集团的战略是由传统的钢铁产业转型为“钢铁产业+城市综合服务业”。2010年,北京的涉钢项目基本停产,整体搬迁到河北曹妃甸,北京释放出的大量工业空间由于处在交通不便、人流较少的石景山区,加之在区域经济发展层面缺乏具有带动和辐射作用的战略抓手,一直发展缓慢。后抓住冬奥会这一契机,迎来了冬奥组委的入驻,冬奥组委直接为首钢园带来28个专业部门,2个赛区运行中心2 000余名办公人员的入驻。随后,首钢集团又进一步与国家体育总局签订合作协议,利用废旧厂房改建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壶等冬奥项目的国家队训练场地,通过冬奥广场相关项目完善首钢园冬奥核心区的综合配套服务[15]。奥运效应带来的基础设施改善、人流增加,以及大量的媒体关注和报道,将会加速首钢老工业区的整体转型升级,同时,对于传统工业空间开发利用以及创新体育产业发展路径都有积极的引领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政策和角色至关重要。北京拥有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组委会驻地——北京奥运大厦,之所以选择更为偏远的首钢园,和北京市政府的发展战略密不可分。其一,北京非首都功能战略,将一些部门南迁成为平衡区域发展的重要措施,北京冬奥组委入驻首钢园也是和南部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遥相呼应;其二,京津冀协调发展战略 ,位于石景山区的首钢园更易连接河北和天津,有利于各种资源要素的重新布局。当然,作为重要的国有企业,也不排除政府对于振兴首钢老工业区的政策倾斜。在我国众多的工业企业中,大型国有企业所占据的经济、资源比例是非常可观的,也是最容易和大型体育活动资源进行匹配的,这需要企业、政府都能从各自的战略层面合理设计并达成共识。

3.2 工业空间基础上的体育空间再造

3.2.1 竞技型体育空间再造

根据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我国企业单位共有体育场地面积4.11亿m2,占全国体育场地面积的21.11%,体量可观。工业企业一般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工业空间再造,在工业用地基础上直接建造竞技性体育场馆,一方面可以服务自身球队或员工的训练比赛;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市场化经营拓展企业经营范围。大型钢铁企业建立的首钢篮球中心、宝钢体育馆、武钢体育中心都是工业空间再造的案例。这些体育场馆虽然有市场运营的部分,但是总体的设计还是参照竞技性体育场馆的功能,成本较高且经营状况受比赛规模、观众上座率等因素影响较大。在当前传统工业利润大幅缩水,竞技性体育场馆普遍存在利用率不高的情况下,企业直接投资建设竞技性体育空间的风险也会增大,经营不善甚至很难收回成本。此时,就需要借助灵活多样的融资方式和经营策略来降低企业自身风险。

表5 法兰西体育场、上海体育场的运营状况Table5 The Operation of Stade de France &Shanghai Stadium

以法兰西体育场和上海体育场为例(表5),其都是通过多样化投资和运营实现盈利的竞技性体育场馆。融资方式上引入了“PPP模式”,PPP是“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的缩写,通常译为“公私伙伴关系”或“公私合伙”,即公共部门和私人合作进行项目的建设、经营和相关服务。这种模式的可取之处在于通过公私两方共同介入项目的识别、论证、建设、融资等过程,保证项目在技术和经济上的可行性,缩短周期,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将私人企业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引入,和政府部门取长补短[6]。这种模式已经在排水系统、电厂、地铁、收费公路等大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有较为成熟的应用,在体育领域主要应用于场馆建设。在运营策略上,两家体育场除了场地租赁、门票收入等方式外,还积极探索与企业客户、体育协会的合作,最大限度提高体育空间利用价值,实现了多样化的收入来源。在政府逐步放开体育赛事活动举办审批权和民间资本大量进入体育产业的双重利好下,体育场馆的未来发展空间依然值得期待。值得关注的是政府层面如何进一步创新合作模式,健全相关法律制度,使政府的引导和企业的运营实现最优的结合。

