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茶馆》背后的故事

2017-06-21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7年16期
关键词:茶馆老舍话剧

梗概

在满清王朝即将灭亡的年代,北京的裕泰茶馆却依然一派“繁荣”景象:提笼架鸟、算命卜卦、卖古玩玉器、玩蝈蝈蟋蟀者无所不有。年轻精明的掌柜王利发,各方照顾,左右逢源。然而,在这个“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整个社会令人窒息的衰亡:洋货充斥市场、农村破产、太监买老婆、爱国者遭逮捕。到了民国初年,连年不断的内战使百姓深受苦难,北京城里的大茶馆都关了门,唯有王掌柜改良经营,把茶馆后院辟成租给大学生的公寓,正厅里摆上了留声机。尽管如此,社会上的动乱仍波及茶馆:逃难的百姓堵在门口,大兵抢夺掌柜的钱,侦缉队员不时前来敲诈。又过了三十年,已是风烛残年的王掌柜,仍在拼命支撑着茶馆。

日本投降了,但国民党和美帝国主义又使人民陷入了内战的灾难。吉普车横冲直撞,爱国人士惨遭镇压,流氓特务要霸占王掌柜苦心经营了一輩子的茶馆。王利发绝望了。

这时,恰巧来了两位五十年前结交的朋友,一位是曾被清廷逮捕过的正人君子常四爷,一位是办了半辈子实业结果彻底垮了台的秦二爷。三位老人撒着捡来的纸钱,凄惨地叫着、笑着。最后只剩下王利发一人,他拿起腰带,步入内室,仰望屋顶,寻找安然了结一生的地方。

综合评价

《茶馆》创作于1956年,作者以独特的艺术手法,把三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的社会变迁状况,装进了不足五万字的《茶馆》里,以话剧的形式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茶馆》的创作意图是十分明显的,它通过“裕泰”的茶馆陈设由“古朴→新式→简陋”的变化,昭示了茶馆在各个特定历史时期中的时代特征和文化特征。《茶馆》的艺术价值不仅在于通过一个茶馆反映了一段历史时期的社会变革,同时也在于反映了社会变革对茶馆经济和茶馆文化的影响。用老舍的话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曹禺先生晚年评价说:“《茶馆》是中国戏剧史上空前的范例。”

一、《茶馆》的艺术魅力首先表现在它构思上的独具匠心。

《茶馆》是一出三幕话剧,三幕戏写了三个时代。第一幕: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晚清末年;第二幕:军阀混战后的民国初年;第三幕:抗战胜利后解放战争爆发前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

这三个时代是我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个重要时期。剧作家在表现清末以来半个多世纪旧中国的历史变迁,揭示出只有共产党、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一重大主题的时候,截取了三个时代的横断面,并通过裕泰茶馆的盛衰把前后近三十年的社会历史画面连缀成一个浑然的整体,展示出众多的人物和漫长的历史。这种横断面连缀式的写法不仅有效地解决了现实生活的无限性和戏剧情节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而且也突破了传统话剧作品的陈旧模式,充分显示了老舍艺术构思的高超巧妙。

二、在话剧结构上的创新,是《茶馆》最重要的艺术成就。

从结构形式上看,《茶馆》与传统话剧截然不同,表现了老舍大胆而独特的探索和创新。纵观《茶馆》整部剧,它既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故事情节,也没有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戏中三幕的划分不是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而是着眼于时代,且时间跨度相当大。另外从剧情上看,幕与幕之间也无必然联系。为了使跨度极大、情节松散、人物众多的剧作保持连续性和完整性,老舍打破了传统的情节式的结构,采用“人像展览式”的形式,以茶馆为人物活动的舞台,在三个历史横断面上对社会世态、风云变幻进行描绘。同时安排以王利发、常四爷、秦二爷这三个主要人物自壮到老,贯穿全剧,以人物带动故事,把众多人物的生活片断,巧妙地同作品的主题罗织在一起,组成若干幅时代的剪影,从而在更广阔的背景上反映纷纭复杂的阶级关系和社会风貌,表现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社会心理。

首先,茶馆的设置与剧作的整体构思有直接关联。

《茶馆》的三幕戏之间几乎都间隔着大约二十年的时间距离,而且在三个生活横断面上出现的人物之间、事件之间也不都存在必然的联系。把这三幕戏的场景设定在一个不变的空间——裕泰茶馆这个舞台进行,就能使观众摆脱因各幕时间相距太远而导致的脱节感,这座具体的茶馆及其人物的命运就像一条潜在的红线,把三个时代串联起来共同表达变迁的深刻内涵。

其次,剧本不采用“一人一事”为主线的结构,不追求面面俱到的故事,而是从塑造人物、表现主题出发,把众多人物的生活片断汇总为一个大故事,从而更广泛地反映社会历史面貌。以人物带动故事的发展,以刻画人物取胜,是《茶馆》艺术结构的生命和灵魂。

《茶馆》中共写了七十多个人物,其中有名有姓的就有五十来个。除了世袭的茶馆老板,还有吃皇粮的旗人,办实业的资本家,清宫的太监,信洋教的教士,以及职业特务、打手、警察、流氓,拉纤的,相面的,说书的等等,三教九流,无奇不有。为了写好且安排好这些人物,老舍采用了四种方法:

1.主要人物自壮到老,贯穿全剧。

2.次要人物父子相承,使其连缀下来。

3.每个角色都说他自己的事。因为他们每个人物的故事都与那个时代有密切联系。

4.无关人物一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这四种处理人物的方法综合运用,既使每个人物性格鲜明,眉清目楚,又重点突出,多而有序,从人物的身世遭遇和继承关系方面,揭示出时代的全貌。

三、精练生动、独树一帜的戏剧语言。

1.《茶馆》的语言精练到三言两语便能写出一个人物的性格,勾勒出一幅生动的人物肖像来。

2.《茶馆》的语言又是性格化的,什么人说什么话,什么话也只能由什么人说。戏剧艺术的这一特征,在这部剧作里体现得很鲜明。

要写出人物的性格,必须在语言上下功夫。《茶馆》中经过提炼的个性化的、鲜活的人物语言,既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也与它的“人像展览式”的结构形式相契合,充分显示了老舍驾驭语言的高超的能力。

老舍作为一名优秀的戏剧家,他的大胆尝试是成功的。在《茶馆》中,他从容地驾驭了众多的人物,纷繁的情节,在动中取静,使得“茶馆”这个舞台有条不紊地运行,并反映了严肃而重大的主题。《茶馆》集中体现了老舍的多重艺术才华,同时也为我国话剧创作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猜你喜欢

茶馆老舍话剧
解人之难的老舍
印象·老舍纪念馆
浅谈文学性在话剧中的重要性
《成都老茶馆》
《长沙茶馆文创产品设计》
“对话”小伙伴老舍
再见啦,秋天!
过去的理想
杯水车薪
话剧《惊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