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下女性婚恋观异同浅探
2017-06-21郝金锡
摘 要:作为《飘》和《京华烟云》中的女主角,斯嘉丽与姚木兰有许多共同点:战争连绵的时代、富裕殷实的家庭、坚定虔诚的信仰甚至包括婚姻经历——都嫁给了自己不爱的人。但相似的背景和经历下两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导致这一差异的重要原因便是中西文化的不同:姚木兰是“道家的女儿”、“儒家的媳妇”;而斯佳丽任性反叛、不囿于世俗局限,则体现了西方文化精神。本文将从中西文化异同的视角分析斯嘉丽与姚木兰婚恋观的异同,探究文化背景对女性婚恋观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斯嘉丽;姚木兰;中西文化;女性婚恋观
作者简介:郝金锡(1996-),女,汉族,河北省邢台市人,山东大学(威海)翻译学院翻译专业在读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7-0-01
一、作品简介与人物概述
(一)《飘》与斯嘉丽
《飘》是玛格丽特·米切尔唯一的长篇小说,以美国南北战争和战后重建时期为背景[1],讲述了女主人公斯嘉丽不屈不挠、与命运抗争的故事。
作者玛格丽特的兄长和未婚夫都死于战火,深知生死离别之痛的她将这份强烈的情感赋予了她笔下的斯嘉丽,这便有了斯嘉丽对艾希礼疯狂的追逐。斯嘉丽一生三次婚姻、两度守寡,她曾因冲动结婚、为生存结婚,她不顾世俗反对,张扬不羁、坚强反叛,是19世纪美国不折不扣的乱世佳人。作者对斯嘉丽的细致刻画,使斯嘉丽成为美国小说中最饱满的女性形象之一。
(二)《京华烟云》与姚木兰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用英文写就的长篇小说,讲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三十多年间的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
姚木兰作为女主角,是传统中式儒道家庭熏陶下的典型女性,是“道家的女儿”、“儒家的媳妇”。即使同孔立夫在一起才能体会到爱情的甜蜜,她依然遵从父母之命,嫁给了门当户对的曾荪亚。她信奉道家的“顺应天命”,无论内心如何激烈挣扎,外表都平静如水,她隐忍、坚强,林语堂曾说:“若为女儿身,必做木兰也!”可见姚木兰是林语堂理想中的女性形象。
二、斯嘉丽与姚木兰婚恋观相似之处
(一)爱情与婚姻的剥离
斯嘉丽一生三次婚姻,但没有一次因爱情结婚。她的第一次婚姻源于冲动,是发泄自己对艾希礼的爱被拒绝的愤怒;之后,她无论是为了拯救塔拉庄园同弗兰克结婚还是后来同白瑞德结婚,都是为了金钱和利益。婚姻于斯嘉丽而言,不过是维持生活继续的一种工具,不一定非要同爱情相关。
姚木兰的婚姻虽然不像斯嘉丽一样支离破碎,却也将爱情同婚姻剥离,认为爱情是可以从长期的婚姻生活中得到培育的[2]。她为孔立夫的才情吸引,却迫于父母之命和传统的门第观念嫁给了曾荪亚,她顺应天命,不做无谓的反抗,积极面对婚后生活,纵然深爱立夫,但嫁给荪亚,一样过得幸福美满。
(二)精神家园的支持
斯佳丽的“明天”意识和塔拉庄园是她的精神家园,后者也是她一生的生命源泉和动力[3]。她为了保全塔拉庄园,同弗兰克结婚;当她终于明白心中所爱,但白瑞德已离开时,她也没有气馁,相信她一定能够在明天重新得到他。
作为“道家的女儿”,深受中国传统儒道思想熏陶的木兰,也始终以道家思想作为自己的精神依托。在婚姻大事上,她顺应天命,即使是在丈夫出轨时,她也能冷静地处理危机,把濒临破裂的婚姻重修旧好。这一切都源于道家文化对木兰的深刻影响。
三、斯嘉丽余姚木兰婚恋观差异
(一)独占性与共享性
斯嘉丽认为爱一个人就一定要拥有他[4],她将自己选择婚姻的权利牢牢抓住,不顾家人和舆论的压力,大胆的对艾希礼表达自己的爱,甚至提出要和艾希礼私奔。她无法容忍艾希礼与别的女人在一起,对艾希礼的妻子充满了嫉妒和仇恨。
而姚木兰则完全相反,她认为爱一个人不一定要占有他。她甚至有过要将自己的贴身女仆嫁给丈夫做妾的想法,认为“为人妻子没有妾,就花瓶里的花儿虽好,却没有绿叶扶持一样。”可见木兰还是深受封建礼教影响。
(二)自主性与被动性
斯嘉丽的每一段婚姻都处于自己的自主选择,婚后也没有完全依赖丈夫,依然坚持独立自主,开创自己的事业。
而姚木兰则无论在婚姻上则表现得十分被动。她的婚姻源于父母的安排,深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门第观念的影响。婚后她也极力维持同曾荪亚的婚姻,从富贵人家的小姐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智慧的妇人。
(三)对抗性与顺从性
旧南方传统观念要求女性要顺从、娇弱、温柔、体贴,不得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斯嘉丽在追求自己所爱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对传统婚姻观念和父权社会的蔑视与反抗,她坚决反对父亲对自己婚姻的安排,为了爱情她甚至可以抛弃“淑女”形象、舍弃一贯的清高。
相反,姚木兰则贯彻了道家“顺应天命”的思想,对于父母的安排、对于婚姻中的变故,她都认为是命运的安排,以顺从的姿态去应对,从没想过为爱而奋起反抗。
四、结语
斯嘉丽是19世纪美国女性意识觉醒的代表,在婚姻中,她不屈于命运、不畏惧舆论和传统,坚持自我、蔑视常规;姚木兰则是传统儒道思想熏陶下的典型传统女性,她接受了西方新思想的教育,却依然难免在“终身大事”方面受到传统封建礼教和儒道思想的束缚。
两位女性角色婚恋观的异同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绝非本文点滴所能概括。她们代表着东西方两种文化影响下的女性在婚恋方面的不同观念,既有相通之处,又各有其特点。
注释:
[1]陈晓玲:《中西文化互观下的姚木兰与斯佳丽》,暨南大学,2010年,第9页。
[2]李强:《道家文化影响下的姚木兰形象塑造》,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第22页。
[3]陈晓玲:第23页。
[4]陈晓玲:第46页。
参考文献:
[1]陈晓玲. 中西文化互观下的姚木兰与斯佳丽[D]. 暨南大学, 2010.
[2]贺庆华. 浅论东西方女性美标准——《飘》中赫思佳与《京华烟云》中姚木兰的性格比较与对比[J]. 海外英语, 2014(3x):200-201.
[3]王岚. 女性眼中的爱情婚姻觀——简爱与姚木兰的对比研究[J]. 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 2008(4):114-115.
[4]王媛. 论道家思想对姚木兰的影响[J]. 大观, 2015(5).
[5]王月. 从斯嘉丽三次失败的婚姻看其性格[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1, 32(9):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