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典舞水袖及韵律特点
2017-06-21周彦池
周彦池
摘要:在今天的中国古典舞中,水袖是中国古典舞身韵技术的完美融合,水袖技术进入舞蹈艺术的表现形式。中国古典舞是在武术的基础上进行舞蹈变化的审美风格,从而形成了大量舞蹈的步法。训练静态应力相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呼吸的使用,它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广泛吸取水袖各种技法的功能性,进一步强调、突出舞台化,突出水袖来形成的空间,并着重强调了线、面(平圆、立圆、八字圆)各种水袖技法的使用。袖训练不仅在身体之舞,心理、审美等多个方面有着重要的训练价值,成为中国古典舞的范畴,为发展的古典舞蹈袖舞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 水袖 身法 韵律 统一结合
中图分类号:J7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9-0068-03
“袖”舞是中国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舞蹈艺术形式,它的服饰独特而又美丽,它的服装在舞蹈里也被称作舞蹈道具,它是中国舞蹈文化独特的艺术标志。 “袖”舞是中国舞蹈的一个创造。“袖”的运用除了延长手臂舞姿和大大塑造了舞者身体的表现力外,还通过舞者手臂、手腕、腰部、腹部、身体的四肢和不同强度、不同范围的运动,使“袖”缭绕空际,变幻众多的“袖技”,使其内涵丰富。“袖”的抑扬给规律旋转,所生产的形式美,可以把人变成一个非物质的状态,使“袖”舞体现人文精神内涵和意义,展示“袖”舞魅力和气氛。
一、简述中国古典舞水袖
中国古典舞也传承于戏曲舞蹈中,今天的中国古典舞借鉴和继承了戏曲舞蹈独特而又鲜明的风格特点和形态。袖,是演员用来进行舞蹈表演的一种服饰化的舞蹈道具,是演员在舞台上表达夸张情绪时放大、延长的手势。水袖包括袖身和袖体两个部分。中国有着悠久历史的袖舞是传统的舞蹈形式,不仅在亚洲,即使在世界各国文化交流及文化艺术有着共同之处的情形下也有一个独特的中国特色。中国古典舞水袖,是在中国古典舞徒手身韵的基础上,对传统道具舞蹈的深入研究和发展,袖主要取源于戏曲,把“舞袖”转化为“袖舞”的舞蹈形式。袖技的训练目的是根据各种技法特点配合规律,了解手指、手腕、手肘、手臂之间的配合方式对袖技产生的作用,加强对手臂每一个环节的能力培养和使用,是袖舞的训练基础。袖的技法包括:抖袖、出收袖、扬袖、绕袖、推袖、冲袖、抓袖、搭袖、片花,水袖的基本动作有:甩、掸、拨、勾、挑、抖、打、扬、撑、冲十种。
二、中国古典舞水袖的形态特征
(一)“水袖”的袖技形态
即袖的外在形态表现,是指袖在舞蹈流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袖形,袖形包括:直线形、弧线形、螺旋形和扇形等等。中国古典舞中的袖形是根据各种袖的技法在空间的流动呈现出来的变化而产生的,把握身体重心、合理运用身法、掌握手臂動作配合手腕技法对袖舞出形态从而造成的各种影响。在这舞蹈过程中,首先需要借助身体的拧倾重心运动势态,运用身法掌握袖技的反衬作用,把握动律变化对袖技的影响,突出强调身体的空间意识感,加强身体在运动空间中的表现力和幅度;其次再根据水袖的各种技法的力度的变化,利用身法和气息的收放自如,从而得心应手的掌握发力的速度、幅度,在身与袖的配合中,体现出水袖力度传接上的贯通之感;最后并在身法运用的拧、倾、圆、曲的体态中,在起、承、转、合的袖的动势中,在忽展忽叠的水袖形态中,在或强或弱的袖劲力度中,通过动静开合、高低强弱的对比,将水袖的韵律与身体的身法韵律融为一体,并将中国古典化对圆、游之美的崇尚,通过袖技的变化一一展现出来,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舞姿和袖舞形态。
(二)形态彰显“线”的艺术
从舞蹈艺术和戏剧艺术的审美特征看,以“水袖”为舞蹈艺术、舒适的戏剧艺术的亲密关系,形成“水袖”其自身独特的特征。把水袖理解为“旋转时形成的水波纹名字”。艺术家往往比水袖于“云流水”、以物于形式,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幻化出万千气候、水袖构成飞动的美丽,美丽的线条,美丽的节奏,如扬袖的直线形,绕袖的螺旋形,片花的圆形等。
三、中国古典舞水袖的韵律特点
