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儿童提问能力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关系研究

2017-06-21崔惠民

昭通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民主型教养家庭

吴 倩, 崔惠民

(安徽财经大学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安徽蚌埠 233030)

学前儿童提问能力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关系研究

吴 倩, 崔惠民

(安徽财经大学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安徽蚌埠 233030)

儿童的提问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儿童思维发展水平、语言能力和认知水平,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6名5岁学前儿童进行长期的常查并根据儿童提问的频率,以获取有效提问数为主体,分析不同教养方式的儿童在提问数量、类型、性别和质量之间的差异,得出儿童提问的频率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存在不显著相关;不同教养方式中儿童提问类型特点表现各有特色;儿童的提问存在性别差异;教养方式的不同会导致儿童提问质量存在差异。

学前儿童;提问能力;家庭教养方式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受到很多社会因素的影响,其中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成人所创造的环境及其提供地指导都十分重要,而这种指导直接体现为父母的教养方式。通过父母的有效指导,儿童的认知能力才能超过现有的水平而获得发展。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以往关于学前儿童提问能力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大多数是论述性的,而本篇使用问卷调查、观察量表和SPSS技术等方法,来对儿童提问能力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量化研究。选择6名5岁大班的学前儿童进行长期观察,因为该阶段的儿童抽象逻辑思维萌芽,词汇量可达到2200,语法的掌握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使得儿童可以与成人自由的交谈。采用的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鲍姆林德(Baumrind)运用形态类型学方法,按照对子女的控制、亲子沟通、成熟要求、关怀与支持四个维度的特点,将家庭教养方式分为民主型、溺爱型和专制型三类。为了能够获得均衡的数据进行对比观察,分别选取了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专制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和溺爱型的家庭教养方式的儿童各2名。

二、观察依据及其质量评分标准的确定

(一)儿童提问观察记录表

配合改编的《儿童提问观察记录》表格(表1),来了解儿童提问的类型和特点,最终获得173个有效提问。此表是根据学者费广洪[1]关于儿童提问的问题类型进行改编,将儿童提问类型分为九类:问题的结构特征、提问的目的、提问的形式、问题的性质、提出或解答的认知水平、问题所反映的思维过程、问题的必要性、问题的主客观状况、问题的感知类型。

表1. 儿童提问类型

问题类型 问题解释提问的目的 获取关注探索未知交往需要问题的形式 简单直接具体含糊不清问题复杂问题的性质 开放式的答案具有具体结论的答案提出或解答的认知水平 知识记忆问题(包涵记忆的狭窄问题)聚合问题(寻求可预测的答案)发散问题(要求创造性答案和新思路)评价问题(需要有判断、意见、选择)问题所反映的思维过程 原因的为什么(皮亚杰为什么的形式) 动机的为什么证明的为什么问题的必要性 必要有益问题不必要问题非有益问题问题的主客体状况 他人提出的问题自己发现的问题问题的感知类型 外在感知型内在属性类混 合 类

采用由岳冬梅修订的中文版EMBU问卷,并根据儿童的意愿、行为与家长的意愿、社会认知或道德产生冲突时的态度,来判断研究对象父母对其的家庭教养方式,结果如表2。

表2. 被试基本情况

(二)提问质量评分标准

对于提问问题的质量评分标准做了四个维度的评分标准,分别是变通性、深刻性、精致性和科学性。变通性是指被试发现问题的类别数;深刻性是指问题的概括性、间接性和抽象程度;精致性是指对问题的描述是否准确、详尽、到位;科学性是指科学概念和术语在问题中的使用情况,以及问题的科学技术含量进行评价[2]。质量最高分为10分,赋值变通性2分,深刻性3分,精致性2分,科学性3分。

三、儿童提问特点与家庭教养方式关系具体分析

(一)儿童提问的频率

专制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中,儿童的提问数量为48个,占总体提问数量的27.7%;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的儿童提问数量为58,占总体提问比例的33.5%;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中,儿童的提问数量为67,占总体提问数量的33.8%,数量相对较多、频率更高。

表3. 儿童提问数量

但是,教养方式和提问数量之间的卡方检验的结果X2=3.13<5.99,差异不显著,即教养方式与儿童提问数量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提问数量没有显著性影响。溺爱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中,虽然儿童能够表达自己,但是他们更趋向于直接猜测或评论,而不是采用提问的方式表达。而专制型家庭的父母更趋向全面控制儿童,导致儿童求知好奇的欲望和自我表达的期待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所以他们的提问相对较少。

