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式选择
——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视角
2017-06-21陈晓珊
陈晓珊
(暨南大学 产业经济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632)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式选择
——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视角
陈晓珊
(暨南大学 产业经济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632)
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视角,着重讨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式选择。研究发现:(1)在古诺产量竞争或者斯塔克伯格领导者-跟随者产量竞争情形下,管理层持股(MBO)比员工持股(ESOP)更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当并购效率较高时,国有企业采用并购民营企业的方式实现混合所有制相比MBO和ESOP这两种方式更有利于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2)在伯川德价格竞争情形下,当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有股占比界于0~0.6,或者界于0.68~1时,采取MBO方式比ESOP更有利于社会福利的提高;当国有股占比界于0.6~0.68时,则应该鼓励以ESOP的方式实现混合所有制经营;但是,不管国有股占比和并购效率如何,采用并购民营企业的方式是最优的。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并购;管理层持股;员工持股
一、问题提出
自中国进入经济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阶段后,原先的投资驱动型经济逐渐转为创新驱动型经济,并且在这个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过程中中国的经济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和升级。这反映了更好地适应和引领经济的“新常态”,需要配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此同时,这样的现实背景也为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提出了迫切的要求[1]。然而,较长时期以来,中国由政府主导经济增长的“半市场经济”特征非常明显,掌握着中国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企业长期处于政府的控制下,并呈现出一种“半政府工具、半市场主体”的状态[2]。2015年9月24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国发〔2015〕54号)中明文规定: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制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整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实行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突破口[3]。那么,对国有企业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究竟应该采用哪种方式?
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有员工持股(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s,ESOP)、管理层持股(management buy-out,MBO)、并购民营企业等多种改革模式。现有文献讨论较多的是员工持股和管理层持股这两种方式,员工持股是指企业内部员工个人出资认购本公司股份,并委托企业工会的员工持股会或其他依托机构进行集中管理的产权组织形式。管理层收购是指公司的管理层通过借贷或其他方式的融资、股权交易等取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或所有权的行为。詹森(Jensen,1986)认为,MBO可以有效缓解企业内部的代理成本[4]。郎咸平(2004)通过对格林柯尔公司收购案例的研究,指出MBO可以在无形中掠夺国有资产,认为不应该进行MBO[5]。魏建(2005)则充分肯定了MBO,认为其具有效率提升和财富转移的双重性质[6]。此外,国内学者纷纷从MBO是否适合国有企业改革的角度展开了深入的探讨[7-10]。王一江(2005)认为MBO会导致分配不公和效益低下,ESOP会把MBO的负激励转变为正激励[11]。吴良刚和肖隽(2006)指出应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循序渐进地推行ESOP[12]。刘克寅(2005)指出:MBO与ESOP各有优缺点,认为应该将两者有机结合[13]。此外,借助公司外部条件实现产权改革的方式,文献讨论较多的是并购民营企业。周隆斌(2001)指出:企业并购的本质就是对企业产权的交易[14]。郭敏和屈艳芳(2004)分析指出:当并购后价格下降时,并购无条件增进了社会福利;但当并购后由于市场上企业数目的减少使得参与并购的企业获得更大的市场势力而出现市场价格上升的情形,如果效率优势达到一定程度仍可增进社会福利[15]。胥朝阳和沈斌(2008)认为,对于企业宏观并购绩效评价侧重了并购对社会的整体影响[16]。汤吉军和刘仲仪(2016)在控制权博弈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的政府管制措施[17]。
本文认为合理的股权结构有助于促进国有企业的体制和机制真正实现市场化,国有企业通过对产权的混合改革后,实现包含国有、民营、个体等不同产权,有利于企业治理中制衡机制的有效发挥,也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活力和创新力。对此,本文将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视角,从更贴近中国现实社会的混合寡头市场结构入手,从产量竞争和价格竞争两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试图给予一个可能的解释。
二、理论模型
本文只讨论封闭经济条件下的情形,因此,国有企业中的非国有股权本文着重探讨ESOP、MBO、以及并购一家民营企业。假定三种情形下国有企业中国有股权的比重均为α(0≤α≤1),非国有股权的比重均为1-α。
(1)员工持股(ESOP)改革模式
作为国有资本,假定其目标函数为最大化社会福利,作为非国有资本,借鉴孟庆春(2010)[18],本文假定ESOP的目标是最大化企业收益。因此,国有企业的最终目标函数为Max{αW+(1-α)(1-q)q2},而两家民营企业的目标则是最大化自身利润,即Maxπi,i=2,3。