中国古典舞身法韵律贯穿于中国古典舞水袖身法韵律当中。当具有阴柔之美的“水袖”遇见“身法”二者合一走到了一起,“水袖”“身法”之间相互影响,彼此相互依偎、渗透、交织。在古典舞中,水袖与身法的配合,演变与发展成为一种具有高难度的水袖技巧呈现,舞者通过手臂带动手腕配合身体等各部位的延伸,产生不同的水袖运动路线,使水袖飘洒自如,变化产生着无数袖的形态——有时袅袅直上,有时缓缓游动,有时冲入云端,有时卷曲回旋,变幻出无数生动鲜明的舞蹈意象形态特征,从而产生不同的心境和情感。水袖的各种运动和水袖韵律与身体的方法反映的节奏的特点,是袖技法、袖形态、袖劲力度的综合体现,最后并在身法运用的拧、倾、圆、曲的体态中,在起、承、转、合的袖的动势中,在忽展忽叠的水袖形态中,在或强或弱的袖劲力度中,通过动静开合、高低强弱的对比,将水袖节奏和身体韵律视为一个整体,并将对中国古典舞蹈文化的圆、游之美的提倡,通过袖化身间接显示。
中国古典舞水袖强调以身带袖,袖随身,身催袖,身体为主导的运动规律。水袖舞蹈强调身体与袖相统一,但在空间运动规律的袖的身体特征,往往需要依赖动作相反作用的相互关系,促进袖体操作。因为要遵循“欲前先后”“承上启下”“首尾对照”“有去有还”的运动定律,使水袖在空间得以自由舒展,达到连绵不断、气势奔放、疏密有致。其袖的要点是身体和袖接触,即水袖和身体、身体和步法、步法和袖变成一个有机整体,动势一致在变化中体现节奏与和谐,在静态展现动感。
袖的韵律的产生于两个方面:水袖的动势和节奏,它表现在水袖的力度、水袖的形状、水袖技巧的基础上,通过身体身法韵律和水袖本身的节奏变化,在连接中互相作用产生的。身体韵律是由“身体节奏以‘每件事物从反面开始连接所引发的法则,在欲左先右、欲前先后、逢开必合、逢冲必靠”的欲动原则中身体运动体现规则的改变,它在动势的起承转合当中,带动了袖势的变化;袖的节奏体现在袖势转换间产生,在形式的忽展忽叠,或强或弱的力度,在高低当空间,以能文能武的水袖性格中含有丰富的人体节律节奏,影响了水袖的节奏和韵律,水袖韵律将在这个相互作用下形成。身体与水袖之间的配合法则所遵循的正是“六合”,即手与脚的配合、肘与膝的配合、肩与胯的配合的外三合,以及心与意的配合、意与气的配合、气与力的配合的内三合。需要明确的是,水袖作为身体延长的部分,建立水袖和身体的连接关系,是以身体带动袖子的运动方式。具体到肩膀和胯部结合,体会身体运动趋势对水袖运动趋势的带动;配合手肘和膝盖,身体变化对袖技变化的影响;在手与脚的配合中,体会步法与水袖的配合关系在重心变化中对完成形态的影响。
例如:水袖的直扬袖。在直扬袖组合当中,直扬袖出袖时身体向前“冲”,收袖时身体“含”回并且运用到“靠”的元素,再次出袖时身体再次往前“冲”。出袖时眼睛随袖的方向看出。中国古典舞徒手身韵一直贯穿且等同于中国古典舞水袖的身韵当中。袖舞与古典舞身韵中“手眼身法步”和“形、神、劲、律”等审美规范的结合,使中国古典舞的发展更具深度。
袖舞教学以身体与水袖之间的配合关系作为训练核心。身袖之间的配合法则所遵循的正是“六合”,即手与脚的配合、肘与膝的配合、肩与胯的配合的外三合,以及心与意的配合、意与气的配合、气与力的配合的内三合。
开法儿阶段需要明确的是,水袖作为身体延长的部分,建立水袖和身体的连接关系,是以身体带动袖子的运动方式。具体到肩膀和胯部结合,体会身体运动趋势对水袖运动趋势的带动;配合手肘和膝盖,身体变化对袖技变化的影响;在手与脚的配合中,体会步法与水袖的配合关系在重心变化中对完成形态的影响。
在中国舞蹈作品中以“水袖”为代表的作品很多,如:《踏歌》《二泉映月》《昭君出塞》等等,在此仅以具有代表性的汉唐乐舞《踏歌》为例:《踏歌》其舞蹈具有中国汉唐乐舞的形态特征:汉代女乐舞者以身轻腰细为美,舞蹈灵活轻巧却又节奏感极强,舞蹈从头到尾都呈现在运动中,身体旁侧三道弯体态突破了传统三道弯就塌腰撅臀的身体形态,舞蹈在造型静态中具有自然的动感,又有妖媚之美。《踏歌》有一组起承转合较为复杂的舞蹈动作片段,分别出现在第二遍和第四遍唱词中,舞者拧腰向左倾身,抛袖跺脚,剑一般笔直的袖锋呈“离弦箭”之势,就在“欲左”的形态中,突发转体右行倾身,待到袖子经上弧线往右垂落时,身体又忽然至左倾身,袖子立马横拉及左侧,“欲右”之势势不可挡,身体连同双袖向右倾身抛撒出去。就这样左右来回反复,身袖合一的表现让观众感受到了活泼俏皮、清新脱俗中還具有一些的温存和羞涩,仿佛“我”便是那君,愿随这翩翩绿袖任来任往。舞蹈写意多于写实,在抒情中叙事是水袖在舞蹈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段。
四、结语
刚柔并济、张弛有度、忽疾忽缓的水袖技法构成了袖舞所特有的节奏,有静、有动。动中有韵、静中有势,内外结合从而构成形神合一的境界。中国古典舞袖舞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仍然要不断的融入到课堂和舞台上,不断的实践,不断的深化发展,同时创新新的理论实践来促进中国古典舞袖舞舞蹈体系不断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