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禄贞在间岛地区的贡献
2017-06-21郑诗瑶
摘 要:吴禄贞是清朝末期从爱国转向民主革命的伟大军官。他前后三年,两戍东疆,先后担任延吉边务帮办、督办大臣。本文首先简单介绍吴禄贞其人,然后通过总结吴禄贞在延边就职期间的重大举措来进一步揭示他为保全吉林东部边疆的领土主权做出的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关键词:吴禄贞;“间岛问题”;延吉筹边
作者简介:郑诗瑶(1992.6-)女,汉族,吉林省延吉市人,长春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东北亚国际关系。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7--01
吴禄贞,字绶卿,1880年3月6日出生于湖北省云梦县吴家台子一个有薄田10亩的小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当地私塾先生。在父亲的教导下,幼时的他博览群书聪敏勤奋。十几岁时,他曾在棉麻布厂做过几年童工。青年时他留学过日本,在当时时代思潮的洗礼下,结识并追随了孙中山先生,成为了一名先进的民主党人,怀有远大的爱国抱负。他于1900年从日回国在长江一带发动了以“自立军”为名的起义。起义不幸失败后,他返回日本继续求学。1901年在日本帝国士官学校毕业。日俄战争后,日本为了继续推进“大陆政策”,借机以朝鲜为跳板,时常在我国延边地区制造事端,希望将此区域作为进入中国东北的“后门”,妄图进一步占领整个东北。清政府为了维护边疆稳定,1907年派徐世昌担任东三省总督,吴禄贞被奏调随行前往,开始了他功垂延边的光辉生涯。
一、吴禄贞在延吉筹边的重大举措
1.勘测中朝边界。当时清政府对东北边务疏于管理,而多年来侦查日本却对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地理等了如指掌,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日本捏造了中朝“问岛”问题。东三省总督认为“山川不习,不可以图胜算”,充分的勘测能够为中国与日本交涉提供更为客观、有利的证据,于是在1907年6月,徐世昌派遣吴禄贞调查吉林中朝界务。吴禄贞率周维桢等人用了时七十三天的时间途径两千六百余里,终于克服了困难,将凡是与中朝界务相关的地段,都使用仪器进行精密的测量,其他的采用步测的方式,最终记载了二十一种图例,绘成了《延吉边务专图》。
2.整理边境史料。1907年末,吴禄贞派遣同盟会会员柏文蔚到汉城,从朝鲜户部尚书的儿子手中寻到了日本印制的“大東舆地全图”。此外,吴禄贞还翻阅了其他西方国家记录的日朝之间的邦志,调集了中国以及西方国家所制的图籍、中韩交涉之案毛茸茸牍等,多方查阅后编写了《延吉边务报告书》,共三册。该书主要介绍了延边地区的历史脉络,指明了一些山脉的起讫、河流发源去向以及当地风土人等,揭示了延边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的事实,打击了日本欲侵占我国领土的气焰。
3.整顿军务,组织民间的爱国武装力量。侵略者的外交,通常是以武力作为后盾的,而当时延边的军队仅有吉宁军一营和吉强军四营,都属于防营编制,数量尚不足二百余人,军队中职位空缺占2/10,老弱病残的军人占了4/10,由此可见可用于战争的兵力十分有限。而当时积贫积弱的清政府早已无力增兵,同时也担心增兵会造成当地混乱。吴禄贞到任后大力整顿边防军营,淘汰老弱病残,补足了空缺职位,又从长春调来了新军二营,成立了屯田军一标,这些举措均加强了边区的防务力量。同时吴禄贞还积极组织民间的爱国武装力量,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共同承担保卫祖国边疆的责任。当然吴禄贞之所以能够顺利的召集民间武装力量离不开当地“胡匪”韩登举的帮助。韩登举早年与张作霖、汤玉麟等人熟识,当吴禄贞初到延边时,张、汤就将吴禄贞介绍与其相识,两人皆是晓以大义之人,故结为兄弟。当吴禄贞急需当地的武装力量来抗击日本时,韩登举欣然从命,派遣数千人支援。当吴与斋藤第一次正面交涉时,斋藤见到吴禄贞身后众多的军队,虽然穿着不是很整齐,但每个人都斗志昂扬,此情此景使斋藤不禁大惊失色,后来斋藤又的得知这支队伍曾经协助清军参与过甲午战争,他们便更为之慑服,恐惧之下后撤了十里,退回到了边界以外的地区。
4.促进了延边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吴禄贞到任后的第一件事便是设立边务公署,在局子街等延边重要据点,设立了派驻所,同时还设立了管理韩人的派办处,用以完善延吉厅之政治建设。为了加强对延边地区的经济开发,充分利用延边地区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物产,他提出了建立延吉木植公司,修造轻便的铁路,购置伐木设备等开发设想,并亲自执笔写下了《采伐图们江森林条议》。同时他还在延边地区大力推行文化教育事业和民族和睦的政策。以前受日本愚民政策的影响,延边地区的教育极为落后。延吉仅存一所汉族小学,严重阻碍了当地人的思想进步和延边地区的文化发展。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他在人口稠密的地方设立学校,先后建成了8所初等小学堂,4所高等小学堂,还设立培养教师的简易师范讲习所。
吴禄贞所采取的这些措施对于稳定延边局势,开发当地经济和加强民族团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结语
吴禄贞维护国家主权,捍卫并开发边疆的功劳是延边人民的大功臣。他爱国奉献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子孙们要以国家为本,为祖国的统一和领土完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曹殿举:《吉林方志大全》,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