(二)儿童提问的类型特点

根据改编《幼儿提问观察记录》表所设计的儿童提问类型的顺序,即:问题的结构特征、提问的目的、问题的形式、问题的性质、提出或解答的认知水平、问题所反映的思维过程、问题的必要性、问题的主客体情况和问题的感知类型为顺序,来一一分析儿童提问的类型特点。

1.问题的结构特征。问题的结构清晰程度是指所提问题的诸要素的明确程度,将问题分为界定清晰(结构清晰)的问题和界定含糊(结构模糊)的问题。

表4. 问题的结构特征

用卡方检验结果是X2=6.78>5.99,即差异显著,教养方式与儿童提问的结构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专制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中,溺爱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中儿童提问问题的结构模糊比例是最高的,民主型教养方式家庭中的儿童提问的结构清晰度最高。

2.提问的目的。儿童提问的目的分为三类:获取关注、探索未知和交往的需要。如研究对象中胡某某和王某比较喜欢问:“你觉得我这件衣服好看吗?”“你为什么不看我呢?”来获取别人的关注。胡某和何某某则会问:“你叫什么名字啊?”“你最喜欢看什么动画片啊?”通过主动询问他人信息来满足他交往的需要。吴某某和张某某更多的关注未知的知识来提问。经过数据的对比发现,在提问的目的上,则更多的与幼儿的性格和兴趣相关,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并不是特别的紧密。

3.提问的形式。幼儿提问的形式分为简单直接具体、含糊不清和问题复杂三个类型。问题的复杂程度是儿童对事物的内在逻辑的把握程度和语言熟练程度的表现,对6名研究对象的提问问题进行统计得出在图3-1中有所表现:在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中,幼儿提问的复杂问题明显多于其他两种家庭教养方式,占到复杂问题的50%。

图1. 问题的形式

幼儿在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中所提的问题复杂的卡方检验X2=6.42>5.99,即差异性显著,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中的儿童问题复杂性程度高于其他两种教养方式。

4.问题的性质。对幼儿提问的性质分为具有开放式答案和具有具体结论的答案两种,开放式答案的出现是儿童思维发展维度攀升的外在具体表现之一,且受幼儿智力发展的特点的影响,在3到6岁期间,幼儿多问的是具有具体结论答案的问题。在数据分析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中幼儿更加能够提出具有开放式答案的问题,具有开放式答案的比例占有40%以上,而专制型和溺爱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则只有30%以上和20%以上。对儿童所提问题具有开放答案与家庭教养方式检测卡方值X2=6.59>5.99,差异显著,民主型的家庭中成长的儿童的问题相对更为开放。

5.儿童提出或解答的认知水平。对儿童问题的提出或解答的认知水平分为:知识记忆问题(包涵记忆的狭窄问题)、聚合问题(寻求可预测的答案)、发散问题(要求创造性答案和新思路)和评价问题(需要有判断、意见和选择)。根据皮亚杰对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分类,该阶段的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他们的提问多集中在知识记忆问题和聚合问题两个方面。知识记忆问题、聚合问题和评价问题三个方面,在家庭教养方式上并没有较大区别,但是在发散问题上,民主的家庭教养方式中发散问题占的比例为66.7%。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儿童提问能力水平与父母及其监护人的受教育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在中国教育现状下,母亲更多的参与儿童的生活和教育抚养,所以母亲的受教育水平与儿童提问能力的发展更是呈正比例的关系[3]。以上数据分析也可以看出,父母的受教育水平越高,儿童提问的质量在同龄儿童中也越高。

图2. 问题提出或解答的认知水平

6.儿童提问所反映的思维过程。儿童提问所反映的思维过程(皮亚杰为什么的形式),分为原因的为什么、动机的为什么和证明的为什么。经过数据分析,这6名观察对象所提问题27%属于原因的为什么,51%属于心理动机的为什么,22%属于证明的为什么。但这与儿童的年龄和思维发展水平等物质客观因素存在直接的关系,与家庭环境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

7.儿童所提问题的必要性。儿童提问的必要性分为必要有益问题、不必要问题和非有益问题。是否必要和有益体现是的是儿童对自己行为控制的表现。在研究中发现,溺爱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会让幼儿敢于且乐于表达自己,但他们提问的必要有益问题为50%,不必要问题和非有益问题占所提问题的50%,即他们的表达有时候并不是必要的,只是为了表达而表达,并不是为了获取关注或者探索未知或者是因为交往的等发展的需要。专制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中的儿童所提必要性问题占所提问题的70%,不必要问题和非有益问题为30%。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中的儿童提问必要有益问题为76%,不必要和非有益问题为24%。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提问的必要有益性的卡方检验值X2=6.39>5.99,差异显著,必要有益问题出现的频率与民主型教养方式呈正相关。

