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小说艺术魅力的钥匙
2017-06-21代金
摘 要:刘俐俐教授的《小说艺术十二章》自2014年11月问世以来,就受到了文学评论者、中学语文教师等一大批文学爱好者的欢迎,好评如潮。对于期望能够小说艺术理论知识和学习小说文本分析的文学爱好者来说,该书可因其明晰的层次、理例相辅相成、简练通俗的写作语言成为读者打开小说艺术魅力的钥匙。
关键词:小说艺术十二章节;书评
作者简介:代金(1992.4-),男,汉族,甘肃张掖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7-0-01
1.结构明晰,循序渐进
刘俐俐教授的《小說艺术十二章》主体部分是根据她给本科生开设的“文学作品的文本分析”课程编写的一部讲稿。该书共十二章,全书可分为两部分部分。小说艺术本体理论和小说艺术批评理论。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包括“第一章 文学经典概说”和“第二章 小说艺术概说”。第二部分小说分析理论包括了从“第三章 小说话语系统”到“第十二章 故事片段与小说艺术”。需要值得注意的是“第十一章 故事模式与小说艺术”和“第十二章 故事片段与小说艺术”是作者基于“读者对小说作品的接受,也是以故事的实体性记忆为接受特点的”[1]这样的思考特别增加的两章,意在突出叙事性是人类本能,努力强调小说艺术的叙事性。
如此的结构安排,层次清晰,章与章、节与节之间衔接紧密,逻辑性强,抽丝剥茧。读者阅读学习起来循序渐进,顺畅易懂。
2.有理有据,理例相依
2.1有理有据
《小说艺术十二章》收到文学爱好者欢迎的底气来自它扎实的理论基础。本书视野及其开阔,广泛吸收西方20世纪以来文学理论与批评理论,吸收小说相关并可资借鉴的思路与方法,吸收中国古代小说评点理论的优秀因素,同时又在纷繁的诸多理论中,寻找确定最准确的,最有说服力的理论,以求有效描述和解释小说艺术特性。
刘俐俐并不仅仅是各家之言的搬运者,她在书中某些问题上也有自己独到的看法。比如“第二章 小说艺术概说”第二节中国小说概说之中国小说分类中,她就提到了自己的分类观点,刘俐俐根据小说虚构的特性,延伸出“文学理论在总体虚构特性覆盖下还应该区分虚构和虚拟,才能准确区分小说流脉、风格和不同特性”的观点,[2]并且将小说按照虚构分类原则,分成虚构覆盖下的虚构和虚构覆盖下的虚拟两种类别。再比如在“第五章 喻说方式与小说艺术”第一节中,刘俐俐就“喻说是人类有意识的修辞行为还是人类自然本性”的问题,明确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喻说为人类自然本性的观念,并且通过对意大利哲学家维柯著作《新科学》、黑格尔著作《美学》以及美国学者雷可夫、詹森的《我们赖以生存的譬喻》的分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
2.2理例相依
《小说艺术十二章》最突出的特点是理论扎实,理例相依。纵观全书,作者运用了语言学、叙述学、修辞学等学科的诸多理论,说理意味强烈,很多理论知识拗口生涩,不易理解。作者考虑到这点,对文学研究者和中学语文教材共同关注的经典小说作品进行文本分析,并以此实践与描述小说艺术特性的理论、分析其形成机制的方法形成共鸣。每一个理论都有相对应的个案分析。
作者说理的智慧首先体现在文本的选择上。在选择分析所用的文本时候,作者也有全面理性的考虑,选择的文本大部分都是中学语文课本中选取的小说,因为这些小说作品基本为该小说类型中的成熟模式,如孙犁的《荷花淀》、铁凝的《哦,香雪》、张爱玲的《金锁记》、都德的《最后一课》,这些作品都是成熟的,都被称为“文学经典”。这也就映衬了作者在“第一章 文学经典概述”中提出的“文学经典可以让读者发现其中蕴含的人类需要的精神力量——意义”的说法[3]。经典的阅读使一般读者获得审美价值,满足其精神生活的需要。也使文学研究者通过研究学习获得艺术价值。
刘俐俐在文本上的如此安排也跟其一贯的研究风格相符,侧重文学经典以及文本分析,本书中的很多文本分析都出自她先前的著作《外国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和《中国现代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
我们知道,并不是所有理论都适用于不同类型小说。每种理论都有属于它的适用范围。第一,刘俐俐为我们选择的文本皆为经典,具有代表性;第二,刘俐俐在介绍理论和分析文本时,也会提及分析理论的适用范围,比如:“第三章 小说话语系统”中关于叙述的分析理论,刘俐俐作了很详细的分类,避免理论的错用。
3.简练通俗的写作语言
阅读《小说艺术十二章》最大的感受是,很多晦涩的理论变得触手可及,变得容易理解了。这样的阅读体验一方面归功于作者理例相依的写作思路,一方面也要归功于作者简练通俗的写作语言,将很多所理论用她自己的话语表述出来,让读者更容易理解。书中经常出现“通俗地说……”或“换言之……”等表述,比如:“第八章 功能单位与小说艺术”一章中,作者解释心理内容作为功能单位时,就表述得很简练明确。
4.结语
《小说艺术十二章》一书相较于普通的理论书籍,有较强的阅读性,适用阅读群体较广。我想这跟作者曾经6年的中学语文教师经历密不可分,不论是写作语言还是写作形式都像是语文老师跟同学在课堂上的交流,让人亲切舒适。但是,本书的专业性并没有因为其通俗易懂的特点而被削弱。刘俐俐对于小说理论作了全面细致的思考,包括“文学经典与小说艺术的关系”、“小说话语与语言”“关于叙事的思考”,全书的主旨也体现出了对这些关键词细致的探究。
参考文献:
[1][2][3]刘俐俐.《小说艺术十二章》[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5,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