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水平高校材料学科专业课程英语化教学必要性探析
2017-06-21杜驭炎王宗荣杜丕一
杜驭炎,王宗荣,杜丕一
(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2.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7)
中国高水平高校材料学科专业课程英语化教学必要性探析
杜驭炎1,王宗荣2,杜丕一2
(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2.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7)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创建国际一流大学已经成为国内一些高水平高校的办学宗旨之一。本文对目前国内一流高校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针对目前国内高校英语教学主要以通用英语为特征的基本教学模式所存在的问题,结合浙江大学创建国际一流高校、一流学科对本科学生提出的在学期间具有100%的境外访学率以及在学期间对本科生全面展开的研究训练计划(SRTP)培养所伴随的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从事与阅读专业外语资料直接相关的学术研究、毕业后具有高出国深造率等基本要求,探讨了专业课程全英文教学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并探讨了其对促使所培养的国内学生更好地走出去和让世界各地的学子方便地走进来,以及对推动浙大材料学科更好地向世界一流水准迈进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材料学科; 专业课程; 全英语教学
1 引 言
随着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影响力不断增强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国内,特别是代表中国高水平院校的“九校联盟”大学中许多学校创建国际一流大学的办学宗旨之一[1]。以浙江大学为例,培养的学生中,2016届本科毕业生海内外深造率达到60.9%;而作为理工科学生,以兼具理学与工学特征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生为例,其毕业生的录研/出国深造率则保持在70%左右。很明显,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势在必行。其中,适应学生参与国际事务、融入国际社会的语言应用能力培养与教育已经成为必须考虑的重要环节。这从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近三年(2014级、2015级、2016级)本科生培养方案[2]中同样可以看到,设定的培养目标中重要的一条就是使学生“具备国际化竞争能力”,并对学生的英语/外语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值得格外关注的是:面向2015级和2016级本科生的培养计划中,已将2014级计划中提及的“英语”能力修改为“外语应用能力”,并从原先要求学生“具有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基本能力”,细化成了使学生具有“能阅读本专业英文材料及运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的外语应用能力,为培养学生“具备国际化竞争能力”打下基础。
鉴于上述现状,近年来国内针对高等院校理工科专业外语教学的研究,特别是针对我国高水平理工科专业人才的外语水平培养研究也越来越受重视[3]。通过在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上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外语教学”为主题词进行搜索,可获得相关结果几十万条。然而,目前的研究更侧重于语言教学本身,如理论层面的外语教学改革建议、外语能力培养对策等。
本文以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为对象,以大学生的专业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及提高为目的,从理论上分析并探讨了专业课程全英文教学的必要性。
2 讨 论
2.1 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作为理工科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实际上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另一方面则是掌握大量的专业语言词汇及应用技巧。从语言学的角度看,“阅读专业外文材料及运用外语进行专业交流”的外语应用能力,与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的掌握程度密切相关。实际上学术英语是英语语言教学的一种形态或课程,这一概念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广泛应用[4],它是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下的一个分支与职场英语并列,而与专门用途英语相对应的概念就是通用英语(General English),这种区分是根据英语学习者的不同使用目的而形成的(见图1)。这里所说的学术英语关注的正是正规教育体系中以学业用途为目的的英语运用与交流技巧。具体而言,其使用目的包括:1)听英语学术讲座;2)阅读英语学术文献;3)用英语撰写学术文章;4)用英语进行口头报告和参与学术活动讨论[4]。由此可见,要提高学生“阅读专业外文材料及运用外语进行专业交流”的外语应用能力,关键在于加强学术英语能力的培养。
图1 英语教学分类图Fig.1 Hierarchy of EFL teaching
目前,我国高校面向非英语专业学生开展的大学英语教学,无论从教师培训、授课方式、教材选择还是考试设计上,都是建立在以学习语言为目的的基础英语或通用英语教学基础上的[5]。然而,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的提高,特别对我国高水平大学学生而言,大学英语主要教学内容仅围绕通用英语显然已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学术英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如在上海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6]及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7]出台的一些有关大学英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中,学术英语也被正式作为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就浙江大学材料学科本科生而言,毕业后的高出国深造率、对本科生在学期间所要求的100%的境外访学率以及包括在学期间对本科生全面展开的本科生研究训练计划(SRTP)培养所伴随的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从事与阅读专业外语直接相关的学术研究也反映了学术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2 目前高校英语教学的通用性特征
