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得失谈
2017-06-21姬潇飞
姬潇飞
女子出嫁时,经过涂脂抹粉、描眉画眼、盘头梳妆等一番打扮,即使相貌一般的女子,也会变得光鲜亮丽、光彩照人。
凉茶行业的正宗“王老吉”原本名头最响,如今,却几乎被脱胎于它的“加多宝”的铺天盖地的广告所淹没。
二三流的商品,如果加上一流的包装,可能就会卖出不错的价钱;而一流的商品,如果包装粗糙,就可能只卖出二三等的价钱。
俗话说,人要衣裳,佛要金装。善于包装,重视宣传推销,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对增加其颜值,提高其知名度,赢得社会大众的认同和喜爱,都是非常必要的。
包装宣传,是商业营销的取胜之道。
我们武安当地出产的一种小米,经过设计成方块形状的真空包装袋包装,再装进精心设计的精美名优土特产礼盒,与其他土特产形成“武安特产”组合,摆在大型超市的货架上,其单位售价,就能比同一产地同一品种的散装小米高出一倍,甚至数倍。
这充分说明了包装的商业价值和经济价值。
改革开放之前,当时的人们普遍处于温饱阶段,我国生产的商品,大多傻大笨粗。虽然有不少商品的质量堪称一流,可是,由于不重视商品包装,往往是“一流产品,二流包装,三流价钱”。所以,很多内地生产的商品,都会转口香港,在那里被港商重新包装一番,然后出口到国外,这样就可以多赚几倍的利润。
如今,生产商已普遍重视商品包装,走进任何一家商场超市,你都会被琳琅满目的精美包装的商品包围。内地的出口商品,不论是外形设计、内在品质,还是商品包装,都已经可以与国外商品相媲美。正是依靠这样的“内外兼修”,才使得我国商品出口量连年暴增,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
不过,事情都有两面性。真理再向前迈一步就是谬误。包装过度,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甚至可能得不偿失。我国古代就有“买椟还珠”的教训。说的是一个珠宝商人,为自己喜爱的珠宝做了一件非常精美的小匣子——“椟”,然后把那枚珠宝装进“椟”里,拿到集市出售,滿以为自己的珠宝可以卖出个好价钱。结果,一个顾客一眼就相中了那个制作精美的小匣子——“椟”,出高价要买。成交后,那顾客发现“椟”里还有珠宝,便取出珠宝还给了那个商人。“买椟还珠”对这个商人的教训就是——弄巧成拙,事与愿违。
前几年,一到我国传统节日,一些包装精美的天价月饼、天价元宵等就会充斥市场。原本价值几元钱十几元钱的月饼、元宵,被一番包装以后,便身价倍增,售价成百上千甚至上万。这种行为,不仅推高了物价,还助长了奢靡之风,败坏了社会风气,人们对此都深恶痛疾。
十八大之后,随着反“四风”的深入开展,铺张浪费,豪奢之风大有收敛,天价月饼、天价元宵等也销声匿迹了,商品也回归了它原本的特点和属性。
适度包装确有必要,但过度包装应该戒除。
【作者系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中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