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芳斗艳 青翠欲滴
2017-06-21赵琼
赵琼
谈到元青花就有一种莫名的神秘,或许是因为元青花是名品,名声太大却所见者少。就“青花”这个名字本身其实就是极富意境的。青花其实是一种釉下的蓝彩,但是与其他中国古代陶瓷品种不同,她没有用工艺本身来命名,比方同样创烧于元代,以金属铜元素为呈色剂为彩料绘于瓷器胎坯表面,再罩上一层无色透明釉,然后在1350℃以上的高温还原焰气氛中一次烧成,被称为“釉里红”。然而同样的流程,仅仅是将成色剂换成了含氧化钴的矿物颜料,这样的青花瓷却并未叫做“釉里蓝”。这被许多学者认为是中国人赋予青花瓷的遐想,所以起了一个极富意境的名字。元青花的神秘,其比较重要的一点或许在于它没有经过缓慢的孕育过程和在襁褓中成長历练,而是忽然成熟,以至于登峰造极,里程碑式地被学者和藏家追捧。笔者曾经采访过一位香港资深瓷器收藏家,问及是否有元青花精品,他回答说:“很遗憾,一直以来都想找到一件好的元青花,但是很难,明早期的青花都难找,更不消说是元青花了!”
盛名之下,一方面收藏者追逐元青花,另一方面又存有许多疑问。首先是存世量,有人说多,有人说少?其次是市场价位常被津津乐道。2005年7月,一件鬼谷子下山元青花大罐拍出了2.3个亿,创下当年中国艺术品世界纪录。然而高价光环之后再没有锦上添花,不要说冲击亿元了,破千万的也寥寥可数。这又是什么原因呢?恰巧本季佳士得秋拍也征集到了几件早期青花瓷器,借此机会来聊聊元青花。
青花缠枝牡丹纹大罐 元代
此罐纹饰从上往下分五层,颈上绘海水波涛纹;肩部绘缠枝莲纹;腹部饰六朵缠枝牡丹,或仰或侧,叶片丰腴,花边衬白色联珠,更添立体感;下腹饰卷草纹;胫部为仰莲瓣纹。每层纹饰皆以两道弦纹做间隔。器底无釉。
青花开光虫草杂宝纹八方罐元代
此罐呈八方形,器型硕大,胎体浑厚。外壁青花绘菱形开光,绘有不同的昆虫、动物及植物纹,间以蓝地白莲纹,外口沿、肩、胫各饰八朵莲瓣,内分饰火珠、杂宝、折枝莲纹,颈部环海水纹一周。纹饰满密却毫无凌乱之感,青花发色青翠浓艳,于浓处见铁锈癍,体现出中国陶瓷发展至元代时所达到的一个巅峰。
元青花到底有多少?
权威书刊多载言:元青花仅有几百件存世,目前全世界收藏元青花瓷器最丰富的机构,一是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托普卡比宫博物馆,有40件;二是伊朗国家博物馆,有32件。但是如果你留意市场,虽然每年元青花在拍场出现不是很多,但还是能窥见它们的身影。如果跟藏家、经销商聊天,他们中很多人也表示曾经经手或者收藏过元青花。甚至一些铲地皮(行话:活跃在最底层的古玩贩子)也说曾经与这种青花瓷有一面之交。当然,这里已经屏蔽了那些信誓旦旦的国宝帮。那究竟元青花到底有多少存诸于世?
青花岁寒三友盌 双圈六 字楷书款 清康熙
敞口深腹圈足。外壁青花绘松竹梅岁寒三友图,口沿及圈足饰以青花双圈。圈足青花双圈内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款,青花发色纯正,构图规整,富有层次感。
青花缠枝花卉水丞 双圈六字楷书款清雍正
敞口,弧腹,圈足,底部“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青花楷书款,青花双圈周围。透明釉地青花绘饰。外壁缠枝花卉纹曲绕装点。近口沿处与圈足壁均以青花双弦为饰。形制小巧,青花明丽。保存完整。
目前学术界已形成共识的是:元青花主要作为外销瓷,销往中东、西亚、南洋等地区。作为外销和日用器的青花瓷,元代的生产量应该是大的。但是元代的制瓷工艺远不如后来的明清时期,因此烧得不好或者烧坏了的情况很常见,精品在当时就少。元代(1271-1368年)距今有六七百年的时间,遗存方式主要是出土(出水)或传世,相较明清,其传世作品少之又少。加上元青花绝大部分是日用器,外销亦是供给外国人使用的,使用中损毁的情况也不在少数,这便是我们今天解释元青花存世量不多的主要原因。那些被全球博物馆或著名收藏家视若珍宝的元青花除外,尚有幸免于战乱和人为损毁的元代青花瓷器则为数不多。由于当今艺术市场挑选瓷器的苛刻,能够“混迹”于流通领域的元青花算来也就几十件了,佳士得瓷器及工艺品部主管曾志芬介绍说:“就
青花岁寒三友 双圈六字楷书款清雍正
碗撇口,弧腹较深,小圈足。通体施透明白釉,口沿及近足底绘弦纹两周,碗壁分别绘松、竹、梅三友,碗心双圈绘云纹十字,足内青花双圈书“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此种碗式为清代官窑传统制式,由康熙至宣统均有烧制,传世品以雍正者至珍至稀。本品胎薄体轻,釉色纯净,青花淡雅,画工精致,颇具成窑之品质。