8.儿童所提问题的主客体情况。问题的主客体情况是分为他人提出的问题和自己发现的问题两种。主客体主要是儿童面临问题时主动性的表现。研究发现民主型和溺爱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中,儿童更趋向于自己发现问题,他们自己发现问题的比例占所提问题的比例分别为82%和78%,但又有细微的差别。溺爱型的儿童发现问题就会立刻表达提出问题出来,民主型的儿童则会趋向经过一系列的自主探索,等家长发现自己的行为过后,对家长的询问再表达自己的问题,或者经过探索过后无法获得答案,再去询问家长或老师。而专制型的家养方式中,儿童自己发现问题仅为43%,他们更趋向于接受他人提出的问题或者是接受旁人的引导,然后自己做出判断与思考。

9.儿童提问的问题感知类型。儿童提问的问题感知类型分为外在感知型、内在属性型和混合型。对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儿童提问59%是外在感知型,其次是混合型,占儿童提问的29%,内在属性类最少,占儿童提问的12%。

(三)儿童提问的性别差异

表5. 儿童提问性别差异

李海燕[2]提出就提问的深刻性和科学性这两项得分,表现的是男孩比女孩优秀,尤其体现在科学性上,即男性幼儿的得分情况显著优于女性幼儿。而在精致性方面,女性幼儿得则分明显高于男性幼儿。精致性主要考察的是幼儿对所提出问题的语言表达水平,与幼儿言语发展相关,而该阶段的儿童女童语言发展水平明显高于男童。夏瑞雪和周爱保[4]、宋振韶[5]对不同性别的幼儿在语言发展方面研究的成果具有相同点,主要是体现在对于幼儿转述能力的发展方面,女童的发展明显高于男童。

(四)儿童提问的质量

表6儿童提问质量

对儿童提问进行赋值质量分析,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中的儿童提问能力高于其他两种教养方式的儿童。并且值得提出的是儿童的提问能力基本与父母(抚养者)的文化水平特别是母亲的文化水平呈正比例的关系,父母的文化水平越高,儿童的提问能力也越高。卡方检验值X2=6.16>5.99,差异显著。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中的儿童提问的质量明显的高出溺爱型和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的儿童。

四、总结

儿童的提问能力与儿童的家庭教养方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中的儿童在提问数量和提问质量上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并且此类儿童提问在深刻性和科学性上有更为突出的表现。而专制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中的儿童在提问能力方面,相较于民主型和溺爱型教养方式的儿童稍滞后。溺爱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则更有利于儿童表达自己,所以在同龄的幼儿中,倍受溺爱的儿童提问的数量比较多,但是更加的随意和变通。而且在观察中发现,溺爱型的儿童在生活中面对非权威人时更倾向于对问题的直接猜测,而不是提问。但是在面对权威人士时,好奇心的直接猜测就转变成了提问的形式。而专制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中,幼儿的愿望比较容易得不到满足,求知的欲望和好奇心受到压抑,容易不主动的表达自己,更倾向于受到别人的引导,再提问表达。

儿童提问能力在性别上也体现着和差异,在科学性和深刻性上,男性幼儿的得分情况显著优于女性幼儿。而在精致性方面,女性幼儿得分高于男性幼儿。

儿童提问类型相关特点:(1)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的儿童所提问题的结构清晰度最高,溺爱型儿童所提问题的结构模糊度最高,专制型表现相对均衡。(2)儿童提问的目的与儿童个体的性格特征关系比较明显,与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很明显。(3)儿童提问的性质,因为年龄特点则更加趋向于具有具体的答案,儿童提出问题或解答的认知水平更多的是趋向于只是记忆问题和聚合问题,发散问题是最少的,评价问题居中,但是由于父母文化水平的高低不同和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同,儿童提问的性质和问题提出或解答的水平也不尽相同。(4)儿童提问的必要性方面溺爱型的儿童所提的非必要问题最多。民主型和溺爱型的儿童则更加趋向于自己发现问题,专制型儿童趋向于接受他人提出的问题。(5)儿童提问的感知类型方面,外在感知类所占比例最高,混合类其次,最少的内在属性类。