3.2.2 非竞技型体育空间再造

相对竞技型体育空间的功能特点而言,非竞技型体育空间主要是服务于一般群众体育活动的需求。我国的体育场馆主要是以竞技体育的功能需求为依据建设,强调标准统一和规范,注重满足参与人群的观赏性,如设置了面积占比较大的看台、比赛相关服务区等,群众体育活动空间则倾向于社交性,看台和服务区在群众体育活动中几乎没有任何作用;竞技型体育空间一般是大规模的集中设置,非竞技型体育空间则更偏向于在距离上更有优势的网络式分布;在建筑设计层面,竞技型体育空间和非竞技型体育空间也存在诸多差异,如布局结构、功能分区设置、大厅设计、附属功能作用房设计等各有不同,这些差异从结构上决定了竞技型体育场馆在服务群众体育活动上的局限性,群众体育活动中表现出的多样化需求很难在传统的竞技型体育空间设计中得到满足(表6)[19]。

当前我国体育空间资源短缺主要体现在群众体育方面,即便是在资源相对丰富的首都北京也存在群众体育活动空间不足的问题,且不同空间类型、不同活动类型、不同区域之间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18]。这也体现出传统竞技型体育空间在基地选择过程中,偏向于大规模集中设置的特征。美国和日本的体育发展都经历过由竞技体育向群众体育转型的过程,通过增加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社区体育活动中心等拓展群众体育活动空间。我国的情况有所不同,以北京市为例,虽然在2015年发布的《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标》中提出人均文体用地0.4~0.45㎡的指标,但是相对宽泛的指标范围导致在执行中难以监控,加之我国大城市在住宅用房建设中过于追求经济利益,导致住宅空间寸土寸金,很难在已有住宅用地中争取到较多的体育活动空间。非竞技型体育空间的服务对象是大众体育参与者,市场需求和地方差异都要有所兼顾。北京未来科技城的体育中心设置的体育空间中,不仅有内容丰富的大众体育活动空间,还结合科技城的特点,设置了为公众提供健康管理、运动康复的科技健康中心,以及运动产品展示和体验的体育科技中心。非竞技型体育空间在工业空间开发利用中的利用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索,也很有可能成为体育产业发展和工业空间开发利用中应用广泛、项目体量最大的方向。

表6 竞技型、非竞技型体育馆的设计差异Table6 Design Differences of Competitive Gymnasium and Non Competitive Gymnasium

3.2.3 体育商业服务空间再造

一个行业快速发展势必会催生与之配套的行业服务业。例如,在科技类企业数量逐渐增多时,就会诞生一批研发服务企业、知识产权代理企业、认证检验服务企业、创新创业服务企业等。体育行业也不例外,尤其是在当前快速发展、体育类中小企业数量快速增长的时期,需要与之相关的体育商业服务机构。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行业统计数据,“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在2012年以来法人单位数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和采矿业法人单位数的下滑形成鲜明对比(图10)。

图10 “采矿业”和“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法人单位数(2005—2015)Figure10. Corporate Units Numbers of Mining Industry &Culture,Sport and Entertainment Industry (2005—2015)

体育行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运动员对饮食的特殊需求,篮球、排球等项目从业者因体型较大产生的特殊需求等,需要开发针对特定人群的衣、食、住、行活动空间;为了促进产业的集聚优势,也会产生一定规模的体育类企业众创空间和企业经营空间需求。首钢集团是一个案例,于2016年建成北京首家以“体育”命名的大厦——首钢体育大厦。根据对企业相关负责人的访谈,首钢体育大厦的功能定位为体育类创业企业孵化、商务办公、球员宿舍、文化娱乐等。其中根据篮球项目运动员的身高特点,专门设计了挑高的球员宿舍、间距加大的影剧院等,这些都将成为首钢集团以职业体育俱乐部运营为依托,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要支撑。访谈中也发现,该项目虽然成功吸引了以知名球星姚明为副董事长的中篮联(北京)体育有限公司入驻,但是每天6元/m2的物业费对于多数的中小企业依然很昂贵,这些都是值得注意和解决的问题。但是总体来看,首钢的做法依然对体育商业服务空间再造具有示范和案例效应。在全国范围内,对此类体育商务服务空间的打造目前依然罕见,和其他行业存在较大差距。根据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当下的体育产业产值距离2020年、2025年目标都相差甚远,与产值相匹配的体育从业人员数量、企业的数量和规模都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会为体育商业服务空间的开发与运营带来良好机遇。

