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当代传承模式下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价值认同
2017-06-21郑敏
郑敏
摘要: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不断变革的当代社会环境中,应当用怎样的手段和模式来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本文将就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中国 传统 音乐文化 当代 传承模式
中图分类号:J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9-0049-02
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内容及其基本特征概述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共同组成的艺术根基深厚的国家,其传统音乐文化发展历史源远流长,音乐文化也根据不同族群的文化特征呈现出广博而丰富的多元多层样态,其传承模式更是纷繁复杂。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主要指中国人结合自己的生活环境,沿用本民族的思维模式所创造的记载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音乐。
要分析中国傳统音乐文化在当代的传承模式及其价值,首先必须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基本内容,并明确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类别。笔者认为,中国传统音乐隶属于“民族音乐范畴”,除了中国新音乐之外的音乐,均可以理解为中国传统音乐。中国传统音乐由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文人音乐共同组成。
其内容可包括:1.器乐音乐:传统音乐文化中的器乐音乐,就其演奏形式而言,器乐音乐可以分为独奏、合奏两种;就其乐器类别而言,器乐音乐可以分为弹拨乐器、吹管乐器、弓弦乐器和打击乐器等四种。2.说唱音乐:说唱音乐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唐宋时期说唱音乐的格局逐步形成。历经元明清时期的发展,中国说唱音乐逐步形成了百余种不同的曲牌种类。3.戏曲音乐:传统音乐文化中的地方戏曲种类繁多,全国约有300余种地方戏曲剧种。4.舞蹈音乐:传统音乐文化中的舞蹈音乐主要是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相匹配的音乐。5.民歌:传统音乐文化中的民歌是民族声乐的基础,包含山歌、小调、劳动号子。
据以上所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内容具有多样化、单一性、地域性、时效性、抽象性等多种特征。部分传统音乐文化还具有随意性,以民歌中所包含的山歌为例,其曲调旋律受演唱者本人情绪、个人音域以及演唱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山歌的曲调往往没有固定的模式或旋律,并缺乏一定的书面记录,造成了在传承过程中,其内容常有缺失或变化的现象出现。
毋庸置疑,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传承模式。那么,在中西音乐文化融汇贯通的内容极其丰富,文化融合模式多样化的现阶段,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应当以何种模式传承下去,这俨然已经成为研究者们的新课题。
二、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当代传承模式分析
(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概述
要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就应当了解何谓“传承”。据《辞海》释义:传,即为传授或者传递的意思;承,即为接受或者继承的意思。所谓“传承”,即指:人与人之间教授或者继承某种技能技巧、思想理念的过程。此外,“传承”的内容,也包括先辈对某项技能的研究所形成的文字或心得体会。
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可以理解为中国音乐教育的一种类型,这是一个较为漫长的教育过程。相对于普通音乐教育而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模式更加抽象,其内容更加广泛,而其影响力却是不容小觑的。它既可以代表狭义的人与人之间的传授某项音乐技能的过程,也可以代表广义的某种音乐思想、音乐理念、信仰的传递过程。
(二)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当代传承模式分析
历经几千年的世事变迁,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已处于电子媒介传播时期。结合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内容和基本特点,笔者认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当代的传承模式中具体有如下两大特点,即基于人际传播模式下的语言和文字传播以及基于大众传播模式下的电子媒介传播:
1.基于人际传播下的语言媒介传播模式。语言是人思想的延伸,是人除了身体为自身媒介以外的最早的传播媒介模式。时至今日,这一传统形式仍然被广泛沿用,发展至今这一模式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过程中最为传统的形式。在音乐文化的传播过程中是指以语言为载体来传承音乐文化信息的模式。
就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而言,适用于语言媒介模式的音乐文化内容是较为普遍的。如:说唱、戏曲、曲艺、琴乐等均存在“表演流派”现象。而流派形成的最直接的原因便是师徒之间所沿用的“口传心授”的教学模式,即:以语言媒介为主,肢体感及主观接受为辅的传承形式。这一传承形式有利于接受者根据传承者面对面的教授,在物理空间中直观感受音乐信息由特定个体传达的个性特征,并使接受者自主的有针对性地来调整其学习内容,能更为有效地使接承者接受到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
2.基于人际传播下的文字媒介传播模式。文字媒介模式是指以文字或者乐谱符号为载体来传承音乐文化的模式,它以可视的书面形式为主。这一模式具体表现为理论性较强的内容。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发展过程中,一方面,文字媒介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助力古代音乐家将中国音乐旋律、曲调、节拍记录下来,并流传至今;另一方面,文字媒介模式助力古代思想家将音乐思想记录下来,使后人能够广泛受益且承接于世。这一模式的特点在于其不受时空限制,传教者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对传承内容进行研究、写作和完善,而受教者则有足够的时间空间来学习、探讨、接受知识要领。
3.基于大众传播下的电子媒介模式。电子媒介模式是现当代科技发展的产物。它的形式灵活多样,既可以将书面形式的文字、乐谱以电子格式表现出来,也可以将语言、形体动作以视频模式表现出来。
电子媒介模式是当今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模式。它将有限的言语媒介模式和文字媒介模式有效地整合于一体,大大拓展了其传播的空间和时间,丰富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内容,增加了其传播途径,也可以大大增加其存储空间。
应该说,发展到现当代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模式无疑是多元化的,既不能因为言语传承模式和文字传承模式所具有的滞后性特点缺陷而完全摈弃之,也不能因为电子媒介模式所具有的先进性特点而完全依托之。而应当针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内容和特点,及其发展现状来选择恰当合适的传承模式,以此实现沿袭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精髓的目的。
三、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现实价值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人们自身的现实生活,它具有十分鲜明的中华民族特征,反映出的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它用最为本真的模式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向中华民族子孙后辈表达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志,并在纷繁复杂的当代环境中凸显文化价值中的认同感。
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现实价值认同反应在:第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能够让中华民族后辈充分了解到前辈为音乐文化传播,音乐文化发展所付出的努力,并继承和发展前辈所取得的音乐文化成果;第二,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世界各地的广泛传播,有利于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民族的特性,也有利于加速中华音乐文化元素世界化的进程;第三,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发展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使其汲取精华,立足当下,突破桎梏,能够赋予中国传统文化时代感,为中华民族后辈所接受。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首先要扎根于中国民族音乐资源,深入挖掘民间音乐资源,综合考量宫廷音乐特点,适量增加文人音乐和宗教音乐的内容,努力在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填补新的内容,以新的形式来表现传统音乐文化,使其能贴近现代民众的生活模式,促进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常晶晶.传统音乐文化现状及传承路径研究[J].艺术品鉴,2016,(06).
[2]赵志安.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传播[J].当代音乐,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