学术英语能力的培养,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在于大量专业词汇的学习和掌握,曾有学者[8]对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四所国内高水平院校的927名本科生进行过关于学生在使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中存在的困难等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85.1%的学生认为词汇量,尤其是学术词汇和准专业词汇的匮乏是阻碍自身学术英语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可见,培养学习者的综合学术英语能力、充实学术词汇储备是提高学术英语能力的基础与核心。
新西兰学者Averil Coxhead[9]对涵盖人文、商业、法律、理学四个学科共28个专业、总计350万单词的学术英语文本语料库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之上编制出了学术词汇列表(AcademicWordList,AWL),这些学术词汇在该语料库中的覆盖率约为10%;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学术文本,其全部词汇中属于AWL中的词汇应该占到~10%。通过和单词总数相当的通用英语文本(以小说为代表)语料库对比,Averil发现该语料库中的AWL覆盖率仅为1.4%,远低于学术文本中10%的AWL覆盖率。因而AWL目前已经被大量学者证实可用来分析文本是否属于学术性文本[10-19]。
以此为基础,本文对目前浙江大学非英语专业本科生采用的由浙江大学编写、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三版》(以下简称《新编英语》,英文书名为NewCollegeEnglish-AnIntegratedCourse(ThirdEdition),NCE)的一至四册教材进行数据分析,计算方式为利用Compleat Lexical Tutor[20]软件。该软件能自动检测并标示出指定文本中的AWL词汇,统计其出现的频率,进而计算文本的AWL覆盖率。通过该软件的计算,我们得到该套教材每一分册各单元及全册中属于AWL词汇的覆盖情况(见表1)。图2给出了各分册中属于AWL词汇的覆盖率比较,由图可知,目前所使用的英语教材中尽管属于AWL词汇的覆盖率从第一册到第四册逐渐由2.21%增加到4.05%,但很明显,其值都还远远低于10%,可见目前使用的教材相当大程度上倾向于通用英语教材,因而仅利用现有的英语教学体系及相应的教材,还远远不能适应我国高水平院校对学生专业英语能力培养所提出的高要求。这也是我国大部分高校目前英语教学的基本特点,即明显的通用英语教学特征。
表1 《新编英语》每一分册不同单元及各分册阅读材料属于AWL词汇的覆盖率Table 1 AWL coverage over reading passages in each book and each unit of NCE
图2 《新编英语》不同分册阅读材料中属于AWL词汇的 覆盖率比较Fig.2 Comparison of AWL coverage over reading passages in each book of NCE
2.3 理工科学生专业课程英语化教学的重要性
如何提高理工科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显然是目前我国高校,特别是一些高水平院校必须考虑的问题,也已经得到了许多高校的重视。以我国一些高水平大学为例,它们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目的,以培养“具备国际化竞争能力”,和“高水平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基本办学宗旨,必须充分解决如何将相关的教学体系融入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问题。从提高理工科学生学术英语能力的角度看,直接在理工科学生的教学计划安排中引入以英语为基础的专业课程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作为国家重点学科,浙江大学材料学科,目前在教学计划中直接针对本科生安排了以国际通用的书籍为教材,以英语进行教学的专业课程(或双语专业课程:以英语为专业教材而以中文讲授课程)。其中以涉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多个专业的基础专业课程MaterialCrystalChemistry(MCC)为例,同样分析教材文本中属于AWL词汇的覆盖率,很明显,如图3所示,该课程中AWL词汇覆盖率达到9.16%。根据Coxhead的理论,与高校现有教学计划中安排的英语教学内容相比,这当然应归类于学术性文本。学习这样的课程内容显然不同于学习普通英语课程,它更利于促进学生相关的专业技能英语交流能力提升。这种课程安排越多,特别是能更多地接触完全以英语授课的相关专业课程,必然使学生所能掌握的专业词汇量也随之增加,所能接受和理解专业知识内容的能力随之提高,也才能更好地提高包括出国学习、专业交流、阅读科技文献等的能力。更进一步,这也应该是我国创建达世界一流水平的高水平院校、高水平学科所需要特别关注并抓紧落实的。这一方面如上所述,有利于所培养的学生更好地走出去并具有更高的学术水平,反映出学校、学科能为中国培养国际型高水平人才的能力;另一方面,作为世界一流的国际性大学,也必须具有让世界各地的学子走进来的条件和能力,做不到这一点,至少从培养国际性人才的角度看,还很难称得上世界一流的水准。因而,在我国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中,加快教学形式的改革势在必行,特别对一些关键专业课程的教学形式上,从目前的中文教学为主逐渐过渡到部分英文教学以及到最后的全英文教学是目前伴随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创建所应该协同推进和加快发展的。
图3 《新编英语》第四册阅读材料与MCC文本AWL词汇覆盖率比较Fig.3 Compasion of AWL coverage over NCE Book 4 reading passages and MCC texts 3 结 论
随着我国高校办学水平的提高,随着创建国际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办学宗旨的不断落实,要求大学生除了“具有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基本能力”,还必需具有“能阅读本专业英文材料及运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的能力”。如听英语学术讲座,阅读英语学术文献,用英语撰写学术论文,用英语进行口头学术报告和参与学术活动讨论等,学术英语教学的重要性逐渐凸显。目前已有的英语教学体系和计划安排主要以通用英语教学为主,对学术英语能力的重视远远不够,无法适应高水平院校、高水平学科对毕业生外语能力的要求和逐渐国际化发展的需求。作为创建达世界一流水平浙江大学材料学科,安排更多的完全以英语授课的相关专业课程是非常必要的,这一方面有利于培养的学生更好地走出去并具有更高的学术水平,也反映学科能培养国际型高水平人才的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创造让世界各地的学子走进来的条件,真正向世界一流水准的学科迈进。
[1] http://www.zju.edu.cn/c2032628/catalog.html.