4 我国体育产业介入工业空间开发利用的问题与展望

4.1 我国体育产业介入工业空间开发利用的问题

工业转型升级是工业发展的必然经历,西方发达国家比我国早先经历了这一阶段,在体育产业介入工业空间的开发利用上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产生了一批成功的案例。然而,我国当前面临的情况又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一是传统工业驱动下的经济发展模式造就了大量的工业企业,其空间存量体量巨大,很难依靠传统的空间改造模式消化,且当前社会发展面临的需求又有所不同;二是我国特有的国有企业制度,很多大型工业企业属于国有资产,管理和经营方式等方面均和西方工业企业有所差异,在企业改革和资源处置中不能直接照搬西方国家的模式;三是我国人口基数大,地域分布广,体育活动空间资源短缺不仅总量大,同时还表现出需求差异明显,在体育产业介入工业空间开发利用方面需要探索多样化的体育空间开发模式。通过对原材料工业和体育产业部分数据的研讨解读,发现体育产业介入工业空间开发利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具有多方共赢的特征。结合具体的实践案例,分析认为体育产业介入工业空间开发利用可以通过功能置换的方式,将工业空间改造成体育活动空间或体育服务空间;也可以通过功能再造的方式,在原有工业用地的基础上开发竞技型体育空间、非竞技型体育空间和体育商业服务空间。但是也需要看到,体育产业发展介入工业空间开发利用存在着以下问题:

第一,对于工业空间而言,体育产业介入工业空间开发利用,如果改造成体育空间,首先土地性质会发生变化,根据我国用地标准(GB50137-2011)的分类,工业用地和体育场馆用地、体育训练用地、娱乐康体用地、文化活动设施用地的性质是不同的。按照国家用地标准,工业空间的功能改造应该对应着用地性质的变化,甚至土地归属权的变化,尤其是大型工业空间。这类空间所有者一般以国有企业居多,所处地段好、建设水准高,比较适合于多功能体育空间的改造,但由于归属权对应着相关的行业管理部门,一经改造必定牵动权益的重新分配,这是土地性质变更和空间改造中首先碰到的问题。这也能从一个方面解释为什么一些民营资本在改造废置工业空间后土地使用权得不到保障而屡遭拆迁、动迁的现象,土地性质问题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其次,空间改造后,经营模式、管理团队都会发生巨大变化,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架构调整和利益格局。因此,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企业层面,体制机制问题是体育产业介入工业空间改造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二,对基于空间改造的体育产业发展而言,存在着商业模式创新问题。体育场馆、场地的建设或改造一般投资规模较大,如果最初的功能设计不合理,会导致经营和效益问题。而空间功能设计在理论上应该是依据体育产业发展的商业模式,如所要发展的体育产业是基于竞技体育的商业模式、全民健身的商业模式,还是二者结合的模式,体现在空间功能设计上存在着很大差异。从已有案例来看,无论是小项目还是大项目的改造,都面临着盈利能力不足的问题,当然,这也和体育产业在工业空间开发利用上的商业模式缺乏创新关系密切。

4.2 体育产业介入工业空间开发利用的展望

问题能否解决,直接关系着体育产业介入工业空间开发利用的模式能走多远、能做多大。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这些问题的解决涉及到的主要相关方主要是政府、企业、社会资本,因此,问题的解决在于三者联动在制度和模式上的创新,形成协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

第一,政府层面。一方面,在管理上切实实现政府与市场、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能转变和跨界合作,突破传统体制机制的束缚,为产业融合和模式创新扫清障碍。同时,尽快建立和完善必要的政策法规保障,规范市场行为,保障经营过程中土地合理的使用价格;保障经营者土地使用权,避免拆迁、动迁等不确定行为给空间运营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在项目运营管理上,对于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体育空间开发项目,应注意积极探索委托运营、转让运营、改建运营等多样化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扶持、责权分担的管理创新,增强市场活力和信心。