(2)管理层持股(MBO)改革模式
国有资本的目标函数依然假定为最大化社会福利,而企业管理层作为公司的主要经营者,假定其追求的目标与企业股东相一致,即最大化企业利润。因此,国有企业的最终目标函数为Max{αW+(1-α)π1},而两家民营企业的目标函数依然为Maxπi,i=2,3。
(3)合并民营企业
三、模型解析
(一)古诺产量竞争
1.均衡结果
(1)员工持股(ESOP)改革模式
根据各个企业的目标函数,即Max{αW+(1-α)(1-q)q2}、Maxπ2、Maxπ3,并求解一阶条件,可得均衡结果为:
(2)管理层持股(MBO)改革模式
根据各个企业的目标函数,即Max{αW+(1-α)π1}、 Maxπ2、Maxπ3,并求解一阶条件,可得均衡结果为:
(3)合并民营企业
根据各个企业的目标函数,即Max{αW+(1-α)πI}、 MaxπO,并求解一阶条件,可得均衡结果为:
2.福利分析
(1)ESOP和MBO两种改革模式比较
(2)并购和MBO两种改革模式比较
(3)并购和ESOP两种改革模式比较
图1 社会福利增量与并购效率的变化趋势(古诺竞争情形)
综上分析,提出命题1:当产品市场上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间进行古诺产量竞争时,采用MBO方式实现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比ESOP方式更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但是当并购效率较高时,采用并购民营企业的方式实现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比MBO和ESOP方式更优。
(二)伯川德价格竞争
根据前文设定的市场反需求函数,可知产品市场上的需求函数为:q(p)=1-p,其中p=p1+p2+p3。本文同样考察ESOP、MBO、合并一家民营企业的改革模式。
1.均衡结果
(1)员工持股(ESOP)改革模式
根据各个企业的目标函数,即Max{αW+(1-α)p1(1-p)}、 Maxπ2、Maxπ3,并求解一阶条件,可得均衡结果为:
(2)管理层持股(MBO)改革模式
根据各个企业的目标函数,即Max{αW+(1-α)π1}、Maxπ2、Maxπ3,并求解一阶条件,可得均衡结果为:
(3) 合并民营企业
根据各个企业的目标函数,即Max{αW+(1-α)πI}、MaxπO,并求解一阶条件,可得均衡结果为:
2.福利分析
(1) ESOP和MBO两种改革模式比较
(2)并购和MBO两种改革模式比较
(3)并购和ESOP两种改革模式比较
图2 社会福利增量与并购效率的变化趋势(伯川德竞争情形)
综上分析,提出命题2:产品市场上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间进行伯川德价格竞争情形下,当国有股份比重界于0~0.6或者0.68~1时,采用MBO方式实现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比ESOP方式更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当国有股份比重界于0.6~0.68时,ESOP方式优于MBO;不管国有股份占比和并购效率如何,采用并购方式实现混合所有制均是最优的。
(三)斯塔克伯格领导者-跟随者产量竞争
当市场环境是由关键行业和重要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构成的混合寡头市场时,由于政府对这类垄断性行业的扶持力度较大,使得这些国有企业在市场上拥有绝对的规模、市场份额和社会地位;同时,这些国有企业所传递的信息传递可置信度较强,具备成为行业领导者的条件,此时,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共同在产品市场上进行产量竞争,但双方之间进行的是领导者-跟随者竞争,即国有企业先作出产量决策,民营企业在观察到国有企业的决策后根据对方的决策再作出自己的决策。
1.均衡结果
(1)员工持股(ESOP)改革模式
根据各个企业的目标函数,即Max{αW+(1-α)(1-q)q1}、Maxπ2、Maxπ3,并求解一阶条件,可得均衡结果为:
(2)管理层持股(MBO)改革模式
根据各个企业的目标函数,即Max{αW+(1-α)π1}、Maxπ2、Maxπ3,并求解一阶条件,可得均衡结果为:
(3) 合并民营企业
根据各个企业的目标函数,即Max{αW+(1-α)πI},并求解一阶条件,可得均衡结果为:
综上所述,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视角,在由国有企业充当斯塔克伯格产量竞争市场中的主要领导者而民营企业充当跟随者时,国有企业中国有股比例越高,可实现的社会总福利越高,因此保持国有企业的完全国有化是最优选择。
2.福利分析
(1) ESOP和MBO两种改革模式比较
(2) 并购和MBO两种改革模式比较
(3) 并购和ESOP两种改革模式比较
图3 社会福利增量与并购效率的变化趋势(斯塔克伯格竞争情形)
综上分析,提出命题3:在由国有企业充当领导者的斯塔克伯格竞争市场中,采用MBO方式实现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比ESOP方式更有利于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但是当并购效率较高时,采用并购民营企业的方式实现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比MBO和ESOP方式更优。
四、结论与研究启示
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视角,本文构建混合寡头理论模型探讨了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式选择。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在古诺产量竞争或者斯塔克伯格领导者-跟随者产量竞争情形下,管理层持股(MBO)比员工持股(ESOP)更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当并购效率较高时,国有企业采用并购民营企业的方式实现混合所有制相比MBO和ESOP这两种方式更有利于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第二,在伯川德价格竞争情形下,当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有股份占比界于0~0.6,或者界于0.68~1时,采取MBO方式比ESOP更有利于社会福利的提高;当国有股份占比界于0.6~0.68时,则应该鼓励以ESOP的方式实现混合所有制经营;但是,不管国有股份占比和并购效率如何,采用并购民营企业的方式相较于MBO和ESOP而言均是最优的。
