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贸易强国的商品与服务结构路径研究

2017-06-21王海楠

大经贸 2017年5期
关键词:服务贸易价值链

【摘 要】 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对外貿易迅猛发展,进出口贸易总额和规模连年递增。据海关统计,2015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值39586.44亿美元,总量居世界第一。现今中国已经发展成为贸易大国,然而,就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来看,中国还并不是贸易强国,与欧美贸易强国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的现实差距,如何认识贸易大国与贸易强国的实质,以及如何将商品和服务贸易向价值链高端迈进,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进行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 商品贸易 服务贸易 价值链

引 言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快速发展、成绩斐然,不但实现了向“贸易大国”的跨越式发展,还以此为助力奠定了世界“经济大国”的地位。从国际比较看,我国继续保持第一贸易大国地位,但在贸易总额第一的背后,中国的贸易发展模式的转变速度较慢,仍然以简单粗放地增长方式为主,主要体现为数量、规模和速度的增长。这种简单粗放的贸易增长模式所付出的资源、环境和人力成本太高,长期会难以为继。现今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加快、经济复苏前景不明朗,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宏观背景下,对中国的贸易策略的制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十三五计划”时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非常重要的关键时期,我国面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发展转型的艰巨任务。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贸易强国的实现,离不开以商品和服务为依托的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目前,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出现了新的态势,外贸发展战略也在进行根本性的调整。从国际背景来看经济全球化下我国贸易结构还没有实现从依赖要素成本竞争向依赖知识技术竞争的阶段性转变,仍然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对外贸易仍面临严峻的挑战;从国内背景来看我国加人后,国内企业正在参与到国际竞争中,而对外贸易高摩擦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主动了解主要贸易强国的特点和优势,同时,结合自身的经验和不足,出台相应的政策,学习和借鉴贸易强国的商品和服务转型升级的路径,以求在新的国际贸易发展中发挥我国的后发优势。这有助于中国认清新时期的国际贸易格局,摆正自己的位置;有助于中国企业做大做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助于较早地实现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一、我国商品与服务贸易结构现状

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出口贸易也呈现出较快的发展趋势,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贸易方式和贸易主体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已逐步成为世界贸易的重要部分。但与此同时,我国的对外贸易也存在市场结构失衡、技术含量较低、创新能力低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

1.我国商品贸易结构现状

出口商品结构指有形的出口商品和无形的出口商品在出口商品中所占的比重,是评价一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否优化的重要指标。按制成度为标准又可以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工业制成品的比重越大,初级产品的比重越小,说明一国的出口商品结构越好。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出口商品主要以低附加值、低档次的粗加工产品为主,这不但消耗了国内宝贵的自然资源,同时产品利润的大部分也被跨国公司拿走。加入 WTO 后,这一现象有了很大的改观,一方面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增速高于初级产品;另一方面服务贸易的出口增速也高于商品贸易。此外,我国商品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的附加值有所提高,出口制造业在产业链的位置逐步渐上升。

2.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现状

2015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7130亿美元,同比增长14. 6%,增速较2014年提高两个百分点。虽然中国服务贸易在不断成长发展,但是,其竞争力脆弱与结构性失衡问题依旧突出。

总体来说,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不高,尤其是结构仍然比较落后。从服务贸易商品结构上看,出口主要集中在旅游、运输等可以充分利用我国相对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传统服务项目上,而在对资本、技术、管理经验等依赖较大的服务领域,如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咨询服务、专利服务、广告和宣传服务等新兴服务项目上,我国的出口比重还较小;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特别是新兴服务进出口严重不平衡,长期处于逆差国地位。

此外,通过对传统服务贸易部门、现代服务贸易部门、生产性服务贸易部门、非生产性服务贸易部门的研究可以发现,中国传统的生产性服务贸易部门是造成中国服务贸易逆差的重要来源。

二、基于标准探讨结构路径问题

通过对我国商品和服务贸易的现状分析,不难发现近些年来我国的贸易结构向着贸易强国方向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距离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的贸易强国地位还有着很大的差距。基于贸易强国标准中关于商品与服务方面的内容:贸易结构和贸易效益、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世界级品牌等。

1.贸易结构和贸易效益

关于中国对外贸易的一系列数据表明,加工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据了较高比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甚至超过了一般贸易的占比,而外资主导型加工贸易的特征,又使得中国在产业链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仅能获得微薄的加工费,效益较低。中国的贸易结构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现象。考虑到服务贸易的附加值较高,中国不平衡的贸易结构将对外贸效益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不利于中国向贸易强国的推进。优化商品与服务的结构,提高高级生产要素在商品与服务中的比重,是构建结构路径手段之一。

