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用“傲娇”打败你

2017-06-21纤眉妩

初中生 2017年16期
关键词:守边朔方傲娇

侃 历 史

我用“傲娇”打败你

公元708年,唐朝朔方军大总管、守边总指挥张仁愿,做了一回捕螳螂的黄雀。他趁着与唐为敌的突厥忙于西边内战,后方兵力空虚之时,夜间奇袭,将突厥大本营闹了个人仰马翻,轻松攻下黄河北岸。

之后,他上奏朝廷,向唐中宗李显请示通过了两件事:第一件事,趁热打铁横扫突厥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漠南地区,将突厥残兵败将赶到漠北。做到这一步,已经是深入实践国家守边政策的飞跃性胜利。

重创对手,张仁愿无近忧有远虑:被打得落花流水,换了谁都咽不下这口窝囊气,突厥早晚是要卷土重来的。于是他开始忙活第二件事——修筑军事防线。

张仁愿计划沿黄河北岸修筑三座城池,将其作为守边的军事重地,彻底破灭突厥到朔方一游的野心。而城的名字,他也取得特别接地气——“受降城”。“脑补”张总管“傲娇”得不可一世的模样:本座在此恭候突厥来降!如若让狼狈北走的突厥可汗听闻,大约又要气得吐血三升。

鉴于张总管一言不合就见血的手腕,守边军士尽心竭力,加班加点,只用了两个月,三座城池就顺利竣工。工程验收时,人们才发现,这巍然而立的三座城池,都只有空门,没有坚固厚重的千斤闸门、没有护城河,甚至连防护栏都没有——大伙面面相觑:这不科学啊!难道张大总管日理万机,把防御工事忙忘了?

有人大着胆子提出疑问:“这城没有防御设备,行吗?”

张大总管送他一个睥睨的眼神,然后侃侃道来:“驻边军士就要一心进攻,勇往直前,决不能有任何后退防守的想法。如果敌人真的攻到城下,那就拼命抵抗打败他们。敢回头望城的都该一刀斩了,又何必设置防御工事,培养将士们退守的习惯呢?”

众人听了,无不肃然起敬。这话传开后,朔方边境的群众也都很安心——谁能打败这么“傲娇”的张总管啊!

相比“傲娇”得过分的张仁愿,唐昭宗时期的刘鄩,也很“傲娇”,但他的“傲娇”是低调的。

刘鄩是称雄一方的平卢节度使王师范的得力侍从官。这天,刘鄩奉了主人密令,跟其他几路人马同时起兵,阻止叛臣朱全忠“挟天子以令诸侯”、谋权篡位的企图。不料消息走漏,其他人都被朱全忠的手下生擒,只有刘鄩一骑绝尘,率兵攻下了衮州。

攻下城,刘鄩却陷入了困境。他孤军深入,前脚进了城,后脚就被朱全忠派出的大将葛从周围困,成了瓮中之鳖。好在他军纪严明,安抚百姓也很有一套,城内军民相安无事。

衮州原是葛从周的辖地,他的家人好巧不巧地落到了刘鄩手里。战场上杀伐决断的刘鄩,对待人质那是相当和蔼可亲。他对葛从周的母亲恭敬有礼,就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他的妻儿也是嘘寒问暖。

当葛从周在城下叫战时,刘鄩贴心地请出他的母亲,跟儿子相见。老母亲在城墙上隔空跟儿子喊话:“儿子啊,刘将军对我们很好,你可不许跟他对着干。”

母亲妻儿被刘鄩拿捏,葛从周丝毫不敢轻举妄动。一边是军令,一边是家人,战没法战退不能退,他只好垂泪收兵。于是,你在城外我在城内,相望不相亲的和平对峙,日日上演。

刘鄩很淡定,他手下可就不淡定了——节度副使王彦温心里打起了小九九:跟着刘鄩空耗时日,哪有前途可言,不如出去跟正牌葛城主低个头认个错,说不定他从八品的官就直升正六品了呢!他想着想着就入戏了,不加掩饰,领着手下大摇大摆地直奔城门,颐指气使地呼喝守城小兵给他开门。

很快就有人上报了刘鄩。出乎意料的是,刘鄩没有大发雷霆,甚至没有阻拦。他派人告知王彦温:“你可以出城,但是只能带走我‘选派’的人。”刘鄩想得很开:心都不在这了,强留着人扰乱军心吗?甚至,他还贴心地为王彦温的出走创造条件——派人在城中各处宣传:“跟副使一起‘选派’出城的,不必阻拦,若有不听命令擅自出城的人,诛灭全族!”

“傲娇”刘侍从的内心戏大约是这样的:王副使,走好不送。不过你临阵投降,当我“一步百计”的名号是摆设,那就是你的不对了。

动静闹得这么大,敌方探子听得一清二楚,飞速报告葛从周:“刘鄩派了王彦温出城,不知有何企图。”早就憋屈得有劲无处使的葛从周,这下来了精神——我管你刘鄩打什么鬼主意,我只教你的人有出无进!然后,心花怒放去投奔葛城主的王彦温,半路就改道去见阎王爷了。

不管过程张扬还是低调,拥有以能力打底、以自信作陪的“傲娇”姿态,就注定了一个结果:不设防,我亦立于不败之地!我用“傲娇”打败你。这样的魄力,你有吗?

(纤眉妩)

猜你喜欢

守边朔方傲娇
西藏爱国守边精神的基本内涵、生成逻辑及重要意义
一只傲娇的“小公主”
“朔方”的由来与演变
傲娇“天鹅”换羽归来
徐朔方《高濂的生平和他的玉簪记传奇》手稿
论新时代边境地区乡村振兴的三重逻辑
赵雁君
当好守边人·布茹玛汗
“朔方论坛暨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综述
魏德友:半世纪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