[2] http://mse.zju.edu.cn/chinese/redir.php?catalog_id=42.
[3] Du Y, Wang Z, Du P. Word-list-based EAP Vocabulary Teaching to Science Students in China[C].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Shenzhen, China, February 24-26, 2017.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 Education and Humanities Research, (83):12~17. Paris, France: Atlantis Press, 2017.
[4] Jordan R R.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5] 蔡基刚. 我国第一份以学术英语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文件的制定与说明[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2(4): 1~9.
[6]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Z]. 2015.
[7] 上海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 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参考框架(试行)[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8] 蔡基刚. “学术英语”课程需求分析和教学方法研究[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2, (2): 30~35+96.
[8] Coxhead A. A New Academic Word List[J]. TESOL Quarterly, 2000, 34(2): 213-238.
[10] Hyland K, Tse P. Is There an “Academic Vocabulary”?[J]. TESOL Quarterly, 2007, 41(2): 235~253.
[11] Vongpumivitch V, Huang J Y, Chang Y C. Frequency Analysis of the Words in the Academic Word List (AWL) and Non-AWL Content Words in Applied Linguistics Research Papers[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09, 28(1): 33~41.
[12] Chen Q, Ge G C. A Corpus-Based Lexical Study on Frequency and Distribution of Coxhead’s AWL Word Families in Medical Research Articles[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07, 26(4): 502~514.
[13] Martinez I A, Beck S C, Panzac B. Academic Vocabulary in Agriculture Research Articles[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09, 28(3):183~198.
[14] Ward J. A Basic Engineering English Word List for Less Proficient Foundation 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s[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09, 28(3): 170~182.
[15] 楼毅. A Study of Academic Vocabulary Presented in Two Sets of College English Textbooks[D]. 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朱刚,南京, 南京大学, 2005.
[16] 吴瑾, 王同顺. Coxhead“学术词汇表”的适用性研究[J]. 国外外语教学(FLTA), 2007, (2): 28~33.
[17] 吴瑾. 中国研究生产出性学术词汇知识深度的语料库研究[J]. 外语教学, 2011, 32(2): 52~55.
[18] 侯宇宸.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学习者英语学术论文写作中AWL使用情况研究[J]. 外语教育, 2014: 150~158.
[19] 汪金荣. 基于语料库的英语专业研究生论文学术词汇使用研究[D].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汪兴富, 重庆, 重庆大学, 2015.
[20] Cobb T (n.d.). The Compleat Lexical Tutor. Available at http://www.lextutor.ca.
On the Necessity of Teaching Materials Science Disciplinary Courses in English in Top Chinese Universities
DU Yuyan, WANG Zongrong, DU Piyi
(1.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2.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7, China)
It has become the aims of some top Chinese universities to train high-quality people and innovators with an international vision and to build themselves into world-class institution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to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of using professional English in top Chinese universities at pres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about the necessity and significance to teach disciplinary courses in English considering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teaching General English in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context. The discussion also bases itself on the requirements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Zhejiang University in order to build itself into a top-notch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with world-leading disciplines. The requirements include visiting overseas countries or regions for academic purposes during their full-time study, joining 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 attending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nferences, reading technical literature in English for research, going abroad for further studies after graduation, etc. This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positive effect of teaching disciplinary courses in English to facilitate the going-abroad of students in China and the coming-in of overseas students, and to drive the materials science discipline of Zhejiang University to a higher level.
materials science discipline; disciplinary courses; teaching in English
1673-2812(2017)03-0513-04
2016-03-09;
2016-04-2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度高等教育研究项目一般资助项目(YB201658)
杜驭炎(1987-),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及外语教学。E-mail: duyuyanjulian@163.com。
G643
A
10.14136/j.cnki.issn 1673-2812.2017.0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