五、提高儿童提问能力的建议与对策

家庭是幼儿启蒙的摇篮,家长则是幼儿的第一个启蒙者。教育即是一种解放,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下,儿童才能够真正获得发展,而且在这种提问中,儿童也在质疑世界、解构世界和创造世界[6]面对孩子的提问,家长的态度和反应方式,都会影响到幼儿提问积极性和提问意识的培养。为了提高儿童的提问能力,家长应该做到:

首先,要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改变不合理的家庭教养方式,建立科学、民主、健康的家庭教养方式,以保证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家长能够积极正确的引导和养育儿童。家长对儿童的提问需要民主的对待和回应,并对儿童的提问和好奇行为进行引导和鼓励,树立正确科学的儿童发展观,正确认识儿童提问的现象,接受孩子对所有事物会存在的惊异与惊讶的情绪情感。在平时的生活中要积极引导儿童对周边事情的好奇心,满足儿童的好奇欲望和提高儿童探索世界的精神,从而提高儿童的提问能力。

其次,应该适时地更新自己的教育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以正确科学地教导儿童。儿童提出的问题,其实是最本初的,也是最重大的,是终其一生未必解决的了的问题[7]。家长的文化水平对儿童提问能力的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高学历的家长对儿童所提问的问题能够更加全面科学和细致的回答,相比于低学历父母对儿童提问的回应,使儿童获得更多正确的科学知识,更有利于儿童自主积极的探索世界。所以,为了能够促进儿童提问能力的发展,家长要及时的补充人文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以能够高质量的回应儿童所提问题,及时的满足儿童的求知欲望,在满足儿童求知欲望的同时,不断提高儿童的提问能力。

第三,家长应该学习和掌握回应儿童提问的技巧。由于儿童的年龄身心和思维发展的限制,儿童对世界的认识是缺乏的、有限的和直观的。儿童认知发生疑惑或者冲突时,成人的“指导性参与”会激励和引导儿童达到其潜在的发展水平[8]。所以家长在回答儿童提问时最好是采用直观性的、启发性的回应。注重在儿童提问时的互动式,即对儿童的问题或回答给予肯定的或否定的答案,让儿童在提问时自主的思考,体会到家长的关注。家长在对待自己也无法理解的问题时,可以采用与儿童共同查找答案的方式来解决儿童的问题,一方面可以让儿童对答案了解的更加透彻,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亲子关系的互动,增加亲子相处时间,增进亲子情感,建立幸福家庭。

[1] 费广洪, 汪文娟, 王淑娟. 幼儿提问类型及策略对其问题解决的影响[J]. 心理学探新,2012,(06):519-524.

[2] 李海燕. 回、汉族大班幼儿提问能力及其家庭影响因素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2010.

[3] 杨云飞. 家庭环境对学前幼儿提问能力影响的综述[J].教学实践,2014,(3):90-91.

[4] 夏瑞雪、周爱保. 对回汉藏 3—6 岁幼儿语言发展的差异与影响因素[J]. 学前教育研究,2008,(2):35-38.

[5] 宋振韶. 课堂提问基本模式以及学生提问的研究现状(上)[J]. 学科教育,2003(1):22-25.

[6] 袁宗金. 回归与拯救论文[D]. 南京师范大学,2006.

[7] 袁金宗. 问题提问的本体价值[J]. 教育科学研究,2010,(2):18-21.

[8] 费广洪, 赵嘉茹, 汪文娟. 成人提问的认知水平与模式对5岁儿童问题解决的影响[J]. 学前教育研究,2012,(11):20-2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ldren's Ability to Ask Questions and Family Upbringing

WU Qian, CUI Hui-min
( College of Finance & Public Management,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Bengbu 233030,China)

To some extent, children's question ability can perform 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thinking, language ability and cognit ive standard, which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n children'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This theory also regard the frequency of children's questions and the numbers of effective questioning as the main part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questioning amount, type, gender and qu ality of various educated means ,which can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there h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family rearing pattern and frequen cy of children's questions , different rearing children's question type are distinctive; there being gender difference in children question; various rea ring styles can lead to differences in the quality of the children's questions.

preschool children ; ability to ask questions ; family parenting style

G610

A

2095-7408(2017)02-0118-07

2016-12-7

吴倩(1990— ),女,安徽宿松人,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民主型教养家庭
家庭“煮”夫
教养方程式
浅谈家庭教育对幼儿性格形成的影响
论"向师性"在授课中的作用
恋练有词
教养,就是选择做个更好的人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
寻找最美家庭
新课程下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