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价值分类的时代性分析
2017-06-21杨健
杨健
摘 要:在人类实践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价值问题越来越成为不同人群乃至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争论。①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就同一现象或物体来说,从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出发的价值评价是不同的,我国在价值的分类上与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论有着本质差异,这不仅是由于双方地域文化和历史传统的差异,更是因为两者价值评价的主体截然不同,资产阶级少数与人民群众多数的价值评价主体的差异造成了价值等级划分的相悖。马克思价值评价思想对价值体系的划分仍有指导作用,本文以中国当前市场经济下的不同价值诉求所表现的现象为对象,从马克思价值分类思想的角度分析上述价值论的利弊以及出现这些价值观念的原因。
关键词:价值;分类;价值评价
中图分类号:B0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05 — 0015 — 03
一、当前价值划分类型分析
(一)当前价值分类的主要标准及表现
价值的分类和等级是价值理论的最后一环,现代的价值论缘起于西方,加之西方在经济政治层面的领先地位和对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的掌握,价值理论尤其是在西方资产阶级思想领域中产生的价值理论始终左右着广大民众的价值判断。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西方社会思潮的涌入使得青年价值观念出现混乱甚至缺失等问题。对当前的价值划分进行直观梳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找出上述问题的理论依据以便进一步找出对策。
1.以物质与精神为划分标准
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不仅是长期以来关乎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也是伴随着人类从自然界分化以来几乎同时出现的两大现象即物质现象与精神现象。与人类的认识逻辑相吻合,价值相对应地被分为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在此基础上,即将现实可触及的创造物等划分为物质财富,将人通过劳动尤其是脑力劳动的人化而成的成果划分为精神价值。对于价值的这种区分显然是简单的,首先这种划分违背了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的基本原理,物质财富的创造是精神财富创造的前提和基础。正如有了小提琴才有了美妙的提琴奏鸣曲一样,诸多精神财富无一不是在一定物质财富基础上出现和发展的。物质与精神的简单划分使得区分开的两种价值在地位上出现不平等的从属关系。陷入精神价值为最高目标,而物质价值为价值追求的较低阶段的陷阱。
2.以价值满足需要的层次为划分标准
不同的存在物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是不同的,以价值满足人的需要为标准来划分可以将价值大致分为三个等级,即能直接满足人类需要的价值;这一类价值主要是人类从自然界直接提取并能够迅速运用于人类社会并为之直接服务的,其多以单向消耗为体现形式。在这一价值的获取和实现问题上会出现使用价值和长远价值两方面的矛盾,以林木为例来讲,人类可直接从自然界获取树木使用价值,加之简单的人化劳动将其充分发挥,从价值的属性来讲,树木能制成各类木制品的物理属性满足了人类使用各类加工品的需要,因而实现了自身价值。但从另一方面讲,林木能够为人类乃至为除人类之外的诸多除自身外的其他生物群体提供充足的氧气的长远价值受到破坏。第二层面的价值是人类从自然界获取原生物质然后加以大量的人工加工而形成的价值。这种价值是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而愈发重要的,从自然界的简单获取已经不能满足人类越来越广泛和更高级的需要。另一方面而言随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提升和与自然关系的紧密,也为自身改造自然提供了有利条件。基于这两方面的条件,人类在实现第一层价值的基础上以人类劳动为基本手段参与到对自然的改造活动中。以中国历史发展为例来讲,从封建社会的犁具到现代社会的机械化的生产工具,人类的劳动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生产工具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表现也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人们在实践过程中以自身的劳动改造自然界而不仅仅是提取自然界的固有的东西,这些经由人类大量的劳动而形成的人化特征明顯的新价值是第二层次的价值。第三等级的价值应该是满足人的身心综合发展的要求的价值。这主要是在第二层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物质文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出现的价值。这一层面的价值与自然界的关系较之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相对较弱,在这个价值层面上着重体现的是人类作为价值主体的能动性。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可以独立思考,不是仅仅像动物一样世界获取自然界所提供的物质条件的价值而是通过自己的意识能动性充分体现自身的社会性。人类思维的复杂性既是促进人类从普通生物中分化出来的重要基础,又是价值创造复杂性的来源。社会规范、价值观念等的创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诉求。但此三等的价值划分并不是机械的而是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方法论的。就其联系来讲,每个等级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它们之间不仅仅是层层递进的关系,而且是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2.以时间前后作为划分标准
以此标准将价值分为现在的价值、过去的价值和将来的价值。价值作为主客体之间的一种需要与满足关系,同样有着自己特定的发展轨迹。过去的价值是指在过去的时间里创造出来的或表现出来的价值。它虽然在当前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实际的生产实践的需要但在当时它是作为人类劳动的结晶出现的,不仅在当时发挥了实实在在地作用,而且为以后价值的创造提供了重要前提,无论是作为认识当前价值的基础还是发展当前价值的条件都是有着重要意义的。①大量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就属于这种价值。我们不仅在艺术或者科学领域中会碰到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而且在政治、法律、道德领域中,实际上,在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中,都会碰到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文化内涵是1937年南京大屠杀的纪念意义,它作为一种精神寄托虽然只是反映当时的历史情境。但它逐步成为了激励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而历久弥新。将来的价值主要指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指就事物长远的发展来讲所产生的价值,这种价值是不与当前的价值表现及发展脉络所一致的,以古代的科举制为例来讲,它在封建制社会下成为选贤任能的主要途径和制度载体发挥了积极的效用,既巩固了封建王朝的政治基础,又使得各阶层尤其是贫苦大众与达官贵人之间有了交合的桥梁。科举制的延续年限之久说明了在封建社会的制度下它对于统治阶级来讲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将来时的新语境下,科举制的现实价值渐渐失去意义,成为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由此可见,现在价值的高低与将来价值的高低并非高度一致。第二个层面的价值是指存在于观念中的价值期望。个人的理想信念,国家的核心价值观都属于将来的价值范畴。将来的价值追求在这个层面上起到了灵魂引领和精神动力的作用。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的价值划分及其积极效用