2.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保持贸易利益增长的核心在于追求贸易附加值。毫无疑问,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上游位置的是贸易强国,一般而言,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凭借充裕的技术和资本要素长期占据价值链分工中的战略价值环节,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嵌入过程中被锁定在附加值较低的中低端环节,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贸易,即发达国家负责中间品的生产和出口,发展中国家负责加工组装环节并出口最终消费品,由此产生“贸易利得”的不平衡。

提升中国商品与服务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是构建贸易强国的商品与服务结构路径中非常关键的一步。

3.世界级品牌

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品牌主导,人们对于世界经济强国的了解和认识大都是从品牌开始的。而这些国家对世界经济和市场的渗透、占有和垄断,也是通过这些品牌实现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品牌策略研究,因为品牌是区域经济中鲜活的生命体,也是其核心竞争力的最直接体现。品牌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附加在产品和服务上的价值。品牌创造企业价值,企业创造社会价值。一个强大的、享有声誉的、影响深远的品牌,其实可以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或者说是竞争优势。

品牌的缺失致使中国企业只能从事低附加值的非核心部件加工制造和劳动密集型的装配环节,靠赚取微薄的加工费艰难度日。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品牌竞争是企业创造高附加值和获取丰厚利润的竞争利器。构建贸易强国的商品与服务路径,缺失构建世界级品牌这一路径,是不可能成功的。

三、优化我国商品贸易与服务贸易的路径对策建议

1.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促进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以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基础,不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竞争的加剧,劳动密集型产品由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少,已经不能给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带来优势与利益。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必须抛弃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发展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经济发展、技术进步,才能在出口贸易中取得优势。

在稳定传统优势产品贸易基础上,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的工业制成品出口贸易,提升出口商品质量。加大对绿色技术和低碳技术研发投入力度,发展低能耗、少污染的绿色贸易和低碳贸易,突破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主营销渠道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低碳環保的产品出口,增强中国工业制成品的国际竞争力。

2.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地位

第一,积极打造适合我国自己的产业链。中国企业应该稳步地走出去,通过大规模的走出去,才能在全球范围内根据不同国家、地区的生产率和资源禀赋进行要素优化整合,全球分工合作,进而打造国际产业链条。其次,提升我国贸易地位的关键资源要素必须是依赖于国内的要素基础,需要培育技术资本等长期受外资控制的瓶颈要素,整合利用全球资源要素替代我国失去比较优势的生产要素。通过要素调整,摆脱锁定在产业链低端的困境,向高端价值链攀升,走出“重复引进”国外技术的不良循环,摆脱受制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困局。发挥产业联动效应、技术外溢和“干中学”等经济效应,促进高端要素禀赋的积累,融入高端分工环节,推动贸易结构升级,提高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地位。

第二,增强企业的国内竞争优势。我国企业应摆脱对原有发达国家企业技术路径的依赖,更加完善产学研创新体系,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根据我国特有的资源要素禀赋,将技术进步的生产效率提高与优化劳动力素质结合起来,着力从强化我国市场的消费感知,优化产品研发等优势增加产品附加值,整合多维度的资源与能力,攀升到产业链的高端环节,实现企业升级。

3.提高我国企业对外贸易品牌的构建与营销

第一,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企业应该对自身品牌的发展有一个良好的规划和定位,树立一个合理科学的品牌发展策略。品牌发展的策略的核心在于企业的品牌文化的内涵。有名的产品不仅仅是靠价格去吸引消费者而是产品本身所拥有的品牌文化。所以,一个产品要想长远的发展需要依靠的是产品的文化底蕴。这是企业发展的源源不断的动力。企业还要注重不断的改进生产技术,注重企业产品的技术创新。一个没有属于自身技术的企业是不能够在现今的国际市场中生存的。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只有不断的进行企业的创新改革,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位于不败之地。

第二,可以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力量进行企业形象的宣传。现如今,媒体的力量越发的强大,新媒体的崛起使得信息的流通更加的便捷。相关的企业可以利用这种传播的方式,进行企业形象的宣传,从而去的知名度,受到消费者的信任。

四、结语

综述所述,中国是一个贸易大国,但并不是贸易强国。出口产品当中,绝大部分附加值比较低,自有品牌比较少,在全球的营销网络和营销方式也是比较滞后的。这是我国下一步由一个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当中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实际上是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这也与中国在新常态经济下的发展方式和目标一致。在构建我国的商品与服务结构,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这条道路上,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 郑甘澍.中国实现贸易强国的路径探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3.

[2] 赵蓓文.实现中国对外贸易的战略升级[J]《世界经济研究》2013.

[3] 郑国姣.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评价及提升策略[J]《广西大学学报》2016.

作者简介:王海楠 (1989--),男,汉族,河南孟州市人,国际贸易学硕士。单位:广西大学商学院,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与电子商务方向。

猜你喜欢

服务贸易价值链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中国制造”:助力“一带一路”价值链的提升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对广西的影响及对策思考
基于价值链的房地产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