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井冈山孤胆英雄”张文彬的壮烈人生

2017-06-21肖小华

档案天地 2017年6期
关键词:廖承志井冈山

肖小华

张文彬(1910——1944),原名张纯清,别名刘宗义、张南杰。1910年7月5日出生于湖南平江县梓江乡东港村(又名高基村)一个贫苦家庭。因家境贫穷,1922年进入长沙基督教青年会举办的半工半读学校就读。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张文彬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春,他被党组织选送到武汉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有幸聆听毛泽东、瞿秋白、恽代英等人的授课,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湖南“马日事变”后,张文彬奉党的指示,从武汉回到平江县组织工农武装,任西乡特委书记,组织了西乡5万农军投入“三月扑城”运动。10月,平江第二次暴动失败后被捕入狱,不久经党组织营救获释。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领导发动了平江起义,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张文彬率领平江县工农游击队的骨干参加了红五军,任第一大队党代表。8月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转移,张文彬任红五军第四纵队党代表。12月红五军与红四军胜利会师。

1929年1月,湘赣两省敌军向井冈山发动了第三次“会剿”,为保存革命实力,红军决定采用“围魏救赵”战略,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进发,红五军留守井冈山。张文彬和李灿率所部200余人坚守黄洋界哨口,凭据险要地势顽强地抗击敌人。敌人在不能从正面得手之后,收买当地一游民带路,从另一条小路摸上了山。在敌众我寡的严重时刻,张文彬和李灿组织部队解下绑腿结成长绳,吊下悬崖陡坡,冲出了敌人的包围。由于通讯不便,部队开始在井冈山周边孤军打游击,后通过联络,最终与坚持在井冈山打游击的何长工、王佐部会合。同年3月,彭德怀率红五军主力回师井冈山,张文彬所部协同主力部队恢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37年美国记者尼姆·威尔斯(又名海伦·福斯特,斯诺的夫人)在采访时听说张文彬的故事后,在《续西行漫记》一书中称他为“保衛井冈山的孤胆英雄”。

1930年7月,在李立三路线“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的口号声中,红三军团受命攻打长沙。张文彬主动申请到第一纵队前沿与陈毅安一同指挥,被炮弹击中大腿,仍带伤坚持战斗,最终攻克长沙。8月6日红五军和红八军混合编队,张文彬仍任红五军政委。1930年冬,张文彬率部进入中央苏区。在中央苏区期间,先后参加了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战斗,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届、第二届委员。

1931年12月,张文彬调任红七军政委。到任后,他果断地制止了肃反扩大化,使红七军蒙冤受屈的大批干部得以解脱,稳定了军心民心。1932年8月,张文彬任红三军团政治保卫局局长。在得到军团党委的充分支持下,他在军中开展了切实有力的肃“AB团”纠错行动。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不久,张文彬进入红军大学学习。毕业后,先后调任毛泽东秘书、中共中央驻西北军代表、中国工农红军西北办事处秘书长、兰州办事处主任。期间,协助周恩来妥善处理“西安事变”做了不少工作。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张文彬被中央派到广东,先后担任南方工委书记、广东省委书记、粤北省委书记。期间,他不畏艰难险阻,往返于广州、香港之间,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积极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开展抗日救亡工作。

1940年10月,中央指示成立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简称“南委”,受周恩来领导的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张文彬任南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张文彬与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的廖承志一起,周密布置抢救知名人士和重要文化人的工作,把何香凝、柳亚子、邹韬奋、茅盾、夏衍等许多知名民主人士和重要文化人安全地护送到大后方。

1942年5月下旬,江西省委遭到破坏,南委机关分头向闽西、东江等地转移。6月初,张文彬向东江方向撤退,途经广东大埔县的高陂镇,被叛徒告密,不幸被捕。6月20日,被解押囚禁于江西泰和马家洲集中营。

泰和马家洲集中营又称为“江西渣滓洞”,对外称为“江西省青年留训所”。该集中营是国民党江西省临时党部和省政府于1940年上半年在江西泰和城西南郊13公里的马家洲松山村,利用一栋祠堂和三栋民房扩建而成的一座秘密监狱。前后囚禁共产党人、爱国人士和进步青年400多人,廖承志、吴大可、谢育才等曾在此关押过。与归军统特务管辖的上饶集中营不同的是,它归国民党中统特务管辖,对付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手段更为阴险毒辣。马家洲集中营由时任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挂帅的反共机构“江西省特种工作委员会”主办,下设“江西省特种工作办事处”。

张文彬身患肺病,入狱后,在敌人的残酷折磨下,病情日益严重。国民党中统局驻赣观察员、特种工作办事处总干事庄祖芳等特务头子,多次找他谈话,说只要转变立场,不但可以获得自由,还可给他治病。张文彬对敌人的威胁利诱严词拒绝、嗤之以鼻。

当时,一同关在集中营的还有廖承志。通过进步看守和狱中难友的帮助,张文彬与廖承志互传字条,一个写“坚持到底”,一个写“准备流血”,互相勉励。后来,廖承志听说张文彬的身体快不行了,为了见上张文彬一面,廖承志以绝食相威逼,迫使敌人同意两人见面。1944年8月25日,廖承志来到张文彬房间。当时的张文彬,已经瘦得变了形,躺在木板上。见到廖承志,张文彬挣扎着坐起来,对廖承志说:“我一生为党工作,坚信马列主义,现在生命已到尽头,但我死而无憾。将来你出去时,请转告党中央、毛主席。”分别时,张文彬还用嘶哑、断断续续的声音哼唱起《国际歌》,送别廖承志。

次日黎明前,这位壮烈的共产党人停止了呼吸,生命定格在34岁的人生刻度上。狱中人员在检查张文彬的遗物时,发现他生前留下了一封题为《我誓死不能转变》的信。信中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我患了严重的肺病,生的时期不多,吃苦也快到尽头,因而更是誓死而归,乐于就义,愿为江西人,尤其为整个中华民族的革命儿女留此正气吧。”张文彬悄悄地走了,但把共产党员的浩然正气永远留在了人间。

(作者单位: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

猜你喜欢

廖承志井冈山
走进革命圣地:井冈山
廖承志与经普椿的爱情传奇
井冈山之风
50年的恩爱,半个世纪的坎坷
毛泽东首用“井冈山”之名
红杜鹃
长征中廖承志给人画像“混饭吃”
井冈山十里杜鹃
周恩来巧救廖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