(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划分简述
1.从客体方面划分价值的类型
从这一方面划分大体可分为物的价值、精神文化价值和人的价值三种基本类型。物的价值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的价值的总称;主要包括自然条件下的固有物和人类改造过的人化的物质条件。物的价值是基础价值和价值前提,是对物质条件能够满足人的发展需要的属性和人类的主体需要相契合的关系的肯定。物质条件的发展是保证和发展物的价值的基本途径。精神文化现象价值是指精神文化活动和产品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这就首先要求对主体作出界定,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框架下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同时也是价值评判的主体,在这一前提下做出的价值归类和界定才是具有伦理意义的。人的价值是三大层次中最高层次的价值,②人作为历史主体的全部意义在于对自然界这个历史客体的改造过程中得到确认的。自然界或世界是人的能动的实践活动的表现,是实现和确证人的实践本质力量的对象,从而使作为客体的现实世界发生变化并对主体的人呈现出意义,自然界成为人的作品,人与自然的一切关系表现出为我关系。“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人在改造自然界等客体时也在改造着人类自身,人既是实践主体又是被改造的客体。人的价值实现既要选择价值客体的正确导向,又要保证人的价值实现的良好效果。这三者统一于人的价值中,人类活动使得物的使用价值与价值辩证统一,在使用价值的消费中价值得到了实现.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深入,物的价值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实现从而催生了精神文化价值并形成了二者协同促进的格局,而这两者的发展都为人的价值的实现提供了路径和保障。
2.从主体方面划分价值的类型
从主体方面划分,这里着重探讨从依照主体(被满足者)层次不同来进行的划分。在这个角度价值可以分为个人价值、群体价值、社会价值和人类历史价值。个人价值指的是能够发挥自身优势来满足自身各项活动要求的实现形式。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前提条件和基本要求。群体价值是相对于个人来讲的被满足者受眾更大的主客体之间的实现形式。集体价值是群体价值的重要表现形式,在现代集体中,群体利益的实现要兼顾到内部成员的个性要求并协调内部成员之间的不同利益诉求,最终达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社会价值则是更高价值的利益诉求,要求各社会成员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基础上考虑到社会发展的需求,既包括社会意识形态的认同也包括社会制度框架的认同,这些也是社会价值的实现标志,社会价值与普通的群体价值不同,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不可避免地打上了阶级的烙印,对于不同的阶级来讲,各社会利益的实现都是建立在对主导价值主体的选择上的。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主体归结于人民群众,社会价值的实现与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是一致的。对于无产阶级来讲,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全人类。无产阶级担负的历史使命是彻底推翻剥削制度,使得人人都能够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人类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综上所述,这几种价值分类的层次是层层递进,不断提升的。各种各样的价值层次构成了人类社会的价值体系。
(二)当前价值划分的时代性分析
1.当前价值追求的不良偏向
就个人价值追求来讲,其偏向不仅与社会发展的导向有偏差,亦不利于个人的健康发展。在价值追求中存在着重物质享受而轻视精神追求、重当前而轻长远、重较低层面而轻更高层次追求的倾向。个人利益至上和集体观念淡薄是主要表现。中国传统美德为西方的实用主义思想所占据,高级知识分子拥有丰富知识却没有完全达到重塑价值观的深层教育目的甚至发出西方优越论的所感。无疑,西方无论是经济发展方式还是文化发展与传播形式上都有着可借鉴之处,但青年一代对西方价值观的盲目推崇使得西方不良价值观也随之渗透。在国家层面上,西方价值观并不等同于先进价值观,一方面西方先人一步和发展较为完善的市场经济带来了先进的政治文明和繁荣的资本主义文化。但我们应该认识到西方所一直宣传的平等自由公正乃至人道的价值理念却是建立在物质财富极大不均的基础之上的,简言之,资本化是西方价值观的重大缺陷,资本控制人、控制劳动、控制政权运作的基本属性没有变。由此造成的恐怖主义、物质至上等消极后果至今仍无法消除。
2.价值划分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的积极效用
正如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不仅要借鉴西方经济学更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样,价值的评价决不是以经济发展结果为唯一衡量标准的。①邓小平曾指出:“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种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那种生产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邓小平的效果评价机制与西方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最大不同之处就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划分原则,将价值伦理放在首要的层面,把实现个人价值与实现社会价值结合起来。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价值划分中应处于最高层次的价值类型,这既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评价的要求,也是团结各阶级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在坚持以主客体的关系作为价值判断的出发点的基础上正确认识和选择价值主体,是符合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正确价值取向。
〔参 考 文 献〕
〔1〕何启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念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6.
〔2〕沈哲.基于马克思主义人的价值理论的公民权利意识培育研究〔D〕.郑州大学,2015.
〔3〕王茜.马克思群众观研究〔D〕.南开大学, 2013.
〔4〕胡仪元.价值范畴的哲学探析〔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8-13.
〔5〕王玉.价值哲学发展的里程碑——邓小平对价值哲学的重大贡献〔J〕.中国社会科学,1998,(01):3-15.
〔6〕陈玉君.简论马克思的人道主义价值观〔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3):73-76.〔责任编辑:谭文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