第二,企业层面。适应市场需求,在空间开发利用上积极主动地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商业模式成功的两要素是所要提供的服务以及如何运营和管理。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受可用空间规模大小、所在城市级别、所处城市位置、当地文化特色、人群消费特征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体育产业介入工业空间开发利用要做到和传统竞技型体育空间的不同,就需要在对这些因素全面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真正满足市场需求的方案。运营和管理要结合企业的规模和现有资源,以运营管理模式指导项目的设计、融资、建设等环节,降低投资回报风险。PPP模式对体育场馆、场地的融资和运营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不仅适用于新项目的建设,在旧空间改造和运营中也极具参考价值。需要注意的是,现有的理论框架和成功经验不能直接嫁接到实践项目中,鉴于不同地区政府财力状况和市场状况,项目的实践操作依然需要科学的风险评估和差异化设计。

第三,社会资本层面。就社会资本而言,对于体育产业投入状况已经相对客观理性,具体到体育产业与工业空间开发利用结合的领域,社会资本的投入需要根据资源利用的基本原则和行业发展特点,在不同的模式设计上应有所区分。例如,就工业空间开发利用的方式而言,对传统工业空间的功能置换符合工业空间开发利用的相关理念且成本较低,应该成为工业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就空间开发利用的类型而言,对非竞技型体育空间的开发具有最大的需求和市场前景,应该成为未来探索的主要方向;体育商业服务空间在体育产业密集区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对于竞技型体育空间,则应首先考虑通过运营和管理的创新,盘活已有资源,慎重投资新建大型项目。目前,虽然社会资本对体育产业的投资已有大幅增长,但对于我国庞大的体育市场来说,依然存在较大的增量空间。由于我国体育市场依然处于培育阶段,投资回报周期相对较长,仍然需要政府层面更多的政策红利,以及在政策执行中向社会释放更多的权利空间和利润空间,刺激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乘国家发展体育产业之势,助推工业空间的存量消化,加速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1] 常青.建筑遗产的生存策略保护与利用设计实验[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2] 戴孝悌. 产业链视域中的中国农业产业发展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5.

[3] 丁莉.北京旧工业单层厂房空间改造及策略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3.

[4] 国家体育总局. 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汇编[EB/ OL]. http://www.sport.gov.cn/pucha/index.html.

[5] 国家统计局. 第三次工业普查数据[EB/OL].http://www.stats. gov.cn/tjsj/pcsj/gypc/dscgypc/index.html.

[6] 郭忠健. 外资股东在国家体育场PPP项目中的风险评估与控制[D].北京:清华大学,2007.

[7] 宏源证券,方正证券. 2015年中国体育产业投资报告[J]. 资本市场,2015,(1):50-69.

[8] 姜雪薇. 城市工业遗产典型空间活化利用研究——以首钢老工业区为例[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15.

[9] 经济观察网. 2016年中国体育产业市场规模及发展前景预测[EB/OL]. (2016-07-21).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1607/432406.html.

[10] 刘抚英,邹涛,栗德祥. 后工业景观公园的典范——德国鲁尔区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考察研究[J].华中建筑,2007,25(11):77-84,86.

[11] 彭立磊. 当旧工业建筑再利用过程中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12] 人民网.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17年经济发展七大动向[EB/OL]. (2016-12-17).http://politics.people.com.cn/ n1/2016/1217/c1001-28956477.html.

[13]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工业厂房改造利用案例分析[EB/OL].(2006-03).http://www.doc88.com/ p-7798839845560.html.

[14] 沈浚. 谈工业遗迹的景观改造与经营——以德国北杜伊斯堡公园为例[J].改革与战略,2009,25(9):176-178.

[15] 搜狐体育. 老厂房变冰雪运动场 首钢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区[EB/OL]. (2017-03-01). http://sports.sohu.com/20170301/ n482023805.shtml.

[16] 腾讯网. 盘活旧厂房变废为宝 改建体育场馆民资牛刀小试[EB/OL]. (2016-01-13).http://zj.qq.com/a/20160113/022190. htm.

[17] 王德刚.旅游开发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290-297.

[18] 汪浩. 当代北京群众体育空间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12.

[19] 王若凡. 非竞技型体育馆建筑设计初探[D].北京:清华大学,2015.

