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文学的本质

2017-06-21胡馨月

青年文学家 2017年17期
关键词:刘慈欣科幻心灵

胡馨月

在2015年,中國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作品《三体》获得了“雨果奖”,这一事在中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人们为“中国科幻文学迎来了春天”而高兴喝彩,刘慈欣本人却认为文学正在加速衰落,中国的科幻文学其实与世界还差很远。

中国作家获得“雨果奖”自然值得高兴,但这一次获奖并不能说明“中国科幻文学迎来了春天”,世界文学正在快速地发展,中国的科幻文学与之还差得很远。科幻作品考验作家对科学自然、社会运作、道德伦理等多方面的知识,作者需要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知识底蕴,没有丰富的知识经验作储备,创作出来的作品只会显得空洞乏味又极不真实。所以我们在为获奖之事高兴之余,更应该把精力集中于进一步的改进和提升之中,不应被一时的荣誉蒙蔽了双眼,将“科幻作品的春天”过早地提前,潜下心来思考创作,比欢庆喜悦有用得多。

刘慈欣的小说承袭了古典小说中的情节设计和人物塑造方法,可见作者文学底蕴之深。当今社会上文学作品良莠不齐,许多作者并无真才实学,只能写出浮夸的语句和华而不实的内容,却会在加以宣传和冠上响亮的称号之后畅销。那些作品可能会给人暂时的感触,却并不能带来长远的影响,也不能使人的思想或文学水平得到提升,打着冠冕堂皇的名号创作平庸俗套的作品的作者并不少,我们应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多用名著提升自己,学会在鱼龙混杂的文学圈中找出合适自己的优秀作品。

刘慈欣不愿意住在大城市,他认为时尚丰富的环境会影响自己对科学神秘感的探究和想象力的发挥,他认为相对封闭的环境更能够沉淀心灵。真正优秀的作家在创作一部作品时,往往会排开外界一切干扰,全心全意投入在自己的创作之中。英国某个著名作家在创作时将自己关在房间足不出户好几天,潜心沉淀思想与心灵,写出来的作品生活让人惊艳。在创作时与外界接触是为了集取素材丰富作品,与外界隔离是为了排除杂念专注于文字的雕琢,只有远离纷扰和嘈杂才能使心灵得到净化,文学得以提升。那些坐在都市大厦电脑桌前随手打下一串文字就可以出版成作品的作家,他们所写出的文字就像茶余饭后的零食一样,没有补充营养的作用甚至对人体有害。只有静下心来用文字知识和积累下来的高于常人的素养磨炼出的作品,才能推动中国文学的发展。

掘弃那些华而不实的名利之作吧,回归文学的本质,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坚韧的精神才是对文学的尊重。

猜你喜欢

刘慈欣科幻心灵
刘慈欣素描头像
PL-01:科幻飙车党
到达科幻里的未来
刘慈欣文学院揭牌仪式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唤醒心灵
刘慈欣:如果有可能,我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未来
如何挑选100本科幻书
lIU CIXIN, CHINA’S SCI-FI MA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