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大数据时代下的审计工作

2017-06-21付景邵立晨

大经贸 2017年5期
关键词:条鱼审计工作时代

付景 邵立晨

【摘 要】 我国审计历史悠久,起源于西周时代,“宰夫”之职的设立为我国审计多年的“生长”播下种子。然而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审计仍然存在种种问题,如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深入挖掘不够,审计证据不全面等。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审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新的问题。

【关键词】 大数据 审计

一、大数据的定义

大数据表面看起来很时髦,实际上确实也很高大上,但是其实就是互联网发展至今的一个结果。现在的社会高速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升,信息流通手段层出不穷,“地球村”早已不是个新鲜的名词。当然大数据代表的不仅仅是掌握大量的数据信息,更重要的在于对数据的专业化处理。当然审计的存储方法也发生了巨大改变,用云计算平台进行审计数据存储替代采用一般服务器来进行存储数据。

二、大数据审计的意义

(一)全方位的审计数据采集、处理、储存

随着审计业务不断拓展,数据接连不断地涌入审计系统的服务器、小型机,大数据时代对审计的数据采集处理是一个机遇。

处理数据的能力日益上升,如云计算、分布式系统等数据处理系统大大的提升了数据处理能力。以前数据多,处理起来复杂,审计人员一般使用抽样审计、账表分析、数据查询等,检查风险较大,不符合审计的谨慎性原则,但在大数据时代可以全面的分析数据,相对地可以适当地降低检查风险。我们可以用初中就学过的一个知识打个比方,养鱼户年初投入500条鱼苗,年中时先看看鱼有多重,预计收入为多少,可以用渔网把鱼都捞起来,称一下重,可以得到准确的重量。但是养鱼户年初投入20000条鱼,那时就不方便把鱼全部捞起来了,那怎么办呢?抽样检查。你抽1条鱼、10条鱼、100条鱼、200条鱼,取平均数,然后得出预测的20000条鱼的重量结果不一样的,但可以想象,抽1条鱼显然是不准确的,抽10条也不能确保是否正好抽了10条长得瘦的,但是100条,200条的平均数就更接近真实的20000条的重量。

数据存储就更不用说了,就跟我们的手机似得,以前我们有内存卡有个128G就了不起了,然而出现了一类手机软件百度网盘、360网盘等,至少可以让你存储2T的东西,是之前最大内存的16倍,多注册几个账号就更多了。这是缩小版的云存储,而审计存储的云存储则更大啦。

(二)模糊分析

大数据时代审计数据扑面而来,数据繁多,刚接触这个的审计人员也是有点无所适从。不可否认,现在的数据真真假假,猛地会让人觉得会加大审计风险,但是就跟在一杯水里滴了一滴墨水与在大海滴了一滴水是完全不一样的效果,在信息缺乏时代,数据只有那一杯水,有一点疏漏都可能造成重大影响,但是在大数据时代,那一点错误就显得特别渺小。当然这也更加考验审计人员的数据分析能力,模糊分析数据,摒开外表看内心,看出事物的本质。

(三)善于发现“苗头”

以前也会做市场调查,然后分析客户群,是男是女,是哪个年龄段等等,但是大多是采用问卷调查的模式,然而毕竟调查范围小,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脚步越来越快,愿意停下脚步来做问卷调查的人也越来越少。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就跟全方位的统计局似的,可以知晓购物群体的年龄、性别、人员性质、颜色、性能、款式、价位等等因素,分析出未来的趋势,才能定好企业的经营方向,审计人员也可以利用这一点。发现被审计单位未来可能爆发的问题,被审计单位才会更加信任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

(四)“闭门造车”是不可行的

在2012年3月22日,奥巴马就用对“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的大力支持,告诉全世界对大数据的重视。在2015年9月,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也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洛杉矶警察局和加利福尼亚大学合作利用大数据预测犯罪的发生。全世界都在步入大数据时代,审计工作还能避开这个潮流吗?

三、大数据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数据真实性问题

虽然汪洋大海里的一滴墨水没有太大的作用,可是这是建立在数据分析平台十分健全,审计人员处理数据能力极强的基础上,然而审计大数据才刚刚起步,还有诸多不足,数据的真实性还是可能会造成审计风险。

(二)数据泄露泛滥的问题

事物总是相对的,你获取信息容易方便了,同样别人获取信息也方便了,可能你获取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审计被审计单位,别人却为了利益而采取的不正当手段从审计单位那里“巧妙”地获取同行业竞争对手的信息,无论是自身的信息还是客户数据,从而对被审计单位造成巨大的影响。

(三)平台选择风险

大数据时代的降临,成就了众多的网上平台。举个例子,以前人们炒股十分茫然,不是跟着亲戚、朋友就是电视机财经频道上的专家炒股,就是自己瞎琢磨,现在不同了,同花顺炒股票、向上理财等等炒股软件五花八门,个个都打着“丰富技术指标,一手掌握股市动向,是股民的一致选择”的口号,在这些软件刚刚出现的时候,给股民也是造成不小的困惑。现在审计也出现了这样的困惑,用什么平台处理数据,用什么平台存储数据?

(四)制度不完善

虽然国家大力支持大數据的发展,但是就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们一直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一点一点的研究发展,不断地完善各种制度,审计本身就在初创期,审计制度还有很大的缺口,又已经大数据,审计制度就越发不够用了。

(五) 缺乏专业数据处理专家

随着审计服务范围的扩大,审计人员里面需要资产评估等各方面的专家,大数据给与审计工作种种的好处,但是这都是建立在把大数据灵活运用在审计工作中的基础上的。目前还是缺乏专业的数据处理专家。

四、总结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危机与机遇并存,只有不断地改进完善才能抓住机会面对困难。

【参考文献】

[1] 刘星,牛艳芳,唐志豪. 关于推进大数据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J]. 审计研究,2016,(05):3-7.

[2] 黄江海. 试析大数据审计证据的基本特征[J]. 审计月刊,2016,(08):6-8.

[3] 秦荣生. 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对审计的影响研究[J]. 审计研究,2014,(06):23-28.

[4] 傅红英. 大数据审计职业能力建设[J]. 财务与会计,2016,(11):68-69.

猜你喜欢

条鱼审计工作时代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分鱼
不放刺
三只猫