[20] 王卫朋. 老厂房华丽变身“体育公园”[N].劳动报,2015-12-21(A2).

[21] 王向荣.从工业废弃地到绿色公园——景观设计与工业废弃地的更新[J]. 中国园林,2003,(3):11-18.

[22] 吴智翔. 论工业建筑遗产中设备空间的改造设计——以沈阳化工厂改造设计为例[J].建筑设计管理,2015,(1):49-51,59

[23] 新华每日电讯. 北京冬奥组委入驻首钢园区[N]. 2016-05-14(2).

[24] 新蓝网•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 老厂房将变身体育创意园 南落马营要走体育文创范[EB/OL]. (2016-05-30).http://n.cztv. com/news/12072275.html.

[25] 英国驻华使馆. 从废弃旧工业污染场地到奥运遗产的华丽转身[EB/OL]. (2015-01-20).http://www.nandudu.com/article/14808.

[26] 郑美艳,王正伦,耿文光. 旧厂房改造为体育设施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6,(8):127-132.

[27] 中国产业信息网. 中国国际体育投融资年会落幕,预言2020十大体育产业趋势[EB/OL]. (2016-12-13).http://www.eeo. com.cn/2016/1213/295117.shtml.

[28]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EB/OL] . (2014-10-20). http://www.gov.cn/ zhengce/content/2014-10/20/content_9152.htm.

[29] 中国政府网.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 . (2016-10-25). http://www.gov.cn/ zhengce/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

[30] ENRICO SANTARELLI. Entrepreneurship,Growth,and Innovation:The Dynamics of Firms and Industries[M]. New York:Springer-Verlag New York Inc,2006.

[31] ILIESCU,SANDA. An American original:on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areer of Lawrence Halprin[J].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Gardens & Designed Landscapes,2012,32(3):139-163.

[32] ILIESCU,SANDA. The garden as collage:rupture and continuity in the landscape projects of Peter and Anneliese Latz[J].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Gardens & Designed Landscapes,2007,27(2):149-182.

[33] LUTE,MARINA;MARINCU,ALEXANDRU. Green development of city areas by using industrial heritage and modern approaches [C]//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Multidisciplinary Scientif i c Geo Conference SGEM. 2016,(2):579-586.

[34] SHERBAN CANTACUZINO. Re-Architecture:Old Buildings-New Uses [M].New York:Abbeville Press,1989:157.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Sports Industry Involved in Industrial Space

探索体育产业介入工业空间开发利用的可行性,为体育产业发展和工业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提供解决思路。梳理国内、外工业空间开发利用的理论与实践,分析原材料工业与体育产业发展的背景和需求,根据体育产业投资现状分析体育空间运营前景。提出体育产业介入工业空间开发利用的模式设计:通过功能置换将工业空间改造成体育活动空间或体育服务空间,通过功能再造在原有工业用地的基础上开发竞技型体育空间、非竞技型体育空间和体育商业服务空间。在此基础上,分析体育产业介入工业空间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并从政府、企业、社会资本职能和模式创新的角度进行未来展望。

体育产业;工业空间;空间开发;空间利用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sports industry involved in industrial spac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provide solutions for the problems fac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and the transform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dustrial spac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at home and abroad,analyzes the background and demand of raw material industry and sports industry development,analyzes the future of sports space operation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ports industry investment,puts forward the mode design of sports industry involved in industrial spac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through functional replacement,the industrial space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sports space or sport commercial service space,through the function reengineering,the competitive sports space,non competitive sports space and sports commercial service space can be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the original industrial land. Based on it,the problems of sports industry involved in industrial spac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are analyzed,from the angle of government,enterprise,social capital function and mode innovation,the future prospects are made.

sports industry;industrial space;space development;space utilization

G80-05

A

1000-677X(2017)06-0024-11

10. 16469/j. css. 201706002

2017-02-18;

2017-05-1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2ATY002)。

冯晓露,男,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产业、体育社会学,E-mail:fengxiaolu@vip.163.com。

1.清华大学 体育部,北京 100084;2.清华大学 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北京 100084

1.Division of Sports Science and Physical Education,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2.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of Culture Industries,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工业空间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体育产业之篮球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技术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