雍正时期制瓷风气之严肃认真非其他朝代可及,胤稹严谨得近乎苛刻的审美在瓷器烧造上展现无遗,精致、清雅、隽秀是雍正瓷器的风骨。此件小碗秉承雍正之风,秀美典雅,松、竹、梅绘画不同常见的凌厉枯瘦,笔触构图更为舒展丰满,更贴合小碗圆润玲珑的造型,盈盈而立,惹人喜爱。
黄地青花九桃盘 六字篆书款清乾隆
盘撇口,弧腹,圈足。通体黄地青花纹饰,盘心绘蟠桃九个,外壁饰缠枝牵牛花。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青花八仙过海纹盌(两只) 六字篆书款清乾隆
此碗敞口,弧腹,圈足,碗内青花双弦两周分列口沿、碗心,以作区隔。内壁釉色洁净透亮。碗心绘福、禄、寿三星松林齐聚,寿星高额举桃,福星束发伸指,禄星持杖旁观,旷空山野之间,逸趣闲情。碗外青花双弦两周分列口沿及圈足,外壁绘青花“八仙过海”图案。此碗成对保存,纹饰、形制一致,底部落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整器衣纹飘逸,饱满生动,绘笔流畅,胎釉坚致,深、浅晕染,明暗秩序。青花八仙图碗系清代官窑经典品种,创自雍正时期,乾隆朝将细节稍作变化,使其定型成为后世典范。
青花缠枝花卉纹铺首耳壶 六字篆书款 清乾隆
壶敞口,腹下渐敛,圈足外撇。两肩贴塑铺首耳。口沿下饰青花波涛纹,颈部一圈蕉叶纹,腹部从上至下饰缠枝莲纹、缠枝花卉纹、海水波浪纹各一周,足墙绘一圈莲瓣纹。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此壶青花发色清丽,浓淡有致。
青花黄地福寿龙纹盌(一对) 六字篆书款 清乾隆
碗口外撇,弧腹,圈足。内壁施白釉,外壁腹部以黄色为地,绘青花云龙纹,并间以莲托“福”“寿”,寓意福寿延年之吉祥寓意。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官窑。此碗应为皇贵妃所使用,至为名贵。
青花缠枝莲花研钵 六字篆书款 清乾隆
圓腹,圈足,通体绘青花缠枝莲纹,辅以如意云头、卷草纹莲瓣纹等边饰。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造型高雅隽美,青花呈色艳丽,釉色莹润,纹饰线条流畅,
元代青花瓷而言,其实存世量还是挺大的,因为当年的产量大。但是真正的精品少。我经手过的元青花里非常少有品相完好的,当年创纪录的鬼谷子下山也是有瑕疵的。而且此前的荷兰藏家对此缺乏重视,把它用来装DVD了。这次我们征集到的3308号拍品元青花开光虫草杂宝纹八方罐,一路追查来源,发现它在上世纪60年代被美国人从中东买去。不过,他带到美国之后就将它钻一个洞用做台灯基座。在他们看来,这只是一件很漂亮的瓷器,而没有意识到它有多么的珍贵和重要。”
青花竹石芭蕉纹玉壶春瓶清雍正
口沿外撇,细颈,圈足,器形优美,胎质细腻。颈肩部饰回纹和蕉叶纹,腹下部饰一周莲瓣纹,外足墙饰卷草纹。腹部主题傍石芭蕉叶,相依青竹交瘦枝。绘制层次清晰,青花发色青翠典雅,釉面肥厚滋润。绘画精细,笔意娴熟,构图疏密得当,为雍正官窑传统器形。玉壶春瓶源自宋代酒器,是中国瓷器最传统的造型之一,一向以体态优美著称,明清之际,为宫廷装饰之名品。
青花矾红云龙赶珠纹橄榄瓶 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为清代较为难烧的瓷器品种,因钴料与铜红料在窑火内温度、气氛不易把握,二者颜色皆能完美烧成者,极为少见,故清代方有以釉上红彩代替釉里红烧造之举。
此瓶青花与釉里红颜色鲜艳,尤其青花所绘云纹深浅层次清晰,画艺高超,所绘云龙为五爪,青花点睛,龙身雄健壮硕,爪牙锋利,富有生气,在满瓶云纹的衬托下更具气势。
青花开光瑞果纹执壶 清道光
“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器形为仿明初式样,具有鲜明的伊斯兰地区风格。壶身纹饰自上而下分为五层,分别绘有蕉叶纹、缠枝莲纹、缠枝花卉地开光瑞果纹、莲瓣纹、卷草纹装饰,壶流则绘卷草纹,柄绘灵芝图案,全器绘画严谨,纹饰繁密,工艺精细,属道光官窑青花器之佳作。
青花缠枝花卉纹赏瓶 六字篆书款 清道光
赏瓶撇口、长颈、鼓腹、圈足外撇。颈部轮廓秀美,腹部浑圆,外足端起唇边,瓶身满绘青花纹饰,以弦纹分隔,口沿下饰海水纹,接如意云头纹,颈饰蕉叶纹一周,下接方回纹带,肩绘缠枝莲纹,接如意云头纹,腹部满饰缠枝莲花纹,花叶饱满,细腻生动,胫饰莲瓣纹,圈足外饰卷草纹,共计九层纹饰。层次清晰,布局疏密有致,制器考究,典雅隽秀。底部施白釉,以青花书“大清道光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赏瓶为赏赐之用,是雍正朝出现的一种新型瓷器品种,瓶身通常以青花绘缠枝莲纹,取其“清廉”之意,此种造型、纹饰一直延续于清一代,成为传统的官窑瓷器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