本文的研究启示在于:第一,完善管理层持股的相关制度。管理层持股可以从产权上缓解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和所有者缺位问题。理论模型分析表明,采用管理层持股的方式实现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比员工持股更有利于社会福利的提高。然而,由于缺乏相关制度安排、支持以及监督,管理层持股容易滋生腐败,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使得中国国有企业管理层持股计划一直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因此,推进关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关法规法令的建设和完善,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管理层持股计划提供法律保障显得尤为必要。第二,厘清并购思路,提升并购效率。并购对象、并购支付方式、并购后的整合能力等均会影响企业的并购绩效。通过事先对被并购方的发展现状、发展前景、行业关联度等方面的充分调研,厘清并购思路,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并购效率。理论模型证明了,采用并购民营企业的方式实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相较于管理层持股或员工持股而言均是最优的,其能最大化社会福利水平。因此,承担部分社会职能的国有企业,应该着重考虑采用并购民营企业的方式实现混合所有制经营。
[1]李小健.“拥抱”经济新常态[J].中国人大,2015(5):12-13.
[2]陈清泰.国有企业上“再改革”八论[N].北京日报,2014-03-31.
[3]李曦辉.北京市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6(4):88-93.
[4]JENSEN M C.Agency costs of free cash flow,corporate finance,and takeovers[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6,76(2):322-329.
[5]郎咸平.用“三个必须”规范产权改革[J].理论参考,2004(10):20.
[6]魏建.管理层收购的成功之路——管理层收购在中国的困境及突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7]杨帆.国企改革不应推倒重来[J].上海国资,2004(9):22-24.
[8]秦晖.“长沙安全”的联想:“卖方缺位”与国企改革的悖论[J].中国改革,2001(1):15-16.
[9]左大培.国企改革的方向何在[J].中国改革,2003(7):32-35.
[10]张文魁.国企改革方向要不要变[J].发展,2004(11):3.
[11]王一江.国企改制新思路:ESOP[J].国际融资,2005(6):26-27.
[12]吴良刚,肖隽.谈员工持股计划(ESOP)在我国的实施[J].现代管理科学,2006(10):78-79.
[13]刘克寅.MBO与ESOP相结合以提高我国国有企业效率[J].商场现代化,2005(12Z):350-351.
[14]周隆斌.企业并购中的财富效应分析[J].财经科学,2001(5):21-25.
[15]郭敏,屈艳芳.企业并购的社会福利效应分析[J].财经科学,2004(1):1-4.
[16]胥朝阳,沈斌.大型企业并购替代品制造商的福利效应研究[J].管理科学,2008(3):50-56.
[17]汤吉军,刘仲仪.混合所有制、控制权博弈与政府管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12):82-89.
[18]孟庆春.基于竞争考虑MBO与ESOP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模型研究[J].经济管理,2010(12):137-142.
[19]MOTTA M,RUTA M.A political economy model of merger policy in international markets[J].Economica,2012,79(313):115-136.
(责任编辑:李 叶)
Choices of Mixed Ownership Refor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Welfare Maximization
CHEN Xiaoshan
(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2,China)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welfare maximization,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hoices of mixed ownership refor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The results show that:(1)under the Cournot competition or the Stackelberg leader-follower competition,the choice of management buy-out(MBO) can improve more social welfare than employee stock ownership(ESOP);when the merger efficiency is high enough,to merge with a private firm is more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social welfare compared with the MBO and the ESOP;(2)under the Bertrand competition,when the state-owned shares accounted for 0-0.6 or 0.68-1,the choice of the MBO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social welfare than the ESOP;while when the state-owned shares is between 0.6-0.68,it should be encouraged for the form of the ESOP;how ever the state-owned shares and merger efficiency would be,to merge with a private firm is optimal compared to the MBO and the ESOP.
state-owned enterprise;mixed ownership reform;merger;MBO;ESOP
10.13504/j.cnki.issn1008-2700.2017.04.010
2017-02-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人民币汇率变动幅度对经济波动影响及中国企业承受能力研究”(71273068)
陈晓珊(1989—),女,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F271.1
A
1008-2700(2017)04-007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